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鎮企業改革改制的調查散文

鄉鎮企業改革改制的調查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鄉鎮企業這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經營、管理體制上大膽地開展了改革改制工作,有力地推動了鄉鎮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爲臨湘的剩餘勞動力轉移、經濟發展,社會供給,下崗職工再就業、推動產業化進程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鄉鎮企業改革改制的調查散文

我市現有鄉鎮企業941家,從業人數近5萬,固定資產淨值1.6億元。去年鄉鎮企業上交稅費4700萬元,佔全市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上繳鄉鎮政府利潤500萬元左右,還爲地方建設集資、補貼、捐款1200多萬元,出口創匯達280萬元美元。特別是今年來,全市鄉鎮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實交稅費分別比卻年同期增長了4.8%、4.5%、4.0%,集體企業虧損面下降了2.7個百分點。

  一、深化企業改革使鄉鎮企業有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我市鄉鎮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是從一九九五年開始的。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狠抓鄉鎮企業改革改制工作,使鄉鎮企業逐步擺脫了困境,保持住了穩步發展的勢頭,取得了較好的效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因廠制宜建立多種形式的經營體制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市鄉鎮企業在短短的幾年裏,經過大膽探索,到目前爲止各鄉鎮企業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因廠制宜,先後成功地創立了抵押承包,股份合作,公有民營,競標承包,租賃經營,拍賣出租和劃小覈算單位承包經濟形式。據調查統計,全市941家鄉鎮、村辦集體企業已了產權改革的企業達918家,改制面達98.6%。其中:股份制企業6家,股份合作制企業187家,組建企業集團2個,租賃經營344家,兼併一家、風險抵押374家。這些企業經營體制改革後,企業有了自主權,擺脫了計劃經濟的束縛,許多企業扭虧爲盈,部分產品成了國際國內市場的搶手貨。我市的羊樓司鎮辦企業礦廠粉廠、碳酸鈣廠過去由於設備老化,經營慈善。企業陷入停產狀態,今年實行租賃經營後,廣州老闆肖文華投入資金80萬元,切實加強了企業管理使企業很快走出了困境。長安鎮的彩印廠、玻璃纖維廠以前一直是鎮裏的一塊心病,今年實行公有民營後,上交租賃12.6萬元,比去年增收6.1萬元。特別是承租玻璃廠的私營業主李忠儒,抓住國家農網改造機遇,投入70多萬元的資金,將原廠改造成湘北水泥電杆廠,從動工到正式投產只花了20多天時間,現已達到日產值過萬元。

2、股份改制使鄉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

幾年以前,人們對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看法是:改制換牌子,原班人馬現樣子。隨着改革的深入,我市鄉鎮企業大多數負責人清楚認識到,不真正改革,企業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必須在改革改制方面狠下功夫。從九五年起,一部分鄉鎮企業先後在臨湘市鄉鎮企業管理局的幫助下,順利地進行股份制改造,得到了岳陽市鄉鎮企業管理局的肯定,並在臨湘召開了現場會,遼寧、安徽等省市來我市學習取經,像忠防動力機械廠、長塘化工廠等單位制改造後就是這樣。通過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它優化了生產要素的組合,克服了過去企業投資的單元化;阻滯了農村資金向畸形消費、愚昧消費、非生產性消費流動,使農村閒散資金投入到生產中形成新的生產力。據95年《鄉鎮企業法》頒佈實施以來投資情況統計,六年中,全市鄉鎮企業共吸收了境外資金(含外債)6400多萬元,民間資金7000多萬元、銀行貸款600萬元,集體投資3040萬元,分別佔投資總額的33.5%、43.7%、3.75%和19%。另一方面經營機制、職工的勞動熱情均被激活,企業的有效監督得到了增強,特別是長塘化工廠是我市較大的化工企業,也是該鄉鎮的支柱企業,這幾年經濟效益逐年增加,該廠的產品立德粉,現已是臨湘鄉鎮企業五大品牌之一,走出國門,出口創匯。

3、砸爛了鄉鎮企業的“泥飯碗”,建立了危機管理機制。

鄉鎮企業本來是“農閒務工、農活務農、拾遺補缺、三就爲本”的鬆散經營體制,過去,由於仿照國有工業的經營模式,曾一度出現了“特殊崗位”和“特殊人員”,企業逐漸成了“書記處”、“八旗子弟”的棲身之處,一定程度上與國營企業不相上下,幹部能上不能下,工資能升不能降,人員能過不出,有人形象地描繪是“帽子是黨委給的,位子是黨委安的,票子是黨委發的,上交是黨委討的”,96年以來上述問題基本得到遏制。目前,基本實行了“幹部聘任制、工資浮動制,用工合同制。”長安鎮今年競標承包落選的加位廠長均自覺退崗,不要政府安排。白羊田南山電站一裁減17人,使電站光工資就節支8元多萬元。現在所有的企業沒有一人坐着拿固定工資,人人競爭上崗,這種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使人人感到有危機,促使人們去開拓、去創新,也促進了產品更新換代的進程。目前,臨湘的漁具、加碘茯磚茶、艾絨、立德粉、蛇毒、中絡黃、浸出食油等產品在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睞。另一方面,我市鄉鎮企業爲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了用武之地,據調查,幾年來,下崗職工到鄉鎮企業謀職的達1300多人。

  二、目前改革改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隨着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鄉鎮企業的改革又將面臨着一場新的挑戰。幾年來,我市鄉鎮企業改革改制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本人認爲主要有經下四個方面:

1、只摘果欠培植

目前,有些鄉鎮的黨政幹部,把鄉鎮企業當搖錢樹,當成唐僧肉,當企業稍有利潤時,便紛紛伸手,使企業苦不堪言。據調查,全市鄉村集體企業每年上交利潤547.6萬元,鄉鎮政府拿走473萬元,佔利潤總額的86.4%,以到我市改革改制工作發展不利。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觀念陳舊。有鄉鎮企業幹部認爲,鄉鎮企業是鄉鎮辦的,鄉鎮拿錢拿物是天經地義的事,至於企業的發展是企業的事。有一個鄉鎮的植物油廠,從正式生產到倒閉不到一年時間,負債十幾萬,原因是領導的白條太多。其二:調動頻繁。我市主管鄉鎮企業的領導一般鄉鎮副職幹部,而鄉鎮有的幹部調動頻率在2年左右,對企業來講這是不利的。這些幹部剛熟悉企業情況就被調走不,少數幹部爲了調個好工作,不惜犧牲企業利益,任意抽走資金去完成上交任務。其三:負擔過重。第一是債務:有些企業是鄉鎮政府貸款建的,爲了還貸企業不得不“超載”運行。第二是人員:目前鄉鎮企業人員一般超編50%,而這部分人大多都是出於某某的領導的親戚或主要村幹部落選後工作“需要”而安排進來的。而這些人企業都是得罪不起的,只好“笑納”。第三是額外任務,鄉鎮財政主要來自農村上交與鄉鎮企業,因此“農民”與“企業”就象兩兄弟,當弟弟的完不成任務時,哥哥只好代勞。

2、喊得多,做得少

有個別鄉鎮改革改制力度不大,喊得多,做得少,措施不具體,工作不規範,方法簡單,導致實際效果與初衷大相徑庭。造成這種現象首先是黨政主職領導與主管領導怕失權、怕失利、怕背名。在鄉鎮有這種“三怕”的幹部不是個別現象。有鄉鎮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已好幾年了,岳陽市也曾在該鎮召開現場會,現在依然是政企沒有分開,產權沒有界定,政策行政干預多,企業沒有自主權,其原因就是“三怕”。其次是缺少動力,改革的目的在於擴大需要(即增加效益),而目前許多鄉鎮企業改革只限於體制與管理上的,而對於技術上的改是是較少的,也就是進行拉不動需求的改革。有一個鄉鎮主管副鄉長在談到鄉鎮改革時說,只改制度與管理是不花錢的,也是不怎麼奏效的;而技改開放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是要花錢的,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再次,就是市政府對鄉鎮工作的年度考覈,原來佔鄉鎮企業這一塊40分,這幾年逐步減少到今年的8分。我們知道,鄉鎮企業是鄉鎮經濟工作的重要方面,鄉鎮企業搞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農民有效減負和能不能實現以工養農的大問題。

3、以“改”代“管”

在改革改制大潮到來以後,各鄉鎮普遍認識到不改不行。但在工作實踐中,往往寄希望於“一股就靈”、“一包就行”,管理措施沒有跟上,其結果是企業的民主程度下降,廠長(經理)說了算,職工沒有積極性,動作不合拍,政府只認上交兌現,不管企業的經濟指數如何,致使不少企業越改越垮包越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主職幹部怕麻煩呼圖省事。另外還有些幹部缺乏深層次的改革知識。筆者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幹部認爲,現在的鄉鎮企業不好管,它包出去了,怎麼管?只要每次的承包兌了現,由它去,再說我們以前也沒搞過企業,今後還知抓不抓企業,其三是多頭管理。由於鄉鎮企業既是民營經濟,屬個體經濟管理辦公室管,同時它又是鄉鎮企業屬鄉鎮企業管理局管理。

4、改革環境不寬鬆

有許多鄉鎮企業在改制出現效益後,鄉鎮的行政干預過多,經種種理由向企業伸手,使企業難以正常執行改革改制方案。某一鄉鎮的礦石粉廠是一個業已倒閉的企業,去年租賃給漢昌礦石粉有限公司經營後,投入30多萬元進行設備改造,該廠起死回生,今年承租人又與廣州老闆合作,再投入50萬元上一套新裝置,以擴大生產能力。五月份,市某某單位到該廠以“標實不符”爲由,拖走該廠價值近4萬元的包裝材料。類似這種情況,鄉鎮企業實在一言難盡。而有關部門則公開說:“你的企業不冒煙,我們就不上門。”象這種在部門利益驅動下,只顧自己的小利益而毀掉企業的作法,對鄉鎮企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三、今後改革改制的基本思路

深化鄉鎮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是“二次創業”的需要,是促進鄉鎮企業大發展,大提高的關鍵舉措,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和江總書記有關講話,按照“積極支持、正確引導、總結經驗、逐步規範”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勇於改革,儘快建立形成適合我市鄉鎮企業發展的新機制,促進我市鄉鎮企業高效、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抓住關健環節逐步規範改革

鄉鎮企業改革改制工作,是一場深層次的改革行動,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從過來的.實踐看,要使改革逐步規範,最關鍵的是做好以下工作:

(1)搞好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這是推動改革改制的重要環節。從現在起,凡是進行改革改制的企業,一定要進行資產評估,覈實企業全部資產(包括無形資產),然後按“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兼顧鄉村、企業、職工三者的利益,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企業資產評詁一定要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相關機構進行界定,而且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合理。

(2)妥善處理企業債務負擔。提倡用改革思路、改革的辦法,解決資本運行中的債務負擔。可以採用“貸改投”、“貸改股”、“債權換股權”、“依法沖銷”、“掛帳停息”、“延期歸還”、“債務託管”等多種形式。

(3)健全法人治理機制。企業改革改制後,不管採取哪種機制,都要根據我國有關政策、法律,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機制,既使是個人企業,也要幫助建立必要的制度,讓其依法自主運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管理職能明確,管理層次分明,管理制度完善,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4)推行會計委派制。推行會委派制是大勢所趨。忠防鎮對集體企業推行會計委派制後效果十分明顯。由於他們對會計的工資、福利待遇、工作要求都有明確規定,這樣可以有效的行使監督權,使企業法人對經營的合法性負責,也可避免虛盈實虧或虧多少報的現象,同時可保證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2、必須因廠制宜,努力整體推進

鄉鎮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不再是試點問題,而是努力達到整體推進。由於鄉鎮企業點多、面廣、線長、行業複雜、地域差異大,因此,要區分不同情況,實行分類指導,從而達到整體推進的目的。首先,資產大於負債的骨幹企業,實行整體改制和增量參股改制。鄉(鎮)、村所有的企業淨資產,原則上仍留在企業使用,或在企業入股,或由企業入股,或由企業有償佔用,或由經營者和職工買斷,重新實行股份制。其次,資債基本持平的企業,可實行淨資產爲“零”改制。即按“零”價向社會公開出售,債權債務由買者一肩挑。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只按政策繳納稅費,鄉(鎮)村不收取上交。再次,負債大於資產的企業(破產企業)可以送給能人經營,或者破產後出售。在一定年限內由同級財政返還給該企業繳納的新增所得稅、土地稅、增值稅,地方部門予以清償債務。總之,鄉鎮企業改革改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觸動產權爲突破口,切不可“葉公好龍、優柔寡斷、推而不動、動而不力”。

3、打破區域思維建立“互聯網站”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也是幹不好的,不論它的機制有多好,總在一些上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只有打碎部門利益觀念,加強相互聯繫,相互瞭解,以大局利益爲重,鄉鎮企業才能完成“第二次創業”。因此,鄉鎮企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筆者認爲主要是作好以下幾件事,一是加強政府、相關單位、企業之間的關聯。目前,政府、相關單位、企業之間溝通較少,特別是相關單位只在收費時到企業來得多一點。因此對於鄉鎮企業的改革常常出現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即市政府熱,鄉鎮企業冷;企業熱,相關單位冷;要解決這一問題,政府一定要像扶貧攻堅一樣,建立與鄉鎮企業、相關單位的信息的高速公路上。二是建立相同產品的企業更是“保密”。打破沉默格局,構築鄉鎮企業小航母,共同抵禦市場風險,是鄉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之一。三是建立鄉鎮企業與外界的聯繫。鄉鎮企業一般都是幾十上百固定資產的小企業,採購推銷都是靠人力,成本高,利潤小,因此,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都銷外地。要提高企業利潤,增加利潤,鄉鎮企業必須聯合起來建“站”上“網”,向中國乃至世界介紹自己,提高知名度,同時也可以上網購物,降低企業成本。

總之,鄉鎮企業是我市經濟工作的新的增長點。鄉鎮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光榮而艱難,任重而道遠,但是,只有改革,企業纔可能快速、穩健發展,財政收入才能增加,農民負擔才能得到真正減輕,農村上交難的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