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匆然與你邂逅散文

匆然與你邂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是什麼挑動我的心絃了呢?總覺得這樣的感覺是美的,煩惱都是徒增的,只要認清,眼中的一切都是美的。

匆然與你邂逅散文

在書店裏翻到一本《張愛玲》,她是個熱愛荒涼的女子,上海淪陷,給了她機會,她實現了荒涼的意義。一粒在塵俗漂泊了許久的種子,終於落入時光的夾縫,滋長它渴望已久的生命力。它的文字,跳脫了花紅柳綠的污濁的塵世,將所有的悲喜都潑墨於紙,將所有的故事都按照它本來的樣子還原。然後,一個淒冷而又蘊藏新希望的上海便活躍了起來。

我沒細讀過她的書,聽裏聞裏的大體知道就那麼一點。以前班上有個同學拿了她的全集讓我看,可能是當時太怕一點風吹草動的憂情調子感染了吧,便擱了起來。之後還她時,怕傷她心,便編假話說看了。從我之後的表現來看,我想她是能猜出這份謊言的。因爲愛玲的感染力對有些人是有改造價值的。倘若你和她一樣偏愛荒涼,並能充分認識荒涼的意義所在。愛玲的一生,在我僅有的認知裏,是一部漫天落葉的歷史,充滿繁華的荒涼。那本書還是放下了,同時把愛玲也放在了心裏。

前幾日收到消息,老師要我寫篇有關張愛玲的整稿,心裏便興奮起來,也就爽快答應了下來。這才嚴肅地想着,怎樣才能把我心裏的愛玲寫好。我幾乎沒接觸過她的作品,胡蘭成對張愛玲說“因爲相知,所以懂得“,或許像愛玲這樣的女子,本不需要讓人認識,能懂她的人自然就懂了。急着上網看了下愛玲的資料,覺得她越來越像我心中的愛玲了。

出生在上海的愛玲,自見過上海的盛衰之變,又因身在破碎的家庭,生命不斷地經受”荒涼“的雕琢,因天資聰穎,敏感地吸收了命運想賦予她的一切,她也終於明白,自己是爲寫作而生,爲上海,爲愛情。

她知自己是笨拙的,無論她的眼眸多麼犀利,都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爲在世俗的瑣碎中游刃有餘,不喜束縛的她,終究是把自己關了起來,品嚐着寂寞,心界卻無限寬廣地奔馳開來。專心於寫作,只求把自己表達得更好,而拒絕見慕名拜訪的人,也只是那一層無法應對的恐懼罷了,畢竟,文字裏的`她纔是她想要做的,世人能從文字裏愛上她,卻難以在現實中接受她,這是愛玲的悲哀,也是萬千作家的悲哀!

就像沒談過戀愛的比經歷過的更懂愛情,更能把感情寫好一樣,經歷了反而不客觀了迷糊了,愛玲也是如此。正是因爲對世俗躲避,才成就了一個智慧的看客筆下的荒涼,情韻的溫度剛剛好,煮就一篇篇淚雨佳話。甚至後來的胡蘭成,如果能朝朝暮暮,愛玲怕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了,所以才擎着不能一直廝守的悲苦,用筆燃燒癡心的烈火,惟恐停下筆來,這盞火就熄了去。不因什麼,只因他是胡蘭成。從他遞向愛玲的那篇書信開始,就已經是她的一抹思念了,深諳女性心理的胡蘭成,自是在信中表達了對愛玲的理解與盼望。任憑文中的她如何睿智老道,現實中始終是個天真單純的姑娘,而這種世俗的看法是她不計較的,她計較的是冥冥之中宿命的安排。任何人都可以不信宿命,愛玲不可以,沒有宿命,就沒有愛玲。

胡蘭成輕而易舉地打開了愛玲的內心封鎖,源自於他是真懂愛玲,引得愛玲爲澎湃的情思陶醉了,而這種澎湃的情思,更多來自於愛玲自己。細想一截堵塞千年的河流,在解錮了堤壩的封鎖後,如何不會洶涌肆意、一瀉千里。而這,不是悲壯,愛玲是不喜悲壯的,這股澎湃的河流自會在任性傾瀉之後,繞過河岸旁的村莊,涓涓然淡定下來,寂寞的感情也成了加重荒涼的砝碼。河流裏的細沙慢慢地沉澱,文字的星星是那麼璀璨而耀眼,而這,能讓愛玲高興,卻無法讓愛玲滿足,只會更加寂寞,也就更加想寫。直到胡蘭成徹底地讓愛玲失望,提筆的念頭也沒有了。世人大多說愛玲的創作進入了低谷,我覺得她是解脫了自己。

一片落葉在風中凌舞,惟有在漂泊中才能讓靈魂輕盈,悠然閱讀眼中的年華,帶着萬千的疑惑與期待用無以投寄的感情面對未知的世界,迎撞出星星點點的火花,便是在向這個世界告知了自己的存在。而在這蘊含心酸的漂泊之中,總能收穫到付諸而來的喜悅,也寂寞,也不寂寞,因爲有愛玲,愛玲有誰呢,是徐霞客還是李白,我不知。

此刻,我是不寂寞的,因爲我在寫愛玲,將來,能否繼續這份不寂寞,我亦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