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風景這邊獨好經典散文

風景這邊獨好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風景這邊獨好經典散文1

只要有雲路過,這裏的飄逸便永駐;只要有陽光留下,這裏的晴朗便不褪色。花在,這裏便添了一抹嫵媚;草在,這裏便多了一份蒼翠;人在,這裏便充滿了歡笑。

風景這邊獨好經典散文

清晨,天很藍。麥地裏,早早的,已有辛勤的農民。我踏着寬闊的大道,走進麥地,聞到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香氣,香氣中似乎帶些汗水的味道。黃澄澄的浪翻滾着,真像大海在波濤起伏。從天的一邊,翻卷過來,在人身上打個卷兒,再趕回另一邊。我深知,麥浪深處正是我的父母,還有更多的父老鄉親。躬着的背影同樣美麗。他們構成了一幅幅農村風景畫。我不禁嘆道:“這兒的風景真美啊!”

炎炎烈日高懸在空,蟬更是吱吱不休。我從田埂上走過,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在樹蔭下乘涼,見到我手裏提着水,他眼睛一亮,跑了過來對我說:“哥哥,給我一點水,好嗎?”我見他一個小孩子,可能是玩累了有點渴,便回答:“好吧。”他小心地拿出塞在衣服下的小碗,吹淨了裏面的沙土,接了水,卻不喝,拿出一個小蓋蓋上。“你的爸爸媽媽呢?”我問道。他忙踮起了腳,指給我看,遠處,麥子熟了,金黃的麥子咧着嘴笑。順着那“刷刷”的響聲,只見兩個白色的衣點在麥子中隱沒了。“媽媽說她渴了,我要給她喝。”孩子答道。我看他眼睛一眯,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滿心歡悅。

孩子拿着水向田裏奔去,他臉上帶着甜甜的笑容。突然,那孩子被一個小石頭給絆倒了,便號啕大哭了起來。哭聲驚動了正在勞作的父母。那孩子的母親跑了過來,忙着問孩子:“沒摔着吧?”那孩子聽了,反而哭得更厲害了,邊哭邊說:“媽媽,水沒有了。”媽媽安慰道:“好孩子,只要你沒事,水潑了沒有關係。”媽媽把孩子抱了起來,向麥地裏走去,我望着那母子倆的背影。不知不覺我的兩眼已經溼潤了。我不禁嘆道:“這兒的人真溫情啊!”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因爲我愛這裏的父老鄉親,我愛這裏的溫情如畫,我愛這裏的真情流溢。我只道:“風景這邊獨好!”

風景這邊獨好經典散文2

綿亙的山脈似一條巨龍自他們的頭——唐古拉、崗底斯從青藏高原奔流直泄,到了橫斷山這兒,延着怒江中上游之約莫數十千米的方橢圓土地則是中國廣大高原土地——這個富饒的錦盒中的一顆渺小的、動人的、璀璨的明珠,在這顆高原明珠中,有一條伴着時光軌道而行隨之而變的青龍,有時它又是條金龍,瞧這條龍自唐古拉直泄而下,像洪、似風、類雲,此番氣勢足有直奔九宵,小戲大海之神姿,何人不嘆?何人不神往?何人不留戀?

若將西部高原比作一個聚寶盆,這顆明珠雖無布達拉宮之恢弘;雖無大研古鎮之沉靜,雖無大理古城之文明,但它是華夏土地的高原上一寸淨土,一寸不起眼的淨土、一寸美麗的淨土、一寸生機盎然的淨土.它雖不像麗江那樣儼然成爲世人所論道雲南的話題;也不像香格里拉那樣傳得神祕詭異,更不像人們對大理段氏武學②的憧憬聯想……任那些個文人騷客們去稱讚和描繪那些名勝風景吧.但我卻要讚美這顆不起眼的高原明珠——怒江!要知道,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不也是一篇偉大的、震撼人心的小品嗎?這正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成語“事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人生中某些重大的事件總是與某一首曲子與某一支歌乃至某一段旋律相聯的,依怒江而長的人們的一生就與怒江的旋律相聯,但凡到了峽谷的人,不見江則猶見江,這的“見”實際上可說是“聞”,憶數年前初到峽谷,尚未一睹怒江這條巨龍的風采,我剛從睡意中醒來,拉開車門,一股和諧的樂音便沿着空氣自一片茂林修竹闖進了我的耳際,那是一組美妙、醉人的天籟之音組成的和絃……其韻、其樂至今依就回蕩在耳。它所吟唱的不單單是水流的熱烈,不僅是那無窮的歡樂,更多的卻是自然的神韻與上蒼所賜美妙、甜暢……

汽車剛駛出六庫鎮,怒江的風采便撲入了我的眼簾,沸騰的江水泛起層層翡翠般的巨浪,再由風兒將它狠狠地甩到巨石上,便綻放開了禮花;白花花的銀沫濺得八丈有餘,足有“欲與天公誠此高”的所魄;前浪乘風往前奔,後浪駕電緊隨後,兩岸巍峨入雲的高山也奔何不了大江東去。據說,這江水是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水之一。這條江好比一個從小受到良好重陶的少年帶着高尚的品德向東而去他從未受過什麼世俗的沾污與不良的重陶,有人曾經以威逼利誘打過他的壞主意,可他那始至不移向東行的信念與驚天動地的'氣魄排除了這些障礙,驚住了這些俗人。他深信,總有一天會見到大海里的,總有這樣的一天。想到這一幕,我不禁肅然起敬,我的內心不得不被他靈魂的向向所拔高、點然、照亮。這是感情的洗禮與潛移默化。

穿越了半個冬去秋來的橢圓軌道,江水漸漸變黃、深黃、金光閃閃,這樣的景觀大致於盛夏時節,也是秋天裏豐收的瑞兆.

怒江一顆質地純正的明珠。這裏山純、水純、人亦純。

怒江是純淨的雪山融水,自然所養育的山也純。怒江的山、石在我看來有四件最具代表。

亞哈巴,是一幅風景畫?水墨畫?還是寫真?我卻認爲它是神畫。

眼睛四周都讓青色的石山所包圍着,眼前驟然一高,所吸引人的就是“日月共輝”,日呢?天上懸着吧。月呢?在山中,山上,不如直接說它是石月亮。石月亮是指由自然在山上穿透了一個圓洞,光線透過這個直徑高過數十米的石洞自山的那邊穿了過來,特顯神奇,頗具意境。早晨,太陽光沿着直線在那兒形成了一個紅色的光環將它包住了,它又將剩下的部分顯了出來;夜間,調整好視角,透過它也能看見月亮,所以當地人謂之“石月亮”(亞哈巴)。

另外,飛來石、碧羅雪山也是石的傑作……在一所學校的四盒院裏,靜臥着一塊“天外來客”——飛來石,它靜靜地臥在那裏,鑑證着那份罕見的和諧、寧靜……

初升的太陽將紅霞灑到了皚皚的雪峯上,我心中不禁興奮了起來,嘴也不由地跟着嘆了一聲,拔開迷霧,隱約看到了些什美麗的景象,興奮地無法用言語表達……這是一種意境中的神祕感,是由衷的讚歎!我把那座雪峯稱爲飄渺峯。若將視野縮近一些,就會看到一座教堂,高聳的十字架訴說着它的歷史,表達着人們美好的心靈。一位年青作家調侃說要上裏邊去找他的夢中情人,我好奇地問他爲什麼?他說,有宗教信仰的姑娘的心靈是美好的。我想,不僅僅是姑娘吧!也許當地所有人的心靈都想這裏的山河水一樣靜謐、和善……——那,是一定的!這也許是宗教的力量吧,——給與人的精神熱忱中的寧靜。

自然的美,是一曲和諧的讚歌。其間的每一座山,每一滴水,每一寸土都是這裏跳動着的音符。她是一種和諧的美,一種因完美而不可有缺憾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