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逐漸遠去的石板房的抒情散文

逐漸遠去的石板房的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陝南的土地,貧瘠而荒涼。幾千年來,這塊土地沒有給人留下太多的記憶,無論是古代的帝王,還是現代的偉人,都很少從這裏走過。行走在陝南,莽莽的羣山遮住了我們投向遠方的視線,那些裸露在外的石頭,像大地的傷疤一樣觸目驚心,總讓我們感覺到揪心的疼。

逐漸遠去的石板房的抒情散文

從安康出發,順着漢江,一路向上,行約八十公里,就到了紫陽。一直以來,紫陽素以富硒茶、金錢橘和山歌而聞名,但是,對於我,一個土生土長的紫陽人來說,最先讓我記住的,不是茶的芳一香,也不是橘的甜美,更不是山歌的悠揚,而是老家那簡陋而又古樸的石板房。

石板,學名頁岩,紫陽人管它叫石瓦。與別處的石板相比,紫陽的石板獨具風格,就像千層餅一般,每一層之間可以用鑿子剝離開來,這樣剝下的石板,不過幾毫米厚,卻非常結實,好一點的石板面積可以達到三四平方米,可是就是那樣大的石板,如果不借助工具,是很難把它砸碎的。這樣開採的石板的過程,紫陽人叫做開瓦。剛開出的瓦,泛着青色的光芒,用手輕敲,會發出金屬般的聲響,聽之清脆悅耳。

石板房的建造過程極其簡單,選好地基,平整夯實以後,就可以開始建房了。紫陽人對建房特別重視,一定要看看黃曆,選一個好的日子才動工。動工那天,條件好一些的人家,甚至會大擺酒席請客。建房的過程單調而勞累,按照確立好的牆基線,放好牆板(修築石板房的一種工具,用兩塊長木板和一塊短木板組成,高約五十釐米),先在底部砌好根基,然後把和好的泥倒在上面,就可以開始打牆了,用自制的牆槌,把那些鬆散的泥土夯實。第一圈(紫陽人叫第一板牆)打好之後,後面的牆就只用泥土不用石頭打上去,在打牆的同時,還要扇牆,把一些勻稱的細泥摁在牆上不平整的地方,用扇板(一種自制的工具)扇平,使牆面光滑。到了第六板牆之後,就可以安樓附(讀音),樓附上面將來鋪上樓板,房子就成了上下兩層。安好樓附後,再打三四板牆,就可以打垛子了,打垛子的時候,前後都不再打牆了,左右兩邊和每間房一中間的垛子每一板都少打一些,逐漸收縮成“金”字形,一般連垛子都只有十四五板牆高。牆打好以後,就要安檁子,把跟房子寬度一樣長的木頭搭在垛子上。在檁子上面釘上椽子,就可以在上面蓋瓦了。蓋瓦是一個技術活,技術好的人,蓋的房透光卻不漏雨,技術差的人,蓋的房子看起來很嚴實卻會漏雨。瓦蓋好以後,一座房子也就建成了,等屋裏幹好以後,就可以入住了。

相對於現代城市建築來說,石板板房的建造要環保的多,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數據,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子,在沒有人爲干預的情況下,需要五百年左右才能被自然界所銷蝕,而且建造水泥房子所需的各種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會製造大量的污染來侵害着我們本就已經十分脆弱的環境。相比較而言,石板房的建造用的是最自然的材料,建造出來的當然是最自然的房屋,建造石板房的那些泥土、石頭都取之於自然,一旦房屋被推倒,那些東西就還給了自然,沒有對自然的絲毫傷害。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建造石板房的黃土有着良好的保暖隔熱功效,住在石板房裏,冬暖夏涼;而且,我最近看到一份資料上說,紫陽人用來蓋房子用的石板,不僅有遮風避雨的作用,還可以預防核輻射。

住在石板房裏面的人,,和石板房一樣,有着淳樸的性格,作爲一個紫陽人,我對紫陽人有着比別人更深的瞭解,沒有多少花言巧語,沒有多少彎彎繞繞,一切都是那麼簡單而又自然。紫陽的男人們就如同石板房的土牆一般,大地的厚重與樸實是他們人格中最爲重要的部分,無論走到哪兒,他們依舊保留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放;紫陽的女人就如同石板房上的瓦,雖然柔一弱,卻如石板一般堅強,無論命運怎麼坎坷,經歷過多少風雨,在她們的臉上,始終閃爍着自信的光芒。

我是在石板房裏長大的,對於我來說,石板房不僅僅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它是兒時母親溫馨的懷抱,更是父親厚實的肩膀。現在,我的人生列車即將駛過第三十個站臺,但是對於老家的石板房,我依舊有着孩子般的依戀。每次回老家的時候,看到石板房前面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聽着那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少年時代的那些甜蜜回憶都會像電一影一般在腦海閃過,我的嘴角都會不經意地上揚。

在很多人看來,包括很多紫陽人,石板房就是貧窮落後的象徵,因爲石板房沒辦法裝修得像水泥房屋那樣豪華,沒辦法把一些現代化的傢俱安放進去,最要緊的是石板房的縫隙可以鑽進老鼠,甚至是蛇。於是,大家紛紛拋棄了老家的石板房,有錢的走進城鎮,買下了或者建造了符合現代化要求的鋼筋水泥的火柴盒,沒錢的也紛紛推倒曾經的土屋,在原址上建造平房。每次回老家的時候,看到曾經讓我熟悉的石板房正在逐漸減少,我的心裏總有幾許惆悵:石板房記錄着我對過去時光的所有回憶,如果有一天,老家的石板房全部消失了,我又到哪裏去尋找那些曾經走過的歲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