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00個字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00個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下面我們來看看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00個字,歡迎閱讀借鑑。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00個字

  【篇一:端午節】

今天早晨起牀,就聞到一股糉子的香味,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

我和爸爸媽媽要去大姨家玩。到了大姨家,我看到妹妹在溜冰;我也想學,於是妹妹脫掉鞋子,給我玩。我穿上溜冰鞋,媽媽讓我原地踏步,一開使我心裏害怕,摔了很多次,眼睛裏直冒金花!

漫漫的,我掌握了技巧終於學會了溜冰,心裏驕傲自滿!滑着滑着就倒了。大姨對我說:“即使你學會了溜冰,也不能驕傲自滿哦!加油啊!”

聽了大姨的話,我回想我在學習上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會驕傲自滿。然後成績就一落千丈!

我想自己不能再驕傲了,因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我不能貪玩了,也不能驕傲。因爲分數只能代表一時,不能代表一世!

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篇二:快樂的端午節】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很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爲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好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很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

  【篇三: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爲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糉子。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包糉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非常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在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糉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篇四:陣陣糉香入節日】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爲今天的糉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爲要吃糉子,所以媽媽要包糉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將糉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糉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纔會又香又糯。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糉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糉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爲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夠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篇五:端午節的到來】

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雲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再看看現在,任誰都會發出出於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離端午節還有那麼兩三天,奶奶家早就忙開了!那天一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糉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一一洗淨,一一擺放在奶奶家的門前。呦!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着包糉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糉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糉子,輕輕那麼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幹罷了!

嘔!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身處去家中,正想着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划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在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現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所牽絆着。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慾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着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夠賽過別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又是一年端午節!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篇六:話說端午節】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非常有學問,一直在楚王身邊做官,在屈原盡心盡力的扶持下,楚國日益強大、富裕起來。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無能的國君聽信子蘭等人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了邊疆去做苦力。

在流放期間,屈原聽到國土和國都都被敵軍佔領了,到處都是戰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悲痛之極他寫下了《離騷》這一首詩,便獨自一人來到汨羅江,懷抱一塊大石頭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這一消息之後,含着淚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便包起了糉子投入江中,希望魚兒吃得飽飽的,不去傷害屈原的屍體。這個不幸的日子便是五月初五。

聽了糉子的來歷,該聽賽龍舟的來歷了。

當時百姓們捨不得屈原,便四下尋找。順着河流一直來到洞庭湖也不見蹤跡。後來人們將竹筏改造成了龍的摸樣,因爲魚蝦怕龍,便會四處散開,不去碰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兒童還要佩戴香囊。香囊不但可以驅邪,而且做工精美。裏面有:香藥、雄黃、硃砂等配料。先將這些配料用絲巾包起來,然後再用五色線縫製,真是芳香四溢。

  【篇七:端午節】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將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篇八: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很多關於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媽媽買的,門口就飄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爲什麼,就去問媽媽:“媽媽,爲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呢?”媽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很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夠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乾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皮膚哦。”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媽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鹹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裏面有整個雞蛋和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和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綵線。

現在有很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