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爲什麼不去做散文

爲什麼不去做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一)

爲什麼不去做散文

我有一個朋友剛跳槽去外企去上班時,自己心裏有點忐忑。因爲他去的那個企業招人要求很高:至少研究生水平以上,工作經驗7-10年以上。

朋友以前在一家民營企業裏面做軟件開發,有7年的工作經驗,他是師範學化工專業的,自己半路出家改行進入到IT行業。頭腦靈活,編碼動作快,在朋友圈子裏,是出了名的快一槍一手。活兒是漂亮的沒得說。

除了英文資料,他可以看以外,口語也不太好。在公司內說普通話,也只能說成是川普。或許是因爲這些原因,他自己都不太看好:作爲全公司開發人員中學歷和資歷都最低的員工,只能這樣安慰自己,權當是一種學習和鍛鍊了。

他去這個公司,還是朋友介紹的,朋友只是說他們公司非常需要他這樣的人。

上班第二天,他就遇見了一件事情。

公司開發的一個系統上線後,大約有一年多的時間老是出問題,美國的客戶那邊總是抱怨在生成報表的時候,非常慢,一張簡單的報表居然要等待20分鐘。對於客戶來說,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客戶不斷地投訴,老闆已經被熬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勒令開發部必須儘快查出問題。

老大發火了,開發部通知全體員工開會,會議一直從早上8點,討論到下午2點。項目經理和技術人員制訂了排錯方案。有兩個開發人員,一個人說可能是客戶自己系統的問題,而另外一個人反駁說根本不可能,有可能是網絡上某個地方有瓶頸。他們都在談論自己的推測和判斷,還爲此發生了爭執。

就這樣持續了兩天,沒有絲毫進展。老大已經是盛怒,也有點無可奈何。

朋友不太習慣這樣的方式。從第三天起,他悄悄離開了會議室,沒有人注意到他。兩個小時後,他找到了出錯的原因。又花了半個多小時,編寫了一段sql語句。

這段代碼把生成報表的時間縮短到2分鐘。第四天,他再次修改了代碼。最後,時間減少到3秒鐘。

這一戰,朋友在公司內名聲大震。做計劃的、吵架、爭論的,全熄火了。結果都出來了,還說啥呢?

三個月後,朋友坐上了公司技術總監的位置。

有一次,大家做交流,我問朋友當初是怎麼找到解決方法的?

朋友說:“我當初沒什麼具體的想法,就是試試看。說實話,我比較討厭喋喋不休的開會。有這時間吐口水,爲什麼不去做?”

(二)

公司的小王,春節過後,跟經理說要辭職。經理問他:“爲什麼?”

小王說:“覺得在公司裏學不到東西。沒有太多機會。”

經理非常清楚小王的成長過程:小王大學畢業時,好不容易找到現在的工作。小王剛進公司的時候,曾經被認爲是招收進來的這批人員中,基礎最差的。但小王有一個優點,就是勤奮,能吃苦。雖然剛開始動作慢、手上的活兒質量不高,但是看得出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在進步。

雖然分配給小王的任務非常簡單,但經理對他要求還是比較嚴厲,經常會給出坦率的批評。小王的試用期,是在一種惶恐、焦慮、咬牙堅持中度過的。那個時期,他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挺住。因爲經理告訴過他:開始的三個月是最難的,能堅持到六個月,那麼,他就算在這個行業能立足了,而且即使以後到其他任何一個公司,他都不會比別人遜色。

6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第一個月,公司安排他熟悉相關的基礎知識;第二個月,開始跟着指定的師傅打下手,只能編寫一些邊角餘料的代碼;第三個月,允許他參與到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模塊的設計中,而且主要限制在技術編碼模塊中。後面的三個月,開始瞭解完整的開發流程。

小王覺得自己在這6個月學習的東西,比得上整個大學的專業課程。關鍵是他覺得自己是真正入行了。當然,他也有些不太滿意的地方,他有很多地方想不通:

爲什麼公司要對技術有那麼多的限制?爲什麼公司不可以放手讓給他們新人來做?

小王覺得自己還應該成長得更快一些。所以,他突然覺得:是不是該換一家公司?

經理找到他,跟他是這樣說的:“想法很正常,都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階段。”

“公司對技術的限制,跟技術人員考慮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剛開始學技術的人關注點是自己,反正東西是學得越多越好。而公司考慮的不太一樣。比如,我如果是項目經理,我關注的是產品質量控制。在很多時候,穩定的技術而不是最新的技術對產品更有利。如果你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從工程的角度去理解。你當然會覺得公司的開發部爲何這樣保守。但顯然,這是你的問題,不是開發部門的問題。”

“但同時,我也覺得比較詫異。其實,你的想法並不和公司的策略相牴觸。我也知道,公司的技術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改進的可能性,真的`有可能存在很多因素影響改進:保守的質量控制、沒有時間,或者沒有提高生產效率的動力等等。但是,這並不是說,你的想法就是錯誤的。你可以學習新的技術,這是誰也攔不住你的。但是你要想想,爲什麼要學?僅僅爲了自己避免不被淘汰?如果你的知識並沒有轉化爲一個可行的實踐的話,你怎麼可能從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那裏得到認可?”

“如果我是你,我會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爲什麼不去做?爲什麼不去先做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東西?”

“別說你沒有資源。即使真的沒有資源,你就可以考慮放棄或開始着手準備。這可能纔是最積極的做法。”

小王和經理交換了一些想法。小王覺得自己更多的只是一種願望和情緒,他太着急了,以至於很多該做的事情都沒有開始。他覺得自己還需要一些時間沉澱下來,好好爲自己的未來做些準備:他跟經理說好,要求得到一些崗位輪訓的機會。多和有經驗的同事交流。主動和大家探討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並主動提出解決方案。

小王終於明白:並不會存在着一個現成的機會。機會是做出來的。

(三)

在人生中,每個人在面對未來時,總是有這樣的心態:我們總是能很快想到一個目標,但是卻遲遲無法開始。

無法開始的理由有很多:知識不夠、時間不夠、準備不夠、朋友怎麼看?家長不同意怎麼辦?萬一要是失敗了呢?多麼沒有面子……

還有一些官僚的做法:永遠不打算解決問題的文山會海、問題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我們讀太多的書,想太多的事情,唯一短處是做得太少,嘗試得太少。只有覺得有丁點不可能,或者不划算,我們就輕易地放棄了,一瞬間,我們就退縮了:

的確很難很難實現啊,所以,還是算了吧,誰會在乎呢?

於是這樣,我們會很快忘記這樣一個常識:任何事情都是行動的結果。而我們總是會爲很多結果而後悔。

我們之所以後悔,常常是我們在之前開始的時候,沒有簡單地問自己一句:爲什麼不去做?

就是這樣,簡單地問自己,反覆地問自己:爲什麼不去做?

只需要一句話。我們一下就可以看見我們真實的內心:

抱怨有什麼用?擔心有什麼用?憤怒有什麼用?後悔有什麼用?!

你必須在一條道路上前進,你纔可能有未來。即使是錯誤,也要給自己一個犯錯的機會。

人生往往不是因爲經歷錯誤而失敗,而是因爲沒有選擇行動而後悔。當我們下一次猶豫不決的時候,就試着跟自己說一句:“爲什麼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