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時間去哪兒了散文隨筆

時間去哪兒了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時間去哪兒了?

時間去哪兒了散文隨筆

春晚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引發很多人的感嘆,也令我深思。細想一晃我都五十歲了,十六歲那年從家鄉考大學進城,至今已三十多個年頭了,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我的人生大致分爲兩大階段,工廠和新聞單位。年輕時在工廠十多年,認識社會、熟悉城市、成立家庭、導覓平臺。這十多年裏,基本完成了從一個農村稼娃到城市市民的轉變。這期間,停薪留職打過工,上級機關幫過忙,又回學校進過修,奔波忙碌又迷茫,這些心路歷程也成了我隨筆散文的內容,也由此改道走上了文字寫作。這十多年的時間用在了人生初創的歷練,算是不斷調整,積極努力,積累人生教訓的時期。有些時候似乎光陰白費了,但細想都是我人生的財富。

改行新聞工作的階段,時間用在了勤於筆耕,時間用在了堅守陣地上,特別是傳統紙媒發展艱難的近年裏,有些人熬不住了,我則把着鍋沿不丟手,硬是守在原地一年又一年,直熬到五十歲過了。其實我也知道如果另闢路徑,也許能發些財,也許能積些新的人脈,也許能覓到更好的平臺。但我卻捨不得從事的新聞業務,在冷清中堅守着。這段時間裏,也有過煩悶而請假遠途旅行,也有過致富的衝動而託人另找掙錢的事做,也有過辭職的想法終因年紀不饒人和出了體制的許多擔心而放棄。然更多的時候靜心讀書寫文章,這些或浮躁或骨感或抒情的隨感已積下十多萬字。時間那兒去了呢,其實在蹉跎的堅守中,連我都說不清到底去了那裏。

時間都去哪兒了?歲月不無痕,往事非如煙。但回首再看,我真說不清那個階段時間的意義大,平淡的生活和浮躁不安的心靈的確耗去了大量的時光。總以爲時間是充足的,時光是漫長的。有時候人生在許多時候也並非全由自己主觀決定,坎坷和無奈總是有的,但時間是一支前行的箭,歲月會將人催老。我們能做到的是讓每個時段儘量充實些,快樂些,當然能有意義更好。

父母年邁了,時間對他們而言,用在了對兒女親朋的守望中,用在了彼此相伴相扶中,用在了對故鄉四季的感嘆中。

對芸芸衆生而言,時間都去了生活日常中,時間都去了親情、鄉情、友情中,時間都去了各自實現夢想的奮鬥中。時間如水,光陰似箭,留下的是歲月在額頭的溝痕,留下的是滿首的花發,留下的是事業和財富的積累,更多的是愈加平和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熱愛。

【騎驢找驢】

最近的職場上有一種現象,騎驢找驢。總見招聘廣告中寫着:“五年以上高層出不窮管理經驗”,試想高層五年談何容易,除非都當董事長。不管是業務拓展事業需要,還是充實新鮮血液,企業裏面不是就沒人才可用,非得到外面去挖去聘。當然當確實需要建立一種新的企業文化,引入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進入一種全新的行業領域,是需要聘用新人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聘人是爲了換人。

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人員相對的穩定。新人需要熟悉、磨合、句兌、發揮、創新這樣一個漫長過程,方可融入企業的團隊。這期間,企業要善待員工,用事業、用待遇、用感情,留人用人。如果爲裝門面號稱自己守門的都是大專生,銷售人員皆爲本科、副總非得是MBA出身,這些心態就整出騎驢找驢的事情來。細心翻閱大量招聘廣告,多數還是一般職員崗位,難道真那麼缺人手。也許你的員工也在閱讀着別家的廣告,思謀另去別處呢?這讓我想另一種社會現象。過去賊市上售賊車(也稱舊車子)。車子是賊偷的。出手也快價錢低,買的人也圖便宜,於是車子丟的也快,買的也快,於是大街小巷都是舊車子。還是主人把車子沒看護緊,丟了再買輛。企業的員工也是如此,企業對員工很一般,沒吸引力,認爲不和了誰地球照轉。員工則離開企業不覺得損失了什麼,沒啥遺憾。其結果便是企業騎驢找驢了。

有人說打工是不穩定的,這實際上與企業對員工不重視有關。在我們熱火朝天搞“競聘”“競崗”的時候,回來的企業搞起終制了。我們以跳槽次數刷寫閱歷的時候,日本人則認爲不斷跳槽對企業和個人都不光彩。

職場上講究雙向選擇是對的,但定下來以後就要互相珍重,像夫妻一樣將日子過好,白頭到老。可職場上的人總感到與企業是露水夫妻,沒真感情,沒有可靠感。多數員工在企業裏看不到自己的預期,搞不懂個人在企業裏能有多大的造化。這或許也是人員流失的根本原因。

過去講人挪活、樹挪死。但人挪的太頻繁,僅對企業的認識,對人際關係的溝通,對工作內容的把握都不可能到位。疲憊的是身心,浪費的是時間。企業不斷的易將換卒,很難形成真正的團隊力量,可持續發展無形中因人員動盪受到影響。

有時我想,職場上看似熱鬧,大量的缺位和更大量的應聘者在捉着迷藏。騎驢找驢,還要繼續,如果還保持浮躁。

【也談“邊沿化”】 中心地帶的外圍屬於邊沿,就象城鄉結合部。職場中其實也存在着“邊沿化”問題。企業中有領軍人物、管理高層、業務骨幹,熟練員工、資深人乾等,這些人屬於企業的主流。如果僅是幫閒、跑腿、護院、打雜類的幹活,或者屬於擺設類的應景人物,則歸於“邊沿化”範圍。擡眼可見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多的威脅着“邊沿化”員工。這是在企業裏的職能和位置確定了命運的坎坷。老闆們也許認爲這些員工眼下還沒大的能耐與造化,給個廉價的待遇也好使喚。

當企業裏稍有調整,減員增效的'首先是“邊沿化”員工。然深層次意義上的“邊沿化”還與企業文化有關,那就是你是否被企業文化所認可,你是否被列入自己人的行列,而當你視爲客人、外人。企業文化也許在你來之前已經形成了,並不是你能改變的。因爲企業文化的建立與形成,更多的受到領軍人物的影響,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就體現在明文制度,更多的流行於潛規則,當你不能融入企業文化氛圍中時,便無形中屬於了“邊沿化”員工,無論你處於中層或者業務骨幹,同樣也有坎坷的前路。人事調整墊底的就是你了。特別是有些民營企業,在經歷了難兄難弟們艱難拼搏,創出了一個發展勢頭看好的攤子,這中間濃郁的私人感情讓他們總是“憶往昔峯嶸歲月稠”,於是那情結是舊朋老友的信賴,哥們情結無形中成了文化。速度有家族式企業發展得象模象樣了,血緣親情成了企業文化的主流,外人總歸是外人,在用人上在分配上總是自己人優先,畢竟血濃於水。親緣情節是這類企業的精神骨架。企業裏還有各式各樣非正式羣體,比如中層羣體中的部分人成了哥們,官官相護,比如同時進公司的同期員工,無形中也似有了緣份與別樣的情感;還有那“舉賢不避親”形成的企業內親戚網、戰友網,同學網、相好網等,都牽扯在各個層面。但若不粘連在企業的主流乾線上,也屬於“邊沿化”羣體或者個體。

有些員工大智若愚,以爲埋頭幹好的份內事情,話不亂講,門不亂竄,與誰都不遠不近的。當你有一日突然發現你,連個能說真話的人都沒有,你就處於“邊沿化”的最邊上了。因爲你未能融入這裏的企業文化。

在多數狀況下,處於“邊沿化”的員工並不顯見其危機。反而高層中的“邊沿化”人士更爲不穩,中層中總有爭議的“能人”削官爲民。也許根本的原因是自覺不自覺地跑出了核心地帶。

“邊沿化”的形成是客觀和主觀等因素造成的,妥帖的尋覓營造天時地利人和的氛圍,也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