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智勇之將淪爲政治權謀的棋子散文

智勇之將淪爲政治權謀的棋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冷兵器爭鋒的年代,打天下離不開猛將。夫爲將者,有勇而無謀,如呂布之徒,不過莽夫耳。有勇有謀,能獨當一面堪大任方爲世之良將。煌煌一部《三國演義》,除了各方諸侯雄主、謀臣,最耀眼的當屬那些征戰沙場的武將。而在這些恆如沙數的武將中,魏延,作爲一名將軍,可圈可點。但無奈,天下之爭,懂軍事而不懂政治權謀的將軍最終也只會淪爲政治權謀的棋子

智勇之將淪爲政治權謀的棋子散文

魏延是個武藝高強有追求有抱負的武將。《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一節,劉備敗於樊城,奔走襄陽,蔡瑁、張允不予接納,魏延開關救劉備,以“無名小卒”身份“與文聘交戰,從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盡。”後尋劉備不到,投奔韓玄。其時,文聘爲當時虎將,曹軍勢大,荊州人望風而降,而獨獨魏延識得劉備“仁德之人”,大戰文聘還能孤身一人全身而退。之後,劉備佔據荊州,收服荊襄各郡時,長沙太守韓玄欲殺黃忠,魏延再次挺身而出救黃忠殺韓玄迎劉備,除了表現出其武藝高超,同時也反映魏延在紛亂的時局中認定曹操是國賊,是個有抱負有追求的的武將。單從這兩節,諸葛亮認爲他有反骨是對魏延的不公。試想,三國紛爭,僅僅劉備手下,多少降將?爲何單單容不下一個魏延呢?

魏延是個有勇有謀的上將,堪稱帥才。劉備跨有荊益,自領益州牧時,魏延即與後來的`五虎上將其名,被擢爲揚武將軍,排名馬超之前。及至進位漢中王,魏延再次被委以漢中太守重任,總督軍馬守禦西川無有半分差池。後主即位,孔明南征,魏延與趙雲同爲大將;再次孔明出祁山,魏延爲前部大將,並向孔明獻策出奇兵不納。征伐期間,魏延屢立戰功,功勳卓著,實際上擔當了諸葛亮伐魏的第一將軍重任。可嘆,諸葛亮一隻錦囊,用政治的權謀斷送了魏延的姓名。

魏延,這位畢生征戰殺場的良將,最後死於非命。同處一個時代,若以將才論,竊以爲魏延勝過五虎上將,堪與曹操手下曹仁媲美。其勇略、膽識、行軍打仗功績,十足地表現了一個冷兵器時代智勇之將的風範。但他被死諸葛一隻錦囊殺了。

魏延之死,非戰之罪。通篇三國演義,即使到了孔明歸天,魏延索要兵權伐魏,到最後被楊儀、馬岱依孔明錦囊遺計所殺,當真沒看到魏延有謀反之心。

魏延之死,死於善征戰而不懂政治權謀。他所處的劉蜀集團,有劉氏嫡系、諸葛親信、西川舊部多層政治勢力相互糾葛,表面的繁榮背後,以劉備執意伐吳不用孔明,李嚴爲代表的西川舊部爭權奪利爲代表的各方勢力爭鬥不息,暗流涌動未曾斷過。而他魏延,領兵有方,攻伐有謀,單單在王朝集團內部的糾結上過於單純。他只想憑籍上將伐兵的方式實現自己爲將者的本分,而不去思考任何軍事行動其實都是披着政治外衣的特殊行動,它不比兩將陣前捉對廝殺;更不懂勝敗乃兵家常事其實只是權謀者一種政治需求的一種表達。戰陣上的武將,其實都是用鮮血染紅自己盔纓的棋子。

也許,在魏延的信仰裏面,刀口下面出政權是他認定的真理,於是他忽視了刀槍只是實現政權慾望的暴力工具,而政權慾望在那個時代是具有自私性的。無畏的刀槍終究擋不住強大的政治權謀。魏延很冤,被中國延續至今的“官品(此處只用於相貌一義)”論殺了。他張揚的個性被視爲腦後有反骨,於是自投劉備後一直被控制使用,只作爲一名衝鋒陷陣血染沙場的棋子。原來,爲將者也要懂點政治權謀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