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情繫山鄉散文

情繫山鄉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天,灑着細雨。寂靜的邊鎮,下午,崎嶇的公路上顛來一輛泥濘的小客車。車剛停穩,一羣十八九歲的青年男女從車上擁下來,來不及仔細打量青石板街兩旁的風景,就有人爬上車頂,遞下尼龍編織袋、牛仔包、大木箱、籮筐,還有一把吉他、兩把二胡。大家拿了行李,跟着一位穿着略爲講究的中年人走向政府教育辦公室,接受工作的再次分配。

情繫山鄉散文

他們是上午從師範學校出發的,中午在車上聞了聞公路邊偶爾飄來的飯香。

30分鐘後,他們知道了要去的學校的名稱,但不清楚地點在哪裏,只聽說遠點的要走四、五個小時吧。

這不是電視劇的序幕,這是上世紀____年代____縣南部山區一鄉場上的一組沒有人拍下的鏡頭。

從此,他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這裏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他們去了各自的去處,基本上都是花香鳥語之地,空氣清新得讓人不自覺發出點書生意氣。

開學第一天,村支書把新老師帶到學校。一羣孩子圍了過來,看熱鬧的老少爺們兒也圍了過來。村支書像作報告似的高聲介紹:鄉親們,這是我們的新老師,正規師範學校畢業的呢,大家歡迎!

山區的孩子特別多,老師也特別缺,“正規老師”特別受青睞。消息很快傳開來。於是,有人提一個南瓜來,有人拎幾篼白菜來,聽說他們都不好意思地一一笑納了。

不過,不久他們就不需要了,因爲他們自己學會了在操場邊種菜。

師範生別的水平不亂說,哄孩子的手藝有幾套。沒幾天,他們都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孩子們崇拜得不行:我們老師怎麼什麼都懂,怎麼什麼都會!

於是,孩子上課眨眼的少了。

於是,輟學的少了。

再於是,他們的學生都讓他們喜歡得不行,怎麼一考就是年級數一數二?

學校慶祝教師節的表彰會上,他們中很多人站到領獎臺上,除了獎狀,還有一支黑亮黑亮的鋼筆呢。

一年又一年,他們創造了當地教育的一個又一個輝煌。

他們在老百姓心中有了非常特殊的位置。東家有客,邀作陪座佳賓;西家兒子結婚,被推爲主婚人;南家北家扯皮,硬被拉成調解員;那歲末的殺豬酒,他們不到不開席。他們不一定很坦然地接受的同時,也深深感謝這裏老少爺們兒。恰逢週末,於是整一塊肥肉,燉上一鍋蘿蔔,再來幾瓶60度的____老白乾,就在教室裏請大夥兒一回客,豪飲。下午四點睜開朦朧醉眼,太陽偏西了,趕緊打招呼:大家在這裏耍,我先回學校啦。

當然,並不是書教得好就能獲得所有人認可的。他們很接地氣但不是那麼接天氣,所以他們評個區級縣級先進什麼的都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有時難免與別人起點爭執,別人反而有了說頭:你除了教書幹得起你還會什麼?好在他們也不是奔着名利來的,一點兒也不影響他們的工作激情。那些思想不是後人都能完全理解的。他們中有些人是主動放棄在城郊工作的機會申請到山區來的。有位女生被分到中心校工作,她硬是回去與鄰鄉某校當校長的父親扭倒鬧:我要到村小去,不然人家會說我是憑您的關係進中心校的!

家訪,是必須的。他們心中裝的大部分是學生,也能擠出足夠的時間。問題是這裏的路不太靠譜。

山區的'路沒有遠近。如果你問路邊大爺:山峯村在哪裏,還有多遠?他會先強調距離很誠實地告訴你:不遠,翻過山頭就到了。當然,要翻過山頭少說也得兩個小時吧。

那年月教書其實不累,因爲大家都習慣了一個人包一個班教六七八門學科,中午給學生熱熱飯菜,下午放學後再留幾個沒學好的孩子補會兒課,反正就是一天一天地這樣過。但是每月一次的全鄉教師會就有點累了。首先,開會是到鄉場上的好機會,得開點米買點面外加進點油鹽,一大包東西得自己走路扛回去。別想創新腦子,只有這一個辦法。其次,路有點不算近,練過飛毛腿的那位仁兄,開一次會得用三天時間:第一天到鄉場上去住,第二天開完會繼續留宿,第三天一早動身,晌午過點就能回到學校了。

回家,是很奢侈的事。遠一點的可能往返途中就得五六天。他們捨不得那些孩子那些課,所以平時是不回家的。爲了多一點兒和親人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在寒暑假結束時卡着時間走。很不巧,途中雨大,路通不了,沒班車了,只好走路。喘進教室,遲到了一天零兩節半課,分不清是一身水還是一身泥,嚇得學生們都不敢認。還是等着挨校長批吧。

夜晚和週末是最難熬的。這裏通常只有一個人。民辦、代課老師們放學後回家種地,就在家過夜啦。同學串門喝高了就灑滴血結個拜,就是他們幾懵弟你來我往也有日子可數。改完作業備完課還有一些時間得打發,唯一可以派上用場的就是書。書看多了想法也就多了。有人開始練武術,與李小龍、李連杰神交甚久武功也沒精進多少;有人開始寫詩、寫小說,牀頭案上盡是《星星詩刊》《十月》《當代》。別說,還真有人在報刊上登了那麼一二塊,這就夠他們在聚會時激動好一陣子。

事實上,大多數老師是成不了武林高手或詩人或文學家的(他們中只有一位鍾姓男老師和一位李姓女老師後來成爲____文化名人),只是他們當初是不去管這個結果的。後來無意中瞟了一眼這個事實,覺得搞自考更實惠,學了知識還能拿文憑。於是他們成立了自學組織,每人輪流過講師癮輔導大家。每週換一個地,每地有不同的招待學友的特產,還有當地的故事。這日子,讓人樂還思蜀。

偶爾也會受點兒小打擊。當時自考盛行,考試那幾天找人頂課都難。某考生去請假,主任教師不同意。恰逢領導到來,某生向領導求假。領導說:中師畢業已經夠了,還搞什麼自考嘛!你看我,一個初師生,還不是幹得好好的。聽得大家目瞪口呆。

不過,領導沒經住軟磨硬纏,以補課成交。

沒幾年,他們中居然有不少人拿到了自考大專甚至本科畢業證書。

山區的男老師談女朋友很不容易。30歲沒耍過朋友還算正常。所以,他們一聚會,免不了要相互打聽打聽,誰誰誰耍到朋友沒有哦?

聚會不容易,寫信就容易多了,同一個區(相當於現在一個鎮)寫一封信交出去對方大概五六天就能收到。書信的內容很多與耍朋友有關,並且與他人有關較多。

聽說小張他們學校旁邊有個商店,守店的姑娘20來歲,長得漂亮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還讀過高中呢!

小王班上有個學生特別優秀,表現好,學習棒。最有意思的是,那個學生的媽媽很年輕很漂亮,居然離異多年。小王去家訪過後,那家長居然經常請他去家訪;據說小王很快要請大家吃糖了!

據有關人士考證,這些事都不是寫的。

歲月如梭,二三十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他們將青春和汗水灑在了這方土地上。他們培養的千萬名農家子弟,正在祖國各地回報着社會。他們中有一部分人調離了,但他們爲這裏孩子點燃的希望永遠根植在青山綠水之間。

這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邊的很多敘述都像是傳說,過去的學校,過去的路,很多早已成了記憶。他們基本上到了場鎮所在的學校,當年稚氣未脫的少男少女如今已兩鬢微白,但久經磨礪的他們那顆愛心未變,那股英氣猶在,那份激情猶存。哪個班難管,他們管;哪個班難上,他們上。有當着班主任還上兩個班語文的,有擔任管理人員還兼着10多節課的。

他們依然是各個學校的頂樑柱。

看看他們一天所做的事,聽聽他們一天所講的話,我覺得自己的語言是貧乏的,不知道怎麼敘寫他們,只知道他們正用他們不竭的愛、無私的奉獻呵護着孩子的未來,顧盼着百姓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