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散文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樂山,一座古老的城市,自古就有“天下風光在蜀,蜀之勝在嘉州”的說法。古之嘉州,今之樂山。城市間河流密集,景緻美觀。水在城中流,山在城邊立,不知是山水中的城市還是城市中的山水。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散文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山的名勝古蹟非常多,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渾、急、清、緩匯聚於此,形成獨特的風景。樂山大佛更是建於三江彙集處,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峯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史料記載,大佛建於唐朝開元初年,由海通和尚組織興建,前後經過90年時間才建成。大佛頭與山齊,足踏三江,雙手撫膝,體態勻稱,神勢肅穆。其高大雄壯,通高71米,肩寬24米,只一個腳面就寬8.5米,可以同時圍坐一百多人,可謂壯觀。

進入景區走過一段石階路,就是凌雲寺了,這裏是拜望大佛的必經之路,但是按照導遊的安排,第一個行程是去拜見大佛。我們沿着大佛左側的凌雲棧道去往大佛的底部。棧道沿絕壁開鑿而成,曲折狹窄,奇陡無比。棧道的崖壁上有許多石刻佛龕,在千百年的風雨中,人爲損壞和自然風化現象非常嚴重。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之中,才體現了殘存的精美。

下到大佛腳下,仰視佛像,眉眼似睜似閉,似有沉思之態。大佛之寧靜,之宏大,之肅穆,不可言說。此時的內心,除了驚歎還是驚歎,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確如此。對朝拜者來說,應該有一種心靈的啓迪和淨化。於是,虔誠地雙手合十,靜思沉默,想想前世今生,想想昨日明天,想想錢物之慾,亦是一種禪修和淨化。

在大佛腳下,導遊爲我們介紹,當年爲什麼要建這處大佛,千百年來,人們又如此虔誠地崇拜這人造之物?當然有深刻原因。最爲直接的說法是,當年,古代樂山,這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船毀人亡的悲劇不斷髮生。凌雲寺裏的海通和尚立志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爲安流”,減殺水勢,永鎮風濤。自此,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

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選擇了彌勒佛,彌勒佛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事遂人願,佛海無邊,大佛建成後,船隻失事竟真的少了許多。

大佛對岸是樂山市區,看着樂山市聳立的高樓大廈,正展示着一個現代化城市的高度發達,大佛就這樣默默保佑着樂山人民。如今,樂山大佛帶給當地人的直接好處是旅遊收益。導遊直言不諱地說,大佛是我們的財神爺,我們都特別喜愛它。當地人都把樂山大佛視爲本地的保護神,因爲它很有靈性。說起大佛的靈性,當地人還有一些神祕傳說。

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百姓挨餓受凍,死人無數,大佛不忍目睹人間慘劇,痛苦地閉上了雙眼;1976年,毛、朱、週三位新中國領導人相繼離逝,唐山大地震死傷數十萬,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申奧成功,喜事連連,大佛頭閃佛光,吉相叢生。雖然這些“顯靈”之說讓人難以置信,無法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就只好歸之於信仰或靈異了,種種顯靈之說,更增加了大佛的神祕之感。

看完大佛,沿着大佛右側的九曲棧道返回山頂。儘管沿途風景美不勝收,滔滔江水在腳下流過,登上棧道頂端的凌雲山還是大汗淋漓。

大佛背靠的凌雲山早在隋唐時就是著名的風景區和佛教勝地。凌雲山上的凌雲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丹牆碧瓦,綠樹掩映。穿過天王殿,來到了大雄寶殿,這裏是僧衆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正中端坐釋迦牟尼三身像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寺內最後一重殿是藏經樓,原爲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凌雲山上還有東坡樓、競秀亭等景點,我們跟隨導遊一一遊覽。

近年又在樂山大佛外圍發現了一尊全身長達4000餘米,由幾座山體組成的“巨型睡佛”。著名的樂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臟部位。巨佛的頭、身、足,分別由烏尤山、凌雲山和龜城山三座連綿的山巒組成。佛頭由整個烏尤山構成,山上的石、翠竹、綠蔭、山徑、亭閣、寺廟,分別呈現爲巨佛的髮髻、睫毛、鼻樑、雙脣和下頜;佛身由凌雲山構成,山上九峯相連,猶如巨佛寬廣的胸膛、渾圓的腰部和健美的腿部;腳板翹起的佛足是龜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個體態十分逼真、自然,猶如天造地設,毫無人工刀斧痕跡。大自然的巧妙與人的智慧結合的如此完美,令人歎爲觀止。但要看這尊山體相連而成的“睡佛”,必須要乘船江中游,從遠處去觀看巨型睡佛的容貌體態。

大佛的威嚴,睡佛的安然,也許他們都在祈願着風調雨順,保佑着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