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名城名吃,史話精彩散文

名城名吃,史話精彩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杭州素食美,傳奇色彩濃

名城名吃,史話精彩散文

聚焦杭州,四季皆有醉人的景深,君不見瀟瀟春雨搖曳於靈峯玉泉之間;點點冬雪輕浮於超山梅枝之上;秋夕蕭索,絲毫不影響獨遊山寺尋月桂;夏暑難耐,正宜靜坐麴院伴風荷。若提起平湖秋月、南屏晚鐘、海寧觀潮、孤山尋鶴,從未想過寫詩的人也平添幾許靈感,若論到人蛇之戀、錢塘才女、武穆忠魂、東坡建堤,人們無不爲之動容。這便是我印象中揮之不去的西湖。

一旦貼近杭州的清麗,最好莫作饕餮遊,如此便有些像古書裏貪戀食色、舉止輕狂的闊少,與美景對應的不該是腥羶厚味或盛宴奢華。

好在杭州從不辜負遊人。自古至今都有精美的素食賣於景區、街巷。有外皮焦黃酥脆、豆皮中藏筍末、香菇、馬鈴薯泥的“幹炸響鈴”;有紅黃綠白相映、慄酥與桂香互映生輝的桂花鮮素羹;油潤不膩、滿口餘香的名點“幸福雙”;脆而不散、金翠半露的“蔥包檜兒”……我一向固執地認爲,素食綠茶、清蓴竹筷、紙傘布屐、心緒平和,才能從容面對人間天堂的良辰美景。

茹素覽景,有時能在清素的本味裏領略一種豐厚的內存。譬如,用春捲皮包裹油條與青蔥經烘烤而成的“蔥包檜兒”,是杭州家喻戶曉的早點,白色的麪皮、橙色的油條、脆嫩的.蔥葉在色調搭配上很到位。此種吃食已有近800餘年的歷史,南宋時,杭州人爲了紀念被秦檜害死的民族英雄岳飛,用麪粉製成秦檜夫婦的形狀放入油鍋中炸吃,原名“油炸檜”,以泄對權奸的忿恨。(後來此種吃食流傳到北京,成爲“油條”。)

想起來也奇,我每每拜謁江南古寺時,都有漫空絲雨飄落,由此愈發顯得禪院裏蘚碧竹翠,煙嵐深處的木魚聲似有似無。在杭州靈隱古剎,我聽到一則與該寺有關的傳聞:中秋之夜,寺裏的火頭僧半夜正在燒栗子粥時,忽見無數桂花從天而降,恰恰落在燒好的栗子粥裏。第二天,衆僧都覺得此粥花香撲鼻,視爲奇粥。原來這桂花是月宮嫦娥爲寄情於故國親人而散落的,日後,寺周圍連同杭州城便多有桂花樹,每到中秋,城內外漫飄桂花的清馨。於是,“桂花鮮慄羹”這道美食便流傳下來。其做法倒也簡單:將鮮慄肉切簿片,鍋中水沸後放慄肉與白糖,再沸時,撇浮沫改微火,將鮮藕粉調勻入鍋,待羹狀時出鍋入碗,將青梅切成薄片點綴於羹面,撒上桂花及玫瑰花瓣,色呈紅黃綠白,口感甜香爽滑,此時閉目遙聽古寺的月泉鬆吟,心境格外澄澈。

貴陽豆腐果,甘苦寸心知

遊景可無酒、可無侶,但不可無情致。遊情,令人感到爽適卻也有些敏感、脆弱,很像豆腐。溫存輕擺、先賞後品,便有鍾期聽琴般韻味;魯莽吞嚼,便淪落爲煮鶴焚琴般荒唐。

筆者常常吃到一種豆腐時,便憶起一景,似乎豆腐的品質、工藝和與之相關的景點都不同尋常,閒述幾則,權當拒絕一番食文化。

“黔西金三角”中最能顯現華彩樂章的城市當推貴陽。那裏的美食多有來歷,畢節湯圓、荷葉餈粑、夜郎面魚等等,琳琅展現於這個多民族的山水城寨間,而筆者最鍾情的一道食品,即市內大小店鋪皆有的“戀愛豆腐果”。

那是當地文獻記載的一段史話。抗戰時,貴陽市內常遭日機空襲,有對以製作烤豆腐果爲生的夫婦,在六廣門外菜地裏搭建的數間茅草房因與菜地顏色相近,倒成了躲避空難之地。每當警報鳴叫時,一些青年男女躲到草房中,邊品嚐嫩滑辣香的烤豆腐果邊聊天,久而久之,一些有情人竟成眷屬。“烤豆腐果”因此改名爲“戀愛豆腐果”。

我在貴陽採訪之餘,看到製作這款名吃的情景,瞭解到這種豆腐在形色上、制藝上非同尋常。

精製的滷水豆腐,經劃塊、浸滷,經子母火反覆翻烙烘烤之後,淡綠中略帶褐色,有些像剛剛出土的古劍,輕輕一掰,細膩潔白的“內存”便展露出來,湊到鼻前一聞,那縷縷迷人的清香彌散開來,當然,與其相互依戀的蘸水碟此時必不可少,內有味精、香醋、蔥花、薑末、香油、綿白糖、辣椒油等。趁熱蘸食,清香與濃釅巧融,火熱與色彩搭配,吃到文化了。

記得當時,在苗族節日“四月八”的喧騰場面,我斜倚在花草嬌豔的山坡上,品着那種別有風味的豆腐果,陶醉於青年男女於笙歌曼舞中互傳情誼的眼神,甜蜜之感無以言表。我在想,本是當年一場血與火的洗禮,不想天意使然,竟促成了一種小吃的美名,促發了一對對並蒂之花,人間的苦樂年華真的那麼富含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