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之日散文隨筆

春之日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立春,在農村又稱“打春”或“開春”。打字想必就是逼迫之意,春到花開,花本還不想開,被春風敲打以後才勉爲其難,迎着春寒開放。總是可憐剛入春的日子,雪似花的日子已過,花似雪的日子還有時日。柳如煙花似錦陽春三月,步履還在蹣跚。只有那嬌小卻翹首尋找希望的迎春花,悄然自開,它沒有桃花寓意深刻和桃枝的辟邪,也沒有山茶的妖豔和龐大,也沒有梅花的暗香和精神,只有獨自在村邊的小路邊寂靜綻放,只希望厭膩了塵世的喧雜、浮華的人們在郊行中予以愛意。

春之日散文隨筆

俗話說:“人勤春早。”但村人並不希望開春太早,不是因爲村人過懶,而是春早傷時。農事總是跟着節氣走,但開春過早,無法按時播種,留給莊稼生長的時間過少,莊稼成熟不好。村人特別討厭的是“反春”,就是果樹果子成熟以後,在秋末冬初再次開花結果,花如春而果澀小。逢到這種年時,老人總會哀傷的感嘆,又是一個不知年,又是一個饑荒年,又是一個動盪年……一切都因爲未知而恐懼。兒時,我們不能理解深意,只覺得那是一種迷信或是經驗禁錮的結果,世事怎能因花而定,因花而變。

滇中深山的家鄉,立春沒有太多的禮俗。雖然祖上常有人說,我們來自江南水鄉,但貶居南蠻之地過久後,文明和習俗沒有帶來,新的習俗沒有了解,所以簡單視爲沒有。只是開春後,村人一般不宰豬,因爲春後天氣暖和,蒼蠅開始出動,肉醃製不住,容易生蟲。春後,不砍柴,春木漿多不好燒,燒後火炭不辣,所以更多的人家都在冬臘月就把來年的柴砍好。起房蓋屋的人家的木材,更是忌諱春木,容易被蟲蛀,最喜臘木。開春後,不吃不殺帶有腥羶味道的動物,如牛羊,認爲吃了會發病。我們沒有感受和經歷過,不知這些習俗是爲了愛護生長的樹木和動物,還是生長的樹木和動物真的.不能做柴火木材和食物

窗外的鳥兒開始飛來飛去,高聲叫着,似乎告訴還躲在家屋的孩子,春天來了,快點出來玩耍。或許,也是放喉高歌引偶。春天,一切都開始動起來了。

快要回家了,又想着每年春節都能看到屋後開得旺盛的桃花。桃花大多年份都如期盛開,歡迎着我們回家,犒勞着我們栽種的功臣。那時我們很勤勞,爲了吃桃,栽了很多桃樹,所以不用用珍惜的語言說:“有兩棵樹,一株是桃樹,還有一株也是桃樹。”在花叢中,聽着蜜蜂的勞動,就聞到了桃的香甜味。看着桃花,總能想到栽種時給予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在期盼。花美如姑娘,姑娘已老,容顏已逝,姑娘不敢看花。都說早開的花果子結得遲、熟的也遲,早熟的果子開花遲,時至今日,我仍然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中年之後的我,站在桃林,就連爲吃桃而看,還是爲賞花而看都不得而知了。可憐的我,可憐的花,可憐的桃花。

人生,就像開花結果的果樹。童年時,需要栽植和澆水施肥,中年後就開花結果,晚年凋零於土。三十而立,就是鼓勵人們而立之年要開花,要有花開,要結果。沒有開花結果,老上和小下的親人就要受累。結碩果、甜果、苦果,一切都還在醞釀中,蘊藉纔能有所收穫。

春之日,我想了很多。春之日,享受着陽光,聽着鳥鳴,來年一定會是個好年景。一年之計在立春,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我是個誠實的人,我沒有哄地,想必地必不負我。若負,我必沉土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