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熱愛戲曲的作文(通用35篇)

熱愛戲曲的作文(通用3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戲曲,中國的文化源泉,是我國的經典, 戲曲的藝術魅力特別吸引我,我熱愛戲曲。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關於熱愛戲曲的作文,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熱愛戲曲的作文(通用35篇)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

我從小就喜歡戲曲,最初是從看河北梆子開始的。我的家鄉有種風俗,每逢有人去世,爲了表示緬懷悼念,在埋葬當天,家裏都要專門請“吹打班”唱戲,多爲河北梆子。當地喜歡戲曲的老百姓會聞聲趕來,在弔唁完後聽上幾段。當然,這裏表演的內容大多以兒女孝道、禮儀德行爲主,主要有《轅門斬子》、《牆頭記》等。那時候雖聽不懂戲文,但還是認識了戲曲,驚豔於戲曲服飾之絢麗、之多彩、之迷人,並夢想自己有一天能穿戴上。

長大後我喜歡習練書法,偶爾畫點花鳥畫,當然也一直沒有割捨對戲曲的熱愛。戲曲舞臺上生、旦、淨、末、醜,唱、念、坐、打構成了一幅幅流動着的詩一樣的水墨圖軸,尤其是女子水袖表演更體現了書法線條的活脫靈動之美,展現了女子的嫵媚、蹁躚,在美妙的音樂之中讓觀衆如醉如癡。藝術是相通的,是交融的,在欣賞戲曲的同時可見戲曲之外厚重的藝術價值,我從中不斷感悟、受益匪淺。

我更偏愛戲曲中的女裝,這體現了古代人民對女性的一種審美標準。丹鳳眼、紅粉腮、鵝蛋臉、鬢頭釵,櫻桃小口一點點、長長線尾垂下來,這就是最美的界定。尤其是《鎖麟囊》中新娘出嫁時的那一身嬌豔的紅色行頭,真是富麗華貴、美輪美奐。加上小姐有一顆會體察人情世故、溫柔大方、解囊濟貧的美好心靈,更顯姿態動人,把戲曲中紅色服飾的表現推到了極致。白娘子扮相的簡約、高雅,蘇三扮相的肅然、冷靜、平實,是一種單色調的視覺享受。刀馬旦穆桂英、百花公主等又體現了戲曲中女性的颯爽英姿,裝扮乾淨利落、俊俏伶俐,讓人賞心悅目。

在生、旦、淨、末、醜中,旦角如同一枝蘭花悄然綻放。沒有旦角,戲就不會那麼生動。這不單單是因唱腔優美,唱功之外的頭飾、臉譜、服裝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旦角的服裝,精美獨到,用不同的色彩、紋飾、風格等語言,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氣質女子的亮麗風采,總是能給我以美的享受。

假如我穿出那美麗的戲曲服裝,該怎樣呢?有時,在節日廟會上看見搭臺唱戲的,我總是逗留很長時間,心裏總衝動着想對人說“也給我畫個臉兒吧”……我希望我能有幸走入戲曲百花園裏的春天,圓我多年的夢想。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

戲曲是我國的一大文化,它歷史淵源。博大精深,現代的人已經漸漸忘卻了戲曲對於中國國家的意義。它是我們的國粹,是不斷出現的藝術形式中最具中國特色的一種。

在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戲曲形式,列如元雜劇,還有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個繁盛期則出現在明清時代,在明代還出現了四大唱腔。在清代,戲曲轉型,向民間化、通俗化轉變,後來逐漸融合,成爲了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戲曲形式——京劇。京劇是我們的國粹,咿咿呀呀的說唱,各色各樣的臉譜都是京劇的特色的象徵。後來在地方又不斷的出現許多戲曲種類,諸如越劇、評劇、黃梅戲之類的,戲曲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各種劇種有自己獨特的形式。都詮釋着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戲曲是我國的國粹,從1400多年就出現了,是我國無形的財富,屬於非物質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但是由於很多原因,這個傳統文化漸漸的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嘈雜的電子音樂,架子鼓那些節奏式的音樂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現在學戲曲的人越來越少,每年春晚都會有京劇類的節目爲了讓他們還記得它的存在。

我愛戲曲,不是因爲它的傳統。而是它代表的一種精神,就像搖滾屬於重金屬的美國,小提琴般的維也納。都是金輝的象徵。

我愛戲曲,因爲它的歷史,因爲它的神祕,因爲它具有的特色。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

記得我小的時候,大概從三、四歲開始,就很喜歡跟着大人們,去看戲。那時候,家鄉的戲曲是雷劇。看多了,有時候不管閒着忙着,嘴裏總是哼着一些小調,即使嘴裏不哼的時候,也在心裏旋起一段段歌律,雖然那時候小,只是覺得好聽,便也哼着。同班同學也會跟着大人去看戲,卻只是在那裏玩耍,並沒有真真的喜歡,我那個時候,說不上來,喜歡那種雷劇專有的調。偶爾還能哼上兩句,雖被大多數人不解,我卻也樂在其中。

後來,大概在我五、六歲的時候,隨着搬遷,並不能跑去戲臺看戲了,也只能買來一些碟片,在電視裏看,可是還是沒有以前那種擠在人海中看的那種感覺好,那個時候,都是愛戲曲的人,大家聚在一塊,邊看邊聊戲裏的內容,我懂得不多,卻喜歡熱鬧。只是,聽說家鄉的雷劇逐漸落寞,自己心裏也漸漸的涼了,也是,漸漸的`,大家只是聽歌,好像戲曲都只是老一代人的時代了,我有點失落,卻也是無能爲力。

可是,至今我都還保持着這個看戲的習慣,聽到哪裏有戲了,自己會立馬跑去看看,現在,看戲的人少了,可是,還是能激起我的愛意,真希望,家鄉劇能發展的越來越好,這樣,便有更多的人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4

夏蟬不止地鳴叫,大葵扇不停地在手中搖着,額頭上的汗珠仍不斷地冒着角落的電風扇卻一動不動地站着!這是一個停電的夏夜。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爺爺拿着他的充電收音機,播起戲曲。“你可把它關上吧!聽着就煩。”奶奶停下手中的大葵扇,衝爺爺嚷嚷。

的確,隨着時代的發展,戲曲似乎有些趕不上潮流。戲曲的色彩逐漸黯淡,越來越多人表示聽不懂戲曲,甚至根本不願聽。老實說,我也不喜歡聽戲曲。直至打開《呼蘭河傳》,我對戲曲纔有所改觀。在《呼蘭河傳》中,看戲的日子是極其重要的。家家戶戶接親戚的接親戚、喚朋友的喚朋友。這唱戲究竟是爲什麼呢?唱戲是在秋天,比方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臺戲,感謝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們就戴起柳條圈來求雨,把雨給求來了,到秋天就更得唱戲。據說是因爲求雨的時候許下了願,許願就得還願,那麼還願的戲就非唱不可了。每每這個時候,嫁了的女兒回來孃家,回婆家的時候,母親便會擺着手說:“秋天唱戲的時候,再接你來看戲。”母親含着淚看着女兒走。也許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樣的習俗,但在過去,戲曲就象徵着家人、朋友的呼喚。

近幾年來,國家越發重視戲曲的傳承。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於一體,以獨特的唱腔,作爲國粹的梅蘭芳的京劇體系梅派和布萊希特的柏林劇團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劇院被譽爲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傳承與發展歷史,它與人民羣衆緊密相連。

不難發現,聽完一段戲曲,我們又瞭解了一段歷史,這何嘗不是大家獲得知識的一個便捷而又充滿趣味的方式呢?作爲一名高中生,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戲曲的地域性特徵則充分彰顯着傳統文化的特色。作爲傳統文化,它就是最能展現人民羣衆感情的藝術明珠!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5

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着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

我是陝西人,從小就愛聽秦腔戲,每次聽到秦腔,都覺得很親切,彷彿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我姥姥是個秦腔迷,她經常放着碟跟着電視裏的人唱,還給我講裏面的故事,帶我去看戲。受姥姥的影響,我看了秦腔《三滴血》,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這齣戲講了一個叫晉信書的縣令,根據書上的傳說故事滴血認親來斷案,讓父子分離、姐弟失散。諷刺了那些不切實際只信書本知識的糊塗官。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讀書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我最喜歡看《鍘美案》,裏面的包拯是個大花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陳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龍附鳳,拋棄妻子,忘恩負義的男人的代名詞。

現在,我生活在蘭州,在黃河之濱的公園裏,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戲。從那裏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着不想離開。

雖然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秦腔,不僅僅因爲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爲他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6

在我的周圍,同學們都喜歡流行音樂,而我卻喜歡傳統戲曲。

那天的興趣課上,褚老師播放的一曲滬劇《金絲鳥》讓我回味無窮,那優美的旋律,婉轉的唱腔,更激發了我對傳統戲曲的熱愛之情。

回到家後,我念念不忘興趣課上的那段曲子,於是,我迅速地做完作業後,便上網找到了《金絲鳥》的視頻,我反覆地聽着這首曲子,學習方言咬字和音調,之後我便看着視頻裏演員的架勢,一邊跟唱一邊配動作。褚老師也是個戲曲愛好者,她支持我、鼓勵我,還輔導我,漸漸地,我的唱腔和唱功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此以後,我成了一個十足的“小戲迷”。我洗澡的時候唱給自己聽,上學的路上唱給奶奶聽,課間唱給同學聽……總之,只要我一有空閒,就會唱上一段。

有的同學說我:“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唱這些老土的東西。”他們對我的行爲感到不可思議,但我卻非常自豪地對他們說:“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要把它傳承下去!”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7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戲曲在不同的地方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我的家鄉有座百年古廟齊天廟。廟裏每年的九月初就開始唱廟戲,一直持續一個多月。在我的記憶中,每到這個時候奶奶就會帶着年幼的我去看戲。我坐在觀衆席,看着戲臺上那化着彩妝,穿着戲袍,邊舞邊唱的戲劇演員們,特別喜歡,總情不自禁的站起來,學着他們的模樣,跳起來,亂哼調兒。旁邊的爺爺奶奶一個勁的爲我鼓掌,連臺上表演的人也衝我微笑,我心裏甜滋滋的。

那時候,我就特別希望自己也成爲一個戲曲表演者。可是後來我並沒有學習戲曲,心裏總有些小遺憾。今年湖北恩馳市推出了一套戲曲操,隨之推廣進入我們的校園。這套戲曲操一共10節,在京劇的背景音樂下,很多動作都融入了中國戲曲的元素,包括腕花小云手,飛天十三響、涮腰等。戲曲操進入我們的體育課堂,讓我們的體育課變得新奇有趣。我學得特別認真,在網絡上下載視頻,邊看邊模仿,很快我就學會了所有動作並掌握了不少戲曲的舞蹈要領。在今年的校運會上,我驕傲的站在班級前排,盡情的釋放我的戲曲表演夢。臺下手機裏留下不少我得意的身影,收穫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戲曲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集詩、樂、舞、器樂、服裝、化妝等爲一體,是一門綜合藝術,將會一直傳承下去。這一套戲曲操讓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讓更多的人受到它的薰陶。培養了我們廣大的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民族情感,鏈接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8

戲曲—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題記

中國歷史文化悠遠留長,它自然成爲我國一大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着它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有的'是人賞心悅目,有的使人興奮不已,又有的使人淚如雨下,它總是那麼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一說要聽戲,我內心便是十分的不願意,但是沒辦法,外婆受傷後雙腳不靈活,走哪都得有人跟着,迫於無奈我在不願意也得去。戲曲給我的感覺是,只適合上一代人,而不適合我們這些連聽都聽不懂的人,陪外婆聽戲我只知道一點,這齣戲是豫劇,具體演些什麼,講些什麼,我全都不知道。

到了劇院,好多人都圍在那裏,出於好奇我也湊了過去,原來是我們家隔壁那個老爺爺,據說他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竟然爲了聽戲,不顧自己的身體,我自言自語的說爲了聽一場戲至於這麼拼嗎,連自己的身體都不管不顧的這齣戲還不如不演。我的這番話被外婆給聽到了,外婆把我叫到一旁對我說道,你不懂這齣戲是那位老爺爺的學生演的,是想給他一個驚喜,那個老爺爺曾經可是戲曲界的風雲人物,而他的學生裏也有不少知名人物。

那一刻我改變了自己對戲曲的看法,我想認真的去觀看這場充滿濃濃的師生情誼的一場戲,戲曲開始了,那一個個戴鳳冠披霞衣的,把人物演的栩栩如生的。在聽戲的過程中我也時不時的回頭看看那位曾經的戲曲風雲人物,他站了起來隨着臺上的節奏在搖動身體,好像是他在臺上表演給我們表演,而我又彷彿看到那個叱吒風雲的他。戲結束了,以前連聽都聽不懂的我現在竟然知道這齣戲是穆桂英掛帥,果真用心聽何不用心聽區別很大。

突然從後臺走出一個人,把老爺爺扶到最前邊,臺上的人聚集在一起朝老爺爺深深地鞠了一躬,大喊道老師謝謝你老爺爺想要跑到臺上,但是因爲上了年紀再加上生病雙腳走不快,顯得非常不協調,一位學生跑下來把自己的老師背了起來朝臺上走去,那一瞬間我和老爺爺包括在場的所有人的眼淚都不約而同的流了下來。臺上老師,學生都緊緊地相擁在一起,我相信老爺爺此時的內心是十分快樂的,是十分感動的,是十分欣慰的,他快樂他學生回來看他,他感動學生沒有忘記他,他欣慰他教出了一批這麼優秀的學生。我想在場的其他人的想法和我一樣,特別是那位戲曲界的風雲人物。

從這件事過後,徹底改變了我對戲曲的所有認識。原來戲曲裏面可以包含許多東西,就像那位老爺爺的學生演的那場穆桂英掛帥包含了對老爺爺的感激之情。

我想這就是戲曲的魅力了吧,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戲曲的魅力,我也會更加努力的去欣賞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發揚光大。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9

“兒子,快到7:20了,快調到戲曲頻道,看戲!”我聽了戀戀不捨地看了《喜羊羊與灰太狼》最後一眼,然後很不情願的調到了戲曲頻道。

唉~這都要怪吳老師出了着了個這麼刁難人的任務——聽一小時的戲曲。哎,有辦法了,“哎喲,肚子疼,”老媽冷笑道:“別裝了,快聽戲吧!”啊,失敗了,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乖乖的坐在電視機前看戲了。開始了,演員剛一唱,我身上的雞皮疙瘩就緊急集合,連續不斷。我真不知道,這麼難聽的東西也能被稱之爲“國粹”,真是難以想象。這聲音難聽就不說了,再看看這臉畫的怎麼和妖怪差不多呢?看得我心驚肉跳的。5分鐘過去了,我實在受不了了,便向老媽求起情來:“媽媽,你看,我這幾天表現也不錯,也看了一會兒了,能不能就此結束啊?”我陪着笑臉對老媽說。而老媽也不溫不火的對我說:“不行啊,這是你們吳老師佈置作業,一定要一個小時的,現在離一個小時還早着呢?我得做好監督工作,要不然我就是不負責任的家長了。”唉~詭計又被老媽識破了,沒輒了,看來,逃是逃不掉的了,那我就拖延時間,我一邊看一邊東摸摸西看看,就等着一個小時趕快熬過去。這時候,老媽突然對我說:“張若懷,你就在這給我認認真真的看,我就在這裏既陪着你看也監督你,你定下心來看,也許,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穫。”見此情景,我只好耐着性子,硬着頭皮認真地看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漸漸地被戲曲中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這部戲的名字叫“趙氏孤兒”,說的是一些正義的俠士爲了保護一個忠誠的宰相的後代而捨生忘死的故事。再接着,我又被演員那生動的表演給吸引住了,只見那些演員表演得活靈活現,雙眼炯炯有神,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覺也在一邊手舞足蹈的學了起來。可是,我的表演實在太差勁了,看起來是那麼的笨拙,呆板。這時候,我才深深地體會到: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的含義啊!這一招一式是經過怎樣的刻苦訓練才練成的啊?不由得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出對這些演員的敬意。就在這不知不覺中,一個小時過去了,而我還在那裏津津有味地看着。

第一次看戲,可真令人難忘!我從最初的不情願,到後面的津津有味地看完。這次看戲使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嘗試,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0

爺爺曾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他們都會搬着自己的小板登,坐在戲臺前看臺上人畫的花臉,揚起的水袖 ,聽着好聽調子的戲曲 。爺爺還說有時間一定要帶我去聽一場真正的戲曲 那可是我們傳承下來的文化與國粹,可不能丟啊 ,

《失空斬》是他最愛聽的京劇戲曲, 在那個三國爭鬥時期 諸葛亮用計謀鎮定自若冒險“騙了”敵人 上演了一場“空城計”,使敵人心有疑慮 ,未敢進兵,我想爺爺喜歡這部戲曲大概是因爲諸葛先生的鎮定自若,冷靜睿智。而我最喜歡的大概是《穆桂英掛帥》,我會感受到穆桂英保護百姓保護國家的氣勢雖然心有不忿,一個女子在那個封建社會怎麼可以如此有謀略有膽識,一個女子在那個年代怎麼可以如此詮釋“誰說女子不如男” 。

我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終於明白爲什麼老一輩的人如此迷戀它,爲什麼它可以成我們國家的國粹,爲什麼可以代表國家,面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瞭解認知並喜歡它。 從具備完整的形態,它經歷了1500年的歷史經久不衰,可是,在今天在這個飛速發達的時代,幾乎沒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停下來聽一場戲曲,而它也正在我們的生活裏如同其他的歷史文化遺產一樣慢慢消失,最終,存在於歷史的記憶長河中,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中。

我期望人們停下腳步,去聽聽它聲音,你會在它的世界中找到它存在於這個世界(完整時期以來)1500 年的純真與純粹,拋開世俗與嘈雜,聆聽一場關於聲音和視覺的盛宴,它會帶你回到歷史的隧道,講述關於那個時期的故事,請不要讓它成爲歷史,遺忘在塵封的角落。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1

戲曲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但因爲它源遠流長,而且欣賞門檻比較高,所以很多年輕人都不大願看,甚至覺得很厭煩。

起初我對它的感覺也如此,裏面的人物總是以一些怪怪的唱腔說話,穿的很誇張的衣服,化着很醜的妝,所以我寧願刷抖音也不願意看戲劇。

可是因爲一節語文課,讓我改變了對它的偏見,我慢慢了解它,發現裏面的故事很多都很經典,裏面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戲曲裏面分很多類型,比如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等等,每個戲曲的風格都不一樣,黃梅戲輕快活潑,豫劇鏗鏘有力,每種戲劇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其中我最喜歡的劇就是京劇,京劇被譽爲國劇,京劇空城計中在這裏設計了整個戲最爲精彩的一折。

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臉上帶着微笑,手向春風拂過水麪般輕撫着古琴,城樓下只有幾個由官員扮演的百姓在打掃,司馬懿已率大軍到達城門之下,雖然諸葛亮表面一點都不慌張,心裏卻已心亂如麻,司馬懿生性多疑,見諸葛亮城門大開,獨自在城門上撫琴,所以十分懷疑諸葛亮在城裏設了伏,就帶着大軍慢慢退走了。

一段優美的唱段膾炙人口,流傳了百年。這裏展現的是諸葛亮的瀟灑自如,在司馬懿的數萬兵馬前,他心裏早已慌亂不堪,所以司馬懿的兵退了之後,諸葛亮早已是嚇的汗流浹背。

這齣戲,使我們看到了諸葛亮面對危險臨危不懼的大男子大丈夫的氣魄與胸懷。

到現在我才發現,戲曲不分時代,也永遠不會過時,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聆聽和傳承。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2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童年與剛剛改革開放的時期度過。當時農村的娛樂活動很少,村裏一年一度的唱大戲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娛樂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際,村裏就會派人外出寫一班戲來村演出。一來豐富豐富匱乏的農村文化生活;二來正值農作物急需雨水之際,也祈盼風調雨順,以求當年有個好收成的心願。在人們的期盼中村委傳出哪天來村演出的確切消息,大家相互傳遞着信息,各自邀請着外村的親戚朋友來看戲,全村洋溢着喜悅和幸福的氣氛。在演出的前一倆天,每家每戶或多或少會增加些新面孔,鄰里之間相互問候着,祝福着,村裏顯現出幾分少有的熱鬧。

汽笛清脆的響聲把寂靜的村莊沸騰了。大人們相互談論着今晚早點吃飯,去戲場看戲;孩子們雀躍着,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戲場之間,往日沒人駐足的戲場熱鬧了起來。中午過後,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貼出了海報,人們瀏覽着、談論着、嬉笑着、相約着晚上的戲場。

大約下午6點以後,各家各戶就開始忙碌了,晚飯要比平時吃得早,孩子們則已經有早早就到戲場去佔座位的了。那時沒有什麼公共的座椅,靠近戲臺的前面村裏會擺上幾排楊樹椽子,充當臨時的座椅,後邊就是各家各戶從自己家裏帶來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圓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麼的,大家倒也擺的一排一排的,雖然不是擺的太整齊,但大家還是比較規矩的相互照應着。我和妹妹也會早早去場子裏在好一點位置的椽子上擺上幾塊手絹什麼的,佔幾個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輪流的看着佔下的座位,看着戲臺上的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麼熟悉的小孩、大人打着招呼,焦急的盼着夜幕的降臨。日頭緩緩的向西沉去,夕陽染紅了半個天幕,戲場也彷彿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場子裏的人們逐漸的多了起來,嬉笑聲、叫喊聲、小販的吆喝聲充斥着整個戲場。我們兄妹二人也翹首尋找着自己的家人,不時互換着跑回家吆喝幾聲:快點、快點。各家各戶的大人、小孩陸陸續續的到齊了。8點鐘開始,臺上會每隔一會兒奏一段過門:一是提醒戲子們應該開始化妝準備了;二是告觀衆戲快開了,大家儘快到齊了。人們揚着笑臉,嘴裏邊磕着瓜子什麼的邊嘮着家長裏短的話題等待着正式開演。8:30到了,戲臺上的幕布隨着器樂的演奏聲緩緩地拉開,戲演開了,臺下的吵雜聲也逐漸的靜了下來。人們的表情隨着表演的劇情變化着,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賞着,隨着演員過硬的功底和賣力的演唱以及羣衆忘情的投入不時傳來陣陣叫好聲,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濃濃的戲情裏,高漲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許多。我們這些小孩子們也瞪着眼看着戲臺上表演,聽着大人們嘴裏不時傳出的幾句解說,似懂非懂的留着記憶,逐漸的積攢起了對戲曲的愛好。大約12點半以後散戲了,人們呼男攜女,扶老抱幼魚貫而出了戲場,吆喝聲、狗叫聲、開門聲、關門聲把整個村莊攪得又出現了短暫的沸騰。

如此四天,辛勞一年的人們的臉上露出的是久違的發自內心的喜悅,演出結束後,大家任要談論幾天,比比去年的啊;今天的有什麼不足啊;戲子們誰好啊等等之類的話題。我們孩子們也是演出後的幾天才能從喜悅中恢復過來,但卻在我們幼小的心中留下永遠不可磨滅的痕跡,陪我們長大成人,培養出我們這一代對戲曲的愛好。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3

中國的戲曲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因爲它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但隨着時代的發展,流行文化在羣衆文化生活中佔據絕對主流。漸漸地,我也隨着時代開始排斥戲曲。

我的爺爺是個戲迷,自然愛看戲,愛聽戲,也愛唱戲。每一天早晨,爺爺都會大展歌喉,邊唱邊比劃:“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爺爺,別唱了,過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齣呢!”唱哪出?來來來,我告訴你。”爺爺向我揮揮手。我跑過去,爺爺說:“這曲叫《玉堂春》,不錯吧?”“噢,原先你們戲迷流行這曲呀!”“流行??哈哈---”爺爺笑了,“對,我們就流行這曲。你們孩子流行啥呀?”於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倫的新歌:“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原先玄兒喜歡聽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聽吧,聽吧!”我看得出爺爺有點失落,但我決不喜歡,同學會說我老套的。這樣,每當村裏來了戲班子,爺爺一席都不缺,而我情願一人在家裏看《流星花園》,因爲流行呀!

小時候跳舞,有一跳《藝苑新蕾》,服裝上畫了個大大的臉譜,我覺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櫃子底層,不見天日。直到幾年後的一天,表姐驚喜地發現它後,愛不釋手,我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之後到她家,我發現她房間裏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臉譜,收集了十分多戲曲光盤。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說什麼呢?”表姐嘴一撅:“你不明白嗎?臉譜和戲曲是我們中國的標誌。掛着臉譜,無論到世界哪兒,老外都明白咱們是中國人……”之後,表姐給我上了一堂戲曲課,我也驚訝得半天沒回過神來。

回到家,爺爺依舊在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爺爺,你們此刻還流行這曲啊?”“對呀,我們永遠都流行這曲。對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過時了!”

我這才明白,戲曲不分時代,它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從那時起,我不再排斥戲曲,因爲它象徵着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長……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4

暑假裏,聽爸爸給我講了很多傳統戲曲的知識,爸爸還帶我看了豫劇大師海連池演的《卷席筒》,聽了常香玉奶奶演唱的《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等等。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戲,還是京劇中的《三岔口》。

《三岔口》這段戲,講的是宋朝猛將焦贊被髮配沙門島,途中住進劉利華的客店,將軍任堂惠奉楊六郎之命暗中保護焦贊,也住進了這家客店。劉利華誤以爲任堂惠是來刺殺焦讚的壞人,就在夜裏摸進任堂惠的房間,兩個人在黑暗中搏鬥。

在戲裏,穿白衣的任堂惠武功高強,穿黑衣的武丑劉利華動作敏捷滑稽。聽了爸爸的講解,我也能想象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裏,兩個人誰也看不到誰,還要提防對方的那種驚險。兩個人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爸爸都看得又緊張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看完戲,爸爸對我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論文戲裏的大段唱腔,還是武戲裏每個精彩的動作,背後都是演員付出的無數努力和汗水。我也要爲了理想而努力學習。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5

我愛戲曲,我不明白有些人爲什麼覺得戲曲是一種只有老人才會喜歡的文化,戲曲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不少外國人沉迷於中國戲曲,我想或許他們不知道戲裏唱的是什麼,但他們就是喜歡戲曲的曲調,就喜歡咿咿呀呀。

記得我瞭解戲曲是靠一首說唱臉譜開始的,歌曲裏歌詞也恰當地說出了我的心聲:說實話京劇臉譜本來確實挺好看,可唱的說的全是方言怎麼聽也不懂,慢慢騰騰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樂隊伴奏一聽光是鑼鼓傢伙,嚨個哩個三大件,這怎麼能夠跟上時代趕上潮流,吸引當代小青年。就是嘛,本來我覺得咿咿呀呀就不怎麼樣,後來發現戲曲中有着那麼多的深奧之處中國戲劇是精彩藝術中華瑰寶,就連外國人也拍手叫好,一個勁的來稱讚。生旦淨末唱唸做打手眼身法x夫真是不簡單,每一個舞臺效果都是不容忽視的,儘管如此但是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會煩,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戲曲要創新要發展,這樣才能讓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民族遺產一代一代往下傳,覺得說唱臉譜是在說我的肺腑之言。

有時覺得這個戲曲會不會某一天消失不見,後來我發現戲曲就像我們的萬里長城,我們的莫高窟,在那裏,不增不減,有的是創新發展,是更精湛的技術,每一瞥,每一瞪,搖頭,走步,每一個動作都精益求精,這是老祖宗留下來最珍貴的財富。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6

戲曲是我國的國粹,戲曲頻道弘揚了傳統的戲曲藝術,宣傳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國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對戲曲知識一無所知的我在媽媽的帶領下觀看了央視十一套的節目。

打開電視,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劇《趙氏孤兒》,只見裏面的人物個個都畫了一張大花臉,不由得讓我嚇了一大跳。“大花臉”中最凶神惡煞的應該是屠岸賈了,只見他瞪着牛一般大小的銅鈴眼,兇相畢露的大聲詢問程嬰:“趙氏孤兒在哪裏?快快交出”飾演程嬰的演員說道“不知大人此話何來,我年過五旬,何來嬰兒?”……雖然裏面的人兒個個演的活靈活現、唱的字正腔圓繪聲繪色,可我一點都不想看,心裏轉滿了動畫片。看看時間,才5分鐘!心裏立刻冒出了一個問題:爲什麼看動畫片時時間過得那麼快,而看戲曲時間卻過得那麼慢呢?在前十分鐘裏,我幾乎是盯着鍾過的,我何嘗不想在分針上加個火箭推進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變成了鐵,不停地與下眼皮打架。最後下眼皮招架不住,不僅投降,還讓瞌睡蟲爬上了身。一直處於半睡半醒狀態的我,不知過了多久一個激靈醒過來,不行,還要寫作文呢!我擡起頭,這時程嬰的妻子出場了。她上來唱了一段,然後詢問程嬰“孩子呢”?程嬰一時語塞,屠岸賈大叫“拉下去”。這時劇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漸被這曲折的劇情給吸引住了,雙目也緊緊地、聚精會神的盯着電視屏幕,比看我最喜歡的動畫片還要認真幾倍呢。我在心裏默默的想:真沒想到,我竟然會喜歡上看戲,甚至連喜怒哀樂都和劇中人物們連在了一起。當看到白髮老人公孫杵爲保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殘忍殺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緊,爲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殺害而感到一陣悲哀。很快,一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我戀戀不捨的關掉電視,心想,有機會還要再好好領會領會戲曲博大精深的內涵哇!

小小的戲曲舞臺,卻能演繹出無數精彩的故事,更爲廣大的戲迷們帶來了精彩的藝術享受和精神需求!戲曲,真不愧爲中華民族的國粹啊!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7

很多人都不喜歡看戲,喜歡看戲的也差不多都是老人,其實也有很多人都喜歡唱戲,在電視上經常看到。

爲什麼到了我們這年代大部分都這麼不喜歡看戲呢?有很多原因,我們家裏人都不喜歡在電視上看戲,卻喜歡在別人家裏辦喜的時候看。只有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去看,因爲他們唱得很搞笑。

在電視上我看到很多人在那裏唱,有小孩也有大人,還有老人。他們唱得非常好,可是我不喜歡看戲,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歡看戲和唱戲是因爲覺得他們演得很假,不是很真實。每次他們老人看戲的時候,我都會時不時的去看,每次看到他們演哭戲的時候,都沒有哭,都是裝的。但是演戲劇又很容易,有些人正是因爲戲劇太容易演所以還是有很多人來演。

中國傳統戲曲,是去還是留呢?我覺得應該是留吧。雖然我沒有資格來評價,可是作爲一個炎黃子孫,是有必要發言的。戲曲畢竟是先人們流傳下來的,它就應該有必要留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8

豫劇是我的家鄉——河南省的經典劇種,我從小聽戲長大,直到現在上小學,學習任務重了,但有空還是小聽一會兒。

豫劇有許多名旦,最著名的當仁不讓就數常香玉,她不僅唱得好,還愛國,抗美援朝時期我志願軍缺少飛機,常香玉得知消息後,便帶領劇團四處演出,把演出所賺的錢一分不留全部捐給國家,用於買飛機,在她的影響下,全國各級人士紛紛捐出錢財,國家共收到捐款3800億舊幣(摺合新幣3800萬元),隨即國家從蘇聯進了一批米格-15戰鬥機,其中一架就以常香玉爲代號。這也是我喜歡豫劇的原因之一。

我們老家每年廟會,都會請有名的豫劇團去演出,我們那裏唱戲不像魯迅先生《社戲》寫的那樣在晚上唱,而是早晚都唱,戲臺設在村頭一塊空地上,十幾個柱子支起一個簡易的戲臺,戲臺後面用布擋開,分前臺和後臺,戲臺下一片寬敞的空地就算觀衆席了,就這樣,觀衆還是聽得全神貫注,白天不夠,晚上還要來個“連燈拐”。

看了幾次梨園春,趕了幾次廟,我對豫劇漸漸產生了興趣,特別是上學期學過《花木蘭》後,我還會時不時哼上兩句。特別感興趣的是豫劇的服飾,它極爲漂亮,金黃的龍袍,紫或藍的官服。旦角中腳上穿一雙花頭鞋,普通女的則穿繡花鞋。更有趣的是在女人頭上纏根條就算病了。而男角色只要象徵性揮一下馬鞭,無論多遠的路算到了……看着看着,不由地沉浸於那豐富的唱腔中了,遇到熟悉的還會附和兩句;聽着聽着,我瞭解了那一個一個的歷史故事,時不時向小夥伴炫耀一下。

河南,是一塊被戲曲浸潤的厚土,豫劇,給我帶來了童年的快樂,我愛你,家鄉的豫劇,愛你那美麗的旋律,愛你那豐富的情節。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19

週末的清晨,外婆帶着我到公園的小樹林裏聽戲。樹林裏,有一個用石頭搭的簡易舞臺。臺下已有很多坐在馬紮上的老人,他們都在那裏翹首期盼着好戲開鑼。

等了好一會兒,鑼鼓聲響起,簾幕後走出來一位化着精緻妝容的美婦人,她咿咿呀呀地唱過一段後,便甩着長長的水袖舞了起來。臺下聽戲的觀衆不時地大聲鼓掌,連聲叫好。這是我對傳統戲曲的最初記憶。那時的我,正在媽媽的引導和薰陶下,搖頭晃腦地背誦着古詩詞。舞臺上的戲曲演員字正腔圓,唱唸做打,好不熱鬧,卻絲毫提不起我的興致。環顧四周,老人們竟都是一副沉醉的表情。然而,我怎會想到有一天自己在聽戲時,竟然也是這種表情?也許因爲媽媽的職業,我們家保留了一些文化傳統。逢年過節回老家時,親人們常常圍坐一團,捧讀古典詩詞,談論古典戲曲,一起研究戲文,一起聽戲。那些戲文雖然生澀難懂,可當我真的沉浸到戲曲文化的氛圍中,我才發現,戲曲的唱詞優美,音色婉轉,曲調雅緻,那甩動的水袖,總是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風情。耳濡目染,我逐漸融入到這種文化氛圍中。

現在,我也能和京劇票友小姨媽談論京劇角色,領會戲曲的魅力。看一部戲曲,就能瞭解一個歷史事件,讀懂一個人物,就可從中知得失。“頃刻間千秋事業,方丈地萬里江山。”戲曲就像寫意的山水畫,用縱橫的筆勢在方寸舞臺上表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現在,人們把這些寄託着美好願景的傳統戲曲拋擲一邊,認爲那是愚昧、過時的代表,一點點忘卻。傳統戲院消失了,戲曲只能棲身在這片小樹林裏,只有老人們還在孤獨地守望着。“眨眼間數年光陰,寸炷香千秋萬代。”

戲曲的魅力令人着迷。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保護、傳承發揚呢?當我們爲萬聖節着迷,爲聖誕節狂歡,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新奇中時,我們能不能也經常去感受一下那些美好的戲曲文化呢?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0

上個星期週末,老師佈置了一個實踐的作業,讓我們回家學戲曲。

放學後,我匆匆回到家,打開手機找戲曲。我還沒有想過要唱什麼劇、什麼歌曲,所以我去網上搜索。我看了很多很多東西,最後選定了唱黃梅戲。可是黃梅戲裏有好多歌,不知道唱哪一個好,我只好又到網上搜索。我看了一些排行,排在比較前面的黃梅戲只有《女駙馬之誰料皇榜中狀元》。聽網友說這首戲曲比較好學,很快就學得起。

我跑到後面的房間裏,關上門,聽這首歌。我聽了很多遍,還是一點都不會唱。我想:這樣下去不行,得試試其他的辦法。我覺得可以先背歌詞再學歌。於是,我就去搜索歌詞。但是,我歌詞也記不住。這就是那位網友說的很好學嗎?我乾脆閉上眼睛,跟着音樂輕輕的哼。我終於有一點會了。我還是繼續哼,哼到不會跑調。我有了一點成就感。我又打開手機看歌詞,一句一句和上歌詞,最後全部連起來唱一遍。前面唱的有一點感覺了,但是後面還是不太熟悉。我本來想再練一下的,但是要吃晚飯了。

我匆匆地吃完晚飯,又開始練了。這一會兒,我想應該只練第二段,把第二段練熟一點。我連第二段的方法和第一段一樣,所以比第一鍛鍊的時候快。現在,我終於可以勉勉強強地唱出來了,我要練得更熟一點。

我有點信心了,所以就打開一個錄歌的軟件,想要錄下來聽一下。開始了,我前面安然無恙地唱下來了,但是,後來很多地方唱錯了歌詞。我把錄下來的聽了一遍,然後把唱得不好的地方練了幾遍。

我終於會唱這首戲曲了。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1

以前,我對京劇一詞十分陌生,只知道京劇是“咿咿呀呀”唱的。可自從老師對我們說有“國粹進校園”的大型綜合實踐活動時,我纔對京劇有了更深的瞭解。

老師讓我們去查與京劇相關的資料,我到電腦上一看,原來和京劇相關的資料這麼多!

原來,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調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分爲生、旦、淨、醜四大行。

在查資料時,我學了一小段京劇,無意間看了看京劇的唱法和曲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了我一跳!從古至今,共有五千八百多個曲目!有十九種唱法!京劇真不愧是中國的國粹,真不愧是“東方歌劇”!

京劇演員最常用的唱法,就是“真嗓”了。“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爲真嗓。在演唱時,除小生和唸白,其餘均用真嗓。

你瞧!京劇多受人們喜愛啊!京劇之所以被譽爲“國粹”,“東方歌劇”,就是因爲它受到中國的重視,受到日本,美國,歐洲的重視!願京劇將來有新的發展,走向世界!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2

淮劇是我家鄉中戲曲劇種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戲,流行於淮陰、鹽城等地。

淮劇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員的服裝、化妝不像京劇那麼複雜、那麼講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妝也是一樣,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裝,和戴一頭假白髮,再化妝成一個老太婆的樣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劇,臉上畫臉譜,服裝還要穿得像

展翅要飛的燕子似的。

淮劇的唱聲也不像京劇那麼粗或細,而且淮劇表演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劇表演過程中基本都要唱,還要在場上在走來走去,做出一些隨表演的變化而變化的表情,可淮劇則就不那麼麻煩,只要你稍稍改變一下聲帶,做一些極奇簡單的動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較有名氣的淮劇有:《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和大戲“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後,還編出了一些現代的淮劇。這些淮劇,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給我的家鄉的人民帶來了歡樂。

這就是我家鄉的淮劇,一個具有活力、頗具魅力的戲曲劇種。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3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爲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4

翻開我的記憶,發現關於戲曲的內容是非常少的,因爲學校開展的特長訓練我纔對川劇的“變臉”有所認識。川劇經由國務院批准,在20xx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着對川劇的好奇,在一個微風習習的週六,我哼着“藍臉的竇爾敦盜玉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打開了電視機,端坐在沙發上,等着觀看川劇“變臉”。

隨着音樂的響起,表演者穿着精緻的表演服,搭配各種各樣美麗的扮相,邁着他們特有的步伐走上舞臺,或是低頭間換了臉;或是擡手間變了臉;或是轉身間變了臉;或是揮扇時又是一副臉孔。一舉手一投足都讓我落不開眼,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這麼多的臉譜到底是怎麼藏起來的呢?這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演繹,真的好神奇!雖然我聽不懂唱的是啥,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我的觀看。

不過在我心中有個疑問:“每個臉譜怎麼那麼奇怪呢?”通過查閱資料,我瞭解到,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在面對兇猛野獸的時候,爲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的形態,以嚇跑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爲一門獨特的藝術。

其實後來才聽媽媽說,我哼的不是川劇臉譜而是京劇裏的臉譜,原來戲曲不僅僅是川劇,還有京劇,崑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秦腔等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戲曲原來有那麼多的種類和表現形式,作爲一名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會去多去了解學習併發揚中國的傳統藝術。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5

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在一個開心的日子裏,在這個日子裏,我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晚會。

在這一天的上午,我們都去中隊長那裏報名,有的是組團的,有的是單個的……他們都去報完名以後臉上都洋溢着無法比擬的笑容。

到了晚上,我們回到教室以後,我們把座位移成一個“U”字型狀。同學們都在爲晚會的奏響,做前奏呢!

有的在繡立體繡;有的在練自己晚會上要練的戲曲;還有的在寫今天還沒完成的作業。

晚會開始了,主持人上臺先來了一個開場白,接着就是戲曲知識競賽,可是,第一道題就難倒我們了,我們瘋狂的查找了好多資料,都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然後,就是唱戲的環節了,第一個節目是《我是中國人》,這個節目是一羣男同學唱的,有很多的男同學都是蚊子叫,只有一個偏矮的小男生,聲音雄渾又洪亮,唱的調也挺準的,並且,還不用看歌詞,直接就能唱出來,不像別人,都拿着一張歌詞,在那裏發出一點微弱的聲音。

我也有節目《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這首還挺好唱的,雖然一下子就沒了,但是我也在默默地在腦子裏練習。有的時候,我也會忘詞,我在晚上的時候,一開始是不緊張的,後來,我慢慢地害怕到我了,心裏涌出一股莫名其妙的緊張,一緊張起來,我就把歌詞本也帶了上去。我唱的時候,我的心都在嗓子眼了,我唱的聲音已經很高了,都是因爲那羣男生太吵了吧。

那天的晚會可真熱鬧,有吹笛子的;有團唱的;有單唱的;還有的是……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6

戲曲,作爲我國的國粹之一,從宋代流傳至今。我國約有三百六十種戲曲,如我們熟悉的京劇、滬劇、黃梅戲等。我與戲曲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記得我4歲時,爸爸帶我去看太太(我的曾外祖母)在文化宮的演出。舞臺上燈光閃爍,舞臺下熱鬧非凡。一陣鼓聲後,出來了幾個穿着光鮮的人,一開口那聲音便直衝雲霄,如雷,如雨。

他們似是在演一個故事,說的話頗有韻律,但我只能略懂一二。突然,有一個身着紅衣、頭戴珠冠的人出場,原先臺上的人瞬間住了聲。她並不急於開口,而是從容地左顧右盼……

爸爸告訴我,那是太太。

之後的幾幕我已有些忘記了,但我現在仍記得,當年我那78歲的太太,身着紅衣的亮相。

小學三年級時的一次音樂課,音樂老師教我們唱一段戲。絲竹、二胡、鑼、竹板,同時響起。“生旦淨丑角色全,唱唸做打不簡單,五色的油彩臉上畫,鑼鼓一響要開演。”其中每一字幾乎都要轉一個音,類似京劇的唱法,十分悅耳。

我學得很認真,至今仍記得如何唱,且更能體會到,那“不簡單”。

如今,我聽的流行歌中也滲透了戲曲,“逐夢令,浮生半醒,誰薄命嘆傾城盛名”“蘭花指捻紅塵似水,三尺紅臺,萬事入歌吹”“似水流年何自憐,夢迴鶯囀春如線”……《北京一夜》中甚至把英語和戲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個老婦人一直等待出征的丈夫,而她丈夫已故了,丈夫的靈魂等着北京城門開,好與佳人相會。已過一千年,城門久未開,那老婦人仍在癡癡地等着那出征的歸人……京腔京韻中演繹了一個悽美悱惻的愛情故事。“良人何時歸”,每每聽到此處,總令人唏噓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個老電影——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影片中的程蝶衣從小學戲,長大成角,最終爲戲自刎。他的表演使“虞姬再生”,他的感情生活卻是屢遭挫折,他每唱“霸王別姬”就暗示了劇情的轉折。這部作品一共兩個多小時,我看完之後哭了出來。“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真正沉入了自己的“戲夢”之中,從一而終。

與戲曲有這麼幾段緣分,實屬有幸。我愈發感到戲曲是我國藝術文化的珍寶,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戲曲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仍會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我相信,“戲曲”這一國粹定能流傳下去,流芳百世!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7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我的爺爺酷愛戲曲,每天都咿咿呀呀的哼着,自從爺爺學會放電視後,那戲曲的聲音更是傳遍左鄰右舍,震得我的耳朵呀,都“嗡嗡嗡”的響。

對我而言,戲曲就是那種一句話都要說個好長時間,弄得人不耐煩的電視劇,還有那正不正斜不斜的`音調,真是太難聽了。爺爺卻總是聽得不亦樂乎,要我說,那些流行歌曲比這土裏土氣的腔調好聽多了。“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唉,你瞧瞧,他又開始聽了。我捂住耳朵在一旁寫作業,但那長長的音調還是直往我耳朵裏鑽。就這樣,戲曲一直是我的仇敵。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這天下午,學校要舉辦“戲曲進校園”的活動。操場邊站滿了老師,還不時有些爺爺奶奶輩趕來,他們或坐或站在操場邊沿,目光都向着舞臺。我真的是搞不明白,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聽戲曲呢?

帶着疑惑,表演開始了,當歡快的音樂聲響起,一位妙齡少女邁着輕快的小碎步走來。那一身五彩斑斕的衣裳讓人眼前一亮,長袖飄蕩,一身粉梅色紗衣,月牙白的衣裙,多麼引人矚目。“真美啊!”我一下入了迷。當聽到《天仙配》中的“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拉拉扯扯,成何體統”這一句,看到一個拄着柺杖的老爺爺跳出來時,我不禁笑了。這種令人回味的腔調,這種故事性的表演,一下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這就是戲曲的強大吸引力嗎?有這樣幾句諺語:“嘴上沒有功,吐字聽不清。”“字不正聽不清,腔不回不中聽。”“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我想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爲了能把精彩呈現給大家,演員們付出了多少的辛苦呀!我的家鄉就有種很出名的戲曲叫做目連戲,戲中也穿插了不少雜耍表演,如度索、翻桌、蹬罈、跳索、跳圈、竄火等。當我認識到這種戲曲時,我可謂是十分震驚,那種高難度表演深深的震撼了我---這纔是真功夫啊!這纔是傳統文化的底蘊和魅力呀!我耐心地,從頭到尾的看完了所有的表演,那悠揚悅耳的腔調,那繪聲繪色的表演,一直在我心頭盪漾……

“用目來觀看,捉到個賊姑娘……”黃梅戲又響了起來,這次,我跟爺爺一起坐在電視機旁,聽着這悠揚的腔調,看着那精彩的表演,搖頭晃腦,不亦樂乎。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8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每種戲曲都有各自的特點,如京劇的容華美,崑曲的雅精緻,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黃梅戲的悠揚委婉。

爲了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我特地上網查找。

我先一段既簡單又好聽的黃梅戲《天仙配》選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聽着聽着,那似乎散發着清香的泥土氣息的黃梅小調使人感受到了劇情人物的歡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頭歡歌的小鳥……突然,我感到一陣搖晃,猛地睜開眼,感到重心不穩,原來由於我聽得太入迷了,差點摔倒在地。再一看,戲早已唱完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戲曲不比流行歌曲差。同樣很好聽。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臉紅。我這個只知道聽流行音樂,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卻一直沒發現戲曲藝術的美,一種脫俗的美,一種自然的美……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自去嘗一嘗。其實,很多東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親自去實踐,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就像戲曲,它雖不分時代,但既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它是中國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永不褪色。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29

每到村裏過廟會,大隊都要寫一齣戲唱唱,這幾乎都成定例了——就像過年家家戶戶要貼對聯一樣自然。

今年也不例外。吃罷晚飯,我就當飯後散步,溜達着就到了吹吹打打挺熱鬧的大隊院。舞臺上有個演員在咿咿呀呀地唱,舞臺下稀稀拉拉坐着幾個老年觀衆,幾個中年人揹着手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偌大的大隊院裏,空空蕩蕩的,用門可羅雀來形容,絲毫不爲過。

以前不是這樣的。小時候,那時候羣衆看戲熱情高。有的戲迷寧可丟下地裏的活計,也不耽誤一場連本戲。有的從地裏回來,晚飯也顧不上吃,就去舞臺底下佔座位了。他們不僅愛看,還喜歡煞有介事地點評呢:“昨晚上那個女包公唱得真好”,“今天下午那個皇帝唱得那叫什麼呀,公雞嗓子,啞的很”。那個時候觀衆的意見還能左右大隊幹部的決策。有一個劇團本來是要唱五天的,因爲羣衆反映強烈,不到兩天就給轟走了,據說工資也沒有領夠足數。

村裏煤礦正紅火的時候,大隊曾寫過三班戲,每個劇團都把自己的代表作品,臺柱子演員貢獻出來,彼此之間飆戲。曾有一個劇團以孫猴子戲爲主,有個武生把一杆金箍棒舞得像一團花兒,引得我們在臺下瘋狂叫好。但是就因爲一次不慎把小妖擲來的佩刀丟到舞臺下,次日那個劇團就乖乖走人了。

那個時候看戲,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絲毫不爲過。過廟會的時候,一家人出來看戲,沒有丟人看門,因此家中財物遭人偷竊的事情時有發生;那個時候人們的凳子放在大隊院,唱多少天,放多少天,就像電影院的座位,都是固定的,看戲的時候,對號入座即可;那個時候,看戲的觀衆人頭攢動,坐着站着的人把舞臺圍個水泄不通,出去方便一下都得費老大力氣才能擠出去;那個時候尤其是孩子們,對看戲有無座位實在不在乎,大隊的圍牆上,廣播架上,院子裏的磚摞上,只要有立足之地,都是看戲的好座位。

可是現在,戲還在唱,看戲的人越來越少了。縣城裏曾經享譽一時的曲劇團早已經如鳥獸散,雖然重視文化建設的市領導又斥重資,成立了市豫劇團,雖然豫劇團很重視戲曲後備人才的培養。但是隻是有戲曲的傳承是不夠的,還要培育滋養戲曲的良好土壤。年輕一代越來越疏遠戲曲,戲曲演出,演員比觀衆還多,這不能不說是戲曲發展的尷尬。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0

京劇,又稱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在以北京爲中心的全國各地。

剛剛我提到了戲曲,那戲曲又是什麼呢?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衆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戲劇與希臘悲劇、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爲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爲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戲曲正在消失。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是科技。像戲曲這樣的“老古董”,再過若干年可能就完全消失了。你看,現在3G都退網了,簡單點說就是沒有了。戲曲也會像3G這樣,一點一點,直到完全沒有了爲止。

可現在,人們卻想方設法的留住這枚“國粹”,像戲曲廣播體操,戲曲進校園,這都是成人們想把這些東西灌輸進兒童們的腦子裏,想讓他們(兒童們)接着傳承下去。

但是事實告訴他們(成人們),這麼做都是徒勞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戲曲也是一樣的,總有一天,“戲曲”這個東西會消失不見。像我前面說的那樣,3G網消失了,4G、5G也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6G,7G……戲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影、電視劇。反正,一個事物有開始,絕對會有結束。人也是一樣,有誕生,也有逝去。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1

從小,就對戲曲有着不解之緣,這份情結要緣於我的父母。

那時候父母都是教師,我們還住在老家的鄉村裏。那時候的鄉村沒有什麼文化生活,就是快到年底的前一階段,大的村子自己排演我們那裏的地方戲-茂腔,然後在正月裏到臨近的村子演出。而父親就會在裏面做伴奏,拉二胡,母親就教演員唱腔,演出的時候給演員化妝。耳渲目染,我也喜歡上了戲曲,所以父母親隨劇團去哪,我也跟到哪。當時對戲曲的喜歡,是喜歡他們的裝扮,一個個畫的美豔絕的臉和那漂亮的水袖。然後慢慢的喜歡茂腔的唱腔。那時候的自己也幻想着有一天也扮成他們的樣子,在舞臺上演出。還記得又一次在後臺時,有一個人誇我說,這孩子唱戲一定不錯,另一個說,鐵梅一般,聽到他們的讚賞。心裏那個美 啊。

對於老家的茂腔,作家莫言的推薦,在中央臺戲曲頻道演出過,記得莫言還唱了幾句原汁原味的唱段。人啊,不管怎麼變,不變的是對家的回味和思念。

後來又通過電影瞭解了全國各地的劇種,呂劇《李二嫂改嫁》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豫劇《花木蘭》京劇《白蛇傳》等,慢慢的,從老家的茂腔,又喜歡上了這些劇種,學唱這些劇種的經典唱段,還記得《梁山伯與祝英臺》裏面的全部精彩唱段,都能背下來。以至於在以後上學期間的每次演出,演出戲曲的成功,都緣於以前的積累沉澱。

記得小時候做的一件很幼稚的事,現在想想很可笑,那時候因爲太癡迷戲曲了,上初一的時候,試着給當地劇團的團長寫了一封信,說要去他們那唱戲,想不到劇團團長真回信了說,謝謝你對戲曲的喜愛,可現在你還是個孩子,要以學業爲重,等你畢業了再來吧。

直到現在,戲曲頻道還是我最愛看的節目之一,只要有我愛看的,家裏人只有靠邊站了,甭想跟我搶臺。天津臺的《國色天香》是我很鍾愛的一個欄目,各路明星演繹的戲歌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傳統的,纔是長久的,民族的,纔是久恆的。

戲曲不僅豐富了我的業餘文化生活,還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和人文景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每一段歷史,每一個傳奇人物,都能在戲曲的舞臺上找到它們的身影,優秀的戲曲演員們在那七尺的舞臺上,塑造出了那麼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把人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表現的淋漓盡致,梁祝的愛戀,七仙女的真情,包公的剛正,梁山好漢的義薄雲天。

戲曲,我就跟你這樣的一路走來,從童年走到暮年,然後 到人生的終點,不離不棄。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2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嬴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霸王別姬》中氣勢磅礴的詞曲再一次在耳畔響起,而曾經與我一起守在電視旁津津有味地聽戲的人卻早已不在。我終於明白當年爺爺看此戲時的感傷,也不住爲戲中那命運多舛的人兒落下淚珠。

現代人不喜歡戲曲,這個時代快而浮躁,已經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聽那些慢而難懂的戲曲了。然而,從小伴着“咿咿呀呀”的戲曲長大的我,卻對戲曲有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小時候和爺爺住在一起,時常聽爺爺咿咿呀呀地跟着電視哼些什麼,便好奇地湊過去看看,卻只能看懂那畫面上的人塗着滿臉的油彩,穿着奇怪的服飾,嘴裏也咿咿呀呀地哼着什麼。那臉上塗着油彩的戲子對於年幼的我來說彷彿是個怪物一般,着實把我嚇了一跳,便不敢輕易靠近那電視機。

可時間一長,我長大了些許,竟對那戲曲有了些許好奇,湊近仔細聽,也還是聽不懂。於是我問爺爺那人唱的是什麼,怎麼打扮的這樣奇怪。爺爺笑着摸摸我的頭:“那是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這一部是《霸王別姬》。”爺爺眯起了眼睛,像是在回憶着什麼“你奶奶以前也是個戲子呢。”我便知道他是在回憶逝世的奶奶了。爺爺翻出一張老舊的相片“你看,這就是你奶奶以前的模樣,想當年……”我沒有再聽下去,而是對這相片中的人兒產生了些許興趣。

“原來奶奶以前這麼漂亮……”我喃喃道。相片中的人兒,臉上覆着絕美的濃妝,穿着一身青衣,正走在一條小徑上,卻被人叫住,回眸掩面嬌羞一笑,我彷彿還能看到她頭上那枝金步搖在微微晃動。

從此對戲曲着了迷。

說實在話,最開始爲戲曲而着迷,是被那旦的華美服飾和傾城容貌所折服,再後來又被劇情所吸引,對於戲曲的藝術性這些東西全然不知曉。於是,在電視機前咿咿呀呀的又多了一個小身影。

再後來,我搬離了爺爺家,回到家中上了小學,便離戲曲遠了許多。

而我逐漸長大,身邊的流行音樂越來越多,爲了跟上時代的潮流,我便漸漸疏遠了戲曲。後來,也覺得戲曲沒多大意思,故事情節老套,令人深感乏味無趣。

突然有一天,家鄉傳來爺爺病故的消息。

我回到爺爺家,暫時搬回去住。常常在原來的房間裏寫作業,卻聽不到了以往那句“咿呀”,心中之覺得空蕩蕩,愁思滿布。然而,閉上眼睛,我卻似乎還能感覺到爺爺在我身邊,還有那一句“咿呀”。

我走進昔日爺爺的屋子,找出那部落滿塵埃的《霸王別姬》,擦乾淨,播放起來。聽着熟悉的唱腔,彷彿又回到了年幼時坐在爺爺身旁咿咿呀呀的時候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3

中國的戲曲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因爲它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但隨着時代的發展,流行文化在羣衆文化生活中佔據絕對主流。

我的爺爺是個戲迷,自然愛看戲,愛聽戲,也愛唱戲。每天早晨,爺爺都會大展歌喉,邊唱邊比劃:“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爺爺,別唱了,過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齣呢!”唱哪出?來來來,我告訴你。”爺爺向我揮揮手。我跑過去,爺爺說:“這曲叫《玉堂春》,不錯吧?”“噢,原來你們戲迷流行這曲呀!”“流行哈哈---”爺爺笑了,“對,我們就流行這曲。你們孩子流行啥呀?”於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倫的新歌:“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原來玄兒喜歡聽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聽吧,聽吧!”我看得出爺爺有點失落,但我決不喜歡,同學會說我老套的。這樣,每當村裏來了戲班子,爺爺一席都不缺,而我情願一人在家裏看《流星花園》,因爲流行呀!

小時候跳舞,有一跳《藝苑新蕾》,服裝上畫了個大大的臉譜,我覺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櫃子底層,不見天日。直到幾年後的一天,表姐驚喜地發現它後,愛不釋手,我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後來到她家,我發現她房間裏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臉譜,收集了非常多戲曲光盤。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說什麼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嗎?臉譜和戲曲是我們中國的標誌。掛着臉譜,無論到世界哪兒,老外都知道咱們是中國人……”接着,表姐給我上了一堂戲曲課,我也驚訝得半天沒回過神來。

回到家,爺爺依舊在唱:“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爺爺,你們現在還流行這曲啊?”“對呀,我們永遠都流行這曲。對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過時了!”

我這才明白,戲曲不分時代,它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從那時起,我不再排斥戲曲,因爲它象徵着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長……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4

戲曲是我國的一大文化,它歷史淵源,在漢代出現了戲曲的原型,叫“角抵戲”;在唐代,民間舞蹈得以入宮,得到更大的發展;宋代,又出現了 “瓦舍”和“勾欄”;金朝時,南方出現了“南戲”,北方出現了“北雜劇”,之後,南方的“南戲”逐漸發展起來,戲曲的雛形形成。

後來在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戲曲形式,列如元雜劇,還有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個繁盛期則出現在明清時代,在明代還出現了四大唱腔,分別是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在清代,戲曲轉型,向民間化、通俗化轉變,後來由於徽班和湖北漢調藝人同臺表演,後來逐漸融合,成爲了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戲曲形式——京劇。

後來在地方又不斷的出現許多戲曲種類,諸如越劇、評劇、黃梅戲之類的,戲曲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闡述了。

我國的戲曲是我國的國粹,從1400多年就出現了,是我國無形的財富,屬於非物質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戲曲這一輝煌的文化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戲曲的舞臺被現代的歌舞給搶佔,戲曲表演的地方在現在可謂是少之又少,比如我們這裏,我就不知道哪裏有看戲曲的地方,所以說現在我們的非物質遺產保護得非常不好,作爲中華民族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民間文化、藝術,有着它獨特的魅力,它傳承並表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結晶體,而現在隨着時代在向着科技化,現代化發展,戲曲這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不受現在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除了中央電視臺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們很難找到戲曲的影子。戲曲這一偉大的民族結晶體不能就這樣埋沒,我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

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戲曲也應該進行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大衆而變化,不然古板、死板的東西是一定會退居二線或者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當然戲曲也是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有人會說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想問:現在在以後不也將成爲歷史嗎?改變是必然的,不然戲曲非但不能表現現在、以後的歷史,卻將會在歷史的河流長流中無奈的被埋沒。

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接受戲曲,而戲曲也應該做改革,以適應現在的潮流。

熱愛戲曲的作文 篇35

我國的戲曲文化,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可如今,卻要面對是去?還是留的問題。

隨着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電影,電視,幾乎沒有人關注戲曲。在以前,爺爺在沒事的時候就會聽聽戲曲。可現在,爺爺閒的時候卻不是看戲曲,而是看電劇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俗話說:要想知道果子甜不甜,最好親口嘗一嘗。戲曲也是如此,只有親身去體會,才能知道它的奧妙。

生活中的美是靠大家的眼睛去發現的,而戲曲中的韻味則需要大家去細細品味。

中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在以前,戲曲是人們喜聞見樂的文藝形式。而現在,人們休閒的方式卻是看電影,電視,逛街。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曾接觸過戲曲。

在老家,有一位十分喜愛戲曲的老人曾說過:“戲曲的舞臺上儘管沒有崇山峻嶺,河流湖泊,沒有狂風驟雨,驕陽似火,但演員可以憑藉虛擬的表演,使觀衆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如京劇《三岔口》,僅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靠演員的精湛技藝就表現出了摸黑打鬥的真實情景。這些都是電影,電視劇做不到的。”這樣的戲曲難道會比電影,電視劇差嗎?我們不應該去關注和學習嗎?

爺爺跟我說過“在老家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有唱戲的人來我們村。沒到這時候,村裏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很開心,到唱戲的時候,舞臺旁邊就會站滿人,唱戲人精彩的表演常常會贏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到了結束的時候大家都戀戀不捨。然而,當村裏有了第一部彩電的時候,大家沒事的時候都圍着電視看春晚,每年看戲的人越來越少,以前是一村的人,到後來大家家裏都有電視時,看戲的只剩下兩三個人,到最後唱戲的人都不來了。”時代在進步,可我們藝術瑰寶卻在消失。

現在的“90後”“00後”的大部分人都說戲曲過時了,老土,而去追求他們所謂的時尚,流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戲曲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我們獨一無二的戲曲正要面臨着失傳。

我們應該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文化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的韻味。

中國傳統戲曲是去?是留?決定權在大家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