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遊淠河橫排頭散文

春遊淠河橫排頭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驚蜇一過,春色就擋不住,人心也靜不下來,老想着撲進大自然。正好老伴有個幾十年沒見面的小學同學在六安,這個同學又恰好認識老伴的一個師專同學,就約了一起,去六安山區轉轉,既同學相會,又行攝山水,兩全其美。

春遊淠河橫排頭散文

老伴她們約定在六安中醫院門前會合,我們車到時她同學還沒到,猛然瞅見有“禁止停車違者拍照”的牌子,趕緊把車開進醫院兜圈子。出來時就看到,老伴和她兩個同學已然談笑在一堆了。隨後大家上車去往蘇家埠。

老伴的兩個同學一男一女。女的叫夏海燕,比老伴大一歲,其父是軍人,四海爲家,夏海燕也隨其輾轉。1971年她父親來合肥支左,家安在長江路小花園,夏海燕也從南京轉入老伴的長一小。老伴家當時在長江路橋東的省科委大院,兩人上學放學同路,也互相到家中玩耍,就很要好。兩年後夏父調防浙江台州,夏海燕遂轉學,從此兩人未再謀面。最近在微信圈同學羣轉悠,她們倆竟然意外地接上了頭。

原來夏海燕高中畢業時父親轉業到六安,自然家也就落戶在六安了。當年高考時,爲了避免離家太遠,老伴父親的老戰友出面,把老伴錄取到六安師專。可老伴和夏同城生活了兩整年,彼此都渾然不覺,或許在大街上碰過面卻不相識也未可知。關於她們的友誼,老伴前幾天寫了一個《發小》的美篇,有興致的,可以去看看。

男同學叫張明,跟夏海燕是攝友,在攝影羣裏很熟識。老伴跟夏海燕微信互動時,得知這層關係,就約了二人一起出行。張明是中學老師,教學頗有建樹,攝影不錯,文章亦棒。但孩子有恙,倆口子幾十年來,主要精力都在孩子身上了。所幸現在情況穩定,家庭生活也充滿着情趣,花鳥蟲魚、生活花絮,都成了張老師的'攝影對象和文學主角,一家三口就其樂融融。

此行我是司機兼陪遊,大方向去蘇家埠老街是老伴她們商定的,具體行程則由我來安排。行前稍做了下功課,知道蘇家埠附近有個橫排頭水利樞紐區,我一向對淠史杭工程感興趣,就決定先去橫排頭,再去蘇家埠,然後打道回府。

橫排頭是六安市蘇家埠鎮一個村莊的名字,本來一文不名,因爲有了淠史杭工程,橫排頭便名揚天下。60年前的1958年8月19日,淠史杭工程在橫排頭村揮鍬破土,1972年全面竣工。樞紐工程由進水閘、衝沙閘、溢流閘、土壩、及船閘五部分組成,攔蓄和調節磨子潭、佛子嶺、響洪甸三大水庫下泄水和橫排頭壩上區間來水,引入淠河總乾渠,設計灌溉面積660多萬畝。總乾渠西起橫排頭渠首,東至肥西縣高劉鎮新民壩渠尾,與瓦東、滁河干渠相接,全長104.5公里,1959年開始通水,1987年全面達標。工程之浩大與艱難這裏就不說了,反正我們合肥現在的董鋪水庫,正在享受着來自大別山的恩澤。

簡要說道一下淠史杭。淠史杭是皖西的三條河流,源頭都在大別山裏,自北向南依次爲史河、淠河、杭埠河,史淠入淮,杭水進巢注江。自古皖西十年九災,大別山人民不聊生。解放初期,安徽大興水利,迅速建起佛子嶺、響洪甸、磨子潭、梅山四座水庫,對控制洪水、整治淮患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時任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並不滿足,他想在東西淠河交口以下即橫排頭再建一個大水庫,把山水引向皖中,供應合肥,而且要形成一個廣大的灌溉區,一舉改變安徽的農業窘境。但這個設想要淹沒霍山縣城,代價太大,而且難度極大。所以六安提出了建龍河口水庫,再溝通幾大水庫調蓄水量的折中辦法。後來在幾經反覆中,形成淠史杭灌區方案。方案起初按河流順序定名史淠杭,曾希聖一錘定音按工程量改成淠史杭。

綜觀這個超級工程,就是要在幾大水庫之下興建渠首樞紐,開挖總乾渠,再通過分乾渠、支渠、水庫、塘堰,組成“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使灌區80%以上農田實現自流灌溉。現在這個目標是實現了的,史河渠首紅石嘴、淠河渠首橫排頭、杭埠河渠首龍河口水庫等樞紐工程相繼完工,總、幹、支各級渠庫陸續建成,既溝通了淠史杭三大水系,又橫跨於江淮兩大流域,灌溉着千萬畝農田,保障了千萬人生產生活供水,實現了大範圍雨洪資源的科學利用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我覺得,單就安徽水利而言,曾希聖確實是高瞻遠矚、居功至偉的。

我們從六安城出來一直沿着淠河總乾渠南行,在橫排頭村大橋過總乾渠,進入景區。我先開車把樞紐上下繞行一週,在龍王廟俯瞰了豐源湖(大壩攔成的水庫)景緻,遊覽了徐向前雕像、蘇家埠戰役紀念館和清源樓,才把車子停在管理處大樓前,大家下去自由活動。

現在是初春枯水季節,千米大壩(610米攔水壩和500米溢水壩)下,河牀裸露,植物都沒返青,到處一片黃白。據說到了六七月份,這裏水盛草肥,鷺鳥翻飛,天藍地綠,一派生機。今天雖然草未綠,鳥未飛,但天很藍,我們悠哉遊哉地拍了許多照片,便上車去蘇家埠吃飯。

穿過橫排頭村,蘇家埠在前方4公里處。在街上找飯店時,看到一個路牌,指示距九公寨景區4公里,我便提議去九公寨看看再回來吃飯。可車子跑了10公里纔到地方,本來以爲是個莊園一類的景點,沒想到是一座大山,山下的村子叫石板衝鄉九公衝村。既然來了就進吧,門票35元一人,我和夏海燕有攝協會員證免票,所以買了兩張票進入。走到半山腰,見路邊有農家飯店,大家商量先吃飯,就選了一家名爲山村飯店的農戶進入。點了幹鍋燒土雞、雜魚豆腐煲、清炒鮮竹筍、炒青菜。菜上桌後,香氣四溢,食慾大增,大家吃得不亦樂乎,都覺得如果在蘇家埠街上,恐怕享受不到這樣綠色有機、好吃不貴的美食。

從飯店出來以後,都已經沒有了爬山的興致,而且本來就沒打算進山,所以穿戴都不適合山路。七嘴八舌一番後,決定去響洪甸水庫拍風景。

響洪甸水庫離九公寨30公里,一會兒也就到了。在山上的一個觀景臺前,我們停下來拍照。這個位置可以看到大壩的全貌,迎面大壩上,橫貫壩體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大紅字非常醒目,向水庫中拱進的弧形大壩非常壯觀。看着那落差很大的壩上壩下景緻,我們都感慨着項目倡導者的遠見卓識,驚歎於工程建設者的鬼斧神工。

響洪甸水庫位於西淠河上游,流域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500米。水庫樞紐工程由水庫大壩、泄洪隧洞、引水隧洞、發電廠四部分組成。大壩是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等半徑同圓心混凝土重力拱壩,1956年4月開工建設,1958年7月竣工,同期開始蓄水。最大壩高87.5米,壩頂弧長367.5米,壩頂寬5米;壩體內建有寬2.25米、高2.75米的灌漿廊道,供排水和觀測檢查用。泄洪隧洞在水庫大壩右岸,長303.90米,直徑7米。引水隧洞位於大壩和泄洪隧洞之間,基本與泄洪隧洞平行,全長216.5米,主洞直徑8.7米,末端成四條平行支洞,直徑由3.6米漸變到2.8米,接鋼管進入發電廠房。發電廠建於1958年4月,總裝機容量4萬千瓦,1961年4月全部發電。

響洪甸水庫湖光山色,風景秀麗,2004年7月被批准爲國家水利風景區,可玩的地方很多。但我們是臨時起意,老伴她們與在水庫工作的同學又沒聯繫上,所以就草草在址壩上下轉了轉,沒再深入遊玩了。

回程中還是拐進了蘇家埠老街。這裏的老街歷史悠久,體量很大,古建築也不少,尤其是劉銘傳當鋪的老宅子保存相當完好。我們站在古老的十字街中間,舉目四望,所見大多數民居都已經破敗不堪,狹窄的街巷人跡稀少。看來蘇家埠古鎮的保護與開發,路子也是比較艱難。

因爲年紀大了不想開晚車,我和老伴婉言謝絕了她兩個同學留餐的盛情。在六安市區把她們放下車後,天黑之前就回到了合肥家中。看來這種早出晚歸的遊玩方式,很適合我和老伴,以後可以多開發一些這樣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