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正月初一作文合集8篇

正月初一作文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正月初一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月初一作文合集8篇

正月初一作文 篇1

過年了,我們一家去拜年。這一天對我們小朋友來說最開心了:可以拿紅包、吃糖果。

我們去了很多親戚朋友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來到外公外婆家,我們一家齊聲說:“外公外婆新年好!”外公外婆樂呵呵地說:“新年好!”我從書包裏拿出一件禮物送給外公外婆,外公拆開來一看,是我用毛筆在紅紙上寫的一個大“福”字。外公驚喜萬分,高興地說:“謝謝你!你寫得太棒了!”“不用謝!”我說,“外公,您可以把福字倒着貼在門上,表示福到了!”

外公哈哈大笑,立即拿來了膠水,把我寫的“福”字倒着貼在大門上。我們全家人都哈哈大笑,樂淘淘。外婆忙碌着煮甜湯,我們喝了甜湯,又吃了許多糖果,然後互相送祝福,就離開外公外婆家到其他親戚朋友家拜年去了。

拜年真開心啊!

正月初一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有一個習俗,每年的正月初一時大家都會早早起牀,吃吃湯圓或麪條,寓意這一年將團團圓圓,順順利利,然後到外面拾一些柴禾帶回去,這就是所謂的“抱柴(財)回家”。今年的這一天也不例外,我早早地就起牀了,也許是因爲過新年了,興奮不已的原因。我們吃過湯圓之後,和鄰居一起出發,準備圍繞着山走。我們在漸漸走向目的地過程中,隊伍越來越龐大。從常州橋順着沿山公路再經過團結橋到達梨花廣場,和我們一起的鄰家大男孩(比我大兩歲)帶了許多鞭炮,而且是放出來彷彿能驚天動地的那種。

在梨花廣場,他把一個鞭炮放在一個空曠且沒有人的地方,他把鞭炮小心翼翼地拆開,用打火機點燃,然後拔腿就跑,幾個動作一氣呵成,只聽“蹦”的一聲,隨之山裏傳出同樣震耳欲聾的回聲。緊接着我們又向陳家灣水庫走去,那裏有許多人,車子也有許多,如果你開車走到那裏,你會過了很久纔會走過,因爲那裏堵車非常嚴重。我們在觀賞完陳家灣水庫後,又向九龍的方向走去,那裏的人同樣很多。

我們往下走着,可以看到路邊上的住戶的門前都掛着燈籠和對聯,可想而知,他們是多希望家裏紅紅火火。我一直以爲這條路很近,可是我錯了,這條路到家裏還有非常遠的距離,但很快在我的抱怨聲中到了家裏。今年的正月初一就這樣過去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會一個美好的新一年奮鬥下去。

正月初一作文 篇3

大年初一到了,就是說新年來了。我又喜歡又不喜歡。喜歡的是:我可以拿紅包;不喜歡的是,買一些好吃的,但要用很多的錢,現在我來告訴你我的新年第一天是怎麼過的。

那一天,爺爺很早就起來了,差不多3點吧,爺爺就開始放煙花了,然後接着就是拜菩薩,這是我們相信迷信特有的。聽爸爸說他那時也醒了,可我卻什麼都不知道。因爲我還在睡覺呢!到了早上7點多,我也醒了,可發現爸爸不見了,媽媽說:“爸爸買菜去了,晚上有客人要來。”哇,那不是很熱鬧啊!我很喜歡也很開心,於是我穿好新衣服就這樣新的一天開始了。早上我覺得有點無聊,於是就叫哥哥一起玩,我們一會兒打羽毛球一會兒放鞭炮很快的度過了一個早上,下午我有事情做了,我把果盤拿出了,還有凳子放好。。。。。。客人來了我就泡茶。等到開飯了我就可以歇一歇了,大約到了9點鐘,客人們都走了,我也很累了,於是我早早的就睡了。

這就是我新年第一天我過的很開心,他們都說我很懂事。不知道你們的第一天過的怎麼樣。我想也一定很有有趣吧!

正月初一作文 篇4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爲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後,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後,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裏裝着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的。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裏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爲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囉!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的,沒有煩惱的.,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正月初一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裏物產豐富,還保留着許多古老而樸素的過節風俗。

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這一天,家家戶戶必定要準備極其豐富的早餐,因爲俗信新年的第一餐越豐富,這一年就越豐收。有客人前來拜訪時,要放鞭炮迎接,客人入座後,主任要送上兩枚檳榔作爲元寶,祝客人發財之意。

家鄉的老人們都說,春節時,一定要將吉利、美好的話,不能打針吃藥,哭泣慪氣,以免在新的一年裏不順心,這應該也算是一種民風了。

正月初一,人們都換上新衣,提着禮品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家家戶戶瀰漫着喜慶的氣息,還不時傳來鞭炮聲。

正月初一最有趣的就是舞龍燈了。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五,,不論農村或城鎮,到處都能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接龍就是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貼的人家都要依次進屋去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隨鼓起,翻騰跳躍,那龍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再加上舞龍着其精湛的舞龍手法,讓人感到來到了羣龍的洞穴,觀看那一條條神龍騰雲駕霧,看它們打鬥、嬉戲。夜幕降臨時,龍羣周圍亮起一盞盞馬燈,又讓人感覺到那一條條龍在星河穿梭,令人彷彿身臨仙境一般。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相中一帶還傳承着許多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我愛家鄉有趣的過節風俗,我更愛我的家鄉!

正月初一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貼春聯、團圓飯吃餃子、放煙花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去拜年。

春節一到,全國各族人民都會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每家都濃聚着團圓的氣息。到了吃飯的時候,桌上都擺滿了各式菜餚,雞鴨魚肉,蔬菜水果。拜年,我們小朋友們肯定最是喜歡。既可以收到紅包,還可以和小夥伴瘋玩幾天,大家臉上都洋溢着歡樂的笑容。

昨天,我和表姐互相拜年後,就一起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剛一到,我們就挨個向長輩問好拜年,吉祥話不斷。祝爺爺新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而長輩們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個紅包發給我們。這時候我們都特別驚喜,然後我們就跑出去玩了。

到了吃飯的時候,桌上各種各樣好吃的,數不勝數,看得我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狼吞虎嚥一番,心滿意足。

雖然大多數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快樂氣氛中,但我們不能忘了那些還堅持工作崗位的人們,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時光,成全了大家的團圓。他們捨己爲人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和學習!

正月初一作文 篇7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裏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隻天雞,說是當太陽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着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着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

據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爲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爲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爲五德之禽。

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爲雞日。

正月初一作文 篇8

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餃子會爛耳朵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從東漢事情張仲景的時候開始的。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河南省南陽)人。自幼苦學醫書,博採衆長,成爲中醫學的奠基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爲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着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