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去神往已久的敦煌。

敦煌市位於甘肅省的西北部,媽媽告訴我,敦煌是中華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臘文化交匯的地方,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的聖地。

敦煌有一座鳴沙山。因爲山上風吹沙子發出沙沙的聲音,所以人們叫這座沙山爲鳴沙山。鳴沙山腳下有一灣清澈的泉水,叫月牙泉。它的樣子像彎彎的月亮。月牙泉很神奇,它的水從不幹涸,也不會被沙子掩埋。我騎着一匹駱駝爬山鳴沙山,從山頂上滑着沙子下來,好玩極了。

鳴沙山附近有莫高窟。她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我們參觀了很多洞窟,裏面有很多精美的壁畫和佛像。這些大多都是唐代的作品。

我們還沿着古代絲綢之路的方向遊覽了陽關和玉門關。祖國遼闊的土地和悠久的歷史真讓我感動驕傲。

我喜歡敦煌,我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

今天,有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給我們做提線木偶的表演,第一次看木偶戲,我們都非常興奮,期待着客人們的到來。

我們帶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體育館,木偶戲還沒開始,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靜靜地等待。終於,主持人出現了,第一個節目是《真假美猴王》。節目開始了,首先出現了一隻甩子尾巴的美猴王,哇!美猴王居然那麼的栩栩如生!在提線人的引導下扭動着身子,快看快看,另一隻美猴王出現了!只見它們在空中盤旋打鬥着。大家的目光全都盯在舞臺上,真是好看的很!下一個節目是《白蛇傳》,白蛇傳可是會變臉的`,一瞬間從一個漂亮的中年婦女變成了一個醜的不能再醜的醜八怪了!還有好多千姿百態的木偶形象和節目,建議你們也去看一看木偶戲,瞭解瞭解中國文化的悠久與木偶戲的奇特。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3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很多很多的,它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比如: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和春節。最讓我感興趣的節日就是春節了。

因爲春節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年夜飯和守歲,關於春節的由來,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講講吧!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野獸,專在年三十出來傷害人,於是人們便開始想辦法把它除去,慢慢的,人們掌握了它的.習性,發現它怕紅、怕聲音,便在年三十晚上點響爆竹,貼上紅紙,年看見、聽見這些,嚇得撒腿就跑。

一年春節中,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因爲每到那時我就要和媽媽一起包餃子了,我先拿起一張麪皮,用筷子挑一點餡兒,將它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像耳朵似的餃子就包好了,就這樣我包了十幾個,啊!這一年的春節過得好開心呀!我喜歡過春節,也驕傲我是一箇中國人。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接節日,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一到春節,到處都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到處忙忙碌碌,一片繁榮的景象。

無論你在什麼地區、角落、城市,都要回到家鄉,和家人們團聚,家家戶戶除夕夜都要放鞭炮,是爲了趕走傳說中的年獸,其實放鞭炮是爲了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讓我們更高興的事情是:除夕夜發壓歲錢、包餃子。

一盞盞燈籠掛在屋上,一聲聲鞭炮聲響起。我們拿着爺爺奶奶給我們的壓歲錢,在地上歡快的'奔跑着。

除了壓歲錢我還很喜愛貼對聯。然後奶奶把自己精心剪了三十天的“福”字貼在房屋門上,我一看,“福”字竟然被奶奶貼倒了,我想改正奶奶的錯誤,可是奶奶不讓,奶奶說“福”貼倒了,就是福到了!

春節太熱鬧了!我喜愛春節!我希望每天都是春節!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5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許多。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十二生肖了、剪紙了、陶瓷了、國畫了、書法了……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從書中瞭解到,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爲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爲: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書法,也特別想學它,可由於那時年齡小,老師把我拒之門外了。現在上學了,又看到班主任唐老師寫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我羨慕不已,我心裏又開始癢癢了,也想像老師一樣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來。

我剛練毛筆字的時候,手中的毛筆總是不聽使喚,寫出來的字橫不是橫,豎不是豎,難看極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毛筆字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寫的作品還在學校展覽呢!我自豪極了。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6

這個禮拜我收集了很多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有剪紙,毛筆,還有花燈。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了。

因爲春節是民間最隆重的節日,是全家團圓的日子,農曆的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又叫春節。街上掛着一片片紅燈籠,像一個個成熟的柿子,還有的是五星紅旗迎面對着風飄揚,媽媽在家裏準備了豐富的晚餐,我聽到了外面傳來了霹靂扒拉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臉,到了晚上,我拿着爸爸給我準備的煙花找小夥伴一起放,夜晚的太空中綻開這五顏六色的'焰火,直到晚會開始,我們依依不捨的回到了家裏和家人一邊看晚會一邊吃水果,精彩搞笑的節目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我還喜歡重陽節。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都會給遠在老家的爺爺打電話,關心他的身體,因爲我們我知道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7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爲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糉子,我也想學包糉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糉,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糉子,啊!糉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8

今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到綠城廣場玩,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民間藝術活動——舞獅子。一共有四隻獅子,它們在搶一個花繡球。這個繡球在一個叔叔的手中,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跑到這邊、一會兒跑到那邊,那些獅子怎麼也搶不到。後來拿繡球的叔叔跳到了一個高臺上,這些獅子都往高臺上跳,又晃頭又扭尾,它們的動作很靈巧。媽媽說這是舞獅子的絕活——獅子上高臺。我站在人羣最裏面,有一頭獅子用他的頭來拱我,嚇得我直往後退,那頭獅子還衝我眨眼睛,真好玩。

我發現了每隻花獅子都是有兩個人來舞。他們鑽到花獅子的下面,前面的人主要來舞獅子頭,後面的人主要充當獅子的身體。後面的'人一直彎着腰用手扶着前面人的腰,他們很辛苦,可是他們的辛苦給我們帶了許多歡樂。他們精彩的表演引來了大家的叫好聲和鼓掌聲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9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化有書法,對聯,燈謎,詩歌,民族音樂,民族舞蹈……在我們陽泉,對傳統文化比較重視。像春節,端午節,元宵節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

下面,我詳細地介紹一下我們這裏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這一天,我們本地人早飯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餡不同,味道也不同。這時街上已經掛滿了彩燈和大紅燈籠。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一閃一閃的'小彩燈。上午,蔭營廣場上有扭秧歌比賽。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隊。他們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在舞臺上快樂地跟着音樂扭來扭去,都想爲自己村裏爭光。最熱鬧的地方是一中門口的黃河陣。傳說是諸葛亮擺得陣法。在我們這裏成了元宵節必須去得地方。奶奶說:“轉黃河陣可以祛百病,轉得快就一年順利。”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轉一圈,以求平安和順利。

這就是我們這裏過元宵節的傳統文化,體現出蔭營人民的精神風貌。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0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如女媧補天……

下面我要爲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重陽節,又名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我國古代把九定爲陽數,農曆九月九日,月日並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名“重陽”,又名“重九”。

每到這一天,人們出遊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着這種風俗。政還把重陽節定爲“敬老節”,向老年人表達敬意之情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1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泥泥狗、剪紙、書法、國畫……其中我最喜歡剪紙。

在我國民間,每當遇到重大的節日,人們都會用剪紙作爲裝飾,表達對節日的慶賀。

看這一幅圖片上的蜻蜓:眼睛大大的、身子細細的、翅膀薄薄的,它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像是在說:“這裏的'花可真美呀!快來玩呀!”另一幅圖片上的幾個漁夫擡着一條大魚,漁夫的兒子提着一隻螃蟹,他們邊說邊笑享受着豐收的喜悅。

剪紙內容還有民間故事呢!嫦娥腳踩祥雲,吹着笛子,她的飄帶在風中飛舞,看着這幅作品我彷彿聽到了悠揚的笛聲。

這些剪紙非常精美,非常可愛,我喜歡它。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2

我國有着豐富的的傳統文化,其中風箏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我家就掛着一個老鷹形的風箏,它有尖尖的嘴巴,長長的翅膀,還有一個扇形的尾巴。風箏起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風箏的主要材料是紙和木,而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紙風箏。每當到了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和媽媽就會到體育廣場放風箏。

山東的濰坊就是我國的風箏之都,那裏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國際風箏節,可熱鬧了。那時候會有許許多多的風箏在天空中出現。有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等等。

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風箏被人們稱爲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放風箏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大事。我愛風箏更愛祖國的傳統文化,風箏藝術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長。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3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有古老的民族藝術,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其中,我最喜歡剪紙。

今天放學後,我回家上網查資料,找到了介紹窗花做法的網站。看了介紹,我開始剪窗花了。首先,拿一張正方形的彩紙上下對摺一下,左右對摺一下,然後從左斜上方往右斜下方折,最後畫上漂亮的圖案,用剪刀沿着線剪下了,把它打開就完成了。我把我剪的窗花打開以後,同學們都說很漂亮。

我感覺剪窗花很有意思,還可以粘在窗戶上,一定很漂亮。

以後我一定好好練習剪紙。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4

中國的傳統文化,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我卻獨獨鍾情於陶瓷。

住在鄉下的外公是一個陶瓷藝術家,在他的房間裏到處都是陶瓷,有花盆,泥人,六角塔,小狗,小貓……。各個都栩栩如生,但我還是最喜歡外公放在寫字檯上的陶瓷馬。

這匹馬玲瓏剔透,精神抖擻,身強力壯,十分魁梧。一雙水汪汪的眼睛,彷彿在滴溜溜的.轉。大嘴巴緊閉,像有機不可泄的祕密。它又細又長的脖子上長着一列整齊的棕毛。它那一條條濃密的尾巴像女孩子扎着的馬尾辮,似乎在風中輕輕地甩動着呢!

我很想知道陶瓷的歷史,就跑過區問外公,外公說:“中國人在公元8000—20xx年就發明了陶瓷。常見的陶瓷材料有黏土,氧化鋁,高嶺土等。燒至700度方可成陶瓷,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用。”

我喜歡陶瓷,也喜歡外公捏的陶瓷馬。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5

語文這個科目,不僅僅限於我們的語文書這麼簡單,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你想不到的多,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似乎中國人看重什麼,什麼便慢慢地成爲一種文化。

中國人很看重“食”。說到“食”,它的味道就有很多,酸、甜、苦、辣……每種味道的背後都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關於冰糖,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康熙年間,有一個姑娘,是大糖坊主張亞先的丫環。有一天,她趁張老闆不在舀了一勺糖漿,準備偷喝時,張老闆回來了,她立馬把糖漿倒進豬油罐……過了幾天,丫環捧出豬油罐,裏面長滿了形似水晶,味道如蜜的東西。丫環把這個發現說出去後,許多人如法炮製,並將這種結晶稱爲冰糖。這個故事是不是特別有趣?

我覺得我們應該學好國學裏的.經典,繼承傳統中之精華。我們要把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發揚光大,讓它永遠流傳於世。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6

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陶器能賣幾元嗎?好了,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如果你在山上挖到了一個陶器,別人向你買時,你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對那個人說幾億元或更多。”陶器爲什麼那麼貴呢?原來,不是陶器有很大用處,而是陶器的歷史很悠久,所以陶器很貴。

同學們,那你們知道嗎?風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山東濰坊是著名的風箏之都,從1984年開始,那裏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國際風箏節。世界上最大的`風箏博物館也在濰坊。在我們中國,風箏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啊!原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那麼多呀!只要認真查資料,認真看課外書的同學,我剛纔說的知識,他們肯定早就知道了。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7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喝雄黃酒,有一些地區還會有划龍舟的活動。

我最愛在端午節吃糉子了。外婆把飯糰包在芭蕉葉裏,飯糰裏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蛋黃、醬肉、香腸等。糉子燒好了,我邊大口大口吃着糉子,邊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說:“因爲在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個老醫生還拿來了雄黃酒灑進江裏,說藥暈了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划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的收穫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瞭解了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8

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有古老的民族藝術,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不過最值得一提得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內容包含濃厚的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臺樓閣,這些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

我們學校教學樓的長廊窗上,貼了許多剪紙興趣組同學的作品,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你看,這幅公雞碲鳴圖,剪的多麼好啊,你看那公雞昂首挺胸的樣子,腳筆直的站在那裏,好像要碲鳴了,尾巴像一個個拱形的'小橋,全身都好紅的羽毛,剪得美麗極了。它就像公雞中德國王,既高貴,又好看。真是出神入化。

我喜歡剪紙,因爲剪紙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學剪紙,剪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19

春節是我瞭解的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首先,我喜歡吃!中國美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菜好吃,特別對我的胃口。新年那幾天,我媽媽會去買或做很多好吃又吉祥的中國美食,比如: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團團圓圓”的湯圓,“長命百歲”的長壽麪,“年年高”的年糕,當然還有我最最喜歡的“招財進寶”的`餃子,其次,我喜歡錢!春節的一個習俗拿紅包是非常開心的事情。我從很小開始,每年過年都會去跟爸爸媽媽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他們每次都會笑着給我一個紅包。說兩句好聽的話就有錢拿,這個傳統太好了。除了有好吃的,有錢拿。春節還有喜慶熱鬧的春節晚會可以看。每年的春晚有最優美的舞蹈,最好聽的歌曲,還有超高難度的雜技表演。可惜的是我看不太懂小品和相聲類的節目。

我喜歡春節的美食,喜歡看春節的表演,更喜歡拿紅包。我非常喜歡這個中國傳統的節日。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0

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剪紙。剪紙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鬆軟的混合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可以剪出各種樣式,有人、有小狗還有字……

媽媽對我說過,有個老奶奶剪了一條几十米長的龍;讓人想不到的是,有的人還能剪出一個故事。我想:咱中國人真了不起,能剪出這麼多樣式的剪紙。咱們中國人都喜歡剪紙、都熱愛剪紙,剪出來也非常好看。

你作爲一箇中國人,是不是很自豪?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1

今天數學課上我們學了剪紙,剪出拉着手的小人,有的四個小人橫排着拉着手,有的四個小人圍成一圈拉着手。我想剪出八個小人圍成一圈拉着手的,晚上我就找了紙在家裏剪。

一開始我把紙剪成方形,然後對角折,再對角折,折了十六層,我就畫上小人開始剪了,剪完了,打開一看,咦?我剪的小人有的四個接着手,另外四個是光棍!我很納悶,怎麼搞的.?想了半天沒想明白,只好找媽媽幫忙了。媽媽研究了一下,告訴我一個訣竅——摺紙時,要按着方形紙的中心爲角,把這個角的兩條邊對摺,把小人身子畫在一層層的邊上,胳膊畫向沒有口的邊上,這樣剪就能成功!我趕緊試了試,果然成功地剪出了八個人圍成圈拉着手的剪紙。我又按照這個方法剪出了十六個小人轉成圈拉着手的,真是太有趣了!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2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曲、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等。我向大家介紹的是對聯。

“春回大地人間暖,綠染乾坤萬物蘇。”這就是對聯。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時間跨度爲先秦,兩漢至南北朝。中國最早的楹貼,出現在唐代,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仰以觀

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在過年、結婚時,人們會把對聯貼在門上、牆上。對聯是右往左讀的,一般對聯用的'紙張都是紅色的,因爲紅色代表熱鬧。

對聯真不愧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3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猜燈謎、包餃子、舞獅子、剪紙和書法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書法!因爲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書法是我國的瑰寶。爸爸告訴我,歷代書發家有:歐陽修、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他們被稱爲四體。爸爸曾經帶我去看過書法展覽,有寫得方方正正的楷書,有寫得龍飛鳳舞的草書。雖然有些我看不懂,但覺得很漂亮。爸爸說,中國的毛筆書法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所以我有空就向爸爸學習毛筆字,我體會到:一個小小的點,看起來簡單,寫起來卻很難。要是握筆的姿勢、用筆的力度不對,字都寫不好的.。看來寫毛筆字也是一門學問。

我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而驕傲,爲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術而自豪。我愛中國的書法!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曆的正月初一,稱爲過年和新年,每到過年的時候,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飄着彩旗,街道上、商場裏都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着春聯,熱鬧非凡。小朋友們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有的.和大人們走親訪友,還有壓歲錢拿,有的跟着家人逛商場超市,到處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媽媽還給我買了煙花,到了晚上我們拿出煙花到陽臺上去放,煙花飛到空中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瓣,非常好看。放完了煙花,媽媽開始着手包餃子,我也在旁邊幫忙,我最喜歡吃媽媽包的韭菜雞蛋餃子,看着媽媽包的像元寶一樣的餃子,我心裏想要是天天過年那該有多好啊!

小朋友們,我想你們也和我一樣,喜歡這喜氣而又熱鬧的春節吧!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5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得以記錄下來的大功臣就是漢字,漢字的作用不僅僅是記錄,更是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根基。她穿越了五千餘年,經過歲月的洗仍然熠熠生輝。漢字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輝煌的歷史和長久積累的知識積累,是民族的文化,銘刻了一個民族的記憶。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曆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爲筆畫,象形變爲象徵,複雜變爲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它由4300年前黃帝的史官倉頡所發明,在古文獻中被稱爲“書”、“書契”,到了漢代纔有了“漢字”一詞,用於指稱中國漢族文字。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6

今天早晨,我們院子裏可熱鬧了!社區拜年團來到我們院子裏拜年。他們帶來的有腰鼓隊、旱船、舞獅子。

其中,我最喜歡的要算是舞獅子了。只見一隻威武的大獅子圍着一張方桌不停的.跳動着,時常做出撓癢癢的動作,時而又顯出一副非常乖順的樣子,舞着舞着只見那隻獅子顯出一副好象已經非常辛苦的樣子,趴在地上睡着了,那副憨模樣若得我只笑。這時候,舞獅的老爺爺着急了,只見他擄起袖子揮着拳頭對着獅子的頭“哈”的大吼一聲,猛擊下去,獅子好象驚醒了似的,趕緊又舞了起來。隨着老爺爺的指揮,獅子越舞越精彩,只見它“嗖”的一聲就跳到了桌子上,它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倒立,在小小的方桌上一點也不害怕,多驚險呀。

獅子舞的真有趣啊!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文化27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多,比如:風箏、詩集、糖人、節日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糖人了。

放學回家的`路上,在一條小巷裏,有一位老爺爺在賣糖人。每天,小朋友們放學時,他早就擺好了攤子,等着孩子們來買他的糖人。有一天放學,我拽着我的零花錢,狂奔到了小巷,掏出兩元錢,去轉了一個糖人,我轉到了小鳥。老爺爺一看,馬上把紅糖漿倒在白板上再把紅糖漿打散,慢慢地,那隻小鳥在白板上成形了。老爺爺把小鳥拿給了我,我看着這隻黃黃的小鳥,真有點捨不得吃啊!我慢慢地品嚐着它,簡直太好吃了!我沒有把它吃完,給媽媽留了一半,回到家我把那半給媽媽吃,媽媽也說太好吃了。

我見識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糖人,不但好看,而且香甜。我爲祖國有糖人而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