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進老街龍坪散文

走進老街龍坪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三更妙語傳佳話,千年龍坪母雞啼;公雞不啼母雞啼,我兒啼個會元回”,記憶裏幼年時的清晨,娘總是對着剛出籠的吵吵嚷嚷的雞羣,笑呵呵地念叨這幾句。

走進老街龍坪散文

娘告訴我說,這是龍坪金會員的故事——金會員是雍正皇帝的老師,有次雍正路過龍坪,棄舟登岸看望恩師,夜裏留宿,第二天雍正離去後,人們都驚奇地發現,房子沉下去好多,都道是龍恩浩蕩,把房基都壓沉了……從此我就對那個金會員的故事一直充滿了好奇,可惜知之甚少,一直夢想着能到金先生的故里探幽訪古。直到2010年秋末冬初之際,我才隨好友蘇女士覓空專程去了一趟龍坪。龍坪鎮的友人朱先生、黃先生和張先生,熱情陪同我倆且談且行於龍坪老街,向會員故居而來,陽光柔和地灑在身上,溫暖而安祥,友人們如數家珍般地爲我們說起金會員的生平——

金德嘉祖籍河南,元末明初遷至龍坪,五歲喪父,獨侍寡母而居,雖生活清苦但謙遜好學。在他年少某春節之時,聽萬戶千家爆竹聲聲,回想自己處境,感慨萬千,揮毫寫下“龍坪數千戶富過我窮莫過我,鵬程幾萬裏時讓人志不讓人”的春聯,轟動一方流傳至今,鴻鵠之志可見一般。康熙21年52歲的金德嘉中進士,並進京會試中會員。在京城先後篡修明史,編修《大清一統志》、《禮記解從》、《通鑑講章》等書,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人稱碩儒。他以史學家的正直立場多次向康熙直陳自己的政治主張,遭到了李光地等異己勢力的排擠而出朝,康熙二十八年,以疾告歸,回到了桑梓地龍坪。康熙46年去世,在京城做官只有七年,而辭官回鄉後的金德嘉在故鄉龍坪卻生活了整整十八個春秋。

漸行漸近,“上街頭232號”——當我真實而激動地站在金德嘉先生古色古香的故居前時,有種久夢終成真的如釋重負。深呼吸,放眼看,明顯可見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屋址比馬路低下去許多,整個故居顯得非常矮小而陳舊。大門兩邊地上各有大約四寸見厚石磨大小的兩個圓圓青石,左邊的一塊斷裂成兩片,友人見我好奇,笑笑地告訴我說,這叫上馬石。進得大門向裏面望去,深深幽幽望不到頭,可惜我們對古建築都不懂,分不清哪是廳哪是堂哪又是室。進入第二個門時,頭上竟無片瓦,清淅可見斷垣殘壁,溫暖的陽光從頭頂灑下來,空氣裏漂浮着與時光糾纏的塵埃,浮塵在光影裏翻飛遊動,只覺光陰幽靜而安寧,令我溫暖而疼惜。友人還在我們耳邊興致勃勃地嘮叨金先生的趣聞軼事:相傳金德嘉先生有次在江行途中遇一官船順流而下,上書“天子門生”四字錦旗迎風招展氣焰囂張,金先生淡淡地叫隨從拿出自己的旗幟懸於桅杆之上,以掃對方的氣勢,旗幟上書:“門生天子”!所謂“天子門生”無非高中狀元、會員、探花之類。而金德嘉曾貴爲雍正的老師,當然是“門生天子”了!

我一處一處地看得仔細,心裏猜想:皇帝老兒曾在哪間房子住宿?可惜精雕細琢的門窗終敵不過時間的魔手,整個古宅年久失修,破敗如同枯朽殘年的風燭老人,感覺隨時即可坍塌成廢墟。友人帶領我們進入堂屋右邊唯一翻建後的小房子,只見堂上高懸“三楚典型”一匾,傳說是一代廉吏于成龍巡視湖廣,欣聞金德嘉先生告老還鄉,因久慕會員厚德,特繞道拜訪,贈金匾“三楚典型”以示敬意。

堂前屋後看了很久,我還是不捨得離開,友人說,難得來一次,再去老街下街頭看看熊家大屋吧。熊家大屋?我孤陋寡聞還不曾聽說過呢,友人又介紹說:大屋的主人被人稱爲熊百萬,是經商起家的,想當年龍坪下街房產熊家擁有八九,但最具建築風格、最能再現熊家昔日榮耀的當屬熊家大屋。一個商人能被後人銘記着實屬罕事,小鎮人感嘆熊家創業的艱難,傳頌熊家主人在商場的精明,但最讓小鎮人銘記的卻是他們濟世之德:熊家雖然富甲一方,但卻心繫百姓常做善事造福於民。爲讓小鎮免受長江水患,熊家捐巨資加固龍坪段的長江干堤;爲讓貧困鄉鄰得以生計,熊家時常爲他們提供住所,接濟糧食;每逢節日和災年熊家必定開倉放糧福澤鄉鄰,在民間擔起保一方百姓平安的責任。

漫步於幽巷長街,談笑間便來到了位於龍坪老街下街頭56號的熊家大屋,此處曾作爲電視劇《此碑無文》的拍攝現場。細細觀賞之後,衆人都覺得此大屋較之金德嘉故居,佈局更寬敞氣勢更恢宏,而且屋內結構多了戲樓,魚池,亭臺,古井,不愧於百萬富豪!魚池上方是天井,我坐在已經填平了的魚池的邊沿石階上,一任從天井裏瀉下來的秋陽溫柔地灑滿一身,默然想像着三百多年前,這江邊豪宅裏住着怎樣溫婉美麗的女子?並在這富豪之家,又有着怎樣的恩愛情仇?發了一陣花癡後,我突然想登上魚池邊上二樓的.小小的戲臺,感受一下當年的戲子,在臺上怎樣地演繹着戲中的悲歡離合?樓址仍在卻無樓梯,住戶說,不曉得樓梯是哪年被拆了,只有木梯可上,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木梯,只好望樓興嘆了,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啊!

唏噓感慨間,我瞬間想起兒時去外婆家,在餘川鎮和梅川鎮交界處砌石村高山之上的半山腰中,有一涼亭,還記得一門頭上刻:莫錯過。另一門頭刻:放下着。門邊有一大石碑,上面石刻大篇幅文字記載詳細,此亭爲誰所建。只可惜幼時識字不多,只聽趕路的大人們在亭中歇腳時說,此亭是龍坪熊百萬所修,供攀援艱險山路的行人歇腳納涼。兒時非常喜歡那個涼亭,大熱的天,登山一身汗,坐在亭中,熱汗自幹,偶有山風拂過,心曠神怡,視線開闊,仙人壩水庫盡收眼底,亭底有清澈小溪歡快唱過,風景極好,疑是仙境。細細將此事說過,友人都說此亭實屬熊百萬所建,只是三十年的歲月滄桑,讓我忘卻了古涼亭,思緒從歲月的深巷中迴轉,又是一陣感嘆,急景流年,世事滄桑。

千年古鎮之龍坪,金會員與熊百萬,一匾一屋,一文一商,相得益彰,美名遠揚。無論是位居高官,還是擁財百萬,閃光的永遠是他們人格的魅力,永遠爲後人所稱頌,激昂並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龍坪人,與時俱進,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