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我從廣告中學到了語文七年級作文示例

我從廣告中學到了語文七年級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2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從廣告中學到了語文七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從廣告中學到了語文七年級作文

我從廣告中學到了語文七年級作文1

語文到底是什麼?僅僅是課本上的文章嗎?不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

現代社會中,廣告已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廣告作爲商業社會的產物,其作用已不單單是商品告示,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是時尚和流行的象徵,對於公衆的生活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廣告用語中,有一些比較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賞心悅目;但大多數都是運用了一些成語的諧音,或是一些名言或成語的同音異字如:“某當鋪廣告——“當之無愧!”;某帽子公司廣告——“以帽取人!”;“某理髮店廣告——“一毛不拔!”;“某打字機廣告——“不打不相識!”;某眼鏡店廣告——“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爲了保護您的心靈,請爲您的窗戶安上玻璃。”等。這使我從中學到了語文,語文不僅是用語言來表述的文化,還是一種交際、經濟發展的工具。

語文給人帶來了美感,但有一些“別出心裁”的廣告用語卻使人找不到語文的美感,感受不到語文的魅力。某些廣告商似是而非的成語新編,如“咳不容緩”、“油備無患”、“鱉來無恙”,牽強附會,無論對產品還是對文字本身,都只有誤導作用,此種廣告用語,應絕對禁用。還有一些廣告宣傳中出現的`“極品、神奇、之最”等等最高級用語,利用大衆媒體作名不副實的虛假宣傳,純屬欺騙誤導消費者。但現實中,已被歸爲“禁止”使用之列的“極品”及其相類似的稱謂卻頻頻亮相於衆多商品廣告中。這些現象,向社會、廠商和有關管理部門敲響了警鐘:清除文化污染,規範廣告用語迫在眉睫。

我認爲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體驗漢語的精妙之處。還要善於發現一些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明辨是非,去僞存真。其實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語文素養就得到了提高,就學到了語文。

我從廣告中學到了語文七年級作文2

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化,語文到底是什麼?僅僅是課本上的文章嗎?不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

現在的廣告時時在你身邊,它們也都含有語文的成份,像某帽子店的廣告是“以貌取人”。此廣告新穎而靈活,它適當運用了“以貌取人”這個成語,這種表達又說明了帽子是非常珍貴的,又使別人容易記下來。平時我寫作文不知如何寫才能新穎而誘人,而從廣告中,我知道該如何寫作文。

記得老師在上課時曾說了一條好的廣告。“在一餐館的門口有一隻大桶,上面寫着:不許偷看,這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紛紛前來觀看,而桶裏放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本店有美味啤酒,請來品嚐。而這就是以人們的好奇心來做廣告。從這裏我明白了,設置懸念是作文的一種好的方法。它讓人們充滿了好奇心,想接着看,把謎底揭開。

還有一條廣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則廣告也在啓示人們,做人不要追求最好的,但要追求更好的。因爲在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最好與最差之分,如果你千篇一律想自己是最好的,那你必然會後退,你要追求更好,才能取得成功。

在某處有一側法語學習班的招生廣告:“如果你聽了一課之後發現不喜歡這門課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費用,但必須用法語說”,這側廣告是明顯的有話不直說,如果一個人要去學習法語,那麼他一定不會法語,而“必須用法語說”,說明了只要你來交了錢,上了課,錢就已經不能退回來了。而寫作文也有這樣一種方法,有話不直說,讓你去猜。這也是一種好的表達方式。

在生活中有語文,只要你細心觀察,你也會有額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