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令人陶醉的人生風景散文

令人陶醉的人生風景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有幸在網上結識《散文百家》執行主編王聚敏先生。閱讀了他贈送給我的散文集《高高的寨牆,寂寞的河》之後,心裏一直不能平靜,很想寫點兒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但是又有些擔心,擔心自己文筆有限,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曲解了他的作品原意。後來一想,作爲讀者,還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出來吧,以此表達對王聚敏先生的敬意。

令人陶醉的人生風景散文

這部散文集收錄了王聚敏先生的78篇散文,分爲浮生敘事、性情隨筆、說文道詩、紙上風雲四部分,猶如一座設計獨特的文學聖殿,有着與衆不同的建造風格,更有着堅韌的筋骨,令人耳目一新。

手捧着《高高的寨牆,寂寞的河》這部厚重的散文集,仔細閱讀,就像走進了大自然的風景中,當沉浸在陶醉的氛圍時,又忽然發現了一片新穎獨特的奇異景觀,怎麼能不讓人更加陶醉呢?

他的作品凝聚了厚重的鄉情與真誠,在我的心裏產生共鳴。他在《高高的寨牆,寂寞的河》這篇散文中寫下了“生我是娘,養我是奶奶。”“母親只生了我的身,奶奶慈愛照我心。”他講述了自己奶奶的故事,深切表達了自己對奶奶的感激和懷念之情,令人感慨萬分。在寧靜的夜晚閱讀這篇散文,不知不覺地,在我的眼裏竟然噙滿了淚水,彷彿見到了我姥孃的身影兒。我從小是在邯鄲市永年縣姥孃家長大的,王聚敏先生的老家在邢臺市任縣,兩縣相距僅有50多公里。我的姥娘和他奶奶的經歷有相同之處,年輕時守寡,迷上了燒香磕頭,辭世十多年。我的姥娘出身大戶人家,是個小腳兒老太太,沒什麼文化。但是,姥娘對我一生的影響最大,是她教會了我走路,教會我如何做人,無論在工廠做工還是從政,我都始終牢記着她對我叮囑的:“長大了多做好事兒,見了窮人別不管,記着老天爺在看着你。”我和王聚敏先生一樣,深深地愛戴、感激和懷念着普通、善良、慈祥的老人家。他在散文中讚歎道:“只有許許多多的像奶奶這樣的小河,才能匯成歷史大河的豐富和真實;只有許許多多的像奶奶這樣的故事,纔是歷史‘宏大敘事’的基礎;只有許許多多像奶奶這樣的‘巾幗平民’,才能襯托古今各行各業中那些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他的作品彰顯了大寫的善意人性與良知,啓發着人們多做善事兒。讀了《上善若水》這篇散文,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的尹義坤的高大形象立刻矗立在我的面前,令人十分的敬佩。尹義坤是一位極不起眼兒的小人物,在人生道路上經歷了種種的坎坷、痛苦和磨難,面對厄運,他始終堅強地不斷自我完善。當他與朋友一起參加筆會期間,遇到了一個少年用瓶子裝着幾隻河蟹向遊人賣,“衆人走遠,義坤停下來掏錢將河蟹全部買下,但只付錢不要貨,那山裏少年對此‘交易’不知所措,將河蟹塞給義坤,慌忙而逃,義坤跟至家中將河蟹還給他,還問及少年的學習情況並留下聯繫號碼。”“我的腦海裏跳出一個字‘善’,此一字足能說盡道絕尹義坤。”聯想到現實,很多人都會唱《愛的奉獻》這首歌兒,也都盼望社會和諧,能充滿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尹義坤那樣呢?從自己的身旁做起,從很不起眼兒的小事兒做起。也有一些人,只想着讓他人爲自己奉獻愛,自己去享受,卻從來不做善事兒。再看看那些到佛教聖地拜佛的人,不一定都是虔誠的,一心向善的吧,他們中也有不少拜佛是假,求佛是真,這能靈嗎?佛究竟在哪裏呢?其實,佛就在自己的身旁,真心實意地,力所能及地幫助身旁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做善事兒,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拜佛。古人說得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尹義坤正是做到了這一點,在平凡中顯出了不平凡的高尚的思想境界。正如王聚敏先生所說:“有善便有愛。而小人物有善根的愛,往往是一種天然的性格稟具且又無力向他人施捨物質與金錢的愛。但是,假如一個社會中芸芸衆生都具備了這種愛,這個世界將會更美好。”

他的作品顯示了剛正不阿,痛恨醜惡人性的良好品性,起到了警示人的作用。《送禮被打》中真實的老宋和那位虛假的縣領導,在社會生活中並不陌生。《當奴才的理由》中沒有什麼真本事,卻會溜鬚拍馬,看風使舵,最後謀到一個官位的張局長,就像變色龍,有着兩張令人憎惡、冷漠、極爲醜惡的嘴臉,這樣的人在現實中還真的不少。《民間孔繁森》中那位做官不忘本,喜歡接地氣,當官不像官的牛兄很是令人稱讚,因爲他知道自己是誰,他非常珍惜比權力更加珍貴的東西。《百姓談官》之“官脾氣”一文講述的是,作者隨同學一起去見這位同學在縣委當副書記的領導,見面後的情景令人非常不悅。文中寫道:“出於禮貌,我在一旁也隨話搭話,寒暄幾句也是應該的吧,誰知當我剛說到‘×書記,您紅光滿面,氣色不錯’時,這位書記突然聲高八度,像條被惹怒的瘋狗,跟我猛了:‘你怎麼這樣說話呢?你什麼意思呢?你今天得跟我說清楚!’”這位副書記也太沒有涵養了吧,當着同學的面兒向同學的友人大發脾氣,把自己看的太重了,太沒修養了。不難想象,就他這樣的人品與水平,對待下屬,對待老百姓也不會好到哪裏去,難怪最後犯事兒,不僅丟了官位,而且還失去了自由。《百姓談官》抨擊了“官脾氣”,警示人們一旦做官後,一定要加強道德修養,正確處理好做人、做事與做官三者的關係,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耍“官脾氣”,忘記自己的定位,脫離羣衆,甚至自我毀滅。

他的作品啓迪了人們要熱愛讀書,熱愛文化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僻鄉陋巷有真人》中說的是潛心讀書的陳先生,他的邏輯是“讀書是爲了做人,做人需要更好地讀書。”聯想到老人們常說的喜歡“知書達理”的人,正是這個道理。讀書就是爲了學知識,明事理,根本目的就是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文學老頭’張醫生》有着殷實的文學修養,也是來自讀書學習。《訪郭守敬故里》給人的啓示是,人應該崇拜文化人。在散文集中還有說書藝人黃髮生,多才多藝的農民藝術家趙中福,平凡的不知姓名的民間詞作家、民間藝術家盲人阿炳等文化人。王聚敏先生在《聆聽余光中演講》一文中講了自己的觀點,給出了精闢的結論,那就是“對文化人的愛戴、敬仰和崇拜,是一個文明民族的標誌。當然,這個文化人首先得具備超人的德和才。”對此,深有同感。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多的是崇拜演藝界明星,卻冷落了本應該崇拜的各界文化人。崇拜明星是無可厚非的,也沒什麼錯誤,但是,崇拜明星究竟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呢?又有何意義呢?不應當引起人們認真思考嗎?應該看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把具有學識、懂藝術、從事藝術創作和研究的人都稱呼爲文化人。在歷史的長河裏,德才兼備的文化人不僅推進了社會進步,而且會給後人留下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曾經接觸過不少影視明星,但卻沒有追星的衝動。我非常崇拜和喜歡文化人,喜歡他們具有美的思想和靈魂的作品,比如老北京文化傳人劉一達、劉輝、孟繁強、皇城根下,再如林非、肖復興、余光中、肖鳳、王梓夫、劉祥、李應該、張驥良、蘇偉等學者、作家、主編,還有魯迅、林語堂、巴金、冰心、朱自清、劉紹棠、浩然、史鐵生、托爾斯泰、別林斯基、高爾基、法捷耶夫、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柳·科斯莫傑米楊斯卡婭、莫泊桑、巴爾扎克、艾麗絲·門羅等中外作家,他們都是我非常敬仰的人。

他的作品關注了普通民衆,詮釋了人們應該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什麼樣的朋友可交的道理。應該說,王聚敏先生在省作協工作,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他主編的《散文百家》更是國內知名的散文專刊,在散文界有着很大的影響力。按理說,他應當有架子,不好接觸,他的朋友圈兒裏更多的應該是官員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對他如何交友有了更多的瞭解,原來,幾十年來,他結交了許許多多很平凡的普通朋友,如《全憑吆喝》中的趙木匠。《家鄉兩鴻儒》中的中學語文老師劉增印和中學同學陳懷生。《生活真美好》中做小買賣小生意的。《杜湖州別傳》中盡職盡責的小官兒杜湖州。《兩朋友小傳》中賣燒餅的小軍,修自行車的張師傅。他的朋友圈兒裏都是不起眼兒的小人物啊,王聚敏先生的爲人處事之道和交友之道,值得人們借鑑。在他和他的朋友之間,其根基一定是尊重、誠實、信任、忠誠吧,我想,應該是的。如果沒有些,那還是朋友嗎?王聚敏先生結交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民衆,這也說明,他關注普通民衆,接地氣。這些普通民衆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我們的護身符,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更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他們平凡而偉大。他對這些普通朋友都有着比較高的評價,正如作品中寫的:“誰規定像張師傅這樣的平凡人,不能稱‘偉大’‘光榮’呢?也許往往像張師傅這樣的人,才真正配得上偉大呢!”

他的作品肩負了傳道解惑的重任,對於散文創作具有引導、啓發和幫助的作用。作爲散文愛好者,不僅喜歡閱讀名家的散文,而且更喜歡閱讀散文創作知識,特別是散文賞析和散文批評方面的文章,從中可以學習散文創作的正確思想、創作思路和創作技巧及方法,豐富自己的頭腦。閱讀《論遊記寫作之難》和《朱自清的遊記:是導遊筆記還是文章楷模》這兩篇作品,讓人一下子明白了,遊記不是導遊詞,如果把散文寫成導遊詞,那不是散文。看似簡單的遊記創作,實則很難呀。王聚敏先生明確闡述了“遊記散文既不能純被動地記錄或複述客觀景色物象,而應該把這些客觀景色物象作爲作家抒發主觀生命體驗與人生感悟的‘媒介’或‘切入點’……關鍵是這些客觀景色物象背後的‘文史含量’——‘文史含量’是遊記散文的生命線!”應該說,這篇文章讓我們對遊記散文的創作有了清晰的認識,但是,要想真正寫好它,那仍然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斷學習積累,不斷創作練習,堅持下去,必有提高。在《散文家:應該既知道孔繁森又知道傅斯年》中,他寫下了“散文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文化人,文史素養、知識素養應該提高,因爲詩歌是文學的入場券,散文則是入場券的身份證;你的文化家底有多厚,你有幾斤幾兩、多粗多長,全含在你的散文中。”通俗易懂的話語,令人茅塞頓開。如此看來,做文化人也是很難的。這就需要不斷學習,正如林非先生叮囑我的:“要多讀書,讀好書,多積累,勤寫作。”《不懂行就別胡咧咧》這篇作品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散文創作中不懂裝懂的不良現象。這篇作品直言不諱,對於人們從事散文創作起到了提示作用。不懂裝懂寫出來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在造假,在誤導讀者,這樣的人根本算不上什麼文化人。與王聚敏先生一樣,我也是很討厭文學、文化產品造假的。《寓抒情於敘事,以輕鬆寫沉重》這篇作品對於人們的散文創作很有幫助。這是一篇對《賣書記》的賞析文,王聚敏先生對作者老九的這篇散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是寫法別緻。二是注重細節的運用。三是老九的語言與敘述有新意。在此基礎上,如果仔細閱讀《賣書記》,對於人們進行散文創作一定會有所啓發和幫助。

閱讀王聚敏先生的散文集《高高的寨牆,寂寞的河》,不由得對他肅然起敬。他給我的深刻印象是正直、真誠、坦率、直言不諱。反覆閱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次的心靈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啓迪。他的作品親切、自然,語言平實,就像和他坐在一起,聽他拉家常兒,聽他談天說地,一切都在不經意中,不知不覺地已經受到了他的思想感染和散文創作藝術的薰陶。在那一篇篇作品當中,都飽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道理,只要細細品讀,便會入腦和入心,得到啓發,受到感染,很難忘記。許是在邯鄲長大的緣故吧,讀他的散文語言,那帶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邢臺地區的方言,感到非常熟悉和親切,也很容易理解。

慶幸自己與王聚敏先生在網絡相識並閱讀了他的散文集《高高的寨牆,寂寞的河》。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對此,我已經再次有了切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