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城散文隨筆

小城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小城散文隨筆1

曾經幾次路過小城,感覺不錯,但終究沒有一次停下來,細細品味小城。小城於我腦海之中也只是概影罷了!

小城散文隨筆

初次經過小城便給我留下了些印象。那天,天剛剛有了一些明亮,周圍還是灰濛濛的一片。這時的小城給我的感覺特別的靜,偶爾聽到汽車喇叭的鳴叫和鳥兒啁啾聲外,小城似乎沒了其它聲音。這與大城市的各種嘈雜的聲音相比,小城的晨音是多麼的純淨啊!早起的人們早已三三兩兩的分散到城邊的地裏。看!他們多麼的勤勞!正在默默的勞作,沒有一點聲響,就像那邊的風車,永遠靜靜的轉動着。

第二次路過小城時,天剛剛下過了大雨,雨停後的陰雲還沒有散去,小城在陰雲與絲雨的映襯下顯得特別的清新。這個季節的小城,樹木已經換上了新裝,麥田已經鋪上了一層綠毯。在微風的吹拂下,心就像水洗了一樣,特別的清爽。裸露的肌膚在絲雨的點滴下,似乎寒冷起來,但大腦特別精神。趁着清新,愛運動的人們,早已換上雪白的運動鞋,盡情的追逐着;熱戀中的男女,趁着青春,早已附在橋的欄杆上呢噥起來。雨後的小城就是這樣的迷人,就這樣令人神往。

最後路過小城,那天下着薄霧,四周模模糊糊,這時的小城顯得特別的可怕。聽人說過小城一個故事,那是過去許多年的事情了,有年紀的人似乎能夠記起,但問及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大都不知道吧。話說從前有一對相愛的男女,由於父母的反對,男的因爲相思不能與愛人見面,最終得了一場大病死了。後來女的知道了,於是跑到了山上,日日夜夜啼哭,後來因相思也死了,便變成了陰魂,每天清早都飄蕩在小城的上空。聽說每當雲霧繚繞之時,若是仔細聽,還彷彿能聽到那女鬼哭泣的聲音呢!這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卻使小城變的更加神祕了。

小城雖然並不是十分的美,比不上週莊,更比不上烏鎮。但它在我的心目中是平淡的,是真實的。它是我曾經經過的實實在在看到過地方。我印象猶深。

小城散文隨筆2

寒風微涼,這個深秋的季節,是不該有東風的。東風一直是希望的象徵,帶來溫暖,帶來綠色的生機。這個深秋的下午一直感覺東風徐徐吹來,吹的路旁本已微黃的樹葉透出了思思綠意,即將枯萎的花朵也搖擺着,展現最後一段精彩。彷彿是錯覺,只是有風吹來。

我一直喜歡小城,喜歡那種小到可以從東看到西,從南聽到北,不用走幾步就能知道小城正在發生的故事,知道這座城裏的人悲歡離合,感受得到小城的脈搏。

小城裏一定要有商販,推着板車,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喊着販賣的物品。尤其是早晨,從不同的街道聽到各具特色的喊賣聲,偶爾還能聽到幾句討價還價,此起彼伏。不知幾時,卻都隨着太陽的緩緩升起,不知不覺間一起消失。這樣的早晨是喧鬧的,也是安靜的。

隨着太陽升起,家裏人也吃過了早飯,大人們推着自行車開始上班,孩子們開始挨家挨戶的喊着小夥伴,揹着小書包,穿過不大寬敞的衚衕,一邊打鬧一邊跑着去上學,胖子總是在隊伍的後邊,一手拿着熱騰騰的包子,一手揮舞着,邊跑邊喊“等等我”,順便還要咬上幾口包子。城不大,所有的人也就都熟識,騎着有些破舊的自行車,隔幾步總會碰見熟人,都要打聲招呼的。老人們帶着馬紮坐在門口,曬着舒適的太陽,眯瞪幾下,感覺是要睡着了,偶爾有上學的孩子跑過身旁,老人總會醒來,微笑着目送孩子奔跑的身影。愛下棋的老人約在衚衕口,擺上棋桌,泡上一杯熱茶,偶爾是冥思苦想,偶爾是得意的表情,反反覆覆,一天的時光也就匆匆溜走。這樣的小城是忙碌的,也是安逸的。

傍晚,約上三五好友,湊個酒局,吹吹牛皮,談談家庭瑣事,街頭街尾的八卦也會成爲酒桌上的談資,有時八卦並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會發發牢騷,也會對別人的私事充滿好奇,不過這隻限於酒桌,吃過了飯,男人們也就恢復了往常。我是不喜歡酒局的,一來酒量不好,沒幾杯下肚就醉了,二來總感覺自己是個文藝青年,是不該留戀於八卦瑣事中。

這座不大的小城,或許會有我喜歡的姑娘,直髮,愛穿白色上衣,下身一襲長裙。她說她想去香港,琳琅滿目,購物天堂,我說我想去西藏,那裏有小城,或許是和這裏並不一樣的小城。

不管去哪,小城就在這裏,可她在哪?

一陣風吹過,吹落了樹葉,散了花瓣,進入小城,掠過臉龐。沒錯,是東風,秋天裏的東風。

小城散文隨筆3

小城雖小,修鞋人卻頗多。繁華的市場,偏僻的小巷,有簡陋的修鞋攤,也有高檔的修鞋店,萬千之中,獨愛一家!

最初也是慕名而來,穿街走巷,終於覓得“芳蹤”,竟有小小的欣喜漫上心頭:窄窄、小小的一間房,房前安放着主人修鞋的全部家當。方寸之地,放着一條長凳,幾個馬紮,井井有條。

修鞋人六十開外,消瘦但精神矍爍,有着乾淨的臉,乾淨的手,尤其是他腳上的襪子雪白雪白。我詫異了!見過太多的修鞋人,醬紫的臉,醬紫的手,分辨不出顏色的鞋子,髒兮兮的衣服,而他截然不同,不僅衣服整潔,而且腿上搭的圍布都是清清爽爽的。

“坐。”他指指凳子,微笑着示意我把鞋子拿給他看。我趕緊把鞋子遞到他手上。

他拿來一塊抹布,仔細地擦過,雙手捧着鞋,看了看,然後如木匠拉線般,聚焦在一點,拿來小刀,順勢割平,用砂紙精心打磨,然後用萬能膠就那麼一粘,雙手再用力一按,幾分鐘就“大功告成”,速度之快,動作之麻利,令我歎服。修成了,他沒立刻把鞋子給我,而是很惋惜地看看鞋,嘆一聲,從旁邊的工具箱裏取出鞋油、刷子,三下五除二,鞋子在他手中光彩立現。

“好了。記得勤給鞋上油,鞋子重在保養。”鞋子修好後,他僅收了2元。

來的次數多了,我發現他修鞋就一個訣竅:用膠粘。易也好,難也罷,他都有辦法粘好,粘得嚴絲合縫,如同新買的一般。一次,我好奇地問:“別人修鞋用線縫,你咋不用?”“不好看,影響美觀。”“別人粘的鞋不長時間,就又開裂了,你粘得挺緊!”

“膠不一樣,我的膠貴,託人在外地捎的。”他話不是很多,但人挺實在。那次,我拿了兒子的一雙鞋讓他修,他看了看說:“這鞋不用修了,本身也不貴,壞了就算了,不必浪費錢!”原來他修鞋也有原則,我不禁肅然起敬。

他愛好釣魚。有幾次去了,店門緊閉,一問周圍的人,都說:“不用等了,他不來,就是釣魚去了。”

一水、一翁、一釣竿,好自在的修鞋人!

小城散文隨筆4

一路穿過嶄新的柏油馬路,兩旁的綠化樹似那百年的守護使者依舊屹立着,經過三三兩兩的“粉牆黛瓦”,猛然間有小松鼠竄過你的眼際,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倘若你放慢腳步,便會發現田園犬以一種亦步亦趨的姿態靠近你,許是在窺探?許是在打量?這時千萬不要惱羞成怒,看家護院早已是它們的本性。

臨近黃昏,整個村莊都安靜下來了,空中升起了裊裊炊煙,從遠處看,彷彿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畫,門口坐着悠閒自在的老人和天真無邪的孩童,滿頭銀髮,蓄滿鬍鬚的臉龐,用深邃的眼神打量着你,慢悠悠地點上一口旱菸,享受這飯後的閒暇時光。

當你停下的時候,卸下揹包,滿足地凝視着這個被山峯環繞的校園,綿延的山脈,他們似乎還在繼續那千百年來的傳說,又似乎心平氣和的對你傳達着這份村莊的靜謐,曾有朋友問我,是否發覺教學樓對面的山峯成W型?是的,它似乎在向我們悄悄透露這大自然無聲的密碼,讓你捉摸不透,讓你肅然起敬!

深秋已過,寒意慢慢襲來,銀杏葉早已抵抗不住脫落酸,鋪了滿地,那別緻的馬頭牆,倔強的矗立着,似是永遠迎接我們的歸來。枝頭上的麻雀你儂我儂訴說着情話,讓人倍感溫暖。

寒冬的步伐已經“踏”上了房瓦,早起的清晨,屋內的熱氣還沒有消失殆盡,往外一看,屋外的世界清冷如琉璃,推開房門,寒氣迎面而來,絲絲扣人身心,連忙掖了掖衣服......

午後的陽光微醺,無風,淺淺淡淡地走在校園裏,任那時間的相遇,傳來清脆的聲響,偶有學生跌跌撞撞的跑來,一臉懵懂茫然,見了我,笑着問聲好,眼神裏滿是單純和柔媚。

看着他們,看着這裏的一草一木,獨自享受這安謐的時光,靜聽清晨鳥鳴滴落,書聲琅琅,明媚的陽光灑滿整座小城,會落下斑斑駁駁的影,微風吹過,樹影,人影 ,風光旖旎,心中搖曳着對這小城滿滿的愛意。

小城散文隨筆5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浙江的臨安就在天堂的旁邊。

臨安這地名給人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客棧,或者驛站,當然是通向天堂的客棧。在那進而距天堂一步之遙,再回頭俯瞰人寰,那種自得與從容,就使人生變得十分瀟灑了。

臨安是旅遊名勝地,對於旅人來說這地名再貼切不過了。

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這些引人注目的明星背後,臨安偏居一隅,不顯山不露水,只能算得上是小家碧玉,玉樹臨風,獨善其身。臨安是這些大都市的後花園,是紅塵滾滾中人們心靈的避難所。臨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身居大都市的人到了這裏才知道“滿目青山覺筍香”是什麼感覺。臨安人的生活舒適,安靜恬淡,悠哉遊哉。這麼說有點廣告詞的嫌疑,可事實確實如此。

到過臨安的人都知道,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臨安的大小賓館客滿爲患,各種車輛絡繹不絕,各色人等接踵而至。他們衣着光鮮,感覺良好,帶着大都市人的優越感,那份暫時逃離了名利束縛的輕鬆,那份臨時的放鬆、瀟灑與滿足,使他們神情自若,左顧右盼,煞有介事,呼朋喚友,指點江山,放浪形骸。他們飽覽了青山綠水,品嚐了野菜鮮筍,舔淨了心靈的傷口,縫補好了破碎的心,帶着藍天白雲般的好心情又回到名利場中去了。

旅途如此,人生莫不如是。人生就是一次旅途,當然是單程的,人在世上所求的大概也就是臨時的安定,生命以後纔是永恆。

臨安這地名透着更多的哲學意味和人生真諦,還有一點悲劇氣息,似乎將人生說透了。臨安就是人生的客棧,誰來到人世間不是臨時的呢?無論榮華富貴,窮困潦倒,飛黃騰達,艱難困苦,不都是臨時的嗎?不都如過眼雲煙嗎?人生是臨時的,這道理誰都明白,人們企求的是臨時而安定。人們在名利場中拼博廝殺,往往忘記了安定,變得浮躁功利,爭強鬥狠,貪得無厭,弄得形態醜陋,俗不可耐。於是,他們需要到臨安去安安心,定定性,“身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所以就來了,所以又來了。

臨安給人心靈留下的印象是傷感的,惆悵的,留戀的,嚮往的,也是純淨的。給這地方取名字的人無疑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滲透了人生。

臨安距杭州不到50公里,坐汽車半個小時就到。這點路程實在是小意思。在臨安當一介良民,舒舒服服、安安穩穩地過完人間的日子,待時辰一到,一步就可以跨入天堂,方便極了。

小城散文隨筆6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

信步行走在南沙區的小巷中,我情不自禁地哼起這首老歌來。番禹南沙是一個臨海小城,面朝珠江口,坐望深港岸,海闊天空,自然舒適。

國慶黃金假,我沒有去名川大山旅遊,而選擇在番禺南沙小住了幾天。聽碼頭的漁民說,這個臨海小城是真真正正填海填出來的,從清朝道光帝年間就開始這項宏大的造地工程。每圍海一圈,填了一圈,就稱爲一個涌。從二涌到現在還在填的二十涌,一涌一條橋一個鎮。而這麼多個涌,要數五涌的萬傾沙和十四涌的新墾熱鬧些。十六涌是現在廣州的著名旅遊景點百萬葵園,到了十八十九和二十涌就是魚塘基地和碼頭居多了。

相比廣州市區,這裏可謂是一個純天然的小城。當我杞人憂天般感慨如今的天不再藍時,番禺南沙是一個例外。這裏的美,已經讓我不再想用多美的字詞去描述,因爲稍加詞藻,就不會是渾然天成而盡失自然了。這個小城,沒有古色古香的樓宇,但多的是半中半西的建築。樓層不高,最多的也就五層。因此,你看不到鱗次櫛比的摩天樓。走到哪兒,你都能覺得,天是那麼的廣闊。置身其中,心曠神怡。每一陣風,都是那麼恬靜細謐。賣海鮮的當地人說,這是不含雜質的海風。確實,清靜得纖塵不染。整個小城,不見一座重化工業型的工廠,有的只是廣袤的稻田,蓮池,魚塘和果林,不是農莊便是漁家。

我是個愛向日葵的女生,於是在某一個啓明星剛剛升起的清晨,便前往令我神往已久的百萬葵園。晨曦之光柔和舒適,清爽的海風撫着臉龐,進入葵園那一刻,我更是心頭一悸,那股濃濃的花香迎面撲鼻,一瞬間就讓我寧靜了下來。晨露,曉風,草香,全部攪拌在一起,足以讓人感官失靈。葵園並非只種葵花,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兒,或是嫣然若笑,或是含苞待放。我悠悠漫漫穿梭在園林中,感受着周圍沁人心脾的空氣。而當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內心竟然不自覺多了幾分激動,不自覺地嘴角上揚。成片的向日葵跟隨着陽光一點點地轉動,每一個花瓣都盡力綻放。多燦爛啊。如果不是怕打破這片寧靜祥和,我定會在那裏盡情奔跑,放聲歌唱。

直到快離開南沙時,我一轉念想,這裏也許是叫不上城市的,因爲它沒有城市纔有的熱島效應。這裏的夜空是那麼深邃的。孩提時代,數不清的星星可以陪我度過每一個夜晚。隨着歲月的流逝,星星也一顆顆沒了影跡。可是在這裏,我卻找回了童年的腳印。每一個夜晚,都有數不完的星星,你完全不用懷疑是不是錯覺,伴着微涼的海風,安靜地望着夜空,也可以是人生中極大的享受。

關於小城的一切一切,請恕我墨少筆斷吧。在那裏的幾天光陰,將是我人生體驗中極爲寶貴的一筆。留白許多,這樣以後有時間的話,纔可懷想。

小城散文隨筆7

我是一個多夢的女人,前幾天連續幾次夢到小時候的家,一個面積很小的房子。那個房子是我兒時記憶中的家,至今我都能清楚地說出家裏的擺設。兩間房,進了門就是火爐,是整個家最溫暖的地方,另一間掛了一幅藍色的門簾,放了兩層的牀。全家人的日常活動就在不到8平米的前間,但卻瀰漫了親情的溫暖。尤其是在寂靜的冬夜,一家人洗漱完畢,圍着火爐,稀稀拉拉地拉着家常,柴火燒燃後發出的嗶嗶剝剝的響聲,與水壺裏煮沸的水響,交織在一起,悅耳動聽。大人們習慣泡一大杯熱茶,再就着炭火點燃一支香菸,他們的輪廓,在明滅的煙火裏模糊而親切。那時,我們整天飢腸轆轆的,總想吃東西。家裏可吃的東西也僅是洋芋,圍着爐子烤洋芋便成爲我們童年最快樂的事,那種讓人饞涎欲滴的香味,就在無數個溫馨的冬夜裏肆意飄蕩。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裏相當於一個小區,小區不大,都是面積一樣大的平房,房後是一大片洋芋地,夏天開着淡紫色的花,這就是我童年的樂園。小區的前面是一條馬路,是當時縣城的中心位置。一條窄窄的小巷把小區分成兩部分,小巷就成了穿插於縣城中的過往之地。

我家住在靠近巷子的前方,十幾米外就是馬路。我讀小學時,來來去去的就經過巷子,逢下雨天,路上就是大大小小的水坑,有人會在積水處放上幾塊磚頭,以便過往的人不至於踩進水裏。每到路不好走的時候,我常常會貼着牆邊,用手扶着牆,沿着牆根高一點的地方走,一步一步,像是跳舞。

學校很近,穿過馬路再走一條巷子就到了。學校是在村裏,也就有了七拐八彎的巷子。一年級時,教室是一間單獨的房子,三年級時,又到了另一個院子,五年級時好像又到了另一個院子,就這樣,小學時期,我在七拐八彎的巷子裏來回地走。

那些小巷,如同一張地圖,上面印滿了我的小腳印。

那些小巷保留了很多年,直至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高原,吹醒了我們這座小城。童年時漆黑的路面如今已變得光潔,以前的碎石子、爛籬笆所組成的路面,如今已由“嶄新”的柏油路面、水泥路面所代替。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很多新建的.高樓拔地而起,如壇城文化廣場、池卜卡商業步行街、中心綠化廣場等。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改善,電視機、電冰箱、家用汽車在以前看來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而現在已經變成了普普通通的家用品。以前盼到過年才能吃上小魚小肉,如今是天天過年,吃素倒成爲時髦,成了體驗返樸歸真。手機、電腦、因特網這些看似高科技的東西已成爲每一個家庭的普通消費品。昔日漆色斑駁、破舊不堪的古城,經過修復保護,如今已是街道古樸,房屋整齊,商鋪酒吧林立,遊客絡繹不絕。具有137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又重放異彩,以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CCTV20xx年度《中國魅力名鎮》展示活動中榮獲“中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名鎮”大獎,成爲迪慶發展香格里拉旅遊業的又一大亮點。

有一組數字資料足以證明改革開放給這座小城帶來的變化。1978年前,香格裏拉縣城僅有一條街,沿街建成的單位房屋有新華書店、中甸二旅社、醫藥公司、縣商業局、州郵電局、縣人武部、縣文化館。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甸縣城“一條街”規劃工程才實施完工,同時建成第二條街━━和平路。1977年9月,爲慶祝迪慶藏族自治州建州20週年,中甸縣城街道纔開始安裝路燈。首批路燈裝置在主街道長征路,路燈有蓋無罩,無自動控制裝置,人工操作,早閉晚開。建塘鎮人畜活飲水,從古以來到解放後30多年間,以飲用龜山腳井泉爲主,新城區初建時,各機關單位都打井水供飲用。到1985年,縣城自來水廠才正式建成供水。

改革開放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至20xx年,香格裏拉縣城實際面積由1985年的6.8平方公里擴大到11.8平方公里,增長173.5%;縣城規劃區面積由1985年的18.6平方公里擴大到23.6平方公里,增長127%;城市人口從1985年的1.4萬人發展到4.6萬人,增長328%,城鎮化水平達27%。到20xx年,香格裏拉縣城——建塘鎮的城市道路總長達29千米,面積達69萬平方米,城市人均擁有道路13.2平方米;有城市路燈3408盞,路燈亮化率95%;城市規劃區綠化覆蓋率達23%;城市供水管網總長35千米,供水覆蓋率達97%;建成日處理50噸的香格裏拉縣垃圾處理場和日處理1萬噸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達183萬立方米。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生活的這個小縣城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了,城市的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一個嶄新的高原藏區生態旅遊城市正在滇西北高原崛起。

我不知道留在我記憶裏的那些小巷意味着什麼,也許是童年的足跡,也許是小城歷史的見證,也許是一種歲月,也許只是生命裏的一些過往。

直到今天,我漫步於城區時,雖然昔日大多用油毛氈蓋就的街道,如今已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但仍能憑着方位,清楚地指出當時那些小巷的位置,很多東西都在改變,而記憶不會消失。

曾經遊歷過許多地方,也被各種神韻和內涵所吸引,但每當回到從小生活的這座小城時,那一份欣喜與自豪總會油然而生,因爲無論是從哪裏回來,那一片湛藍的天空中總有一份誠摯的眷戀,來自對這座小城的熱愛,更源於對香格里拉湖光山色、人文風俗和悠久歷史的瞭解。

到過香格里拉的遊客都對這座小城的潔淨美麗讚不絕口,感覺在香格里拉的日子裏,心情都覺得特別敞亮,因爲這藍天、白雲下的城市,融合着純樸的民風、蒸騰向上的經濟發展,人也會覺得神情愉悅,怡然自得。

我知道,我的小城,對於任何一個置身於其中的人,都有着怡情的神奇魔力。

向南行,那美麗的古城,清淨的石板路,或筆直,或蜿蜒,那無處不在的靚麗,總是將你的怡然心神和笑容保留得很久很久。或許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亮點,可是我感覺自己的城市綜合的、整體的魅力內涵,是我心中永遠的最愛。

小城散文隨筆8

一個清風拂面、月色朦朧的夜晚,我漫步在建湖大橋的人行道上,一邊享受晚風帶來的愜意,一邊欣賞塘河兩岸怡人的風景。憑欄遠眺,一座座高大建築上燈火閃爍,象是鑲嵌在夜空中的藍寶石;高高的塔吊伸展着巨人的臂膀,正在勾畫城建新藍圖。悅耳的音樂插上了翅膀,象精靈似的在小城的夜空久久迴盪。近處,人稱蘇北上海灘的西塘河風光帶,更是美麗動人。沿岸的彩燈光源悠長如帶,絢麗奪目,與月色星光交相輝映;一對對情侶相偎相擁,綿綿細語,編織未來的夢……西塘河啊,你以母親的情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兩岸的居民、田野與村莊,也溫潤着發展中的小城。

望着令人陶醉的夜景,我不禁心動情涌,感慨萬千,當年小城舊景又依稀重現眼前。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從部隊轉業來到地方,被安置在小城工作。從此,我與小城朝夕相處三十餘年,與其結下了不解情緣。那時的小城舊貌,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記憶中。南自繅絲廠,北至神臺橋,南北一條街,人家盡枕河;人民飯店、東風藥店,在當時可謂鶴立雞羣。小城周遭幾乎沒有公路;不過漕運還算髮達。當時小城最熱鬧的地方當推輪船碼頭了。大小船隻一色“丁”形抵岸,動輒綿延千米,場面甚是壯觀。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蘇北大地,也給這座小城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如何搶抓機遇,描繪小城發展藍圖,是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思考和麪臨的重大課題。“要得富,先修路”,一場築路修橋的戰役拉開了歷史性的序幕。我有幸參加了湖中路的建設工程。從地質勘探到路線確認,從奠基伊始到路段竣工,歷時六個多月。在緊張施工的日子裏,我與施工人員日夜戰鬥在一起,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工地上,機聲轟鳴,馬達歡唱,挖掘機、推土機、滾壓機、載重車輛晝夜不停地運轉。在機械歡快的奔跑聲中,路基一層層墊高壓實,路段一天天延伸。怎麼也忘不了,那年國慶前夕,湖中路全程通過鑑定驗收。在慶功大會上,我與工人們緊緊地抱在一起,載歌載舞,喜慶的淚水濡溼了衣衫。電視臺的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我們自豪、驕傲與激動的歷史瞬間。

隨着經濟的快速增長,小城不斷長大。此後,我們相繼完成了三縱三橫的路政建設工程。居民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城市人口迅速攀升,一個新城區就這樣在裏下河平原上悄然崛起。

讓我最難忘的還是老城區的拆遷改造工程。我們十分理解人們對故土的那份情感,更讓我感動的是絕大多數被拆遷的市民朋友爲大家而奉獻小家的忘我精神。望着他們離開的背影,我心頭油然升起無限敬意!

如今,我雖退休數年,但仍關注小城前進的步伐。又是一陣涼風從身邊掠過,夜深了,我沿原路返回。望着身後的這座小城,感到無比欣慰。三十多年來,我與小城晝夜廝守,相依相伴,走過了多少滄桑歲月,共同經歷了歡樂與艱難,與其結下了深情厚誼,比兄弟情長,似戰友情深。小城的舊貌新顏都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小城散文隨筆9

北方已經飛舞雪花,而南方的枝頭,卻仍有花兒正豔。

在這座美麗的小城,能登上榜單的花朵,有朱槿、三角梅、也有秋棉。朱槿的鮮,三角梅的熱烈,秋棉的淡雅算是這個季節裏大自然特別的眷戀,它們出沒的地方總彷彿一幅幅被精挑細選的油畫陳放在人世間,它們構成城市個性的名片,並與世界和諧鑲嵌,或匯成湖,或堆成山,或綿延成道路,讓城市長出無可挑剔的精緻與莊嚴,流連着仿若朝花夕拾的變遷。

美麗的花與青翠的樹在此蜿蜒,一半因爲積澱,一半因爲心願。亞熱帶氣候的綿延加上靠近海邊,冰天雪地顯得特別遙遠,而人們在道旁精心栽種的這些光鮮,在沐浴了靠近赤道的陽光之後,便擁有了不老的容顏,它們經歷過春天,也經歷過秋天,卻始終葆有青春無敵的耀眼。

儘管也有梧桐落葉隨風,但作爲秋的祭奠,更多的時間,生命把周邊度化成豐年,它們努力舒張,盡情吐露芬芳,不拒絕幻滅和流浪,不拒絕塵煙和迷茫,渾沌或純粹的激昂,始終洋溢着古道熱腸。

在人們的記憶中,爭奇鬥豔很有可能會將流年或煙雨驅離,但在這方土地,人們只要睜開雙眼,花開花謝總能提前要約,滿足您的期待或令您無比懷念。

小小的一座城,河岸邊的草青了一年又一年,路邊的樹果實掛了一遍又一遍,人世間來來去去的雲煙彷彿卻始終停留在原點,它們不知有無從前,也不知有無明天,以最合適的距離遠離滄桑和鉅變。

順着路沿,人們很容易看到天色深深淺淺,蔥蘢忽隱忽現,在隱約的樓宇中間,墨綠或火紅串出許多意外的驚豔,有香飄千年,也有幸福滿園。

蜂蝶生活在桃花源,就像人們安樂在伊甸園。它們採集、醞釀,也收穫和釋放。它們美麗的翅膀經常出現在視線的周邊,帶着流動的寫意,也帶着輝光和理想,熾熱如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各種希望。

江水如帶,款款繞城。儘管流水並不是這個季節的特長,但淙淙顯然也是一種嚮往,它們從來時的鋪張,到去時的明亮,一直在喻示喜悅和成長。

陽光同樣明亮,它們的飛揚有很貼心的磁場,它們在行進中留下安詳,也留下溫暖的榜樣,有歲月那麼豪放,有情懷那麼明朗。

這些日子,我一直在猜測,這究竟是誰的故鄉?

不見晝短夜長,紅花綠葉滿庭芳,大道兩旁,天是自由的方向,橋和路直指南山,和風爽朗,儀態萬方的秋水像待嫁的新娘!

小城散文隨筆10

一九八三年的春天來的比較晚,南方小城初經春雨,潮溼中帶着點黏人的泥土氣息。

巷口的糊湯店異常火爆,到處都散發着濃濃的年味,華捧着有點燙的碗,輕輕的吹着,然後緩緩地將糊湯遞給面前的芳。“我不餓,你先吃吧!”芳把碗推給了華。“不行,你先吃,你還要趕火車呢。”華又把碗捧給芳。“玩夠了沒有啊,這碗放哪呢?”老闆又端過來一碗,不耐煩的瞧着二人。

“給我,給我……”華尷尬的接住,偷偷瞥了一眼芳,芳耳朵紅紅的低着頭。

“明兒我就去單位打申請報告,組織上不一定能批下來,你在等我幾個月!”芳邊吃邊說。

“多大點事,都等你一年多了,不差這幾個月,等過完年我把俺家那院子捯拾捯拾,給你騰個地方出來,娘說了,就怕你住不慣。”華呵呵的笑着。

芳突然擡起頭來正好和華的眼睛對上,“如果調動批文下不來,咱們的事就得再緩緩了”

華突然激動的握住芳的手,“別瞎說,實在不行我就過去。”

站臺上的火車已經駛離,華依然追着跑出了半里路,他看到淚流滿面的芳衝着他招手時,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安……

春去秋來,芳再也沒有踏足過這座南方小城,那一年父母將其關於屋內,苦口婆心勸說大學畢業的芳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婆家。

而華藉着親戚的關係出海經商,這一別,十年匆匆而過。

當年的糊湯店已經不在,而故事依然在發生,南方小城變化飛速,改革開放的春天不僅帶來了富裕,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

又一年過去,當他們再度重逢與南方小城,各自發白的鬢角又在述說怎樣的情愫。

也許故事只是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他願不願意說,或者有沒有合適的情境說,亦或是有沒有合適的對象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認可。

過眼雲煙,浮世塵華只不過是凡人揹負的罪過,當雙手合十,學會放下,又有幾人能懂。可悲的不是死心不改,可憐的是回頭無岸啊……

二月南國春水柔,

一宿花落雨初收,

夢裏少年吹簫伴,

一眸相望各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