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窖池裏的春秋散文

窖池裏的春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酒肆有些年代了,櫃檯顯得幾分陳舊,酒罈、大碗,纖塵不染。坐在板凳上吆喝一聲:“小二,來半斤宋池老窖。”瞬間,酒香撲鼻,一飲而盡,再瞬間,江河翻滾,飄飄然也。我就是一個不擅酒的男子,每次在宋窖酒莊,只能舔一舔宋窖的歷史與酒香,不敢豪飲。

窖池裏的春秋散文

一池宋窖,滿河芬芳。只有赤水河才能釐清她的脈絡,我不過是酒莊的一位賓客而已。

那個深秋的上午,我匆匆趕到赤水河畔的土城,在陪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何建明老師簡單參觀完古鎮後,我們徑直來到宋窖酒莊。雖然不見“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那種暢飲豪情,但是,我可以臨窗而坐,細品酒香與茶茗,然後,吐一口煙霧,彌散在酒莊的每一個角落,與億萬數千個酒分子隨赤水河奔騰而去。

宋窖,一個拴在歷史長廊上的名字。我很喜歡,總感覺她身懷大宋的芳香,一直朝現代逶迤走來。

距今約三千年,這裏荊棘叢生,一個名族在大山中開疆拓土的時候發現一種植物,漫山遍野,掛滿枝頭。沒人知道這東西是否有毒,於是,人們伸手摘下一枝,放在嘴裏慢慢咀嚼,略澀、微酸、帶甜。因爲形如彎彎拐拐,味如大棗,就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拐棗誕生了。族人採摘回家以作食糧,沒隔多久,拐棗盡化作一灘醬汁,滿屋芳香。第二年,族人們有了先前的經驗,把拐棗採摘回家,置於甕中,數日後,濾去渣滓,醬汁盛於碗中,以敬賓客,其味甘美留香。

這就是“釀酒三千年,僰人開先河”的一個片段。

赤水河沿岸盛產的拐棗,每年入春開花,霜降之後果實成熟,果實形態酷似楷書“萬”字,因此又稱之爲萬壽果,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有益氣補血功效,老少皆宜。

天下鑄九鼎,黃帝分九州。赤水河中游一帶屬梁州以南,自古就是蠻荒之地。先民以拐棗發酵成佳釀,謂之“枸醬”,換取糧食、布匹、牲口。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唐蒙出使南越,這個漢朝大臣在南越聽聞鰼部有一種特產,故此沿赤水河來到土城,鰼部人拿出最好的“枸醬”熱情招待唐蒙,隨後,他帶着“枸醬”朝長安路上去了。漢武帝本就是一位性格豪爽的帝王,暢飲後臉頰緋紅,飄飄然中大聲說:“甘美之、甘美之!”

“不知狗醬爲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土城自古就是釀酒源頭。

(你)往事越千年,魏武帝雖然沒有在土城揮鞭,但是土城卻有一位叫張能臣的人,他冥思苦想,發現了糧食可以通過蒸煮、發酵後釀造成酒。如此,蒸餾酒誕生了,當時叫做“鳳麴酒法”。歷史資料證明:“鳳麴酒法”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釀造工藝。

於是,土城便有了宋池、景陽春。

酒,沿着赤水河轉入長江,直通中原大地,成爲文化交流的符號。在人們苦苦尋找歷史遺物的`時候,一位釀酒人在獅子山下面發現了一羣古老的窖池,窖池乃石塊鑲嵌入地而成,方方正正,淹沒在大地的歷史之中。

土城,顧名思義,以土爲主。坊間盛傳:光禿禿的山、青幽幽的水,幾顆酸棗樹、幾顆大麥柑。何來石塊?此乃千古之謎。宋窖如何修建?看來只得問問經年不息的滔滔赤水河了。這些窖池,可是從宋朝而來?在土城獅子山下,一躺就是幾百年、上千年,宋池老窖因此而名,後來,更名宋窖。

聽說,北京飯店也有宋窖。旅居北京多年的習水人譚智勇先生既是商人、又是學者、還是作家。對赤水河研究多年,他不僅把貴州習酒送進了西藏,還把宋窖放在北京飯店的餐桌上,告訴了人們:赤水河是美酒河。從北京回到故鄉,故鄉的一切都變了,唯一沒有變的就是赤水河與赤水河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