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東湖浮舟島記散文

東湖浮舟島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浮舟”二字惹人,誘得浮想涌出來,飛起來,狀若翩鴻。約一二知己,“暖酒紅爐火,浮舟綠水波”,人生又能逢得上幾回如是的快意?至若孤舟煙雨江南,江南就在這裏,煙雨就在這裏,孤舟亦就在這裏,見怪不怪,習以爲常,自然不在想象的範疇了。浮舟島,水面浮舟般的,一定小,一定四面環水,一定美得不可收拾。
  浮舟島在東湖中。不知哪路神仙飛天,不小心撞破了天,破裂的碎片落下來,砸下鄱陽城中。東湖就是碧天鏡,澄澈明淨,鑑可照人。或許撞天的剎那,有座仙山恰恰好浮在那一方的碧天,糊里糊塗隨了碎片,落下凡塵,嵌入了碧天鏡。
  舊時東湖寬闊,匯通鄱江,現在淤塞多了,象塊碧玉。相傳吳芮部將梅鋗和三國周瑜都曾在東湖操練水軍。吳芮久遠,難得幾人知道。周郎可謂家喻戶曉,鄱陽練水軍,《三國志》、《江表傳》、《後漢書》、《三國演義》皆載其事。當年彭蠡澤尚未南下,鄱陽豐饒,既可養軍藏軍練軍,又可直入長江,因而練水軍最佳處非東湖莫屬。可以想象浮舟島是天然的督軍臺或點將臺,可以想象浮舟島上週郎風流倜儻、羽扇綸巾,自東湖至鄱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亦可以搖想當年赤壁風火有幾多的鄱陽子弟。“兵者,兇器也。”與碧天鏡的東湖,這般的仙境,當然格格不入,儘管“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終而有所沾污。俱是往矣,所以周郎練水軍,鄱陽的傳說寥寥,其它地方借用了,亦不爭。
  非惟不爭,而已忘言。水面浮舟,那一葉的孤舟呀,是子曰“乘浮桴於海”,不載亦毋必載人事的沉重了。而其自有一段仙緣,話說天青空碧,一對金鵝比翼飛,忽遇妖魔劫殺,驚慌間,看見了人世,有湖碧澄,有島碧青,足以藏身,遂藏匿於小島之下。從此,托起了小島,水漲島升,水落島降,島與水面恆如是,永遠的淹不着,永遠是浮着的。浮起了一葉的.風帆,浮起了一番的風景。從此,浮舟島更是仙氣繚繞了。
  水面浮舟,天地間,惟一舟耳;人世炊煙裏,亦有一舟焉。如此空空色色,想象都是無上的妙諦,孤寺浮舟遠,禪房花木深,不能不有廟寺。鄱陽人皆知,浮舟島有浮舟寺,而今尋不得了。曾讀過左澤老師《湖心孤寺白鷗翔——浮舟寺斷想》,從審美言,從文化言,娓娓道說浮舟寺的前世今生。文中言寺有門聯,雲:“浮蕩百花流水去,舟輕一葉駕春來。”哪裏是佛家語,簡直是莊子言,李白詩,應景應情的活靈活現,如靜安先生《人間詞話》所言亦寫實家亦理想家也。或者,這就是禪吧,澹澹一水,水上孤島,島若浮舟,有光則瀲灩,有風則盪漾,凡一切時候皆動,凡一切時候皆靜。島上古木蓊鬱,掩蔽着青磚碧瓦的古寺,若隱若現,香菸嫋嫋升空,若絲絲白雲,舒捲自如,梵音隨風飄去,在湖上,亦在人家,似漁歌,似雞鳴,安穩祥和。
  康熙年間,饒州知府黃家遴重修浮舟寺後,立浮舟島上,覽東湖景勝,不勝感慨,賦詩曰:
  百頃煙波一葉舟,恍疑身向鏡中游。
  鬧江隔斷市圜遠,遙翠乙朱霧靄收。
  騶馬莫教驚怖鴿,宦情真欲伴浮鷗。
  樂天饒有滄州趣,也爲湖山一半留。
  原來湖山是可以留客的,主客的盛情,主客的情景交融,詩之情畫之意,全在這個“留”啊,你說留不留?
  晚清,湖南人王泉之宦鄱陽,亦有詩《浮舟寺題壁》,雲:
  縹緲煙螺露佛鬟,苔封古碣石紋斑。
  桴槎直欲通霄漢,人是蓬萊第一班。
  山環湖水水環山,楊柳青青一帶灣。
  好是夕陽紅曬網,漁兄漁弟屋三間。
  水閣虛涵數往還,親人魚友樂相關。
  藉花送風涼生座,撲鼻清香塵慮刪。
  人情閱盡宦情閒,煙水心濃自笑妍。
  欲乞山僧留一榻,丹爐藥竈駐衰顏。
  良辰美景奈何天,留是留得了,一宿,兩宿,還是幾多的宿呢,未可知矣。主客必竟有別,人生必竟有涯,浮舟島依然,而客人終究離去了。那離別的境況,莫作是念。東坡言“惟清風與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或許,惟清風與明月,至今仍在客留,浮舟島上盤桓。所以,千江有水千江月。
  很久很久了,久到我的青蔥年月,有幾次勾留浮舟島,終是留不住的,連印象亦是淺淺的輪廓。
  去年深秋,陪幾位朋友,上過浮舟島。記得當時,夕陽斜照過來,很是一番的尋尋覓覓,轉轉折折,幾個深巷後,走過湖上小堤,終是上島了。也許時間的緣故,也許島無留客之意,寥寥幾眼,便離開了。
  尤是那幾眼的寥寥,夕陽下,環島皆水也,幾樹古木,兩舊屋而已,便具了八大畫的要妙。
  經常環湖閒步,有意無意,浮舟島總是不遮不掩,晰晰然地呈在眼前。
  水面浮舟,有寺,或無寺,島在那裏。湖心縹緲,有月,或無月,環湖萬家燈火,白銀盤裏,惟一煙螺耳。
  
  

東湖浮舟島記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