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長篇以後散文

長篇以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寫完這部長篇後,我才體會到什麼是心理壓力了。儘管,身體不斷遭受病魔的摧殘,股骨頭壞死的頑症給行動帶來極大不便的壓力也挺折磨人,但相比撰寫這部長篇感受到的比病魔更爲摧殘人的壓力,簡直是微不足道、不足爲奇了。

長篇以後散文

細想起來,人有時候也是很脆弱的,不但生命脆弱,心理也脆弱。當我把最後一組字符輸入到電腦裏,又將所有的文字保存後,突然感覺到一種疲憊、一種虛弱涌上全身。整個身子像散了架一般,全然沒有了先前那種夜以繼日、不辭辛苦、激情四溢在電腦上敲擊一個個字符時的精神頭了。這也許就是精神的力量吧!人一旦不爲某種精神支撐着,勢必會感到虛弱和疲憊。而我也是肉身凡胎,自然不可能超然度外了。

文學創作說穿了,其實就是人類精神領地裏的耕耘和勞作,是一種人性的張揚和展示,又是一種人生情感的交流和匯聚;既是心的吟唱、靈的飄逸,又是魂的震顫、理想的演繹;是語言的順暢奔流,又是思維的凝聚渲泄。文學的一切奧祕與玄妙,文學的全部內涵與生命,文學的終極審美與價值,均能體現在所書寫的文字之中。因爲,作者只有將自己的精神集中到極致,賦予人物真情個性,用心吟唱和謳歌人性,用飄逸靈秀的文字去描寫人物,將理想演繹到所要抒發的感情中,這樣,才能真正地寫出厚重和富有新意的作品。

我力圖這樣來要求自己的文字,期待在作品中營造這種氛圍,更希望我的筆觸能夠真正地再現我們這個變革和幻化的時代。儘管我知道單憑個人的功底和能力,很難達到預想和期待的效果,但我確實這樣努力,並用心去書寫熟悉的人和事,用筆觸表現所經歷和感受到的生活。如今,這部作品呈現在每一個能看到的讀者面前了。是精品還是贗品?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和昇華,還是喋喋不休的陳述與羅列?是值得一讀的文字,還是不堪一睹的糟粕?評判權在讀者手中,每個讀者都是這部作品的評論家和裁判。相信讀者的眼光是敏銳的,感覺是真實的,都能根據個人的鑑別標準對作品打分和評判。

衆所周知,人在剛出生時還是自然的人,那個階段從靈魂到肉體都享有絕對自由。然而,隨着成長過程的延續,社會也就逐漸將每個個體的人改造成一種社會的人,又因之社會分成各種不同的組織結構和形式,被劃分成各種階層,並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在社會上。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人是在被動地屈從於社會的桎梏,極力掙扎着去表現各自不同的人生及經歷。而現實是:和諧優美的社會能繼續張揚人性原本就有的純真、坦誠、仁善與秀美,不斷提升人性達到靈秀的境界;不良或衰頹的社會也可以將人性,變異爲精神和肉體相互分離而呈現出多面性。這些能夠使人變異,抑或說是演變成不同面目的因素,既有社會機制的作用,也有自然對人的巨大排斥力。很多時候,人在社會機制和自然環境的.雙重扭曲下,已經難以自我張揚個性,同時又會在無奈接受被改變的同時,去竭力影響和改變身邊的同類人。這也許就是社會,就是人生,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

小說主人公魏明,也是這樣在夾縫中,力圖用個人的魅力及才華,極力擺脫那種被束縛、被禁錮、被扭曲,並掙扎着表現自己的個性。他有過美好的願望和理想,也懷有滿腔的熱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所能改變的一切,更希冀擺脫世俗的束縛與禁錮;他有過滿懷熱情遭冷遇的憤懣,有過處處掣肘受壓制的困惑,更苦惱於那些原本在他心目中很高大的領導形象,在瞬間變得無法理解和接受;他曾經爲這些人惋惜的同時,又不得不苦澀地接受被人戲弄的現實,更爲不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影響或者改變那些本不該發生的事件,並不得不獨自承受惶惑不安的折磨。他是在無效地掙扎還是朝着成功邁進乎?是在表現很多人的純潔個性,還是鶴立雞羣的孤芳自賞乎?也許讀者能夠從作品所表現的故事情節與敘述中慢慢地揣味,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

我的一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軍人或者軍轉幹部,這也許和我個人的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畢竟我從16歲到部隊後,在軍營度過了18個春秋,而這18個春秋正是我最值得驕傲的年齡段。因爲,軍隊生活的那段時間,正值青春年少,對生活充滿理想和追求。所以,那段生活必然會是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

十幾年的軍隊生涯,我和身邊的戰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是我最熟悉的人,也是最瞭解的人。多少年來,我一直對軍隊、對戰友充滿了深情和熱愛。正是有了這些經歷,從開始文學創作,走上文學之路後,我總是把筆觸落在戰友的生活和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各種人和事,力圖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書寫他們在軍隊那個大熔爐裏錘鍊而成的堅強意志,表現他們走自己人生之路時養成的良好素質。他們是我最熟悉的人,也是我值得書寫和歌頌的人。

回到地方上工作後,我經歷了很多的事,也有很多我無法理解的感受。讓我有點憤懣的是,很多地方上的人,對我們這些當過兵的人,總是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偏見。我曾不止一次地聽過一些人講:“什麼少校中校上校,到我這裏統統無效”。我在震驚的同時也感到很委屈,也曾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難道當兵是錯誤的選擇?難道我們這些當兵的人比那些只會吹吹拍拍、奉上壓下的人智商低嗎?而正是這些淤積在心裏的不快,激勵着我在近些年的作品裏,側重描寫一些戰友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後的經歷。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來訴說他們面對紛繁變化的社會,以及不能很快融入其中,難以像在軍隊工作那樣如魚得水的施展個人的才華,同時又不時地被一些不理解,乃至蔑視所困擾後產生的迷茫和悵惘,更爲不能很和諧地融入其中,成爲地方工作一員而苦惱。

這些描寫不管是通過小說還是一些紀實文字來表現時,沒有經歷過軍隊生活的人也許不能理解,抑或會產生懷疑,但是對那些曾經在軍隊生活過一段時間,又不得不受限於“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兵”的從軍規則相繼離開軍隊,並對地方生活充滿了熱望和期待,卻每每遇到很多困惑和不理解,又無法憑個人能力來改變殘酷現實的戰友而言,那是會引起強烈共鳴的。

尤其是當這些在軍隊裏相繼擔任不同職務,乃至比較高的職務的戰友們,面對新環境裏那些不接受,甚至有一些排斥和歧視的傾向後,他們思想上的困惑和怨氣,更是壓抑他們乃至干擾他們正常生活的無形壓力。要知道,當初地方各級政府都是選了再選,挑了再挑的將地方上的優秀青年送到軍隊去的。而能留在部隊裏提幹,乃至不斷地提升職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從事軍隊工作的人,更是優中選優、好中提好。

每一個能擔任各種職務的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他們應該說是軍隊培養出來的精英,都是具備一定良好素質的人。然而,當他們年齡大了,身體弱了,轉業回地方後,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甚至歧視,他們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困惑和迷茫也是在所難免的。他們中間也不乏小說主人公魏明這樣安置還算過得去的轉業幹部,但是,大多數的轉業幹部遠沒有魏明那麼幸運,而魏明這樣已經算安置得很好的幹部,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處處掣肘,乃至被打擊和排斥的命運,其他人的遭遇更是可想而知了。

世界是處於變革之中的,人的情感與觀念也處於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更不可能按照同一格式生存和演繹。每個人面對變革與變化都負有各自的責任,每個人都會在這些變革和變化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而文學藝術的使命也早已不再是照搬現實的生活,或簡單地模仿自然與陳述現實,她應該是着力反映世界的變革過程和觀念的變化程式,表達人的願望,體現人的力量,反映人和變化之中的世界的一切。我正是極力想通過作品來達到上述境界,併力圖用文字來體現我傾注於作品中的心血,也多少表達一些對戰友的鼓勵和謳歌。

自己給自己寫序,似乎有點太狂妄了一些,不過,請名人寫我沒這個條件,人家也未必會屈尊給我這樣的普通作者寫,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動筆了。還是我常講的那句話:願見笑者永遠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