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提筆落新墨,獨贊家鄉情散文

提筆落新墨,獨贊家鄉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家鄉大屋諶是我的母親,我就是兒子,兒子眼中的母親是美麗的,兒子筆下的母親是堅強的!

提筆落新墨,獨贊家鄉情散文

大屋諶生了我養了我,大屋諶的山看着我長大,大屋諶的水育着我成長,大屋諶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至親至愛!

我愛大屋諶,就像大屋諶所有人愛宗祠一樣衷情!

祖宗祠堂一直是大屋諶人精神嚮往之處。從祠堂橫匾“南昌世家”旁邊落款上的“康熙乙丑年”探究,其歷史並不久遠。看得出,用圓木柱和平面木板串方的內部結構,也沒有多大藝術價值,但大屋諶子孫世代守護着。據說清末期間,中間祠堂換了一根楓樹大橫樑,至1938年被日本鬼子炸得只剩下中祠堂豎着的木框框,下祠堂剩下個石條大門框沒倒,上祠堂炸成了廢墟。八年離難,一百多戶人家的村莊,逃難躲反回來只剩二三十戶人家,而就是這二三十戶人硬是在一堆廢墟上撿起殘存的磚瓦重新豎起了祠堂。

九幾年大屋諶人用賣山上的古樹錢,將祠堂的牆、頂翻新了一次,四方廟宇也在老基地上重建起來,並在嶺上嶺下村莊內的石頭路上鋪起了水泥路面,幾口臨村的水塘修好了洗衣臺,方便全村婦女洗衣和其它雜用。

如今不同了,周圍的村莊都建起了高大靚麗的祠堂,大屋諶老祠堂就顯得有些存舊,不符合大戶大姓的聲勢,於是全村人上下齊心協力成功地遊了一場龍,將游龍掙來的錢全部用於祖宗建設。

這回重建工程中,下祠堂原封不動,中祠堂依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老木框框,主要重修圍牆,屋頂配蓋琉璃瓦,並在老基地上增建上祠堂,同時,還拉磚拖水泥修善兩座祖宗墳墓。

一直以來,大屋諶雖然沒出什麼達官顯貴,但村莊清平、人丁興旺。我想這一是託祖上洪福庇護,二是沾了“蟒蛇盤燕窩”這塊寶地的靈氣。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大屋諶又旺起了百來戶人家。

在大屋諶家不長的歷史中是沒什麼古董可顯耀的,但還是受到了十年動盪的衝擊。鑿着個獅子頭和大朵花的旗鼓墩、旗鼓夾,也在除“四舊”行列,幸好這些古蹟還未流失,現如今諶家人又在祠堂大門口將這些笨重的石頭全部復了位,連剩下半戳的上馬石也放歸了原處,只可惜嶺下的牌坊遭到拆除後,所有石條不知散落何處,至今無法還原。

如果硬要說大屋諶家有寶的話,那就是鏞公墓邊上三棵粟樹、一棵油樹,槐樹景祖宗墓周圍四棵黃連木和一棵老槐樹。九棵古樹在離地一米高處量身圍,在都在兩到三米三之間,由大屋諶子孫看護着。

大戶大姓一向注重村莊的聲譽,哪家媳婦鬧個離婚,誰家兒子不學好,家人只有關起門勸說,從不對外張揚,這就應了一句老話叫“家醜不可外揚”。

大屋諶全村都姓諶,就是有幾家別的姓氏,也是聯姻關係戶,所以大屋諶內部非常和諧親善,誰家有人生個病疼,村莊里人會三個一羣五個一組地約着去探望,就連平時有人家裏做點蒸米粑水餃什麼的,都要端一碗給左右鄰居嚐嚐。要是哪家老了人,嶺上嶺下家家戶戶都會送點錢,以表鄉親安慰之心。

娶親嫁女則是整個大屋諶的喜事,主人家當然要邀遍全村人到家中喝酒慶賀。

古老的村莊有着獨特的文化傳統,諶家子孫代代傳承。

過年這個傳統節日,隆重又熱烈時間超長,期間村莊裏有很多公事要人做,很多規矩要梳理,大屋諶人就幾戶人家一組管理一年,謂之“年頭”。從臘月二十四小年那天開始,年頭就開始理事。

很多事是貫例,年年必須做。

小年這天,祠堂前後、裏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屋溝要清理疏通,祠堂內外張燈結綵,用大紅紙書上固定內容的對聯貼上,年的氣氛一下子就上來了。到了傍晚,年頭要敲鑼打鼓放鞭炮接來四方土地、扶主老爺進祠堂祖宗臺,與祖宗一起享受諶家子孫的香火,每當經過一家門口時,家人都要鄭重地點燃一掛炮竹迎接。事畢,年頭還要在祠堂中間燒一堆篝火,諶家老少照例圍着篝火歡聚一堂。大人們說着村子裏一年來的平安家事,孩子們則各自從家裏拿出些年糕在火上烤熟吃,一村人其樂融融的。

立春這天,年頭必須在祠堂中央擺上香案,放上五穀茶葉青菜,準時敲鑼打鼓放炮竹迎接春天的到來。

大屋場過年的.事多着咧,還遠遠不止這點。三十夜、初一祖宗臺前要上香,保證燈火通明。上七日傍晚,年頭要掌燈並敲鑼打鼓到全村各家各戶將邪氣趕出來,家家戶戶也放炮竹配合驅邪,這驅邪一直要驅到村外老遠的地方纔肯罷休。

年間,有附近一些村莊的龍啊燈來遊,年頭要恭恭敬敬地擺好香案,燃放煙花炮仗迎接,當然少不了披上龍紅送上禮金,則皆大歡喜。

元宵一過,就必須送土地菩薩回廟歸位,這是年頭偷不得懶的事。

如今的人都向往過城市生活,諶家後生也不例外,很多年輕人已經在自己工作的大城市定居多年,心裏依然不忘根本,戀着家鄉,這讓留守的家人感到欣慰。

近年來,陸續有後生帶着堂客兒子回老家過年,領着兒子嶺上嶺下轉轉走走,熟悉熟悉老家的人情和風貌。在祠裏,他們都會給子女上上一課:“這是我們的祖宗,將來要記得我們是從這裏走出去的,莫忘了根本!”

我還想花錢找族上買一套族譜給兒子,教子孫永世記得大屋諶的血脈,永遠記得是諶家走出來的子孫!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大屋諶,你是子孫們永遠留戀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