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學者的風範學子的楷模散文

學者的風範學子的楷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學者的風範學子的楷模

學者的風範學子的楷模散文

——有感於常靜之特來西安“感恩”

雷達

我一口氣,連續製作了有關戲曲音樂理論家常靜之的音像節目18個,是出於對這位學者的敬仰!

可不是麼?一個患癌症多年的學者,在不知何時與她相伴的戲曲就要分手的當兒,是何樣的心情。她的這些音像資料,既是回憶,是彙報,是總結,又是不大情願、卻不得不萌生在心的一件“後事交代”。這就是她在“自白錄音”裏反覆說的“給家人和朋友留個紀念”吧?

音像中,既有對京劇、秦腔、迷胡、碗碗腔、崑曲、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以及陝西、山西、雲南等地民歌的清唱,又有她在電臺、電視臺的講座和旁人對她戲曲音樂研究的介紹和評價。以見其涉獵戲曲劇種之廣,對其音樂理論研究之深,和熟悉各地方言及各劇種音樂之精的了,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贊其真功!

在回憶五十年前在陝西學習秦腔等戲曲和展示她五部理論著作的同時,她想到的是“感恩”,是感謝曾經教授過、幫助過她的老師們,朋友們。

一個月前,我接到她從北京打來的電話,向我傾訴了這個“感恩”的心思,這使我感慨萬千,浮想聯翩。

1965年春,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騎自行車來到了西安藥王洞福音裏的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她是來拜訪戲曲音樂專家、協會副主席王依羣的。由於不知王先生的辦公室,在後院碰見了我。她,就是當時正在中國音樂學院讀本科的大學生常靜之。一位熱情、幹練而又清秀、斯文的女青年。是當時中國音院馬可、關鶴童兩位領導派她專門來西安學習秦腔、迷胡、碗碗腔的。

在我的引領下,她見到了王依羣。後知,王依羣向她講了陝西戲曲界基本狀況後,特介紹她到省戲曲研究院學習地方戲唱腔。那時,她投師學藝的老師有李正敏、蘇蕊娥、張萬、王鳳堂等。因了藝術交流的原因,她與郝綵鳳、王玉嫺、左紅等年輕演員以及馬生採、馬驥、黃育英、楊世科、焦自信、楊滿元等音樂家交往甚密,成了她平生難忘的好朋友。

前幾天,我們終於在西安又見面了。自然是激動萬分、侃言如流、心照不宣、一往情深的。但面面相覷,都有一番感慨:老了,頭髮斑白了,見面都不敢相認的了……(李正敏【左】與常靜之【右】)

望着頭髮斑白的她,以往的許多鏡頭從我的眼前掠過:一位專程來長安求學的少女,正在向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一字一句地學唱《五典坡》;騎上自行車的她,來到三意社,向坐在輪椅上的以“奶腔”馳名大西北的蘇蕊娥學唱《柳林告狀》;瞧着錚錚作響的月琴,她正在聆聽碗碗腔老藝人王鳳堂唱的《金琬釵》;三絃響起,她正向迷胡老藝人討教【月調】【五更】的唱法;在案板街的德勝皮影社,她正在看李世傑的精彩演唱;在長安縣王莽公社下紅廟村的莊稼地裏,她正在與村婦們親切交談……

後來,到北京中國音院課堂上講戲曲音樂課;再後,到人民音樂出版社當編輯、編審,參與《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編輯;撰寫、出版她的五部戲曲音樂著作;在電臺、電視臺舉辦戲曲音樂講座,講梅蘭芳,講李正敏,講常香玉,講袁雪芬……再後,榮獲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使我印象極深的,是她對陝西戲曲事業的巨大貢獻。她寫了許多關於陝西戲曲音樂的精彩文章,使陝西地方劇種弘揚光大。她曾熱情幫助馬生採、楊世科、馬驥在中央音院進修、學習。上世紀八十年代,她擔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陝西卷》的責任編輯,爲該卷的順利出版,立下汗馬之功。

遺憾的是,她因患了癌症而處於人生最艱難的歲月。但她與以前不怕吃苦、艱辛學習、努力工作一樣,走過了十多年難以想象的坎坷之路。最感人的是,她仍然傾心於她一生所癡愛、所探索、所追求、所建樹的.中國戲曲音樂事業!她是一位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民族藝術,鍾情於中國戲曲的非遺護衛者,理論開拓者和傑出貢獻者!但她最令人敬佩的,卻是流動於她周身血管裏的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情操的根脈,是通過戲曲等藝術長久薰陶、並鑄就了的民族之魂。她這次特去漢中看望幼時的故土,特來西安向他的老師和老朋友“感恩”,就是生動的例證。

我想,沒有少女時期來長安的學藝,沒有李正敏、常香玉等恩師的親自傳授,哪兒會有她那五本戲曲音樂理論的鉅著?哪兒會有她對中國戲曲藝術的突出貢獻?

她是尊重民間藝人、並向他們虛心求教的從藝術實踐到理論闡釋的戲曲音樂理論大家。在保護、繼承、發展、弘揚中國民族藝術的當今,她堪稱是學者的風範,學子的楷模!如果仔細聽聽她學唱的李正敏《五典坡》的那個唱段,你一定會被那以假亂真、惟妙惟肖的敏腔而震撼,以見其一字一句精心學唱之真功。據李正敏先生講,這是一個不同於一般唱腔的另一個唱腔版本。它如今還保留在常靜之的口中,實在是難能可貴。而這是1965年李正敏親授予她,是早於楊鳳蘭學習敏腔十多年的最早的敏腔習唱者,以見其價值之珍和先行之跡了。看得出,作爲青年時期的常靜之,是何等的有心於敏腔的追求!

雖然人生苦短,但生命在於價值。常靜之從實踐到理論的人生價值和學藝之路,是需要我們認真探知和效法的。

我衷心祝願常靜之女士健康長壽,繼續爲我們的民族藝術事業,做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