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碗油鹽飯散文

一碗油鹽飯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如我一樣,八十年代以前出生在農村的孩子,可能都有過吃油鹽飯的記憶,那是一碗香味濃郁,油滑晶亮的米飯,至今仍然芬芳氛氳。

一碗油鹽飯散文

這碗飯不復雜、很簡單,豬油加剩飯炒之,加適量的鹽,如果條件具備,撒上一點點蔥花,就是一碗香噴噴的油鹽飯了。

少時家窮,日子緊巴,就是純白米飯也難得吃上一頓,沒菜下飯那是常有的事,這時,如果有一碗油鹽飯便是我們最奢侈的美食。

那時候,鄂東一帶的植物油主要是菜油、棉油和少量麻油,豬油顯得很寶貴。

所謂豬油,就是逢年過節時,家裏買回豬肉,將肥瘦分開,把肥肉切成小塊放在鐵鍋中反覆煎熬,熬出的油脂放入瓦罐中存儲,只有貴客來時,才能用於炒菜或下面條。凡是用豬油炒的菜、下的麪條都非常好吃。

用豬油炒飯的時候非常少。要麼是母親外出參加鄰家的一些婚喪嫁娶活動,要麼就是誰生病了,或者是獲得學校的獎狀之類等,只有這樣的時候我們才能享受一次油鹽飯的待遇,這樣的一碗飯是安慰,也是獎勵。

母親炒的油鹽飯格外香。小時候看母親炒油鹽飯是一件很幸福、很快樂的事。每次母親炒油鹽飯時,我就會站在土竈臺邊。母親一邊炒,我就一邊吞着口水。我看着母親一把一把地往土竈堂裏添着柴火,將鐵鍋燒得冒青煙。然後,母親就在鍋底放上半勺豬油和適量的鹽,用鍋鏟攪動幾下,倒入剩飯,“刺啦”中一股青煙直冒,待飯炒至快熟時,放上點點蔥花,一股淡淡的油、鹽、蔥的混合香味也隨之在竈臺間環繞。這時,母親會用鍋鏟不停快速地翻炒,油鹽蔥均勻地攪拌到米飯中,直炒到飯粒油光發亮,鍋底微微炒出鍋巴時,一碗香氣撲鼻的油鹽飯就大功告成。

站在竈臺邊的我,早就迫不及待,立即拿碗來盛。經過豬油炒的白米飯,此時變成鬆散而有韌勁,吃在嘴裏,真是妙不可言。不一會兒,一碗油鹽飯就被狼吞虎嚥個精光,連碗底殘留的一兩顆小飯粒也要伸長舌頭舔得乾乾淨淨。而此時的母親,就在旁邊微笑着看我們吃,有時,看我們似沒有吃夠似的,她就會拿出鍋鏟,用筷子將粘在鍋鏟上的`飯粒一顆一顆地刮到我們嘴裏。

我最期待的就是母親外出參加村裏人家的一些活動。每當這時,母親沒有時間給我們做飯,她就會給我們一個炒油鹽飯的機會。趁着這樣的機會,我會絲毫不客氣地鏟一大勺豬油放入鍋底,倒上米飯,照着母親的樣子炒着。然後將一大碗豬油飯端起,走在村子中,吃得油光滿面。那分得意、那分美感,讓同伴好生羨慕。

如今,我們的生活物資大爲豐富,魚肉不再是稀罕物,也遠離了沒菜下飯的日子,而豬油卻成了廚房的多餘。但我偶爾也會用剩下的白飯炒油鹽飯,除了油和鹽,我還會加上醬油、味精、蔥花等調味品,有時還會放入雞蛋、青菜、火腿之類的配料,這樣炒出來的油鹽飯儘管色彩豐富、脆嫩生動,香味俱全,可卻怎麼也吃不出小時候那種驚喜、幸福的味道。那種純純的油鹽飯成了我的一道歷史記憶。

近日,偶然讀到一首《一碗油鹽飯》的詩,一下子激活了我那封存的記憶。詩是這樣寫的:

前天,我放學回家

鍋裏有一碗油鹽飯

昨天,我放學回家

鍋裏沒有一碗油鹽飯

今天,我放學回家

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

這首詩是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一位叫“李代梅”的女孩寫的,筆名“黛妹”,人,她只活了18年,因一場車禍而離開了人間。這首隻有52個字的詩,近似白描的手法,平淡無奇,詩句透出的是貧寒母親的生命質量,那份慈愛、溫暖和執着,使這位中國母親的形象如此真實,如此生動,如此令人動容!

反覆咀嚼着前天、昨天、今天這樣簡單的句子,我的心靈被這碗樸實無華、只有油鹽調味的飯粒深深震撼。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中,有多少雙親,用慈愛的眼神,看着我們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那清香的飯粒?而我們並沒有替父母着想,真的以爲父母不想吃,自顧自地、懵懂無知地,沉浸在滿足食慾的狼吞虎嚥中。據說,作家劉醒龍曾在一次講座中朗誦這首小詩,一位看門的老人聽後竟然當場痛哭失聲!

對於現在的孩子,也許明白這首詩的表層意思。但對於生活在蜜罐裏的他們,一定理解不了詩歌背後的辛酸和太多的內涵。他們可能體會不到油鹽飯和蛋炒飯的區別,理解不了一個物質相對於匱乏年代,一碗油鹽飯的幸福與快樂。

而我的感受是那麼的真切,感同身受!因爲我如今也有作者一樣的傷痛:母親已不在人間,母親已無法再爲我準備“一碗油鹽飯”,我已完全失去了回報親恩的一切機會……子欲養,而親不在。想想,誰能不肝腸寸斷?

“一碗油鹽飯”,睹物思人,無聲勝有聲,多少心血和淚水盡在無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