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長城我的夢散文

我的長城我的夢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年初的時候,偶然在好友的空間相冊裏看到了一組徒步長城的照片後,便不能自以的企盼着也能親身走一回。於是聯繫了幾個好友相約結伴而行,夢想由此而生,從千里冰封到春暖花開時只有一季竟是如此漫長的等待,雖不是朝思暮想但足以讓我魂牽夢繞。

我的長城我的夢散文

我們此次計劃的是徒步被稱爲女性長城的小河口至董家口的這一段。因爲不是十分熟悉路徑,我們在九門口做了短暫的停留後,領隊決定臨時更改計劃先去吾名口下的杜城子,利用一下午的時間走完九龍洞到吾名口間的一段。長城腳下的小村子一般都是當年戍邊將士們的後裔,村莊大多因姓而命名。簡單的休整後,我們在嚮導的帶路下徒步小河口以東到吾名口的長城,我見過嘉峪關的雄偉,看過八達嶺的蜿蜒,登過長城第一關的山海關,也曾感受天下最末鐵門關的蒼涼與寂寞。卻不曾見過如此險要的長城,雖然來時查看了一些相關的資料,但眼前的所見還是另我驚歎不已。古人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一次次地挑戰着我的想象。

我們在嚮導的指引下從九龍洞開始走向吾名口。九龍洞就是一個依託天然山洞而建的關帝廟,曾經有一道人在此修煉,而我們能所見的只有殘存的一點遺蹟,只能在嚮導的描述中尋找當年的樣子。而真正讓我們感興趣的是離洞不遠處的一口神井,與其說是井更確切的說是天然形成的,聚攏了涳山水的一個窪地。我用木棍做了簡單的測試深約三尺左右。據說不管水旱,這口井裏的水都不曾乾涸過,即便是人爲的淘舀都不能徹底的把水弄乾。出了九龍洞我們沿着城牆依次穿行了險要的'小灰樓,精緻的轎頂樓、以及破敗的空心樓。時間在我們的迷戀中流失,正當我們還要繼續走向吾名關口的時候,太陽卻偷偷的隱身在燕山那羣峯簇聚的山脈之中。吾名口在落日的餘暉中,披着夕陽的霞光默默地守候着那曾經屬於自己的輝煌。

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滄桑

金雞報曉,我就同玄石、啦啦一起去拍長城上的日出。曾在泰山看過日出,但那是在頂峯看着太陽慢慢的升起,而今天我們卻沒能及時的攀上高崇的燕山山脈,只能站在城牆上越過山頂看着瞬間跳出來的,那個滿身金光的旭日。迎着初升的太陽,晨輝中我抱膝而坐在長城殘破的烽火臺上,透過垛口遙望遠處錐子山上的三岔口癡癡地冥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險若錐型的山峯,我們的祖先又用令人難以想象的勇氣和智慧在那裏建起了萬里長城上唯一的三岔口,向南通向京都,向東延伸着探進大海,向北一路走進了遼東。這裏既是長城的轉折點,也是歷史的轉折點,長城從這裏走向了關外,滿洲的清軍卻用鐵騎改變了歷史。透過盛開的梨花,看着太陽把金光潑灑在殘破的城牆上,風蝕在古老城磚上留下處處傷痕。佇立的梨樹、長城的蜿蜒,仿若一動一靜的訴說着吾名口關曾經的喧譁。透過依稀可辨的關隘似乎看到了野蠻與文明在這裏不斷的衝突、交匯。似雪的梨花映襯着青黑的敵樓,一個是生機勃發、一個是歷盡滄桑。純潔的花瓣與厚重的青磚城牆,黑白相映反差的竟是如此地相得益彰。

早飯後我們選擇在小河口的山口處開始攀爬長城,這裏山勢險要城牆臺階破損嚴重且沒有任何的保護。我只能手腳並用地爬行着,身後的揹包重的好象有人在用力的向下拽着,我只得將身體拼命的貼向牆面。在敵樓的轉角處有一棵距離原本不是很遠的小樹,但在腳下十幾丈深山谷的比對下卻變得遙不可及。別無選擇的戰勝恐懼,只能用孤注一擲來對抗着失足成恨,我深知此時自己正遊離在生死之間。直到抓住了那顆小樹,完全擺脫了危險的時候纔想起望着遠處那險要的大灰樓方向發呆,因爲在那裏還長眠着一位遇難的驢友。

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留戀

清晨,我站在長城的烽火臺上感受着不曾有過的輕鬆,沒有擁擠、沒有嘈雜沒有了絲毫的緊迫。都言戰爭讓女人走開,然這段長城上卻處處透露出一種陰柔之美,敵樓窗臺的精工細作和斗拱門上的華美雕刻,都好像是在訴說着什麼,也許這裏蘊藏着或多或少鮮爲人知的故事,並預示着一段真實的歷史。董家口長城保存的完整程度足以和修復後的八達嶺長城媲美,而相比起慕田峪長城來則是更具有獨特的韻味。

晨曦中獨自漫步於城牆之上,登山杖敲擊城磚的聲音在山谷間迴盪,淡淡的晨霧散佈於林間,心兒早已伴着百靈鳥婉轉的鳴叫飛向了無垠的廣闊。手扶着垛口遙望薄霧中的遠山層巒疊翠,輕撫着城磚那感覺通過指間傳遞給內心深處的復古情愫,歲月留下的痕跡教我真切的感受着歷史曾經在這裏駐足,掰開用糯米和石灰熬成的粘合劑用舌尖細細品味着歷史的味道。晨風拂面展開雙臂深深的呼吸着,頓時令人神清氣爽,那感覺彷如隔世離空一般。

一個人慢慢地走在山脊的城牆上,信馬由繮地猶若那雲中的騎士穿梭於歷史間,心中默唸着那些不曾被歲月帶走且依然熟悉的姓名。就讓時間在這裏停留,望眼關外的古戰場彷彿看到了當年的金戈鐵馬,宛如又聽到了昔日的鼓角爭鳴。舉頭仰望的依然是那不曾落下的秦時明月,靜靜地靠着烽火臺隱約還能感受到當年戍邊將士們寒光照鐵衣的孤獨與寂寞。

一萬年的人類足跡,在黑暗中舉起探索的火把。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祖先們從黃河岸邊走向華夏大地。五百年的蒼海桑田,不倒的是我們心中的鋼鐵長城。歷史的塵埃落定成厚重的淤泥,卻無法掩蓋我們民族曾經的崇墉百雉。我們自強不息的堅韌攙扶着坍塌的城牆,連接起那座座依然聳立着的烽火臺,延伸着、聚攏着我們的精神家園,歷盡滄桑永遠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儘管在這短暫的三天時間裏,我們只是從小河口走到董家口這段不到二十公里的一段長城。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天裏我們卻沿着斷續的城牆,從曾經狼煙四起的烽火臺中穿越着兩千年的歷史時光---由秦初走到明末,今猶存在的萬里長城邊卻無處找尋當年的秦始皇。在這空曠的天地之間,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誰都渺小的微不足道。就在這不到二十公里的行走中,我深切地體會了艱辛與痛苦,也曾穿插地行走在生死之間。這一次的徒步長城是要我一生都無法忘懷的經歷,真的是不枉此行。

驅車返程卻拉不回我的思緒,只因我把我的心和我的夢都一同的留在了長城上,願同那些曾經的將士們穿着腐鏽的鐵衣,永遠的駐守在烽火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