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心靈的旅行經典散文

心靈的旅行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所有人一樣,要離開熟悉的地方,總是充滿了各種的留戀與不捨,也往往會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各樣的憂慮和不安。

心靈的旅行經典散文

一年前,當我在支教表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時,我知道我就要離開工作和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了,本來就在山溝裏的學校教了這麼多年書,現在又要前往大山深處更遠的西山學校去,那一刻,我的心中泛起了一絲難言的苦澀。

然而我又想起了《兵車行》中“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激起了“男兒立志出夔關......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邁。我在落寞中整理起自己簡單的行囊,一牀被褥,兩套衣裳,又找出了一些當年上學時的中文專業課本,帶上一沓稿紙,還有那支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英雄牌鋼筆。

站在原學校的門前,我忍着眼中的淚光,回頭再一次深情地望了望,然後不捨地轉身,踏上了要去漂泊的遠方。( : )

此後那些靜靜的時光裏,我認真地完成每天必要的工作。在暮月初升時我送走最後一個孩童,接下來,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屋子裏。窗外的喧譁逐漸退去之後,我時常在房間裏走來走去,有時會在喝完一杯濃茶之後而徹夜不眠。

一杯香茗在手,思緒隨茶香氤氳升騰,我重讀昔日的專業書本,透過那些跳動的字符,穿越時空,我彷彿握住了作者冰涼的雙手,和他們在冥冥中完成了一次次心靈的對話,在文字的散落和飄灑的過程中我感受着聖賢們或悲或喜、或嗔或怒的心聲,這中間有感嘆,有佩服,更有着深深的崇敬。

我在灰霾的日子裏看到了《憶江南》中的花紅柳綠;在《陋室銘》中體會到了談笑有鴻儒的默契;在《定風波》中我讀出了詩人謫遷中的頓悟和在苦難中的超越;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看到了保爾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一次次執着自己的理想......

那些讀過的文字讓我有了激情,喚醒了我神經中每個敏感的細胞,讓我的思想生出翅膀,心被託放在一片純淨的'天籟之上。我陶醉在自己編織的情網裏,這些脆弱的細胞開始跳動,想要把生澀的歲月用文字編排成墨香瀰漫的篇章。

我的牀頭一直放着筆和紙張,這是我多年養成的一個習慣,我用筆和紙寫下一些點滴的心事,當內心的某些情感順着筆尖流淌,我知道總有一些過往讓我感動。

這樣的狀態從那個秋雨的清晨開始,走過了大雪紛飛的濃冬,直到窗外的山巒又一次披上了綠裝。我在大山深處的這間屋子裏,一個個無眠之夜,一團昏黃的燈光下,我聽着窗外呼呼的風聲和冷冷的雪聲,一個人坐在桌前,我把頭埋得很低,我把我的思考埋進我的文字裏。

那些跳躍的字符一次次觸碰我柔弱的指尖,乃至我的靈魂,當我內心的某些思想和情感順着筆尖流淌到潔白的紙上,我揉過酸澀的眼睛,總能抹下一些水的痕跡。

我曾在《王峯山的早春》裏幽怨彷徨;對前途感到困惑時有幸碰見了那個《賣草莓的姑娘》;我輕撫過《遙遠的古寨》滄桑的臉龐,我聽到了開天闢地的先民們厚重的呼吸,我能感受到他們在苦難歲月裏牽手的那段溫婉的情愫;《遠山的莊稼》讓我在迷茫時聆聽了大地最爲深沉的教誨;《一棵梧桐樹》讓我再次堅定了此生的理想與信念;《鑿開河的隨想》給我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讓我重新又鼓起了勇氣,昂首大步向前......

心與筆的舞蹈繼續在潔白的紙上翩翩起舞,我的歡喜、我的悲傷、我的愁緒、我的感嘆、我的思量與執着,在胸中由緩慢而變得熱烈,由熱烈而變得激昂。儘管我的文字在熱烈了一天之後就變得沉寂,但我深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和我一樣癡迷於文字的人,在某個地方過着和我一樣的塵世生活,我深信我的文字也一定走入過她們的心靈深處,蟄伏在她們心靈的一隅,在某個無邊的暗夜,生成一樹靜美的曇花。

我思索着,我思想中那些深藏海底的岩漿,醞釀了爆發的力量,我把我生活的經歷和感受,通過我的文字告訴給我的朋友們,我不能奢望所有的人都能讀懂我,就算炙熱的奔放一剎那冷落成了千古的憂傷,我仍然相信,我的那份思索久久地縈繞着,不會隨時間而流逝。它一定會在某個多情的夜晚,觸碰你疼惜的心絃,沁入你心靈最深處的那方天地。

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只是一個行走在文學邊緣的徘徊者和守望者,我用瘦弱的手臂,顫抖地握着筆管,回味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實地書寫了每一次心間的感動,字裏行間都是心的訴說,我用那支筆輕輕叩響了《韓城文學》的大門,我找尋到了文學殿堂的那份聖潔,認識了衆多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的知音。

然後,我卸下了沉重,用灑脫嫺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塵世,以淡定從容的態度去迎接生活的風雨晴和,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平靜看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在大山的角落裏,做一支悽風冷雨中的春紅,即使在無人欣賞的陰霾角落裏綻放,我也始終堅定地認爲,那綻放的過程便是溫暖一生的陽光。

從此,不懼風雪迷途,勇踏前路崎嶇坎坷,生命裏與文字相伴的日子,再難走的路都會是一場心靈的旅行。

時光飛逝,轉瞬一個春秋。“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境界也許還難以企及,但我們應該努力走在追尋這種境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