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淮上古鎮往流集的散文

淮上古鎮往流集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往流集是淮河上游重要古鎮,現在的往流鎮政府所在地,位於固始縣北26公里處的淮河岸邊,處在兩省(豫、皖)三縣(固始、阜南、淮濱)交界地帶,西距本省淮濱縣城28公里,西北與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隔淮河相望,距阜南縣城35公里,是沿淮兩省三縣交界地帶的最大集鎮,是自古以來淮河上游通往蚌埠、淮北等地水上運輸的重要碼頭,也是淮河航道沿線的主要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同時也是淮河上游著名的魚米之鄉。

淮上古鎮往流集的散文

往流集歷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便形成集市,繁盛於明清時期。在明清以前稱“網簍集”,取意爲天然漁場;後商貿大繁榮,先更名“往留集”,取意爲往來商賈視此地商機無限、民風淳樸、風光秀麗,願留此地永世居住,“往留”即“往來留居”;後更名“往流集”,取意商賈雲集往來如流水。古往流風光秀麗、水鄉風韻濃郁、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往流也取意“江河碧水往斯流,花鳥魚柳歌風流”,有詩一首《憶往流》:

巍巍古鎮淮河邊,

商貿往來流水般,

青石街道車馬喧,

夜市燈下人潮翻。

該詩正是對古鎮往流集繁華的詮釋。

往流集歷史上繁盛時,各類建築風格獨特,各項設施完備齊全。當時建有東、西、南、北四個稍門,東稍門爲龍門,南稍門爲火門,北稍門爲水門,西稍門爲金門。過去迎娶新娘從東門入,殯葬出棺從南門出,婚嫁姑娘則出西門。

在集內建有十一座廟宇和兩座塔,分別爲兩山夾一廟、華佗廟、倒坐觀音廟、迎水寺、龍王廟、牛王廟、文昌宮、火神廟、堂子廟、東會館廟、關帝廟和南塔、北塔。十廟各有所用也各有其法事特色。祖居往流集鄉賢文化名人趙承先先生從五十年代初期開始就對往流集的變革進行詳實的記裁。曾賦詩一首《往流鎮十廟》詳敘此事。詩文如下:

東門外邊東會館,樓上京戲四季演。

西門左後迎水寺,娃娃山下把子賜。

倒坐觀音南門外,四月八日逢廟社。

北門內左文昌宮,二月二日玩龍燈。

十字街口關帝廟,門前一步三孔橋。

北門外西火神廟,正月十六送燈朝。

西后街南華佗廟,求藥治病人常到。

東門外北尼姑庵,香火旺盛廟田添。

牛王廟在兩塔間,送葬先往燒紙錢。

龍王廟靠淮河邊,求雨先把神像搬。

當時的東會館廟是山西晉商會館,座落在東稍門外邊,晉商在往流水陸兩路生意做的很紅火,歡喜之餘經常性地請戲與民同樂。

迎水寺在西稍門的左後方,爲送子廟,方圓百里百姓求子上香香火不斷。

倒坐觀音廟在南稍門外,觀音面北背南倒坐正對淮河觀水,保一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淮河風平浪靜,保淮河子民平安吉祥。

文昌宮在北稍門內偏左位置,廟內供奉的文昌爺爲戰國時的一個大夫,傳說文昌帝君,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人科名最尊奉的神祗,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通令天下學校,建廟立祠,來祭祀文昌。又傳說各方學子拜文昌爺後赴考方能高中。

兩山夾一廟在往流集東、西、南、北四街交叉處的十字街口,是建在兩垛山牆中間空位上面的小廟,供奉的是關帝。每年在農曆5月份百姓到廟前朝拜,乞求風調雨順、消災避難。傳說5月13日關老爺磨大刀下雨潤石頭,5月15日,即三日後雨畢,既滋潤了莊稼,又不會形成水災,所以夾山廟香火特旺。

在夾山廟前爲一步三孔橋。“兩山夾一廟,一步三孔橋”是往流集婦孺皆知也是傳的最遠、最神、現在又很少人知詳情的典故。

往流沒有山,何來的“兩山夾一廟”?什麼樣的三孔橋在一步間?實在令人難以理解,這個典故的神祕色彩很濃。據說:數百年前,往流集潘、劉兩大戶因一牆之地發生爭執,官司打到京城,後經一朝中高官出面調解,兩戶各讓出一牆之地,兩垛山牆之間出現約60—70釐米的空隙,所以一名人出資在兩戶山牆之間的上頭修一座跨山牆小廟,以昭示後代“和爲貴”。當初,方圓幾十裏甚至上百里羣衆發生爭執相約到“兩山夾一廟”賭咒,理虧者則不敢去,故此廟神又是一尊無言的“法官”,其審案的律法是“天地良心”。此廟設計獨特,造型異常神祕,上供關帝,關帝兩邊書有對聯,上聯:志在春秋功在漢,下聯:心同日月一統天,橫批:亙古一人。民間稱“兩山夾一廟”,“山”實爲山牆的“山”,不是山峯的“山”;在夾山廟前幾丈遠爲北街、東街、南街下水道交匯處,爲方便行走又不影響往流古鎮的整體外觀,有地方知名人士出資,在此交匯點跨三個下水道上修三座小拱橋,三橋相距一尺左右,三橋上雕刻各種圖案,成爲風格各異的三座橋,三橋一步便可跨過,民間稱“一步三孔橋”。“兩山夾一廟”和“一步三孔橋”共爲往流集標誌性建築,是往流古鎮建築風格的濃縮和精華,同時也是往流集民間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展現。

火神廟在北稍門外偏西,供奉的是火神爺,火神爺保一方百姓炊火不斷、益壽延年,每年正月十六百姓往廟裏送燈朝拜人如潮涌。

堂子廟在東稍門外偏北位子,是一個尼姑庵。此廟有大片廟地,廟裏常拿廟地收益賙濟窮人,故而香火旺盛。

華佗廟在西后街偏南位置,供奉的是神醫華佗,寺廟僧侶也懂醫術,百姓患病便到廟裏求華佗保佑,同時也從廟裏求得治病湯藥,故而廟宇始終熱鬧非凡。

兩塔爲南塔、北塔,分建在東稍門正南、正北各350米左右位置。

牛王廟在兩塔之間,在東稍門內南偏西位置,供奉的是牛王爺,牛王爺保百姓死後黃泉路上無阻擋,保死者轉世投胎有個好去處,故而死人送葬前孝子賢孫先去牛王廟燒紙錢,廟裏僧侶參與喪事作法也最多,寺廟香火自古旺盛。

龍王廟也稱大王廟,在西稍門外淮河邊,龍王爺保淮河風平浪靜,保沿淮子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傳說旱天把龍王爺神像轉一圈便有甘霖普降,百姓視該廟爲平安、祥和、幸福、美滿的依靠,定期到廟裏進香。關帝廟在南稍門外稍偏西位置,供奉關帝爺,此廟關老爺專保風調雨順,每逢下種之前百姓敬香上供,祈求甘霖普降。

明清以後的數百年間,往流集因經濟繁榮而文化活動異常活躍,從正月開始一直到農曆新年各種文藝活動接連登臺。

正月十六火神廟逢會,街上農副土特產品和外來的商品展銷,百姓前往火神廟送各式彩燈,廟裏請來戲班搭臺唱戲與民同樂。

二月二龍擡頭,文昌宮逢會,街上逢會,宮內搭臺唱戲,各方學子叩拜聖人,祈保金科高中。

三月二十八日,往流集和本鎮另一大集大寺集同時逢會,會期十天,此會爲主題商會,商家齊出資,屆時唱戲、玩燈、玩龍、踩高蹺各類文藝活動齊上場,沿淮方圓幾百裏物質在此大集散,熱鬧空前。

四月初八,倒座觀音廟逢會,街上集散交流物質,廟裏搭臺唱戲舉辦法事,保一方平安。

五月十三日兩山夾一廟逢會(此廟神供在兩山牆上,另外有廟院在平地),廟裏蒸出各色、各樣很有古典藝術價值的面饃撒向趕會百姓,百姓撿到饃不圖品嚐,只圖保平安和娛樂。同時各類物質在集上大交流。

七月三十日,帝藏王過壽逢會,也是唱戲、玩龍、玩燈、搞物質交流。此會原本百年一遇,即在農曆閏七月的三十日才逢會,後改成只要哪年七月有三十便逢會。

九月重陽,華佗廟逢會,街上物質交流,各方百姓到廟裏燒香求藥、送眼晴,祈求華佗爺給醫者一付診病救難的好眼晴,也祈求百姓一生無惡疾。

十月開始,東會館廟唱戲一直到除夕,百姓忙完生計便去東會館聽戲閒敘,生活悠然自得。

往流集水陸運輸繁忙,商業貿易繁榮,文化活動頻繁,往來商賈如流水,這就要求往流的各方面的配套要跟得上,否則往來就留不住人,往流的繁華就只能是曇花一現。據現今在世耄耋老人中的文化人講述,往流在民國至解放初期的服務配套堪稱風格獨具、應有盡有。往流集十字街口至兩街是風味小吃一條街,該街有數十家特色小吃攤,往來客商泊船往流集碼頭可上岸盡情品嚐。老人們現在能記得起來、說得出風味的有:郭發賣滷肉夾饃,姚大賣滷牛肉,葉半百賣滷肉、鍋貼饃,樑德祿賣神仙餃子,張豬賣糟水湯圓,羅士秀賣綠豆丸子、油餳;譚付(現往流市民)媽賣麻圓、豌豆油餳;葛龍的(現往流市民)爺賣酥角子、蘿蔔窩,麥仁酵子麥仁糟,曹麻子賣各樣葷素糉子,安徽人小魏賣糉子、糟水湯圓,範老繃賣牛肉包子(只趕夜市),張三賣滷雞,楊悶子賣狗煲,姚良成賣怪味麻花、油條……

原往流文化名人黃二老爺曾給姚良成寫一副對聯,上聯:煙熏火燎門第,下聯:捌棒擰勁人家。許多小吃在沿淮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郭發的滷肉夾饃、曹麻子的暈素糉子、麥仁酵子的麥仁糟、姚良成的怪味麻花和範老繃的牛肉包子都聞名於千里淮河航線。客商們在往流集品完小吃後可入飯店痛飲。往流集的飯店更是一家挨一家,一家比一家規模大,一家比一家味道美,各類飯店彙集了川、豫、魯、越、京、浙各大菜系特色。比較知名的有:王連芬飯店,此店規模最大,可連開二十多桌客,可做各種風味菜,飯店老闆也是首廚王連芬自編自書一幅對聯貼在店門兩邊。上聯:既來之則安之,何愁不飽餐一頓;下聯:將生的變熟的,自然是五味調和,橫聯已無從查考。張得祿飯店做的是豫菜風味,陳明榮飯店是川菜風味,張老躍飯店是粵菜風味,胡家飯店是魯菜風味。幾十家飯店同時開桌可納上千人用餐,商賈雲集往流不僅生意好做賺大錢,而且永遠嘴不饞。

生意好、吃得好、玩得好還要身體好,往流集的`醫療、保健設施也十分齊全。往流集有多家澡堂,較大的有兩家。一是葉新武澡堂,二是楊耀如澡堂。各家澡堂內住宿、捶背、修腳、理髮、治癬、接骨、品茶等功能齊全,身體上諸多小毛病,包括關節脫臼和皮膚病,都可在澡堂裏給予妥當處理,可謂“入門時滿面塵垢,出門時渾身輕鬆”(葉新武澡堂對聯)。特別是葉新武澡堂有一眼大磚井,此井深不可測,傳說與淮河下泉相連,該井泉水甘甜,用之洗浴則百病消除,用之沏茶飲之則延年益壽,故而高朋滿座。往流集有十多家藥店,比較出名的有:潘華山藥店、劉煥然藥店(西醫)、潘六藥店、仇氏膏藥店、楊耀如藥店、張鬍子膏藥店、餘氏藥店等,各大藥店中西醫皆有,均有名醫坐診,潘華山藥店的潘老先生、餘氏藥店的餘五先生都曾招來相當數量千里之外的患者前來求醫。

馳名淮上往流古鎮,其繁榮景象非親眼所見而不可形容,東西南北四條街各類商戶數百家,逢集上市人口過萬人,方圓幾十裏集市逢集均不和往流集在同一天,如果同一天其它集市就會冷市,幾十裏外甚至上百里外的羣衆都習慣上往流購物和銷售產品,淮河碼頭每晚泊船數百家,靠岸後上集趕夜市消費,每天的夜市人潮翻滾,歌舞生平,熱鬧非凡,其景象彷彿讓人步入了宋代的揚州運河邊。暢談古鎮,令人心馳神往,回味古鎮,讓人信心百倍。

往流古鎮的繁榮與往流人的勤勞和聰慧分不開的,現代的往流人繼承了優良的傳統,在往流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往流的建設與發展一日千里。現街區面積已達4平方公里,主要街道達數二十多條,基礎設施全面配套,服務設施齊全,街區常住人口達1.5萬人,個體工商戶達千戶,逢集上市人流量超過3萬人,吸納力和輻射力都是長淮一絕,已成爲臨淮兩省三縣交界地帶中心集鎮。往流人躊蹉滿志、激情奔放,決心重塑往流古鎮形象,決心再鑄往流古鎮、名鎮輝煌。勤勞、聰慧和淳樸友善的往流人正敞開寬廣的胸懷,誠邀天下賓朋,到往流古鎮來發展、發財、尋夢、尋緣、興業、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