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歲月催人老散文欣賞

歲月催人老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庭花開了又謝,院柳綠了又黃,颯颯西風勁吹,恍若冬日飄雪模樣。歲月輪迴太匆忙。冷落了秋月,辜負了春光。也曾迷茫,也曾彷徨。流年似水,幾度滄桑,待驀然回首環顧,交遊零落,故人餘幾,均非昔日面龐。

歲月催人老散文欣賞

時間過的真是很快,轉瞬間,秋去冬來。去年還陸續寫了一些“博文”,今年稍一偷懶,還沒靜下心來動筆,丙申年就所剩無幾了。仔細推算,退休已經幾年了,雖然沒有了以往的壓力和緊張感,但似乎每天依然是起早睡晚、忙忙碌碌,不知所以,不計所爲,尋樂乎?無聊乎?不得而知。但日復一日,還真的不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一首平白無華的歌曲,真是道出了許多人心中的困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那些無由記錄的平常的日子裏,或看看書、或上上網,偶爾也“老夫聊發少年狂”:去南方遊覽一下風光、欣賞一下美景、伸展一下老胳膊老腿;有時也“把酒言歡”、笑談“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王羲之《蘭亭序》),倒也優哉遊哉

光陰荏苒,歲月無情。茫茫人海,有很多與我們擦肩而過;悠悠世事,有很多已成過眼雲煙。說來也很奇怪,雖然賦閒在家已經幾年,但往日裏曾經的一些事、一些人還時常縈繞在腦海、浮現在眼前,有的雖然過去了很久很久,還好像是剛剛發生在昨天那樣清晰。一些眼下剛剛做過的事反而常常被忘記、想不起來。一位朋友告訴我,這是人進入衰老的一種跡象。對此,我並沒有在意,因爲每次與同事相聚、與朋友相逢,都說我與以前一樣,不像退休的年齡。此話是實情還是恭維?我心裏也清楚,老還是老了一些,但程度如何,並非瞭然。清代乾隆皇帝有一首《率題》詩:“人誇不似老年象,一笑付之半信疑。設使廿年前面目,又何須藉爾誇爲”,這是多麼坦誠的告白啊,當你還在年輕時,有誰還來誇讚你年輕呢?如果真是那樣,你一定會感到莫名其妙的。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醫療條件也有很大改善,人的壽命也增長了,有些人的`相貌及心理可能會顯得年輕一些,但生理年齡畢竟進入了老年,有些“部件”已經老化了,已經不似當年了,這也是事實。宋代詩人樓鑰有首詩:“老去光陰如小春,如何比得少年人。君看桃李春風后,縱有花開不是真”。人活到這把年齡,雖還不能稱爲“古來稀”,身體各個器官老化這是正常的、自然的,沒有什麼不可理解。即使費盡心機去“美容”、去“捯飭”,看上去好像是年輕了一些,那也只是表面現象、只是“小陽春”而已。

一個偶然,在一面明亮的鏡子中,我認真的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自己:頭髮灰白稀疏、顏面沒有了光澤,粗糙而又夾雜着斑駁,一臉滄桑,怪怪的。好像很陌生,又好像很熟悉。不能否認,“甚矣吾衰矣”(《論語.述而》)。神不知鬼不覺,活着活着就老了,想着想着就老了。正像那首歌中唱的那樣:“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南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一切來得是那樣自然,又悄無聲息,雖說心理有準備,但或多或少也有些讓人措不及防。難怪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有“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的詩句,年齡大了,“顏值”自然很低了,“眼不見心不煩”,少照鏡子,心中可能會多一些自信吧。“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唐代詩人杜牧《送隱者》)。其實年老色衰、齒缺發稀這都是自然規律,不論貴賤。所以也無可恐懼,不認也得認了。

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劉禹錫有兩首相互贈答的詩,把年老的感觸說得非常形象、逼真。白居易《詠老贈夢得》:“與君俱老矣,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劉禹錫在《酬樂天詠老見示》中應答的詩句是“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炙爲隨年……”。從中年進入到老年,是一個漸進而又漫長的過程,仔細悟來,也只是自己的大意、沒有留意觀察而已。甚矣吾老矣!

人生苦短,在有限的命運旅途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張不衰老的面容,都渴望青春常駐,永遠年輕。但歲月無情,還是把我們從幼年慢慢的牽到了老年,如今,你面相年輕也好,你長得年老也罷,一行深深的足跡會訴說着各自曾經的過往,我們應該細細的品味着這一成長、成熟的過程,不必爲曾經的年輕和今日的年老這一必然的結果而沮喪。“富貴固難愛,貧寒易得愁。休將少年態,移作老年羞……”(宋代邵雍《立秋日川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