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滻河悠悠話新莊散文

滻河悠悠話新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夕陽西下,站在少陵原東腦,望着對面的狄寨原,悠悠滻河北流,不遠處的宣帝陵和娘娘冢、簸箕冢在暮色下顯得異常莊穆,不禁讓人感慨萬千,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滻河悠悠話新莊散文

明·馬元善《題丙吉墓》五言詩一首,詩曰:牛耕識相度,羊牧嘆童蒙。此日君臣葬,當年嬰杵功。悠悠滻水泮,膴膴杜陵東。露草秋藏兔,夕陽晚咽鴻。丙吉墓雖然不在新莊境地,卻隻眼可望。雖然這首詩描寫的是秋色,可同樣是斜陽下少陵原上望滻河的景色,春天裏更別緻些。

大兆街辦向正北1.5公里處便是新莊村。新莊西距東曹村1公里,西北距郭莊1.3公里,正東距三聯村1.2公里。滻河從村東原底向北流去,韋鳴路在村南1公里處穿過。

廢棄的東干渠由村東南到村西北環村而過。

據長安地名志載:該村建於清順治年間。最初是由東曹村有幾戶人家來此開荒種地,得名新莊。

該村現有人口610人,分兩個組。共136戶,可耕地約800畝。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爲主。

村裏有曹、李、王、劉、任等姓氏。曹姓和李姓各佔百分之四十。據說曾有姓郭的.,後來不存在了。

解放前該村有200人左右。是有名的窮村,大部分人住草棚。以給其他村人家做短工僱工謀生。許多人家從引鎮焦岱夏天推柴麥草,冬天推木炭到西安賣用以度日。

一年地裏種一茬麥子或者豌豆,秋很少種,或者有時種些穀子,收成很差。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很苦。

解放後,曹彥俊任第一任農會主任,後來他到酒鋪鄉當幹部,曹佔奎接任村主任。

據當年當過村書記的李老先生回憶,六十年代以前村子四周大冢很多,很多在那時都平掉了。七十年代平整土地將一些坡地還有墳地也都平了。那時冬天一部分人平地,一部分人到大峪徐家溝修水庫。

村子外面的東干渠就是上世紀七一二年修的,全名叫大峪灌區東干渠,水是從引鎮西堡的抽水站抽到渠裏,澆了一陣子地,由於跑漏嚴重加之西堡抽水站有問題逐漸廢棄。那時還打了兩眼深井,200多米深,叫福社井,直至九十年代才由於枯竭而廢棄。

上世紀七十年代每個勞動日公分圖0.3--0.4元錢,最高時也才0.5-0.6元。那時不準自由買賣,一開會便都掐帽辮,做草帽,具體做法是用麥秸杆麥穗以下麥節以上部分在水中浸泡,然後編織成辮條,然後一圈圈疊起成帽子形狀,用線縫上即得。最後積累一起由男人騎上自行車到很遠的乾縣禮泉咸陽去賣或者換些包穀回來吃。

七十年代末村裏辦過磚廠服裝廠等,都由於種種原因未成功,現任村主任曹志敏就是那個時候從鄉上社辦企業被叫回村裏協辦廠,說起這件事情記憶尤深。

村南曾經有大廟一座,前後三間,後來做過學校大隊辦公室。還有一座小廟也叫老爺廟。七十年代都被拆掉了。村四周還有四座小廟,分別在東南西北四個角,據說是爲了鎮守四方。

村北有大冢馬印子,還有雙冢等,能看見和村接壤的有簸箕冢(也叫塌塌冢,實爲漢千古一相的丙吉墓。很近但不屬本村,不累述)。雙冢馬印子都在七十年代被平掉了。

村中有一土疙瘩,疙瘩下有一洞口,那是一地道,深達300米,據說是當年爲避土匪而修。是孩子們藏貓咪的地方,四十歲以前的大人小時候大都在裏面玩過,很深也很黑,據說還曲裏拐彎,不過大致方向是向西北延伸。前幾年竟然發現盜賊從這裏進入,地道里現有一盜口,通向東南方向,曹志敏等幾個人說他曾經進去過,確實是一座古墓,文物已經被盜走。現在洞口依然,垃圾堆起,無人進去了。剩下的封土堆卻不太像古墓的層層夯土,有人說那是挖地道留下的。

據說村子李家街曾有一株合抱粗的大槐樹,村西南也有一棵,樹心空成洞,孩子們時常鑽來鑽去玩,上世紀58年大鍊鋼鐵伐道燒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分田到戶後逐漸日子好過了,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富民政策的實施,村子發生了根本變化。村子現已水泥硬化了六條街道,南北三條包括一條出村路,東西三條。2003年村裏修建了水塔,家家安上了自來水,方便了羣衆的吃水用水。

村子現有兩家承包磚廠,村民中爲磚廠運輸磚的運輸戶有四十戶左右。現有奶牛場兩座,一個較大乃是村民曹遂平的,有約120頭奶牛。小一點的是村民任小政的,有30頭左右奶牛。

2011年建成村文化娛樂中心廣場,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村裏的孩子在大兆街辦中心小學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