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訪石記抒情散文

訪石記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北環路上的雪浪石。那是一塊巨大的天然浮雕,白質與黑脈互相交織着,行雲與流水交叉翻騰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沒有規律,也沒有章法可循,彷彿雲與水的交叉只爲了隨心所欲。隨心所欲地飛雲,隨心所欲地流水,隨心所欲地水雲間透着恢弘的氣勢與不甘平凡的心。這樣的石頭註定是不平凡的吧,此時,它蹲在路邊,但誰又能想到彼時它會在哪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訪石記抒情散文

想起一位練氣功的朋友說過的話,山間的大樹、巨石,都是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精華而存在。我想,這塊巨大的雪浪石,在它藏身於山間時,也一定吸了不少天地的靈氣吧,不然,怎麼會有如此的氣勢!

那是我第一次訪石,在我對石頭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我感受到了一種來自大山的氣勢。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二次,是和一羣賞石玩家一起去拜訪蘇東坡的雪浪石。據史書記載,蘇東坡任定州知州時,得一奇石,但見飛雪浪涌,酷似當時兩位蜀地畫家孫位、孫知微所畫的“石澗奔流,盡水之變”的雪浪圖,遂詩性大發,詠出“雪浪石”詩二首。這就是雪浪石的由來,而宋代地質學家杜綰說:“東坡常往山中,採一石,置於燕居處,曰之爲雪浪石。”這是目前關於“雪浪石”名稱最早的記載。由此可見,雪浪石的發現與觀賞是和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就是帶着這種崇敬的心情,去尋訪現存於定州武警醫院的蘇氏雪浪石。

初冬的太陽懶懶地,一兩點雪跡訴說着前幾日的寒冷。寒冷中,粗大的椿樹裸露着遒勁的根,盤根錯節的旁邊就是一千年前蘇翁的雪浪石。那是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黑底,幾道白色的脈絡不規則地鑲嵌於上,黑白分明,給人視覺上的衝撞。也許是年代久遠了吧,這塊石頭給我的印象很普通,普通如家門口的石墩,憨厚,卻不失凝重。這不正是蘇老夫子嗎?宦海沉浮,幾起幾落,終不失樂觀本色,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會寫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情。而當他的畫像在我們眼前展示時,很和藹的一個老頭,就像我們的一個長輩,哪裏有一代文豪的桀驁與不遜?蘇東坡是樸實的,蘇東坡的石頭也是樸實的,,但蘇東坡的詩句卻是不朽的,我記住了“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第二次,爲蘇東坡所傾倒,我開始覺得石頭也是有看頭,值得研究的。於是,有了第三次的.尋訪。

第三次是在山上。一座不高的小山,卻有各種各樣的石頭。我慢慢地走着,拿着手機胡亂地拍照。這個花花點點的黑白交織,中間卻有一縷綠色,翠玉般,與黑白分明着;那個翠綠與黑白糾纏,分不清誰冷誰暖;這一塊雲彩般的白中,偏偏插進半縷墨綠,彷彿張開的大嘴,因驚嚇而不敢合攏;那一張灰色的網中,分明網住了羣山與寺院,網住了掛在陡峭山頂上的雲,還有飛過雲層的風與鳥,這樣的懸崖峭壁一定把鳥嚇壞了,它張着嘴卻發不出聲音,任憑風將它的羽毛吹亂。最有意思的要數那隻天狗,翹着尾巴,仰着頭,衝着天大聲地吼叫。或許是在呼喚主人,或許是看到了天庭的不公。這個世界,天庭與人間的不公充斥着視野,一隻天狗能做的,只能是大聲地狂吠幾下,以發泄自己的不平。而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個如雲水翻騰的浮雕。它有着淺黑的底色,黑色中間,一大塊卷積雲翻滾着,洶涌着,彷彿暴雨前的天空,而周圍,卻是閒散的雲朵,一團一團的,像棉花,又像海里翻卷着的浪花,一層緊挨一層,一簇接着一簇,挨挨擠擠卻不重複,因而不顯臃腫。

看着,走着,累了,就坐在這些欣賞過的石頭上,撫摸着如空氣般微涼的石頭表層。這樣坐着,是不是能吸收一點石頭的靈氣,進而吸收天地日月的精華呢?想到這裏,我自己笑了。很多事情是不能強求的,比如這些石頭,我雖然喜歡,但不會想着據爲己有,一是拿不動,二來,它們是屬於這片山的,離開了這裏,它們就沒有了靈性。沒有靈性的石頭要它何用?

於是,我懂得了欣賞。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不屬於自己的事物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