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楊和他的片子的散文

老楊和他的片子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老楊喜歡把自己拍的照片稱作片子,老楊記得每一張片子背後的故事,也喜歡給人講每一張片子背後的故事。

老楊和他的片子的散文

“你看這個片子《大寫的牛》,一對中年夫妻在拉犁春耕。如果在跟前,你會看到那男子滿頭大汗,脖子上的'青筋繃得老高。這種人拉犁的情景現在很難看到了,所以我就趕緊把它拍下來。老年人以前都見過或者使用過這種農具,現在看到它會感到親切。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機械化成了主流,即使生長在農村的年輕人也不好見得到了。”

他又拿出一張,說:“再看這個片子《放學回家》,這個小女孩十來歲吧,放學了還要順便背一捆柴火回家,我給拍下來了,現在看了還想掉眼淚。我們富裕了,可山裏的人還很貧窮啊!”

老楊大名叫楊玉樂,今年57歲,在我們新鄉市鳳泉區政府工作。看外表,老楊大臉龐留着小鬍鬚,濃眉大眼,有一米七八的個頭,膀大腰圓,自帶着幾分威嚴,讓人有些生畏。聽他講着片子背後的故事,才知道他內心充滿着感情,充滿着對農村的愛,我不由地對他敬重起來。老楊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特殊的工作又把他與農村緊緊地聯在了一起。他非常熱愛農村生活,對農村農民有着濃重的感情。他很懷舊,看到以前的東西就會浮想聯翩,就會想到小時候的生活,總喜歡把城市與農村進行對比,把改革開放前與改革開放三十年後進行對比。他說:“那些舊傢俱舊農具,那些老房子老院子,我越看越想看,如果現在不趕緊拍下來,社會發展這麼快,再過個一兩年就從視線中消失再也拍不到了!”

老楊四年前就退居二線了,他愛上了民俗攝影。他認爲,一個人在位時可以做工作,不在位時照樣可以憑藉責任心做很多工作。人老腿先老,想有個好身體安享晚年,就不能閒着。楊玉樂給自己規定,既要多活動,又要勤於動腦,並且還要爲社會做出點貢獻。他決心放開腳步到大自然中走走,到農村中走走,探訪各地的民間習俗,把過去經歷的事情,把將要失去的東西,通過照片的形式展現出來,變爲永恆的回憶。

於是他拿起了相機,相約幾位老友,經常在方圓100公里的土地上按下快門,抓拍一個個難得的鏡頭。三年來,老楊共照有40000多張照片,存有多盒光盤,不說外出費用,光攝影器材就投資兩三萬元。他到一個地方,不是像旅遊那樣去大景點遊山逛景,而是有目的地去了解當地的民俗,記錄過去,通過照片來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的變化。

他現在是中國攝影報報友,河南省老年攝影家協會會員,新鄉市老年攝影協會會員。楊玉樂對在報刊上發表作品不大注重,他主要是收集素材,積累資料,爲的是出版民俗攝影作品類書集。他在車壇影協網站上,用網名“務農”,在新鄉平原論壇美麗人生上用網名“痛快”發表作品,與網友相互切磋。所到之處,他即使拍風光片,也要帶上幾位老人,把主人公與大自然的抗鬥精神反映出來。

他參加老年攝影比賽,一次省裏入圍,多次市裏獲獎。老楊的話不多,但常常講山裏的事情。山裏有些地方還很窮,驢拉石磨,燒地鍋做飯、用麥草編鍋蓋,生活艱難。學校離家遠,孩子住宿每月90元的生活費,政府承擔40元,個人出50元,有些家庭都拿不出來。片子《村長的家產》兩間煙熏火燎的破房子、《村長的手》粗糙得如枯樹枝,滿是皺紋和老繭。可想一般村民,老楊看到這些,常常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很動感情地來拍,然後發在網上,呼籲社會伸出援助之手。

他下一步準備收集過去一些生產生活資料,不是爲了收藏,而是希望通過這些實物觸動人們的心靈,讓人親眼目睹過去的生活,在享受現代幸福的同時,明白一個道理,要知足,要珍惜,要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