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散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一位在某學院的好友告訴我,前兩天他碰到學院裏的一位搞現代藝術的教授,他打了個招呼,但是那個教授並不認識他。於是好友就說他是某某班的是那個教授以前教過的,但令好友尷尬的是,那教授來了一句:“你是誰?我幹嘛要認識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散文

教授的“清高”話語意味深長,反映了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和大衆心理。在搞藝術的圈子裏,不知從何時開始,讓圈子外的人們談到藝術首先想到的“高高在上”,是一個晦澀難懂的東西,那些藝術的東西擺在那裏又不告訴我們是怎麼一回事。以至於有人說,現在是“談藝術者清高,藝術也清高,不清不楚,高高在上”。只是藝術讓人通俗易懂的那些畢竟有限,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似乎不知道就在什麼時候就莫名其妙的成爲了一種潮流,在藝術學院裏這種現象尤爲明顯,然而這種高高在上是“藝術”的嗎?晦澀難懂高高在上,觀看者、學習者費時費力費錢,誰會喜歡?貌似“藝術”,實際是社會現象,大師心理。

那麼,誰是把藝術推向高高在上神壇的第一推手呢?藝術圈子的不良風氣的形成絕不僅僅是一兩個大師的`推力,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請一臉嚴肅的大師吃頓飯,藝術學問立刻滔滔講來。路邊攤明明30元的青花瓷,大師拿來刻個款“某某某做”,價格便一漲千倍。對藝術家意思意思,關門弟子兩天辦妥,功成名就,死腦筋的人也許要學個十年八載……這種圈子的生活方式似乎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智慧,大家趨之若鶩,逐漸演化爲藝術圈子的社會現象和大師捷徑。

然而,藝術圈子的不良風習的根本問題,可以兩個字概括,就是“利益”,談利益沒有免費午餐。大師、藝術家、藝術品明天也要市場,也要交易,昨天由搭臺階而得到的好處統統抵消不說,還倒貼時間和精力,欠下遲早要償還的藝術債。藝術往高處推,光往利益裏看,既非雙贏,也非零和,這種藝術沒有贏家:一方爲了利益而走捷徑,一方爲利益則樹牌坊,但因爲真正紮根藝術耕地創作的缺失,結果消費者吃虧、藝術蒙羞,而且小利失大市,可謂作繭自縛,得不償失。

在藝術院校的藝術初學者學習中,尊重大師,藝術權威,大師藝術家有一定的高度並不奇怪,藝術作品晦澀難懂在所難免,所以纔有各種藝術考試來評判、鍛鍊。但個別藝術的高高在上,以利論藝,這樣的行爲方式無利且有害。它不但人爲打造大師、藝術家,而且讓藝術脫離的基礎根本,阻滯藝術創作圈子的正常發展,更降低藝術圈子道德閾值,污染藝術空氣。不良的藝術風氣做怪藝術創作圈子,常入鮑魚之肆、少聞芝蘭之香,容易香臭不分,就不把真實的藝術感情當回事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人人都是圈內人。在當代藝術圈子裏,爲什麼真正的藝術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困難?原因簡單又粗暴:純藝術的學習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到回報。在這個物質高速發展的時代裏大部分人以功利主義爲人生準則,當純講藝術既不能幫他們取得更高學位,也不能幫他們得到更高職位或更多金錢,所以說,懶得學習,毋寧說是實用主義哲學的勝利。其次,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媒體鋪天蓋地,廣告無孔不入,人們關注更多的是好萊塢又出什麼大片了,iPhone又出幾了,雖然我們像是活在視覺污染的垃圾場裏,但我們又樂在其中且不能自拔。藝術如果沒有用什麼手段或者捷徑去發展,怕圈外的會我們全然忘記,藝術創作紮根底層,腳踏實地,從功利主義角度來講,何嘗不是對利益最寶貴最詩意的長遠投資?

在當市場經濟的刺激下,關於藝術圈子健康發展的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擺上了檯面,“利”“藝”如何取捨?這是個僞命題。在今年的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上,XX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思想觀念現代化是前提。以大智慧屏蔽小聰明,用藝術新風取代大師成長潛規則,使“利益藝術圈”儘快轉化爲“藝術圈”,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解鈴還須繫鈴人,人人都是圈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