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生活美學散文

生活美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美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自己開始執掌門戶,有了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學科問題。下面一起欣賞關於生活美學散文吧~

生活美學散文

  生活美學散文【1】

睡醒過後,無事可做,遂想起已有一月多未出閨閣,就乘着晚風,輕快出門。

已是初秋,風輕撫着皮膚上的毛髮,柔柔的,像少女初爲人母愛撫她的孩子,一點點激動,夾雜着一點點的可愛。我漫無目的的走在小區的林蔭道,小區的佈局是同心圓式的,外圈是有歐式風格的圍欄,中心坐落着紅牆綠瓦構建而成的住宅,但大有生趣的是,從門衛處走進來,先入眼簾的是參天的大樹,當你細心的發現,溜的小白狗怎麼變成斑塊狗的時候,擡起頭,像五芒星形狀的大大的樹葉一羣羣挨着遮住了一片天空,而生活的美學卻在此處,那樹葉倒沒有古文中的遮天蔽日,它們留下來可愛的空隙,讓渺小的祈求幸福的人們可以望一望天空,不知爲什麼,我見此幕,有一種繁星滿天的即時感,只不過白雲和藍天是我的星星,而喜人的綠色是我的黑色夜空,徐徐晚風追來,五芒星們跳起了優雅的舞蹈,她們輕舞身軀,時而這邊的姑娘展袖,那面的小夥就按捺不住迴應的心情~

告別了那羣活力四射的少年,我又往前邁步。走到內圈的四分至三處,走向裏處,那是一處健身的地方,想來自己懶而不覺的,看看身上肥膩的油脂,所幸是個白胖子,先去簡易的健步機,活絡精血的機器上玩了一道。有一些累,就移步到湖邊的一條石椅上,欣賞欣賞景色,遠看原來我呆的地方被一羣乳臭未乾的小孩給佔了,他們奔跑着,蹦跳着,頗有孫悟空和衆猴在花果山上羣魔亂舞的風采。涼亭下坐着幾位老者,多是婦女,看她們交談甚歡的模樣,是在討論新的菜譜,亦或是,一起回憶她們的,素面如玉的年代,感慨時代的變化讓人跟不上腳步。收回目光,看近處小湖裏的幾注噴泉,細長的水柱從湖中噴出,以完美的拋物線沒入湖底,我看到被送上最高處的一滴水珠折射着美麗的晚霞,有着鯉魚躍龍門的氣勢,卻無奈的因爲空氣阻力衝入水面,激起幾多漣漪,目光留戀於那顆不斷想衝上雲霄卻最終還是和其它水滴同樣歸宿的水滴,不禁有些讚許,有些佩服,有些羨慕。我又移開目光,去觀察湖中的一朵在小蓮蓬中間的粉紅花苞,看她緊緊抱在一起,像是知道成長會痛,就固執地對着養育她的這一方天地嬌嗔:“我不想開放,我不想被折。”不禁想起了這麼一句話:生命是一朵千瓣的紅蓮,如果我的本心拒絕開放,那麼,同時也就拒絕了枯萎和凋零。湖的四周栽種着垂柳,松樹和榛樹,風起,遊人醉,我像是誤入桃花源的晉人,然而,這裏確是人間也確是我的桃花源~

夜至,雨臨,我來至窗下,靜靜地看着,家房的一叢叢翠竹在雨中洗出更青的顏色。

生活的美學,在於活着,看着,想着,樂着。

  生活美學散文【2】

最近特別浮躁,難以靜心,於是想到讀點美學書來平靜一下浮華的心靈,用純音樂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現代美學之父鮑姆斯通說,偉大的音樂必然是純音符的,一切歌詞都是多餘。只有純音樂才能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歌詞限定了聽者的思維。在音樂中感受美的世界,在品味音符中認識美學。

什麼是美學

這是一個非常爲難的話題,似乎沒人能具體說的明白。正如美學家常說:“美是難的”,美學也是難的,這種捉摸不定,沒有規律可循的學科,純感性的認識的世界,很難界定它。通用的說,美學是關於一切美的認識和美的探討的學說。

美學和我們相距很遠,卻又無處不在。“這個妹子長的很正點”,這便是關於美的探討;“這部電影一點也不好看”,這也是美學的範疇。

生活中,美學和我們息息相關,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酷酷的髮型、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禮物、高大上的iphone、舒適整潔的辦公環境,美麗的事物,總是讓人賞心悅目,讓人喜歡。

美學有什麼用

美學雖然包裹着我們周圍,但你要是問“美學有什麼用”,還真答不出來。這種感性的東西,在以科學理性爲主的社會,講究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當代,美學無疑是個毫無用處的東西。

美學不像科學、數學等自然科學,也比不上心理學,實用的色彩很淡,囉嗦很多,卻不能給人一個明確的答案,沒有標準、沒有邏輯性。在理性主義面前,美學的言辭基本是廢話。這便是美學的尷尬。

美學追求的是感性的認識,理性是她的大敵。美學就像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純萌純感性,散發着唯美主義色彩,在成熟理性的人面前,就是個“傻白甜”的形象。

然而,美學真的一無是處嗎?

顯然不是。

喬布斯因爲發現了人性的潛在需求,創造出蘋果手機系列。民衆像發瘋似的追尋着蘋果手機,每年換一部的節奏,手裏的手機還是新的,卻又要去急着買蘋果剛出來的新款。這種非理性的行爲,在理性人眼裏是不可思議的,而這卻正是它的可愛之處。因爲感性的認識(擁有蘋果新款手機就是高大上的品味),造就了蘋果公司急劇發展的絢麗。

現在的工藝美學,從工藝設計角度,讓美學有了更現實的意義。然而,這還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表現,想通過工藝標準,讓美學成爲標準化方式,倘還不是美學的精髓。

美學最大的用處是人文關懷。對善,對美的追求。從人文角度,用美的體驗看待整個世界。追求合符自然、人性的美的事物,厭惡虛僞、貪婪和邪惡。

重新認識感性

當整個地球都在談論科學的偉大,追求理性的心理,感性是很失落的,美學是自卑的。前段時間公司培訓也說“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感性似乎沒有立足之地了。

當我們享受着科技帶來的便利時,我們的人文卻在急劇退化,感性不斷萎縮。手機、網絡的普及,微信的廣泛應用,讓我們和朋友聯繫得更密切,卻又更陌生。我們有多少是生活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朋友?在微信上聊的熱火朝天,卻在現實生活中見不到面,見了面也無言以對的處境?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感性,認識感性的作用。休閒娛樂,陪伴家人朋友,做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事情,也未必就不如那些高大上的工作。如果生活除了理性,除了工作,而沒有感性可言,那人和機器工具有何差別?

所有能留下來,並傳唱永久的事情,必然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決定。激情、不敢不顧的衝動,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和決斷,持之以恆、只爲一個信念的抉擇和執着,都是我們爲之驕傲的行爲,不論成敗。

只有理性,那生活必然索然無味,人生也無可言說之處。尊重感性,纔是有血有肉的真性情,也就能感動自己,感染他人,成爲美的所在。

我們常唸叨愛迪生的“天才是1%的天賦+99%的汗水”。人們看重的是後面理性的汗水,平常宣傳的也是99%的汗水,而漠視那感性的1%的天賦的重要性。可愛迪生後面還有一句“沒有那1%的天賦,再多的汗水也成不了天才”。可見天賦的重要,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感性,是決定能否成爲天才的關鍵。努力,流很多汗水的人可以成爲人才(技術工),卻絕對成不了天才,因爲感性的天賦,不是人人都有的。

美學與藝術

美學是感性的學科,和感性的藝術是聯繫最緊密的,或者說,美學就是研究藝術的。藝術中的文學、詩歌、音樂、繪畫、建築學等,都和美學聯繫密切。

在詩歌中,感性的詩歌總是要高過理性的。一首純感性的詩,受歡迎程度一定大過那些說理的理性詩。這也是爲什麼詩人都要有浪漫主義情懷,在最平常的生活中發現美,尋找出詩意。我們知道唐詩宋詞,但宋朝時還有很多寫詩的詩人,卻鮮有提及,說的都是宋詞。因爲,唐詩言情,宋詩講理,詩仙李白的成就也是要遠大於詩聖杜甫的。《詩經》第一篇就是言情講感性的《關雎》,而《詩經》三百餘篇,大抵都言情。

要想寫的一首好詩,必然要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理性越多,詩性(感性)必然會越來越少。

其他的,如音樂、繪畫等,對感性的要求更高。無跡可尋的感性,造就了貝多芬、莫扎特等音樂大師;感性的煩惱,成就了梵高、畢加索等藝術大師。“天才只屬於藝術”,康德這話是至理。

美學和我們

在我們日常生活,學點美學總是好的,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鑑賞力,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叫“逼格要高”,“裝逼也要裝得有水準”。說的就是我們的生活品味要高尚些,享受的層次要高些。

這裏說的生活品味和享受層次,指的是精神領域和想象力,不是光有物質和金錢就能辦到的。花一塊錢玩得人人豔羨稱讚,這叫有水準的品味;花一百萬玩得給人的感覺是土財主暴發戶的行徑,那叫庸俗,是品味不高所致,所謂花錢辦壞了事。現有社會的審美,追求高雅、貴族範的氣質品味,要求着我們需要知道些美學。

美學規範了我們的一些社會行爲舉止,感性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心理學上說,人85%的時候是感性的,只有15%的時候纔是理性的。感性如此重要,認識感性,可以幫助我做好很多事情。如在遊說人時,我們常說,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首先得在情上打動人,理才能說下去,遊說才能成功。不然,再好的理,說出來,都用處不大,甚至要揹負強言狡辯、得理不饒人的名聲。

讓美學充溢我們的生活,做個快樂而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