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西塘及其簡介

散文西塘及其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西塘的散文篇一:48-49行走體味西塘水鄉古韻

散文西塘及其簡介

自古江南多古鎮,古鎮因水而興,也因水而存。“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連我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來到江南,看到江南特有的古鎮水鄉,也情不自禁地揮筆寫下《憶江南》這篇絕世詩文。江南的確有太多值得去行走一番的古鎮水鄉,而上海西塘古鎮便是其中之一、

在上海這樣一個繁華里,能擁有一個極具特色古韻的古鎮水鄉,確實不得不讓人稱讚與遊客觀覽。從上海市中心出發,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便到達這座有着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的西塘古鎮。因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塘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也有吳根越角之稱。

煙雨長廊,曲巷幽深

來到西塘,若是佇立在小橋或沿着水路,搖擺起烏篷,你很自然地能看見沿河而居的水上人家,他們用一根根圓柱狀的木柱子撐起黑色的瓦棚,呈緩緩傾斜的姿式長達千餘米,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有個十分好聽的名字,喚作:“煙雨長廊”,和如此蜿蜒起伏的廊棚,和諧般統一起來了。西塘的街道被許多廊棚覆蓋着,使過往行人無日曬雨淋之憂。這樣的建築風格跟嶺南的騎樓文化,可謂:如出一轍。廊棚沿河一側還設有長椅。供遊客休息。當煙雨朦朧或靜寂晨昏之時,漫步在這廊棚下,四周寂靜無聲,恍在時空的長廊裏行走,一時間,醉了流年。在漿聲四起的流水聲中,一拱如月的石橋,將西塘的長街曲巷奇妙地連接起來,據說西塘有一百二十多條巷弄,最窄的僅僅能容納一人側身而過。漫步在巷子裏,高懸的紅燈下穿流着熙攘的人羣,兩側的青磚馬頭牆高高地立着,保存完好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特色的江南民居,一間間錯落有致的在巷弄曲徑間安放着。既有薛宅、種福堂、西園有這樣的豪門府邸,又有充滿生活情趣的私人民居。在那一扇扇虛掩的門楣後面,光線透過天井,緩緩移動,光陰的聲息安靜地停在一塊塊青磚上,不知那些青磚記錄了多少歲月的回憶。如今,民宿客棧的發展賦予了老宅新的生命與活力。

而中國鈕釦博物館,江南瓦當陳列館,張正根雕刻藝術館,酒文化博物館······一個個經過歲月沉澱的喜糖元素,散落在這些古巷老宅背後,猶如寶石,鑲嵌在這水墨長巷裏。據那裏的工作人員介紹,西塘是中國鈕釦之鄉,有鈕釦生產企業近五百家,產量佔據全國生產交易的40%,而那逐漸退出現代都市的瓦當,則記錄了水鄉閭閻巷裏的舊時時光,西塘的瓦當看似古拙,實則造型十分豐富,極其精緻,多爲吉祥圖案,聽說能從瓦當裏看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青豆黃酒,燈火闌珊

西塘雖小,卻處處都是美食,餐館主要集中在北柵街道,主打當地特色名菜。水鄉的菜品主要是以水產爲主,清蒸白水魚、蟬衣包圓、餛飩老鴨煲、荷葉粉蒸肉、白斬雞等等,還有天下第一面,量少精緻,口味偏甜、偏鹹。有如此美味,怎能可以少得了美酒呢?喝上一小杯西塘的黃酒是必不可少的。西塘黃酒也有它自己一個傳奇的故事:相傳,有一次,詩仙李白來到了西塘古鎮,鎮上人來人往,

熱鬧之至,突然他聽見一間門庭冷落的小酒店內隱隱傳來哭泣的聲音,他不禁滿腹懷疑走了進去。只見裏面有一名女子坐在牀邊上正傷心落淚,牀上便是女子臥病在牀的老父親,李白問其哭泣原由,原來女子這家店只供一種黃酒,因爲是祖傳技藝,所以賣得比一般黃酒貴得多,因此來關顧的客人十分稀少,沒有足夠的錢財爲病重的家父醫治。於是,李白要求女子盛酒來品嚐,女子盛上酒,李白品上一口,大讚醇厚甘美,連飲三蠱。後來從女子老父親口中得知,爲了不讓祖傳技藝失傳,寧願重病在身,也要保存家族名聲。李白聽後,大爲感動,便讓女子取來筆墨,揮毫寫下了“精工善釀酒,李太白題”幾個大字,接着飄然而去。從此,善釀就名聲傳開,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老人爲了感謝和紀念李白,又把此酒叫做“太白酒”。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荷葉粉蒸肉,滑肉爽口,香而不膩,肉香從鑊中飄出,瀰漫在街巷中,久久不散。

跨過石橋,在河道對岸的塘東街,便是西塘特有的酒吧文化。青春與夢想,時尚和寂靜,在西塘這燈火闌珊的夜色中,流水緩緩地流過石橋的拱下,船家們蕩起雙槳,小船慢慢地浮走在安靜的水面上,這一切變得那麼融洽而默契。這裏的的酒吧與都市裏的不同,沒有醉生夢死的夢幻之覺,更多的是一種放鬆的氣氛,一種愜意的享受,在這古色古香的水鄉夜色裏,青春的激情和古韻的優雅交織着,悄然綻放。

浮生若夢,美色流連

腦海閃過朱自清的一篇名叫《水鄉遺夢在西塘》的散文,文中這樣說道:“江南的古鎮應該都像西塘那樣閒適中帶一點寂寞。”就這樣一句不具任何華麗的詞藻去修飾的語句便道出了西塘獨特的風情。因散漫和寧靜,才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西塘,溫婉細膩,給人無限的遐想。

在五年後的今天還會時刻想起當年遊覽西塘古鎮水鄉的每一靜,每一美。儘管時間的軸輪碾過西塘大地,留下了許多興衰的軌跡,或四周早已換就一副新的模樣,而西塘古鎮水鄉依舊保留着它曾經的容顏。若是有機會能到此一遊,務必在安靜的午後,到一處店家裏搬着椅子在自家門口曬着太陽,任憑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照射在自身上,這樣愜意恬淡的生活,當是與三五知己,捧一杯清茗,在江南小鎮緩慢流逝的時光裏,細數人生的浮華與黯然,祭奠從指間滑落的青春時光。時光在嫋嫋的茶香中,悄然流逝,如幻如夢。讓人忘記了時間,忘了身處何方,只想洗滌塵世的繁雜污染,感受另一種靜謐。雖然西塘古鎮水鄉歷經千年歲月的滄桑,但它能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了時間的長河,一直停留在原地,彷彿向世人訴說,西塘古韻,源遠流長,流水美色,永留百芳。

西塘的散文篇二:西塘簡介

西塘,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於江,浙,滬,二省一市交界處,這裏離上海,蘇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內,交通方便,高速公路,320國道,滬杭鐵路穿境而過,乘坐汽車,火車均能到達。西塘在嘉善城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前往20分鐘就能到達。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

古鎮西塘,佔地面積1平方公里,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爲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裏,始終呈現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裏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範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築等都有直接的聯繫。

到了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爲引人,這裏的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爲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爲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築———廊棚便應運而生,並代代傳承,相沿成習。實用的廊棚是水鄉特有的建築,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閒一餐。

西塘在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製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後的結晶。由於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爲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歷史文化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鎮,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西塘古鎮地理位置優越,屬浙江省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有"吳根越角"之稱。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萬。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裏)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爲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西塘名人

楊茂、張成--元代工藝美術大師

顧錫東--著名劇作家。原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越劇院院長

趙憲初--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級教師,爲教育界公認的“一代名師”倪天增--已故上海原副市長,深受上海市民愛戴

孫道臨--著名導演,影視表演藝術家

朱念慈--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西塘影視

《碟中諜3》,《五星大飯店》,《像霧像雨又像風》,《別愛我》,《茉莉花》,《夢迴青河》,《畫魂》,《長恨歌》,《孤戀花》,《天一生水》,《和你在一起》、《愛情佔線》等

特色活動

(1)“百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新年的習俗。西塘,一個生活着的千年古鎮,這裏有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風情和濃濃的生活氣息。春節,人們用祭竈、放鞭炮、吃年夜飯、燒頭香、接路頭、逛廟會等傳統的習俗迎接新年、歡度佳節。

(2)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個自己的保護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爺就是他們敬仰的守護神。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爺生日的時候,當地老百姓會有隆重地慶祝儀式,這一天四周的鄉鄰、香客紛紛趕來,出會時一路旌旗飄揚、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絲竹悠揚、浩浩蕩蕩巡遊。

(3)西塘的廟會,民間舞蹈,水上鸕鶿的表演、嘉興江南文化節、國際錢江觀潮節、南北湖觀光旅遊節、西塘文化旅遊節、平湖西瓜燈節、桐鄉菊花節、連泗蕩民俗廟會西塘特產

黃酒荷葉粉蒸肉八珍糕臭豆腐汾湖蟹糉子麥芽塌餅鮮肉燒賣薰青豆蜜汁大頭菜白水魚蟬衣包肉

特色美食

黃酒

西塘人歷來愛喝點黃酒,因此,在西塘歷史上有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黃酒作坊。傳統黃酒釀的操作方法具有現代化科技難以取代的工藝特點。它是用糧食穀物(糯米、大米、秈米、黍米、小麥、玉米)爲原料,於冬天輔以麥曲、酒藥,利用多種黴菌、酵母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通過

特定的工藝操作過程發酵釀製的,由於其成品色澤爲黃褐色,故名黃酒。幾百年過去了,西塘人的傳統習慣還沒改變,只是小作坊成了大公司。佔地面積15平方米,建築面積爲8.4平方米的嘉善酒廠就坐落在西塘鎮北部,該廠年生產飲料酒總量7萬餘噸,總資產2億,其中黃酒突破6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單個黃酒生產企業。該廠嚴把質量關,生產的花雕、善釀、黃酒等汾戶系列二十多個品種酒性和順、酒味醇潤、口感獨特,成爲現代人交流感情,饋贈親友的佳品。

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爲古鎮的傳統名菜,五味調百味香。採用適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粉,豆腐衣和新鮮荷葉,配上丁香、八角、醬油、甜麪醬等調料精製而成。此菜風味獨特,肉質酥香糯,清不膩,即可下酒又可做點心,且充分發揮荷葉解暑清熱,散淤止血的藥理作用。

五香豆

五香豆的起源,說法各異很難統一,但五香豆的製作,西塘人幾乎人人都會。每年蠶豆上市後,取青皮黑頭的蠶豆曬乾,取陳皮、花椒、料酒、鹽、茴香等與曬乾的蠶豆共煮,令味道快速而完全的進入豆中,而後取出,並滾上甘草粉晾乾,待七八分干時再防入大鍋中炒脆,這樣,香脆美味的五香豆便製成了,成爲茶餘飯後的一種小吃,更是一道下酒的好小菜。八珍膏

八珍糕選用山藥、茯苓、莧實、米仁、麥芽、扁豆、蓮肉、山楂等八味草藥輔以優質糯米粉、白糖精製而成。此糕青黑髮脆,起初以能消小兒疳積而走俏,後由於選料考究、加工精細、口感香甜,且益脾健胃,逐成爲江南名點,享譽白餘年而不衰。如(出自::西塘的散文)今,古鎮西塘已作爲旅遊勝地面對四方賓客,西塘人秉承古方,根據各人不同的口味,在八珍糕的基礎上又開發出綠豆燥片、果酥等近十種新品。

六月紅

對於“六月紅”西塘人是戶戶知曉的,它是指六月的夏天所產的河蟹。“六月紅”的蟹身只有雞蛋那麼大,蟹肉鮮嫩,蟹肪滴油,殼薄,放入清水一蒸就變緋紅,故此得名。在杭嘉湖一帶還流傳“窮再窮,不忘六月紅”的俗語,那是對六月河蟹的讚美,六月紅肉鮮肥美,一般煮熟後用香醋,醬油薑末蘸着吃,也有將六月紅用刀對開,把乾麪粉敷在蟹上,製成“面施蟹”,無論哪種吃法都是非常好吃的。

糉子

西塘的糉子有很多口味,如鮮肉,豆沙,豬油,赤豆等,雖然糉子是一樣很一樣很多地方都有的小吃,可西塘的糉子卻因米好,料足,捆紮緊好而更香,更糯,成了如今小鎮傳統旅遊產品的一種。

景區門票

景區門票門市價爲100元,兒童1.2米以下免票,兒童1.2~1.4米半票。

相關散文

朱吏散文《水鄉遺夢在西塘》

有“吳根越角”之稱的西塘,幾千年來默默地守住江南水鄉的散漫與寧靜,形成了古鎮的寂寞和內向。直到今天,大都市的人們才發現:西塘因散漫與寧靜才充滿了詩情畫意

江南的古鎮應該都像西塘那樣閒適中帶一點寂寞。

然而,自從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問世後,周莊、同裏、甪直、烏鎮、南潯等江南名鎮迅速熱鬧起來,每天都像過年一樣,張燈結綵,人山人海,難覓江南古鎮的風雅。

西塘地處蘇、浙、滬交界的浙江省嘉善縣北部,春秋戰國時爲吳越交界,有“吳根越角”之稱。自元代起形成集鎮。相傳,伍子胥曾在西塘修築水利,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靜。幾千年風風雨雨,默默地守住江南水鄉特有的散漫與寧靜。正是這種散漫與寧靜,形成了古鎮西塘的寂寞和內向。直到繁雜紛亂的今天,大都市的人們才發現:西塘因散漫與寧靜才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塘瀕臨運河與太湖,有九條河道將全鎮分劃成八塊,而五福橋、臥龍橋、環秀橋、送子來鳳橋等衆多的石橋又把全鎮串在一起,街市傍河,民居臨水而築,走來走去幾乎都是石橋、小弄、廊街,當然還有老人、花貓、白鵝。處處碧波盪漾,家家臨水入影,水一樣柔軟而美麗的生活,使西塘有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1991年,西塘被列爲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

在江南水鄉,分散的、幾戶合一的廊街隨處可見,然而,廊街長達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邊是商店或民居,另一邊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緊貼着,彎彎曲曲,情調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簾的是兩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後應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長長的雨簾,就是不會做詩的人也會頓時詩意滿腔。關於廊街的由來,沒有官方的記載,只有民間流傳的“爲郎而蓋”和“行善而搭”兩個版本。

版本之一:年輕的寡婦胡氏,在西塘獨自支撐着一家老小和一個鋪子。胡家鋪前的河灘邊,有一個擺豆腐攤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幫着做一些體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覺得離不開王二,但又難以啓齒表達這份感情,便煞費苦心地借修繕店鋪之機,請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將店鋪前的街路遮蓋了起來。這麼一來,王二既可免受風吹雨淋,兩人也可同在一個屋檐下。不想胡家鋪子因了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鎮上商家紛紛效仿,幾年來,棚屋連成了一線。後人就取“爲郎而蓋”之意,將棚屋叫做廊街了。

版本之二:西塘有個開菸紙店的老闆,一天小店打烊時,見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讓他進屋來。叫花子執意不肯,老闆就拿了一卷竹簾連在屋檐上,臨時搭了個小棚讓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門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風雨,積善人家好運來。”此後菸紙店果然生意興隆。店主爲感謝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個有磚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過小街直至河埠。

兩個版本都令人心動,但我寧願相信“爲郎而蓋”的愛情故事,這似乎要樸素而真實些。西塘的明清舊宅具有江南民居的典型性,左右對稱,尺高門檻,大門成雙,兩側風火牆超屋頂成曲線圍置。從大門到底,往往有五進、七進,而且都有宅弄相連,形成了“雨天不溼鞋,照樣走人家”的景象,反映了平和、含蓄、淡雅、實用的審美追求。在西塘,有時順着弄堂走下去,跨進一個個小門,頓覺豁然開朗,原來是一個廳亭相對、池石相映的小花園。就拿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種福堂來說,前後共有七進,總長百餘米。頭進爲牆門間,二進爲轎廳,三進爲

正廳即種福廳,四進爲花廳,五進爲內宅,六進、七進爲糧倉和僱工住房。每進均有長石鋪成的天井,最後爲花園。與種福堂一弄之隔的尊聞堂,是西塘最古老的民居之一,集元、明建築風格。老宅廳堂主樑上刻有100個“壽”字,這恰恰反映了一種恬靜的極致———達到“壽”的目的。這根百壽樑上的“壽”字之間,還雕刻着九隻蝙蝠,其中南北兩面的六隻蝙蝠造型爲向下飛,被稱爲“福從天降”,其他幾隻蝙蝠與古錢雕刻在一起,被稱爲“福到眼前”。可以說,整根百壽樑又是中國傳統的與世無爭、恬靜淡泊、注重自身完善的人生觀、道德觀的物化表現。

西塘有100多條弄,超過百米的就有5條,最狹的僅半米,兩人很難擦肩而過。這些姿態不一的小弄,只有親自走一走,纔會有走進古鎮的真實感。在西塘的弄堂中,名氣最大的是石皮弄,長不過68米,寬不到1米,整條弄的路面由166塊條石鋪就,條石厚僅3釐米,如石頭的一層薄皮。試想,要將花崗石鑿得如此之薄是何等的困難,石皮弄也因此而得名。據考證,石皮弄與東面的種福堂、西面的尊聞堂建築年代相仿。小小的石皮弄只是兩羣老宅子中間的狹道而已,走在石皮弄,左右兩邊的百年高牆會挾迫得讓你透不過氣來。而最典型的宅弄,要算是種福堂內的陪弄子。過去,大戶人家平時不開正門,陪弄就用來連接邊門,讓一家人進出。有趣的是,陪弄沒有窗戶,終年見不到陽光,僅靠天井裏的一點自然光日照,這又和江南水鄉大戶人家建宅的理念十分吻合,“銀不露白,暗可藏財”,就連主人的臥室也一樣,以暗爲安。不經意中你會感受到一種時光的輪迴,恍如走進了一冊塵封已久的歷史線裝書裏。

“以暗爲安”的理念與南宋國都長期“偏安”杭州有一定的關係,幾百年來這一理念又潛移默化了西塘人“內秀”的個性。歷史上西塘曾出過進士19人,舉人31人,有著作留世的103人。而這些文化人大都生長在長弄深宅裏。當然,打開西塘歷史文化這本“線裝書”,不能不提到“南社”情結。南社的發起人是吳江著名詩人柳亞子,他在西塘發展南社社員18人,較爲著名的有餘十眉、李鍾琪、鬱佐梅、沈禹鍾、江雪塍等。後來,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詩友,又組織了胥社,宗旨不變,人員不變,成爲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組織。胥社成員的詩文絕大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些詩和他們的“宗師”柳亞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詩文一起,共同成爲西塘的千古絕唱。

西塘一日遊行程:

早上集合,約7點乘車出發前往嘉善西塘景區,遊覽煙雨長廊——江南水鄉中獨一無二的建築,古鎮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漫步在廊棚下,只有自己的心跳聲還有一些很懷舊的心情。後遊覽百壽廳、石皮弄、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環秀橋等景點,看那古鎮豪門建築,遙想當年風威,下午適時在景區大門口集合,乘車返回杭州,結束愉快之旅。

西塘的散文篇三:江南美文集錦

江南(一)

徜徉在宋詞的意境裏,很古典地品味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氛圍裏,身心讓黃鸝婉轉、燕子啁啾的軟綿綿的江南緊緊纏住。周太王的長子泰伯自願放棄王位遷居被稱“荊蠻之地”的江南墾荒,在今天的無錫梅里建吳城,轉眼三個春秋,曾經滄海之後,“荒蠻之地”竟成“夢憶之境”,令無數英雄競折腰,令無數文人魂魄銷。

江南的風是輕的,只撩人表面,只讓人感到它掠過而已;江南的雨是疲憊的,倦怠的,無法爽快,彷彿不想從寂寞和沉睡中醒來;江南的山是靈性的,雖無質感、缺霸氣,但能聚人氣,育一方深沉;江南的石是女性的、柔軟的.,年久日長以後,光潔如玉,裸露出一種性感和佔有慾;江南的田野總是滋潤,但卻害羞,拒絕展示赤[和諧]裸的胴體,故難見肌膚與剛毅,所有的隱私化爲色彩斑斕;江南的橋是裝飾,是風景,是理念,是哲學,欣賞和被欣賞都在其中;江南的河是氣量、是心胸,拒絕所有的不公,氣勢洶洶的官船,富綽豪華的商船和簡陋寒傖的夜航船均被無私地承載;江南小鎮清一色的青石小街,精品深藏於小巷,老底子叫做“弄堂”,弄內偶爾的門樓是一個鎮的猜想或祕密,古鎮的神祕由此生髮;江南的古井直通曆史深處,井不管深淺,只要常用,定有碧水,只要細究,必有經典,井的傳說與故事,屢屢驗證江南小鎮爲何藏魂隱魄。

在江南看生活,只有美醜,無所謂對錯;從生活看江南,依舊魅力無限,風情萬種;從世俗看生活,還是江南的好。

江南(二)

石板小街作爲一種文化,是汽車時代以前和帆船以後的事。人在這裏適合過閒雲野鶴似的生活,一定不是他的本意或初衷,長袍馬褂、青面布鞋並不昭示着博學,是一個生存方式。馬致遠鍾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安逸生活,張志和神往“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隱逸日子,杜牧不忘“十年一覺揚州夢”的風流往事,李煜長嘆“一江春水向東流”,落難君王夢江南。即使是布衣少女,“採蓮南塘秋”,即使是匆匆旅人,“路長夢短無處尋”。邱遲看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江南旖旎的風光在清麗的詞句中躍然而出。陳寅恪學貫中西以後,回眸江南,宛若依門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少婦。張大千眼裏,江南生活在水裏,煙霧飄渺。

西湖太湖秦淮,一條鮮豔的血脈,流淌出了江南精華,流到宋人那裏,江南成爲一種人生範式,一種天堂式的境況。我呱呱墜落在江南小鎮,一生未曾離開,卻幾乎訪遍所有小鎮發現江南小鎮們一個模式,平靜如太古,碼頭醬坊、藥鋪煙店、酒樓茶館、小橋石岸,組合成江南小鎮的基本格調,小鎮上屋檐不敞,住家不多,不遠便見田野,農舍儼然,依稀耕種人家,在江南過日子,調理得好,很有些神仙味,不會有侷促悒鬱之感。

牽一根柔腸在小巷裏轉悠,擺脫不了一水幽遠。江南文章永遠的不能做完,即使想做。江南的城鎮倘若要作細品,內涵不能覓得,石拱橋、石駁岸、踏級入水的石階、依水而立的宅第、沿河而去的街巷、柱廊翹檐的街樓,高牆深院與沿街騎樓連成一體,高低錯落有致。大戶人家一般藏於深巷,青石板將華貴鋪進,雕花門庭,石柱石階庭院中透着古樸秀美之氣。住宅高敞寬大,木質長櫺窗扇,廣漆樓梯地板,主人不管有無學問都有附庸風雅的愛好,舊書字畫、雅緻古董、盆栽小景,直往悠閒上靠。風景遠逝以後,追憶起來,會起一種莫名的沉鬱的懷舊幽思。在這樣的地方養性,可以深藏虛谷,可以不偏頗也不逃避,不焦躁也不頹唐,可以做些懷抱清曠的事體。再貧寒的人家,日子照樣過得滋潤。

江南(三)

江南河湖的煙水芳草,依湖古城的迤邐氣韻,傍水青山的松風幽徑,修竹清池,構成江南山水的傾情之美,構成這溫柔富貴之鄉、大雅與大俗共融之地。

江南的古村落,行走得慢的,與時代失去了聯繫,作爲一種標本存在,但居住者卻是鮮活的,現代的,與外界的關聯是隱藏的,用一種不敞開的開放姿態欣賞着自足。江南的樹木不乏千年以上,樟、槐、榆、鬆、銀杏、黃楊,都喜歡成羣結隊地遮掩着大地,將古典呵護。

江南的水散發在空氣裏,溼潤的氣息讓男人不能爲英雄,女人極易爲狐狸精,令世界銷魂鑠骨。順着江南小鎮的小弄走進時間深處,會發現青苔都很古典,蒼藤的長莖盤根錯節在歷代生靈裏,人類所有的輪迴被高高掛起,讓後人欣賞嬗遞。

江南老婦人信奉王母娘娘、觀世音、張天師,不指望奇蹟出現,時不時敘說些遙遠的、老掉牙的動人美妙的故事,只癡想着來世投好胎。

江南的老男人季節,不問時辰去未來,飲個煩南的茶館低檐、彈、煙霧、水汽活中順從老婆、尊的生存方式。

江南園林,置身假山石徑、池塘水榭、亭廊樓閣之中,雅賞寺塔幽巷、煙柳魚橋、戶盈羅綺古韻,江南園林那種雅緻堂皇,宏深富麗,迴環繁複,吐納近遠,剔透玲瓏的文化流韻迷人之至,比起水鄉小鎮,另是一番天地,江南園林洋溢的濃重的文化氣息,令人忘俗。楊柳青青、蜜蜂蝴蝶、人面桃花、風流才子、外婆橋永遠搖不到、童年的阿嬌永遠不會長大,這大概就是江南情節。

江南(四)

江南的山雖沒有拔地橫空蓋世凌人的孤苦和傲氣,雖不能讓人虔誠讓人頂禮膜拜讓人誠惶誠恐。但江南的山是人性化的,溢着靈氣,遊江南名山不會有前路茫茫、孤旅天涯的體悟,因爲江南山重水複,移步換景,山不轉水轉。觀江上漁火,沐林間輕風,心境自然是不錯的。置身於這詩化的羣山,很有些道骨仙風的體悟。山道彎彎,偶見山居人家,修竹繞屋,溪水邊草木滋潤靈秀。站在山頂看世界,小溪澄、小橋橫、小雨冥、小亭冷,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零零碎碎河,隱隱約約屋,清清白白雲,朦朦朧朧霧。一江春水穿山而去,橫江泛舟,竹筏悠悠,青山古河,漁火遠樹,恍若漁人入桃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江南文化在整體上給人一種甜軟溫馨,男士文弱精明,女子嬌嫩柔美。音樂如春江花月夜,徐緩悠遠。歌舞如荷花仙子,採茶撲蝶,柔和清麗。輕歌曼舞、甜潤細膩的女子越劇只能在江南土壤成長。美學上講,江南文化太過秀氣,無不透出一種陰柔美,比起北國“駿馬秋風”的闊大氣象,江南的“春花秋月,暖雨薰風”顯得太過纖弱、細膩、委婉。

沒有如泣如訴的塞外狂飆下如旗如歌的號角;沒有獵獵雄風下遮天蔽日的滾滾煙塵;沒有叱吒風雲扶搖直上的強悍之力;沒有沸沸揚揚的卷帙和榮枯跌宕的故事;沒有坦蕩從容的風骨;沒有瀰漫騰昇的蒼茫大氣。

北方僅憑風的遒勁尖厲,便將北人的胸懷磨礪得更加粗獷寬廣,雄勁剽悍;任憑風的利刃刺破耳目,鏤刮臉面依然如故。北土是蒼鷹的故鄉,江南是靈鳥的窠穴。難怪魯迅不悅:“我不愛江南,秀氣是秀氣,但小氣。”“滿洲人住江南三百年,連馬不會騎了,整天坐茶館”。

江南(五)

品味江南,極易迷路。倘若在江南做文士,會被閒情逸致俘虜。在粉牆小院內掛只畫眉籠,種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讀書作畫,玩棋賞桂,或手捧茶壺,落腳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談藝。這裏沒有聖朝氣象,連氣息也屬輕柔悠揚,頻出唐寅一類的才子:“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爲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江南的固執在放浪、在纖巧、在落拓、在孤傲中散開。

這樣的文化氛圍裏出大家怕是不能,只能出玩家。江南自古多名士,多狂客狷士,名士中多眉清目秀者,着白絹紡褲,舉止風流倜儻,飄逸如玉樹臨風,不善先鋒,只求逍遙、雅玩,士大夫階層腰間必佩美玉,以示氣節清高。

山川英氣不屬於江南,出徐文長、祝枝山這樣的才子,也只能屬於水文化滋養的精靈,無法釀出氣候。即使當一介草民,偶爾也要圓一回風雅夢。江南土壤膏腴,遍地細糧,珍珠般米飯,瑩白噴香,百姓們自詡爲人間天堂。民間崇尚虛無遺世,在那通幽的巷衢裏,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子們喜坐在古屋的陰影裏,透過格窗,看那古老垣牆上的斜陽,目送多少唐愁漢恨,多少煙雨濛濛,吟六朝芳草,憶一曲秦淮。在春光深鎖、滿園浮藻、濃陰匝地、陰氣逼人的深深庭院享受那份蒼涼,那份深邃的幽雅。

江南(六)

江南不只是綠色的角逐,這裏可以看到物化的主動,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雲,栽鬆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人之意外的觀照可以在江南見得。

江南這塊靈地,是上蒼精雕細琢而成。因而太過精美,太過雅緻,太優越,便少了殘缺美,少了滄桑感。在這樣的文化感召下,使得江南文人隱士只求半隱半顯,生活逍遙,本性保持無憂無慮的快樂,倒是合了江南文化情調的。唐代名士張志和遭貶遇赦後浪跡江湖,隱居湖州西塞山,自號煙波釣徒,追求“菰飯薄羹”之生活,“上祀祓禊”之風流的自我形象,其《漁父歌》得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名士倡和,使人想起蘭亭詩人的綽約風姿和隱逸精神來。張志和獨釣寒江,“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很有些姜子牙和嚴子陵味道。“大隱隱於市”,如餘秋雨所說:“最佳的隱潛方式莫過於躲在江南小鎮之中了。”江南走出去的狀元、進士一般都活着,在太湖一帶古鎮的深巷裏,冷不丁就會遇上那衣袂飄飄,背影長長的睿智者。周莊的銀子浜曾是西晉文學家張翰棄官歸裏後垂釣之地,也是唐代曾任蘇州刺史的詩人劉禹錫遭貶後“優遊而攬勝”的去處。南宋大詞人姜白石爲江南水韻浸染,求得“蓑笠寒江過一生”,在雲鶴滄浪煙雨間尋求寄託,那遺世獨立的出世之思悟得“幽韻冷香,清空精遠”的意境。靜住水鄉小鎮,悠閒倒是悠閒,能忘卻塵俗煩憂和得失寵辱,然人生志向也一同忘去。

江南(七)

江南的時間不太流動,孔子不宜在江南的河邊感嘆“逝者如斯夫”,江南的固態無所不在:城樓、牌坊、石板路、屋檐、井欄,甚至連河道的淤泥、屋檐的牆灰都有些唐宋氣味。江南的年代是河流,江南的日子是緩慢的,在江南遊走,只剩下韻律。

江南早春的河面,常有飄渺的霧氣,如同妖氣,古有傳說江南是出妖精的地方。吳承恩在長興爲官三年,“妖霧”倒是給了他靈感。然梅季的江南氣息是極不好聞的,是那種黴變、陳腐的氣味,極傷地氣的。江南雨,細碎的可以成霧,可以成汽,梅雨天把大地糟蹋得一塌糊塗。江南的雨下得很不乾脆,毛毛細雨一下幾天,遍地潮膩膩的,屋裏散發着黴熏熏的氣息,屋角、牆角生出一層層綠苔,瓦罐底出白霜,衣物散發一種懷舊的黴氣和陰氣。那種腐臭味久久不去,令人頭昏體酸,心煩意躁,想抽支菸也吸不出半縷青絲。天長日久,潮潮膩膩,滋生真菌,江南人因此得些極傷元氣的怪病,諸如皮癬、腳氣、溼疹之類,直癢到骨子裏。難怪人說:“習慣了這窩囊的日子,習慣了做窩囊的人。”

這樣的文化積澱,使江南人成不了大氣候,成不了大家,不能達觀如老莊,習慣於依附強者翼下,精練於圓滑變通中和之中,精明練達,陰柔膽小,急功近利。這倒是應了郁達夫的說法“吳越國人一向好戰,堅忍刻苦,富於智巧,自從用了美人計,征服姑蘇以來,猜忌使計逐步發達起來”,做小人幹卑事始不覺恥辱。”

江南人渴望沙漠,渴望乾裂,這樣可以爽快,可以豪邁,可以根治腳氣,可以去除黴變,可以輕裝上陣,即便血噴大地,頃刻間沒了,也走了大氣一路。

江南(九)

江南的歷史名城一個個風光遠逝,至今古風尚存的,屈指可數,南京算一個,杭州算一個,蘇州也算一個,她們歷盡滄桑,已沒有了古人眼裏的美感了。清朝三百年,江南重鎮南京是如此了得,三部歷史名著《桃花扇》、《儒林外史》、《紅樓夢》都記錄了這座稱之“金陵”古城的繁華,金粉樓臺,畫船簫鼓,琳宮梵宇,碧瓦朱甍,七百酒樓,千家茶社,萬盞燈籠,燈影槳聲裏的十里秦淮河,香霧煙色一片,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而今十朝古都風景遠逝,王氣散盡,號稱十朝加起來不到四百年,時間跨度卻歷經十七個世紀,都是些短命的沒出息的小朝廷,來去匆匆,這裏更出名的是後主,什麼陳後主,李後主,詩文滿腹,書呆子一個,都是歷史的笑柄。沒有一個歷史名城如此充滿濃重的亡國氣息,亡國之恨是南京歷史永遠的痛。

蘇杭是公認的江南文化韻味的濃縮之地,杭州太過精雕細琢,沒有了自然氣息,玲瓏

剔透的環境,適合的只能是靈鳥,不會是雄鷹。蘇州兩千五百年的積澱營造出的那種文化氛圍,如今已是風景消失,現代建築將白髮蘇州打扮得反老還童,變得難以辨認。江南名鎮中,還有點江南味的只剩周莊、同裏、西塘、烏鎮和南潯,周莊和同裏“集中國水鄉之美”,不過那是一道殘存的水鄉風景,西塘與烏鎮是故事新編,無非是環水之中,粉牆黛瓦,小橋石駁。相比之下,南潯還有點內涵,除了碧水環繞,小橋流水,古風古韻的水鄉特色,這裏豪宅巨廈,富甲天下,是出“沈萬三”的地方。南潯一爲絲,一爲書,湖絲與茅臺酒在1915年巴拿馬同獲金獎,世人稱之“詩絲書之鄉”。清代三百年中,南潯出學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種,實乃壯觀,南潯以其“簪纓世第,蓬蓽名儒,相尚藏書,輝炳邑謀”風采雄稱“天下第一鎮”。可惜這座書卷氣十足的江南古鎮,能樹起大旗,成爲撐得起門面的大家,寥若晨星。魏晉幽深的長廊中,走不出一個江南怪客,只見介然不羣的山濤,狂放不羈的阮籍,高亮任情的嵇康,恣情肆志的劉伶,放達不拘的阮咸。江南人只配觀賞,不配表演。

江南人成了大家的,也必定是離開江南才發達,魯迅兄弟、茅盾、王國維、徐志摩、葉聖陶、巴人等。江南文人寫不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傳世之句,大氣之作。即使有被稱“江南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周文賓、文徵明等,也只能在“蘇湖熟,天下足”這樣的佳麗之地玩把戲,走不出江風水氣撲面生悲,秋風拂面落葉生悲這樣的怪圈,在腐草暮鴉、冷月夕陽、殘荷苦雨中感受蒼涼。曹操雖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也有“浮生如夢,爲歡幾何”那樣的江南式的低吟,但仍具北方平原荒漠、蒼茫渾成、文氣奔放、大氣盤旋、沉鬱頓挫的氛圍下鑄就的英雄豪傑之氣。

江南天生一種誘惑,塞外的剽悍與粗獷終被江南的纖弱所吸引,精工細作的美餚的確比馬血羊腸好吃,誰不喜歡錦衣華車,在春江花月夜的境況裏,學點繁文縟節算得了什麼大草原的雄渾不能當飯吃,成吉思汗的十三萬騎兵可以征服半個世界,卻不能征服一個江南,照樣乖乖地坐進江南的破舊茶館,眯起雙眼,去欣賞殘垣斷壁上的蓑草斜陽。

江南(十)

江山須有文人撐,才氣需有大氣支。文人推崇“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一點上,江南文人中強者有的是,可惜依附於別人,也是悲哀。三國時,有位叫陳琳的江南人替袁紹起草的《討曹操檄文》使曹操爲之出一身汗。江南才子駱賓王的檄文,連被罵的武則天看後也拍案叫絕。清軍兵臨揚州城下,一股子書卷氣的史可法面對敵方的勸降書,起筆寫《復多爾袞書》,文章寫得十分了得,大有誓與揚州共存亡的氣概,並請書法高手謄寫,揚州雖被攻陷後屠城三日,然史可法傲骨不朽。一代鴻儒方孝孺竟敢在明成祖登基前的大喜日子裏,披麻戴孝行走於陛前,傲然抗旨,被滅十族,浩氣永貫。

把氣節從一種文化監護上升爲一種文化內涵,爲官盪滌五臟六根濁氣,爲文洗卻塵世骯髒,使書香千古,使皎潔永恆。氣節給江南以反思,江南何去,乃千古疑問,看來清一清江南水鄉千年厚積的淤泥,實屬必須。讓江南從深厚走向寬廣,讓文化在種種轉換中完成關懷。

醉憶江南.....

詩意江南

守一方淨土,盈一袖水風,輕輕的,你我便夢落江南。行走其間,最愜意的就是春披一蓑煙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賞三秋桂子,冬釣一江寒雪。蘸一筆閒情,醞一簾心事,靜靜地,你我棲居於小築。執手此時,最浪漫的便是詩寫風花雪月,詞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歡離合,賦染墨香古韻。

夢落江南,一直奢望在小橋,流水的山澗,有一所青瓦石牆,竹籬小園,並依山而建,且面水而居的詩意小築。再在庭前栽幾排翠竹,園中種幾株臘梅,階前植幾朵陶菊,室內擺幾盆蘭香。屋裏置幾樣簡單的木製傢俱,牆上掛幾副素雅的山水字畫。如此雅閣,堪比天上人間。棲居於此,山泉沏茶淨禪心,樹下落棋添妙趣,好不樂乎;酣臥小築,借酒三分閒對月,偷香一枕和夢歸,豈不快哉。不要說這是桃花源,烏托邦,只要你願意,且把沉浮當茶

飲,任隨功名和塵歸,此境便活在你詩中,此意就刻在你心裏。

身在鬧市,心在南山:優雅如蘭,處幽谷而自芳,高潔似蓮,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如菊,臨嚴霜而獨立,孤傲似梅,迎風雪而盛開。正所謂人慾無求,便無憂,愛到無憂,自無求。棲身小築,醉依紗窗,輕敲檀板,低吟淺唱黃金縷,那管花開花落,還是雲捲雲舒;獨守寒舍,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佔盡風情獨暄妍,那管粉蝶斷魂,還是霜禽偷眼。自得處,引吭高歌而自樂,忘形時,吟詩作曲而自醉,長此以往,花前把酒朝與暮,月下聽風春復秋,一定勝卻人間無數。

安之若素,詩意生活。掬一捧水風,把一盞佳釀,醉臥春江花月夜;拾一紙詞韻,醞一簾心事,閒聽芭蕉夜雨聲。他若有緣,閒做一朵梅花雪,在枝頭,爲你等待春暖花開。偶遇一場杏花雨,在路上,與你一起執手到老。素守一顆玲瓏心,在紅塵,爲愛相伴一往如常。兩小如此相濡以沫,白頭偕老。閒暇之於,一家幾口置身小築,親朋好友喜圍爐,話說家常把盞樂,哪管功名沉與浮。任爾窗外寒風苦,春暖茶香笑滿屋,快意人間勝梅鶴。

行走紅塵,不是所有的旅途都是一帆風順,也不是所有的願望都能夢想成真,更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可收穫結果。只願身落塵埃,心卻如蓮。哪怕身落梅花雪,心染陶菊霜,你我依舊抱梅而酣,枕菊而眠;就算行到山窮處,走到水盡時,你我依然談笑風生,坐看雲起;如此心境,無關悲喜,無關風月,只是一種超然的詩意迴歸。

醉依紗窗,一季繁華,卻不與我有染。獨守寒舍,萬種風情,唯賦予落花知。待風華正茂,和着平仄交錯的韻律,輕彈琵琶語,淺唱採蓮曲,低吟浣沙溪,盡享空山鳥語的詩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風花雪月的柔情,醉臥山間雲,閒釣水中月,笑看霧裏花,品味雲水禪心的超然境界。

詩意江南

青苔覆蓋下的石板路古樸凝重,木刻雕鏤的窗軒早已斑駁下歲月悠悠的痕跡,悠長親切的弄堂裏不時傳來幾聲爽朗如歌的叫賣聲,這一切從江南誕生的那天起便已鐫刻成永恆,仿若一罈深埋於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彌香,成爲了中國最詩意的符號。

青苔覆蓋下的石板路古樸凝重,木刻雕鏤的窗軒早已斑駁下歲月悠悠的痕跡,悠長親切的弄堂裏不時傳來幾聲爽朗如歌的叫賣聲,這一切從江南誕生的那天起便已鐫刻成永恆,仿若一罈深埋於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彌香,成爲了中國最詩意的符號。

淺淺低吟,琴聲悠揚間心河水漣漪;默默凝眸,深情相望裏情隨輕舟盪漾,這便是江南的魅力,恍若一本簡單而精妙的詩集,使人甘願爲其伏於青案,與孤燈相伴,謝客守窗也只爲一探那“浮華落盡顯真純”的動人篇章。

溫柔的春風渲染了蘇堤上楊柳嫵媚的倩影,灑脫的雨絲喚醒了西湖裏水波多情的漣漪;江南與浪漫相隨,和夢幻相伴,似水柔情間裝滿了如詩如畫的風景與故事,這柔是莫愁湖上的莫愁女,這柔是獨守沙汀一身才氣的蘇小小,這柔是懷抱百寶箱沉入湖底的杜十娘,這柔是“嗒嗒”馬啼聲中寧願是錯誤,也在春閏中無悔等待的情思;這柔是如丁香般撐着油紙傘偶遇而難忘的姑娘。柔美的江南,感性的江南,詩意的江南。

吹着灑脫的唐風,沐着清新的宋雨,在千百年來流傳下的白紙黑字間,我聞到了江南亙古未變如花般的芳香,那是清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那是溫筠庭“人燕兩雙飛”的哀腸,那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愛戀。

河風習習,楊柳依依,絲絲細雨中迎面而來的便是一場桃花雨;西湖泛舟,我心悠悠,舉目投足不知不覺便墜入一段愛的童話,一把雨傘,一座斷橋,一千年的苦苦追尋,只爲換來今生一次愛的邂逅,千年的傳奇已註定化爲記憶的貝殼,可江南卻從未停下她的腳步去爲後人譜寫一曲新的篇章,一切只因爲一個愛字,何等詩意而浪漫的江南。

古鎮安詳,山水相依,不在乎名利的喧囂,不追逐權貴的腳步,天邊的雲捲雲舒早已安然處之,海處的潮起潮落也已瞭然於心。江南把虛懷若谷如蘭的本真融在了那一鳥一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