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通用59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通用5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通用59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着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爲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爲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爲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纔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裏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爲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着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着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後,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峯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麼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嚥的吃着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後,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鬆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裏搓麻將,有的在廳裏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後,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後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後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着,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後倒計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爲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着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裏發生了多麼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着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裏,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醃好的鹹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菸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糰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糰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麪。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麪的用掌跟按壓麪糰,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麪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瀰漫着穀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糰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着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着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麪糰,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後包好四周,可我怎麼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纔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糰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於吉時已到,揭鍋,蘑菇雲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糰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糰子閃着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捨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麼多糰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糰子不僅代表着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繫着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嚮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慾,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家人們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其樂融融,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

除夕這天,一到晚上,家裏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起來了。有人在放鞭炮。從小年臘月二十五起,鞭炮聲日月不絕,沒有間斷過。屋子裏,奶奶和四媽、母親一起趕做年夜飯,廚房裏面瀰漫着酒肉的香味,勾魂攝魄,引人心絃。小弟弟向真喜得快要發瘋了。他自己一個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廚房,想看個究竟,卻總是被奶奶和四媽一起攆出了廚房。爸爸、伯伯們、叔叔和哥哥與姐夫一起在家裏大掃除,可是,他們笨手笨腳的,弄得烏煙瘴氣。

“拜年啦!”終於,孩子們開始給大人們拜年了,按照習俗,大人們早已準備好了回禮的紅包。這件事在我們孩子眼中,是一年當中最神聖的時刻,萬萬不可少的'。孩子們面帶笑容,向長輩們深深地鞠躬,都要呈九十度直角了,要多恭敬有多恭敬,朗聲道一句:“拜年啦。”然後長輩們就會擠出笑容,那笑容很有幾分“慈祥”的味道,並且不知道從哪兒變出來一個“鼓鼓”的紅包,心甘情願的交遞給我們。雖然在此之前,父母一而再地,再而三地告訴了我們,不要輕易在長輩面前打開紅包,那樣並不怎麼禮貌,可還是有人一接到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紅包來一探究竟,惹得長輩們哈哈大笑。

這一天我們都穿着新衣,顯現出萬象更新的氣象。我們還一起在門上貼了一幅對聯,紅底金字,甚是好看。

在客廳裏掛上一張年畫,畫的是一個大胖小子笑呵呵地“站在地上,懷中抱着一條紅紅的大鯉魚,是爲“年年有餘”,寓意是:新的一年中我們會豐衣足食,還會留有剩餘。

我們開始吃年夜飯了,飯菜與平時不同,特別的好吃,特別的香,明吃好飯後大家夥兒就開始看春晚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和新的一年中的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着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裏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乾了纔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裏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纔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裏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着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裏,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爲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年到啦,想必大家都會去拜訪親戚吧。那海寧過年的席酒,就和拜訪親戚有點關係。

過年的席酒,原本就是新年的拜訪。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宴席的形式了。寓意是讓親情更加深厚,生活更加美滿。你可別說,過年的席酒和普通宴席還真有些區別,過年的席酒是有寓意的,而普通的宴席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席酒分爲準備、席中、席後。準備十分考究,要按長幼順序來。輪到哪家,哪家就主辦整個宴席。

大年初一,雞剛一打鳴,“主辦方”開始忙碌起來了。輪到外公時,他便親自掌廚,加鹽添油把量十分精細,手都不帶抖的那種。因爲他知道,這一天對他乃至整個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人則在大廳裏接待客人。孩子們在院中放鞭炮、嬉笑玩耍。過年的氣氛開始顯現出來。

傍晚時分,客人基本到齊。席酒一開始,氣氛就變得熱活了起來。堂內燈火通明,桌上也熱氣騰騰,人們的談話聲與筷子的“嗒嗒”聲更是交雜在了一起。大堂裏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

“上菜嘍!”這突如其來的聲音,令我一下子摸不着頭腦。我定睛一看,啊,是外婆!只見外婆端着一個大餐盤,有條不紊地慢步走上前,並把它端上了餐桌——是的,主辦方上菜時不能搖搖晃晃,不然有損節日氣氛,這是古老的規矩。

席中,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頂峯,人們都喜氣洋洋的,吃着有着團圓寓意的四喜丸子,心情不免更加激動。就連筷子的聲音也逐漸被人們熱鬧的談論聲給覆蓋、取代了。還有人手舞足蹈地介紹着自己在他鄉的所見所聞。我想,過年要的就是喜氣洋洋的氣氛,應該把去年的一切煩惱都傾吐出去。因此,我也一頭扎入了這看似永無止境的暢談。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隨着最後一輛車的尾燈消失,過年的席酒便結束了。我走出門,坐在臺階上:白日的嘈雜聲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席酒雖沒有宴席那般豪華,可喝出了真性情。明年的席酒希望也能辦的這樣紅火,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我這樣想到。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7

我的家鄉在新州,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那非春節不可啦!

春節是新年的開頭,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說春節的來歷啊!哪來頭可不小呢!春節是從歷年流傳下來的,直到現在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呢!

我們這裏的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四過完小年就開始了,當然那都是節前的彩排。最熱鬧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過年,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己,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們新州的元寶餃子。餃子寓意着招財進寶。我家餃子餡是多種多樣的,有白菜餡、豬肉餡、韭菜雞蛋餡、香菇餡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着:“再給我一盤,再給我一盤,我還沒有吃飽!”

到了晚上外面噼裏啪啦的響,家家都在放鞭炮,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和爸爸從屋裏拿出長長的紅紅的大鞭炮,邊拖邊擺放着。點火!爺爺和爸爸趕緊跑回屋裏來,火沿着火線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間外面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接下來就是放煙花了,一點火,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轟”的一聲,一束煙花飛上了天空,緊接着,更多的煙花飛了出來,隨着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響聲,煙花綻開了,不一會兒,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各種顏色的煙花縱橫交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你瞧,圓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在天空爭先恐後地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它們有的像上翻,好像嬌媚的牽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絢麗的菊花……我還饒有興趣的爲每一組煙花取了名字,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滿天繁星、百花齊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襯托,顯得煙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壯麗的景象!

吃餃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節日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8

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一樣,就說過春節吧,我的家鄉最奇特的風俗就是送“恭喜”。

大年三十晚上不僅僅是家家張燈結綵、放鞭炮等習俗,其實鞭炮聲中還有我們在送“恭喜”。送“恭喜”其實就是給別人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家裏有些大人走在一起,抱着或牽着比較小一點的`小孩,稍微大一點的小孩子就不跟大人一起,他們三五成羣地在一起,一家一家的去送”恭喜”。每家都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零食招待送“恭喜”的人,只要小孩去了便會給零食,這樣小孩子們把零食裝在自己帶的袋子裏,然後高高興興帶回家享用。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姑姑一些人去送“恭喜”。我們來到了一戶人家前,便會一起大聲說:“恭喜啊!恭喜啊!”。裏面的人聽到聲音便會出來,熱情的迎接,又是遞煙,又是端茶,又是邀請我們坐下吃東西。我們便會跟他們說些過去的一年裏的生活情況,過得怎麼樣,然後誇一下對方,祝福他們。那些人呢,也會誇過來,要是看到小孩便會給零食,有時是一個小紅包。一陣對話後,我們便會走,然後去下一家。快到下一家時,我們拿着手電筒會對着他們那照來照去,讓他們知道,到了時同樣會說:“恭喜啊!恭喜啊!”。裏面的人同樣出來迎接,每次走一家都是一樣的。其實過年就是親朋好友的相見,和小時候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其實每走一家,心裏都會有些開心,看着爸爸、媽媽、姑姑和那些大人們說說笑笑,讓我感受了親情、鄉情和友誼的珍貴,幾十年都不會散。

一眨眼,我們一下就走了許多人家,但是並不覺得累,小孩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裝滿袋子,心裏特別開心。而大人們也見到了自己小時候玩得很好的朋友,心裏也是很高興。鞭炮聲響個不停,隨着一聲又一聲的“恭喜啊”,使過年有一種特別的味道,當然也寓意着來年我們生活更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9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0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糉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爲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爲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爲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着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着它對着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裏,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着: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着叩拜,她學着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併搖一搖,嘴裏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嚥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裏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裏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着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爲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着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爲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1

大年三十,到處是紅色。家家戶戶貼起“福”字,家裏人有會書法的,便一定會寫一幅喜氣的對聯助興。採辦年貨的街坊鄰居擦肩而過時,都會相互熱情地打招呼,互道新年好。

當晚,我家自然也準備了一桌子年夜飯。這一日沒有了往日的寂靜,每一個窗口都在講述團聚的故事,餐廳在溫暖的燈光下被襯得格外溫馨。外公準備了兩條魚,一條是準備放着過年的,寓意是“年年有餘(魚)”,一條則是打算煮了一起吃的,因爲我最愛吃魚。外公白天就給我看了廚房洗手池裏活蹦亂跳的鯽魚,說是要給我們煮鮮魚湯。

等菜上齊了,我們圍坐在餐桌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等開飯。我眼巴巴地看着熱騰騰還泡着白泡的魚湯,被媽媽小心翼翼地端放到桌子中間,一看就非常美味的樣子。外婆從容地先舀了一口湯嚐了嚐,眉頭卻驟然皺了起來,接着就莫明其妙衝到廚房洗手槽邊漱口去了。媽媽不明所以,也隨手夾了一塊魚肉送進嘴裏咀嚼,同時露出了一言難盡的表情。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衝動,舀起一勺湯送進嘴裏,呃……果真是一口湯讓我懷疑人生。

“外公!”我是第一個挑戰大廚權威的人,“你放錯調料了嗎?味道好怪噢。”爸爸一聽,明智地縮回了筷子靜觀其變。外公將信將疑:“怎麼會!魚可好了,難道我放多鹽了?”他說完也嘗起了魚湯,然後崩着臉,嚴肅地掃視全場,下了個頗符合邏輯的`結論:“魚的苦膽破了。”一旁的爸爸似乎並沒有認同,而是默默拿着大勺往湯裏攪了攪,幾秒鐘後,生生撈出了一塊半個手掌大、滑不溜丟的黃色不明物體。外公不禁疑惑道:“是生薑嗎?”爸爸很猶豫:“不像……”就在這時,在廚房裏頭的外婆突然嚷嚷了一聲:“我的透明皁呢?!”

接下來,我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片刻之後,我不由地噗哧笑了出來。哈哈哈哈哈……最後,全家人笑得一發不可收拾,停也停不下來。這明明是個悲傷的故事呢!

雖然沒吃上魚,但還有一桌美味的佳餚。全家人坐在一起過春節,一起笑,心裏不由地就覺得滿足又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2

過春節嘍!過春節嘍!我期望已久的春節終於來了。我的爸爸媽媽提前辦好了年貨,家裏煥然一新!就盼着今天過春節。

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抱着餃子,看着春晚的晚會。按照我們東北的傳統習俗,這餃子餡兒可是不能馬虎的:餡兒裏放硬幣,誰吃到誰就會財源滾滾;餡兒裏放花生,誰吃到誰就會升官發財;餡兒裏放糖,誰吃到誰的日子就會變得甜蜜蜜的。

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晚上,在街道上每家每戶都會掛上亮堂堂,紅彤彤的燈籠,表示在新的.日子裏紅紅火火;大門上要貼鮮豔的紅色對聯,表示祝福我們的日子會像對聯上說的那樣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餃子已經就位。在那些白白嫩嫩的餃子中,只有10個餃子中有花生。爸爸把包好的餃子倒進沸騰的鍋裏。過了一會兒,豐盛美味的飯菜擺在了桌上,餃子也一盤一盤的擺在桌上。家人們每個人都面帶笑容,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只見那圓滾滾的餃子口水直流,我連忙夾了幾個餃子。媽媽和小姨一開始第一個就吃了雙花生,緊接着老爺、爸爸、哥哥、大寶和我都吃到了花生,一聲聲歡呼,一陣陣歡笑在客廳裏徘徊中。等到晚上十二點兒,鞭炮聲一次次響起,我和哥哥都想下去玩,可媽媽說:“今天是你們的本命年呦!你們晚上不可以出去,不可以看星星和月亮!”媽媽說完,我們倆只能乖乖的繼續守歲了!收到了好幾個紅包的我覺得過年真好!不一會兒隨着鞭炮聲結束了,春節聯歡晚會圓滿落幕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的房間睡覺去了

我喜歡春節,喜歡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因爲家裏每時每刻都洋溢着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3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糉子。看着爺爺細心的包糉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糉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着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糉葉,圍着手指轉了幾圈,糉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爲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糉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糉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糉葉蓋過來,這樣糉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糉葉繫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糉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糉子,雖然包的糉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裏高興極了,因爲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糉子。

包完糉子,爺爺把糉子放入鍋裏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糉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糉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糉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家鄉衆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餈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麪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後再在上面撒麪粉,之後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後用小擀麪杖擀成圓圓的麪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摺,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爲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裏,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着吃。最後,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着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5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竈臺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說:“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準備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歡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準備入口,媽媽就說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現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爲我準備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高興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臺閒聊觀月,別提有多高興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6

今年的年三十,親戚們都要到我們家裏來吃團圓飯。一大早,爸爸就買了香燭、紙錢,鞭炮等祭祀用品回來。

不一會兒,嬸嬸、叔父和弟弟他們一家人就到了。還沒來得和弟弟玩一玩,爸爸就讓我跟他去一起去買魚。魚買回來後,爸爸立馬開始打理。爸爸先把魚放到菜板上去除魚鱗,再去除魚的內臟,然後放一些薑片和蔥段在魚肚子裏去除腥味。爸爸一共打理了三條魚,這三條魚要做成不同的味道。一條做成紅燒魚,一條做成酸菜魚,還有一條做成清蒸魚。

晚上,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菜。可是大家都沒有坐下來吃飯的意思。原來今天這頓飯和平時吃飯不一樣。開飯之前,爸爸在桌子前點燃了香燭和紙錢,聽媽媽說這是在請各路神仙和故去的親人們吃飯。等他們吃完後,我們纔可以吃。

終於可以吃飯了,我毫不猶豫地夾起最喜歡吃的魚頭,卻被爸爸叫住了:今天的魚頭不可以吃喲!“”爲什麼不能吃魚頭呢?"我不解地問。爸爸說:“今天既不能吃魚頭,也不能吃魚尾,魚頭魚尾都要留着,寓意新的一年有頭有尾。”原來,吃團圓飯有這麼多我不是道的規矩呀!今天可算是長知識了!

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時,長輩們就開始給我和弟弟發壓歲錢。哇!一下子得到了這麼多錢,我感覺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每年的除夕,爸爸都讓我和他一起守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跨年。不過要守到凌晨十二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經常困到不行就提前睡下了。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地聽到午夜的鞭炮聲時,我知道新的一年真的來了。

同學們,你們是怎麼過年的呢?與大家分享分享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7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有56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一歲的寒生在鞭炮聲中。在春分時分進入屠蘇。”這是我家鄉的習俗——元旦

在中國新年期間,每家每戶都要打掃乾淨,也就是說,舊的被移走,新的受到歡迎。還有一個關於大掃除的原因的故事:據說邪惡的仙女“三死神”喜歡說是非,他向玉帝報告說,世界上那些掛蜘蛛網的人正在製造麻煩和犯罪。玉帝非常生氣,想懲罰這個世界。這件事被竈神知道了。他告訴每個家庭要迅速打掃。當玉帝看到世界各地的天氣都在更新時,不如“三死神”說的那麼好,於是他命令衆神給世界送去祝福。

除夕夜的早上,人們會點燃準備了很久的`鞭炮,一串鞭炮會“砰”的一聲,孩子們會躲在門後,然後點燃一排圓形的煙花,大炮會“嗖”的一聲射向天空,然後“砰”的一聲變成一縷白煙。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也叫“團圓飯”。無論家人外出多忙或多遠,他們都必須在這一天回來。在除夕夜的晚餐上,餃子象徵着團圓,意味着每年有更多的魚,麪條象徵着長壽。吃了年夜飯後,長輩們要給年輕一代發壓歲錢,紅包裏有“萬歲錢”、“除惡”、“龍”等吉祥的字眼。鬼魂。雙魚座等吉祥圖案表達了長輩的關心和祝福,孩子們很高興收到紅包。

接過紅包後,孩子們出去找玩伴。他們把花筒放在一起,點燃煙花。煙花在晚上非常漂亮,包括紅色、藍色、紫色、黃色、彩色和各種各樣的。孩子們必須保持他們的年齡,直到鎮遠的第一天他們仍然很強壯。

我希望我家鄉的風俗能夠一直流傳下去,這樣一年的味道會越來越濃,這種歷史和文化可以傳承更長的時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8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新年,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新年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家家戶戶都要掛長長的香腸,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們知道人日是什麼嗎?聽爸爸說這個節日大有來歷呢!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出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生日。當然了,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我更在意的是過節這一天吃什麼,至於習俗什麼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們拋之腦後了。人日這一天要吃麪條,寓意是長壽;戴人勝,所謂的人勝就是頭飾;登高,這個習俗可不是隻有在清明節的時候纔有的;吃七寶羹,所說的七寶就是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爲“七寶羹”。有新年大豐收的`寓意!

在初七這一天更是熱鬧,我們家院子裏傳來一陣陣笑聲,這個笑聲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們弄出來的,而是由“開心果”本人弄出來的。初七早上,我看見桌子上擺着一碗又一碗的“白條子”,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麪條,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今天爲什麼吃麪條啊?”媽媽說:“因爲今天是人日!”我說吃麪條是不是有長壽之意?”媽媽說:“對!我急忙跑去找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你們今天要多吃麪條!”爺爺奶奶一臉驚奇的問:“爲什麼?”我說:“因爲吃麪條有長壽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鬨堂大笑,雖然不知道在笑什麼,反正跟着笑就是了。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風俗,歡樂的笑聲,那裏的一切讓我無法忘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9

鐵水舞龍是重慶銅梁的傳統習俗,一般在正月十五舉行,又稱火龍鋼花。這種活動我以前連聽都沒聽說過,這次媽媽卻說要帶我去現場觀看,真期待啊。

表演的場地在小山坡下,觀衆們坐在山坡上,演員們就在下面寬廣的廣場上準備表演。

表演開始,場地中間的一個小噴頭上噴出了火星,越噴越高,最終停在了離地面兩米左右的地方。兩隊舞龍隊在此時從兩側奔跑上臺,火龍身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小噴口,不斷地噴涌火花,被演員們託舉着,在場中不斷地舞來舞去。

這時,圍着廣場的六七個早已燃燒的火爐已經將合金半融化了。旁邊的三名專業演員,用一種特製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鐵水,將這溫度接近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鐵水向空中拋去。另一名演員眼疾手快,用一塊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將那半融化的鐵水徹底打散,向場中的舞龍隊灑去。高溫的鐵水炸裂開來,在空中呈現出金色火花,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廣場上,潑金撒銀,絢麗無比。我們的眼球已經完全被美麗的鐵水舞龍吸引了。

在漫天飛舞的金色鐵花的襯托下,場中的`火龍隊隊員更顯彪悍。他們赤裸上身,在滾燙的鐵水中穿梭自如,做着各種動作。只見舞龍頭的兩人,高高地舉起龍頭,後面幾人,以s形的走位,不斷用力揮舞着龍身,左右兩支舞龍隊不時交換位置,遠遠看去,時而像兩條巨龍正在打鬥,時而又像雙龍戲珠還在嬉戲一般。在金色火花的襯托下,舞龍也更顯絢麗。

鐵水舞龍的場面就是這樣壯觀無比,爲春節增添了許多年味兒。這樣鐵水舞龍鬧新春,這真真擔得上“過年”二字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0

中秋節與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來源於天象崇拜,由上古年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也包含着思念家鄉的感情。

早上,奶奶便買了糯米粉、芝麻、藕和月餅回來,我湊上前去好奇地問:“奶奶,你買這麼多東西回來做什麼?”坐在旁邊的母親白了我一眼:“今天是中秋節,你忘啦?”“哦,對哦。”我恍然大悟,但隨即又問道:“那又要糯米粉和芝麻做什麼?”奶奶笑着答道:“中秋節不止要吃月餅,還要吃糯米粉,買這部分就是用來做的。”

只見,奶奶將芝麻炒熟,搗碎,加入白糖攪拌,如此餡就做好了。用糯米粉和水將來揉成麪糰,將餡包在麪糰裏,搓成湯圓的形狀,再壓平,一個糯米餅就做好了。上鍋炕熟就好了。

無聲無息中,一天已經過去,夜晚已經到來了。奶奶讓爺爺搬了一張桌子來到院子裏祭月,桌子上有月餅、糯米餅、柿子、藕,與一碗水。我好奇地問奶奶:“祭月的`桌上爲何要放水呢?”奶奶反問道:“有吃的怎能沒喝的呢?”母親笑着說:“毛毛,大家以前中秋節時常常到人家偷喝這個水,你知曉爲何嗎?”我茫然地搖了搖頭,母親繼續說道:“據瞭解喝了這個水可以不尿牀,所以一到中秋節晚上就看見很多小孩在人家院子裏穿梭偷喝水,晚上反而由於喝多了尿牀。”

坐在院子裏,聽着母親講的這個笑話,品嚐着美食,我不禁仰起頭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上是不是真的會有嫦娥,會有玉兔,會有砍樹的吳剛嗎?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各有各的風俗,你們那兒的風俗又是什麼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1

在我的國家,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在每個傳統節日裏都有很多風俗。而每個地方的風俗也大有不同,而我要講一講我們那個地方,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的風俗,而就非屬端午節不可了。

在我們那裏的端午節那是非常熱鬧的,在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起的很早,爲的就是在這一天吃上糉子。所以都要起的很早開始包糉子,準備好材料後,我們就開始要包糉子了。這一天的早上整個村都熱鬧起來,每家每戶都要把準備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拿好,前往我們村裏的一個大院在那裏整個村裏的'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會到那個大院去包糉子,大人們很高興,小孩們更激動,因爲在包糉子的時候,小孩子們可以在一旁一起包糉子。能吃到自己包的糉子想到這一點,小孩子們都能一蹦三尺高了,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院裏家長們和一些長輩在哪裏忙活着糉子要包的材料,小孩子們則幫忙一起摘弄梧桐樹葉來做包糉子的外皮。我把梧桐葉在清水裏仔仔細細地洗了一遍又一遍,等我們把梧桐葉洗好後大人們也把糉子裏的米和別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包糉子了,包糉子時大家說說笑笑,氣氛特別熱鬧完全可以跟那些大節日的熱鬧程度有的一比。我們這包糉子裏的食材可不光一種,按個人喜好來包。有的是豆沙味;有的是紅棗味;有的是綠豆味……還有好多好多種。每個人都要包上好幾個,供大家一起分享。包好糉子後就是蒸糉子了,蒸糉子的時候我們一村子人都圍在一起,用話語來等糉子。大家說着笑着,時間好像過得很快,還沒聊盡興。糉子就好了,大家吃着糉子臉上都是幸福,滿足的笑容。

這就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我很喜歡我們村的這個風俗,讓我們都能如此的快樂,滿足充滿幸福感。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提到除夕,誰不是笑容滿面,誰不是喜氣洋洋,誰不是喜上眉尖呢?

除夕之日,人們貼上春聯,就像爲新年披上一件大紅的新衣。春聯上,那一字一句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含義,都渲染着吉祥的光輝。貼“福”字可有講究,樓道里每家每戶都正着貼,寓意“福氣降臨”。遇上了鄰里鄰居都互相拜個年,送上真摯的祝福。

大年前夜,一家老少圍坐在年夜飯桌旁,來不及去看春晚裏多才多藝的人們展現高超技藝,卻互相道着一聲聲真情實感的祝福。老人們祝小輩們學業有成,小輩們也祝老人壽比南山,一家人和和氣氣,恭賀新春。

午夜時分,春晚裏終於唱起了《難忘今宵》,主持人那飽滿而又熱情的聲音在耳旁響起。“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5、4、3、2、1——過年啦!”窗外的爆竹聲,煙花聲如同一碗“雜拌兒”,響作一大片。那“噼裏啪啦”的聲音像是對新年的賀彩,也像是對世人美好的祝願。

這一晚,家家戶戶都不熄燈,全城都在喧鬧,就同大白天一般。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明明早已是深夜,卻要和家人一起團圓、守歲。鞭炮聲日夜不絕,天空中的一朵朵綻開着的“花朵”衝着人們歡笑,笑聲震耳欲聾。五彩繽紛的煙火在夜空中綻放,黃色的.如同一閃而過的流星,紅色的就像天上下起了花瓣雨,綠色的像極了在天空中飄蕩着的小草,處處歡喜,人人開懷。

大紅的衣裳,璀璨的煙火,美味的佳餚,溫暖的祝福,無一不是串串跳動的音符,奏響了一曲歡樂、幸福、美滿的春節之歌!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3

“清明前後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隨着夏姑娘的呼喚聲來到我們的身邊。

清明節的習俗有踏青,掃墓……清明節是年輕的人祭祀去世的老人們,如外曾祖母和外曾祖父前面去世的老人們,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分生死離別的悲酸淚。

在清明節的.早上,我和哥哥還有妹妹匆匆忙忙的隨着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還有爸爸、媽媽去掃墓了,我和妹妹一上歡聲笑語,一直沒停過,沒過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我和妹妹就隨着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還有爸爸、媽媽來到了山上,在上看哥哥還沒上來,哥哥在分岔路口走錯了。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哥哥走累了,想喝水罷了,去買水了。

不知不覺我也走累了,漸漸的走不動了,越走越吃力了。我一擡頭看見三路還遠得很呢我。真希望前面有一張椅子,椅子就放在那裏,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可以去那裏休息休息一會兒。那麼應該有多麼的好啊!

呀!我們終於到了,整個人都舒服了好多好多,呀!山上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好得多呀!舅媽從口袋裏拿出幾根蠟燭,想點燃蠟燭,立刻想起以前森林火災,在山上不能放火。我飛快的跑上去阻止舅媽,沒想到火已經點燃了,紙錢已經在燒了,我打消了上去阻止的事情,沒一會兒,“噼噼啪啪……″舅舅點燃了鞭炮,頓時。一陣煙霧瀰漫在墳地上空,似乎要將我們的思念帶給了在天堂的外曾祖母了。馬上就幫忙打掃垃圾了,呀!一年下來,樹葉可真不少啊!

時間沖沖的走了,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和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還有爸爸媽媽一起離開了我們去外曾祖父那裏去給他掃墓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4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衆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風俗習慣,在我們故鄉,我最喜歡春節了。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這樣:除夕前幾天在外地的親人趕回家,平常寬闊的廚房,一下子變得狹窄了。我爺爺年輕時是個廚師,做飯口味極好,所以打雜的小事由我爸爸來幹。餐桌上全是堆積如山的鴨雞魚,媽媽把洗好的牀單窗簾全換好,靜靜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門,我與家裏的哥哥姐姐聽奶奶講故事,爺爺在門口煎蛋餃,廚房裏依舊蒸汽蒙面,蛋餃都煎完了,爺爺提起毛筆開始寫對聯,我很小,看不懂寫的是什麼,所以就跳過去,而是看奶奶掛燈籠。這燈籠是外頭買的,又大又紅,我小時候特喜歡。

正月初一,我老早就起來了,因爲可以拿紅包,所以我趕緊換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們家親戚忒多,所以給的紅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們走訪時都帶個包去裝小零食。

下午沒什麼好玩的,因爲奶奶就住在樓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靜靜等待着漫長時光。

晚上終於來臨,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邊,熱熱鬧鬧,好不快樂。美味佳餚擺上桌,小朋友們垂涎欲滴,爺爺說完話,大家開始動筷子了,小孩子往嘴裏塞了香腸,大人開開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飯後,奶奶就開始發紅包了,結果紅包鼓鼓的,小朋友們拿着錢去買炮仗,大朋友則點火看着天空燦爛的煙花,不盡歡呼起來,電視裏放映着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倖幸福福,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童年裏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5

聽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我意識到元宵節來了。家鄉的元宵節總是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是我心目中最有特色的節日了。在元宵佳節這天,白白胖胖又圓圓的滾滾的小湯圓你擠我,我擠你,好像一顆顆碩大的珍珠在每家每戶的鍋裏翻騰,咕嚕咕嚕的聲音和香甜可口的白煙甚是誘人。湯圓固然誘人,但是對於我來說,還是夜遊花燈更勝一籌。

當黑夜緩緩伸出它的爪子,探向人間大地的時候。遇上燈會的紅火被燙了個結結實實!穿梭在燈會裏的時候,眼前只有那流光溢彩的燈光,黑夜的孤寂已全然不存。花燈大大小小、形態各異卻都顯得令人歡喜。這邊是穿衣服的小兔子,閃着白光,好像在給我們拜年;那邊是寓意鴻運當頭的鴻運燈,流光溢彩;遠遠看去,最多的還是那圓溜溜的大紅燈籠,紅光熠熠,流蘇飄搖。

聽媽媽說,元宵節賞花燈的'傳統有一個有趣的來歷:傳說在很久以前,一隻神鳥誤闖人間,卻被獵人當做一般兇禽猛獸射殺。天帝知道後雷霆大怒,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至人間縱火,以懲人類。天帝善良的女兒知曉後不忍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危險來到人間通風報信。衆人聽說這一噩耗,都嚇得六神無主。這時一位老者想出策略:“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爆竹、燃煙花,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紛紛表示贊同。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查看情況,發覺人間到處都是紅光,響聲不斷,熱鬧非凡,以爲是大火燃燒,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逃過一劫。爲了紀念,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懸掛燈籠,後來演變成了集體的燈會。

我看着色彩繽紛的花燈,不由地雙手合十,如今沒有災難,卻仍要祈求平安。希望新的一年所有人都能快快樂樂、學業有成。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一提到它,誰不對它熱切向往,不對它極其喜愛?

每年春節的開始,應該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了。除夕一早,四處都是手上、胳膊上拿滿春聯的人們。這時,總有幾個小孩子圍在大人身旁幫忙,嘻嘻哈哈地把舊春聯撕掉,換上新的,這舉動好像是代表辭舊迎新,把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寄託在大門上的春聯。

從早晨起,屋前房後都充滿飯菜香味,而大部分家庭的飯菜中必定少不了魚,我家也這樣。老爸常說:“吃魚就會年年有餘。”所以過年前人們就會帶回家幾條魚。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算重頭戲。在外工作、學習的家人會回家團圓,吃團圓飯。這時大街上幾乎所有商鋪都關了門,宛如平常凌晨十一二點一樣安靜。

飯後就是一年一度地看《春節聯歡晚會》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在桌前,拿出提前和好的面和拌好的肉餡,在包餃子時,往往會挑一兩隻餃子,在裏面放枚硬幣,第二天誰吃到了,就意味着誰一年的運氣就會好。

第二天就是小孩子們最期盼的大年初一了。家長們總是會早早叫孩子起牀,還會用“今天起不來,一年都起不來”或“起晚了就沒有紅包”這些話嚇唬孩子。

吃完早飯,到街坊鄰居家串門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活動了,長輩們對孩子說些祝福的話,然後孩子再跪地磕頭,有些家庭甚至還會用個鐵盆,最後就是孩子笑逐顏開地收下紅包。

在除夕與大年初一中間的傍晚,天空上會飄有許多孔明燈,它們寄託着主人新年的.美好願望,隨風飄向遠方。

春節,它不僅僅是人們情感得以釋放,親人們得以團聚的好日子,更是中華民族象徵團圓與興旺的永遠的精神支柱。我愛這4000多年的傳統節日,更愛我們獨特的家鄉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7

春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於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爲深刻的家鄉風俗。

在這衆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麪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糰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並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製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麪糰,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隻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蔥糊糊塗塗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後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鹹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讚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捲一捲,再是旋一旋,最後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嚥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髮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於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福”字映入眼簾,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啓,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8

春節悄悄地跟隨着冬天的腳步,歡天喜地的和我們歡聚在一起。每家每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初學叫爸爸的小孩子,出門會叫三輪車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鬍子的老孩子,提到餃子,誰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先把餃子皮餃子餡準備好,再把餃子餡“封印”在白亮的.餃子皮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做好了。

水剛燒開,媽媽就把一個個胖餃子“趕”下了鍋。我不停地問媽媽:“媽媽,餃子能吃了嗎?”媽媽卻一直說:“還沒熟,不能吃!”那白白胖胖的餃子從熱氣騰騰的鍋裏探出了頭,好像在勾引我吃掉它。

我直勾勾地盯着鍋中的餃子,真誘人啊!我早已垂涎三尺,空氣凝固了一般,感覺等了很長時間,可是餃子還沒有熟。看着這一鍋令人垂涎欲滴的餃子,聞聞這香味,就能讓人嚥下幾口唾沫了,更何況想着一會兒大碗大碗裝着,大口大口吞着,那口水都快流成河了。

終於,餃子熟了。我飛奔到鍋前,盛了好多白白胖胖的餃子放進碗裏。咬一口,餃子皮真勁道啊!餃子餡真鮮美啊!我快速對着餃子吹了幾口氣,不等筷子上的餃子降溫,就大口大口吞進肚子裏。眨眼間,一碗餃子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個乾乾淨淨的碗。

好容易從再來一碗的誘惑中掙脫,擡頭一看,家人們正在品嚐着香噴噴的餃子,頭也不擡。

這白白胖胖的餃子,使春節變得更美好了。每年家家戶戶的這一碗餃子,洋溢着團圓的喜悅,營造出了濃濃的年味,相信家鄉的風俗會這樣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永不改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9

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習俗形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每一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宛如一縷縷情思牽動着不同地區遊子的心,在我美麗的家鄉,也有着幾種充滿特色的風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詩當中描寫春節。在春節裏,家家張燈結綵,處處都瀰漫着熱鬧的氣氛。不知是什麼時候,那一個又一個燈籠懸掛在高樓和樹上,它們在微風中調皮地擺動着那福氣滿滿的身軀,還有那些閃着亮光的對聯,也在比拼着誰更有才華。在這一天裏,每個人的臉上都揚起了燦爛的笑容。

在除夕這一天,家家都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看着這一桌子上的佳餚,簡直就是一場盛宴。大家看着這一桌子的佳餚都咽起了唾沫。隨着爺爺的一聲“開飯了!”大家都立刻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大家都吃得油光滿面!

吃過年夜飯,人們不是燃放鞭炮,就是賞煙花。明月當空,一時間鞭炮聲響成一片,空中璀璨的星星不再寂寞,煙花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在綻放,過後又化作無數顆發光的流星從天而降,劃破夜空,逐漸消失……又如同仙女散花一般,壯麗無比……緊接着我們打開電視看春晚,守歲。當12點的鐘聲敲響,大家都沸騰了起來,煙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不知不覺,春節已經過去了,但那時的快樂令我久久不能平靜,伴隨着舊年的'漸漸遠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

我們數不勝數的特色風俗各有千秋,我們用智慧和團結組成了一個文明的大家庭。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的結晶,呵護這個溫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0

快要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忙得熱火朝天,買菜、燒飯、貼春聯、掛燈籠……空氣中都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兒。

我的家鄉有個風俗,一過年,每家每戶都要炸魚丸,弄得滿屋子魚香。這不,我媽正在廚房炸魚丸呢!

剛進廚房,就見媽媽手握一把鋥亮的菜刀,正在給一條大草魚剔骨。剔完過後,就開始備餡料了。媽媽把嫩滑滑的魚肉倒入一口大盆,然後再往盆裏摻點豬肉、豆腐和紅薯澱粉,媽媽說這樣魚丸更有嚼勁,味道更別具風味。接着把大盆放在一旁,來準備調料。把大蒜和生薑榨成汁,倒入大盆。然後陸續加入鹽,醬油,生抽,老抽等來調味。

備好餡料、調料,接下來要攪拌了。攪拌要有儀式感,媽媽帶上白手套,拿出攪拌機,裝上,一合,關緊,按下按鈕,不一會兒就就好了。

到了最最最重要的步驟了——炸魚丸!只見媽媽手裏握着一團肉,輕輕一捏,拳眼裏便冒出了一個粉嘟嘟,圓滾滾的小肉球,再把勺子沾下水,一挖,一個可愛的小魚丸就做成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已經熱好的油鍋裏,不一會兒,便“吱吱吱”響了。媽媽的手法很嫺熟,吃塊兒餅乾的功夫,油鍋裏就已經裝滿了小魚丸兒了。

媽媽拿出一個鐵漏勺不停地翻動着魚丸,不一會兒,那一個個小魚丸就爭先恐後地浮上油麪,好奇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鍋啦!出鍋啦!”我開心地叫着。你瞧它們,油光發亮,金燦燦的`,活像一個個小金球,咬上一口,外面的殼脆脆的,裏面的肉嫩嫩的,香氣撲鼻,美味極了。

媽媽炸了一鍋又一鍋,足足裝滿了兩大竹籃呢!香氣從油鍋裏溢出來,滿屋子油香,饞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

這魚丸可以燒湯,也可以燙火鍋吃,咋吃都美味!過年了,請你到我家吃香噴噴的小魚丸!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1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享蠻村坐寂寥。”在靖江,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就是元宵節。因爲那天晚上,我要放孔明燈。

夜色在悄無聲息中來臨,而我早已剋制不住放孔明燈激動的心情。我一直守在家門口,等着七點半的到來。母親見了笑着跑過來說道:“哎呀,才6點鐘不到,你急啥呀?況且外面這麼冷,你先進屋,等時機成熟了自然會叫你。”“不行,我樂意在外面等,我要做第一個放孔明燈的'人。”我倔強的說道。

飯桌上,我幻想着放孔明燈的場景:夜空中滿天繁星,無數個孔明燈爭先恐後的向天空中飛去,讓人眼花繚亂。我和表哥許下各自的願望後,合力將孔明燈往天上放飛。孔明燈承載着我們美好的心意,向夜空中飛去…………。“發什麼楞呢?好好吃飯,別想其他事!”父親的一番話,把我拉回了現實。

但是經過剛纔的一番幻想,更加劇了我放孔明燈的願望,就如同一團熊熊烈火不斷燃燒,越燒越旺。我快速吃完飯,繼續跑到屋外等待。而時間似乎在和我作對一樣,變得特別漫長。

我苦等多時,總算等到了7點半。我們全家一起來到大門外,開始放孔明燈啦!我和表哥手持着燈籠,點完了火後,我心中默默地念道:“希望新的一年裏,我可以一帆風順。孔明燈啊,你就帶着我的心意飛向藍天吧。”我和表哥鬆手,讓孔明燈飛向天空。這時,我猛然發現夜空中有無數個孔明燈,似萬顆奔星一般,飛向夜空中,它們都承載着無數個人對新年美好的願望。

孔明燈,它小小的身體卻承載了無數人對新年的美好願望。願我們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如意,一帆風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2

在靖江,正月十八家家戶戶都會落燈。供奉菩薩和祖宗神位的香幾臺上,香菸繚繞,紅燭閃爍,視同祭祀。

因爲正月十八要吃麪,所以奶奶一大早就去麪店買面。落燈那天必須吃細面,吃粗麪就寓意着這一年粗頭大耳,粗心。我跟着奶奶來到麪店,那面做的又細又長,非常細緻,讓人忍不住要吃一口。奶奶說:“落燈這一天還要買酒,不用買太好。”我和奶奶來到釀酒店,這些酒釀得醇香醇香的,菩薩肯定喜歡喝。買完這些,再買大魚大肉就可以了。

回去準備一下食材,我把肉上的筋頭巴腦全切了。再在盆子裏放點水,把鯽魚放水裏,肉上和魚上都要放紅紙。等到晚上,一切準備就緒,我把肉和魚放在桌上,再放些水果和麪,鞭炮和酒杯,還有酒。

首先奶奶點上十二根香,和三根蠟燭,然後拜了拜說:“菩薩,保佑我們家孫子考上好大學。還有我們家生意興隆。”說了一些好話後,把香插上。爺爺第一個拜,邊拜還邊說:“一本萬利。”然後把好多錢放在桌上。然後到奶奶爸爸媽媽。最後到我,我跪下來,心裏想着,一定要考上好大學,我默唸了三遍。

接着就是送菩薩和燃放花炮了。首先把菩薩的紙像放在乾草上,然後點燃,再說一些好話:“菩薩啊,明年要到我家過年哦。”目送菩薩上天后,我大膽地把鞭炮擺成“八”字,點燃後,我迅速跑到遠處,只聽見噼裏啪啦的`聲音。

最後,就是吃麪了,吃麪條,隱含兩個含義,一是祈盼長壽,二是希望經常回家。

我還知道正月十八也被爲“開大門”說的就是,正月十八後,工作、生意等就要放開手腳大幹。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3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東北,而那裏最著名的風俗就是冬天要醃酸菜。

把白菜曬乾,把白菜葉和鹽一層一層地放在缸裏,最後加上水。醃好之後就可以吃了。很早以前,東北冬天很冷,也吃不上新鮮蔬菜,所以冬天大家的.生活就會十分艱難。後來,民間就流行起了醃酸菜。一是因爲能吃上蔬菜,二是因爲吃完之後渾身暖和。雖然現在生活好了,單吃酸菜也成了東北的風俗。

姥爺生病了,需要手術。手術後打電話時,姥爺說的第一句話是:“今年酸菜醃好了吧?”

媽媽急忙回答:“嗯,早就醃好了,下週就能吃了。”聽到這裏,我很疑惑,酸菜並沒有那麼好吃,但是爲什麼姥爺那麼惦記呢?

兩週後,姥爺出院了。姥爺回到家後第一次吃到酸菜,就對媽媽說:“這兩個禮拜沒吃着酸菜,可真是急死我了。”

這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問:“姥爺,酸菜也沒有那麼好吃吧?可爲什麼您總是這麼惦記呢?”姥爺慈祥的笑了,說:“你說的沒錯,酸菜確實沒有現在的一些東西好吃,但這可是我們家,我們東北幾百年的傳統啊,怎麼能丟了呢?”

聽完姥爺的話,再看看眼前的一大碗酸菜,我忽然覺得他不在像我想象中那麼難吃了。我夾了一點,輕輕放在嘴裏,不知道爲什麼,我在酸菜的酸味中吃出了另一種味道,那是家鄉的味道。

是啊,我們現在的生活質量遠超從前,但我們很多的老手藝老傳統都在漸漸消失。那可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幾百年上千年的傳統,怎麼能就這麼丟了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5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夥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非常想領會領會這種氛圍,便向奶奶需要,讓她教我如何包糉子。

包糉子,第一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籌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塊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怎麼樣,就看四個角是否勻稱,是否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一直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只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便捷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如何這世界上就沒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一直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狀況。由於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一直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開心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掌握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5

“民以食爲天。”蘇東坡曾大呼“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老舍也大搖大擺地寫過:“口袋裏裝上四個銅板的落花生,邊走邊吃,那感覺比秦始皇還驕傲。”所以,擁有一些與吃有關的傳統文化,對講究“吃”的中華民族來說,也就不足爲奇了:除夕的年夜飯、元宵的湯圓、清明的青團……還有端午的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和楚國大臣屈原有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祭奠屈原:驅趕游魚,投食祭品等等。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的風俗。

這個傳統,一直傳承至今。

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動手包上幾個糉子應景。我家也不例外。

每年端午節前幾天,我就把糉葉浸在水裏,讓它變軟。等到開始包糉子那天,我把洗乾淨的糉葉、一盆糯米,還有一碗豬肉和一些紅豆紅棗,拿出來擺好,就開始動工了。

先拿起一片糉葉,輕輕地扭了幾下,做出一個漏斗狀的凹陷處,然後請外婆幫忙,在糉葉里加了三分之一的.米,放一兩顆紅棗、一兩塊肉,再加米把肉覆蓋,用剩餘的糉葉尾把米包裹住。這時候再拿起粗線把它緊緊捆住,防止煮的時候米從糉葉裏掉出來或者米膨漲時,將糉葉擠散。

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

當棱角分明的綠色糉子在眼前開心地晃盪,當香甜的糯米紅棗在蒸騰中散發出清香,遙遠的端午傳說不斷唱響。端午節,像那枚糉子般,甜在華夏吃貨的嘴邊,記在中華兒女的心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6

前幾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這一天,我們家特別的忙,說到結婚,我到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好麻煩,事情好多啊,同時,我也覺得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來接我的姐姐之前,我們家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會在家吃點餃子,還是那種只吃餃子的邊緣,不能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爲什麼,但是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還有就是,我的媽媽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塊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裏邊,然後,咬着一半,放在我的媽媽嘴裏邊,在姐姐上婚車之前,我這個做妹妹的還要給姐姐穿婚鞋,我給她穿鞋子的時候,鞋子裏邊要放着倆紅包,那是姐姐給我穿鞋子的紅包,一直鞋子裏邊放一個,我穿鞋之前先把舊的鞋子給姐姐脫下來,拿着新鞋子,我把紅包拿出來,說,謝謝姐姐,然後把鞋子給姐姐穿上,讓姐姐穿上新鞋子,開始走心的人生,媽媽給姐姐一面鏡子,這是讓姐姐自己在手裏邊拿着,在車上把鏡子翻一翻,象徵着,新的人生開始,人生翻翻個兒,待婚車行駛的時候,媽媽在婚車後邊要微笑的擺擺手,然後送出婚車百步,這是一個送女兒的儀式,這些就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我們的.風俗好多啊,有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些風俗象徵着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些好的象徵吧,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好的祝願。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遠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和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7

我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比如說: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和重陽節登高等。我最難忘的還要數除夕包餃子。因爲餃子的習俗就是我成長的記憶。

除夕這天晚上,全家都坐在一起包餃子,那場景是其樂融融。爲什麼呢?因爲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明天就是初一了,這個餃子必須在半夜十二點吃,因爲這是新一年的第一天,又是前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叫交子交子交在子時,爲了祈禱新一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人、小孩都不能錯過,都要守歲。

除夕這天晚上,爸爸正在包餃子,爸爸見我過來了,便取笑我說:“你肯定不會包餃子。”“切,不就是包個餃子嗎?就這點小事還想難倒我?”“那你包一個我看看。”說完就往後退一步,我對爸爸說:“你先回屋待一會,待會兒我給你個驚喜”,“那好吧!”說着爸爸就回到了屋裏。

別看我說的很硬氣,可心裏一點底兒也沒有。畢竟沒有了爸爸的幫助,我很難獨自把餃子包好。

我崴了一勺餃子餡兒,往餃子皮裏一放,在餃子皮合起來,捏緊。正要往屜上放,就發現露餡兒了,看來是餡兒放多了。我又重新包了一個,特意把餡兒放的很少,包好後,放在屜上卻怎麼也立不住,看來是餡兒放少了。我多包了幾個,纔有點像樣。我看看我包的再看看爸爸包的`,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想:原來包餃子這麼難啊!這時,爸爸走了進來,說:“看花容易繡花難,你還是好好學吧!”最終,我嚐到了成功的滋味,我高興的手舞足蹈。

除夕、初一、初五,包餃子是多少年來不變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8

過年,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好吃的醬油肉了。在溫州,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陽臺曬醬油肉,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幾天,我們去外婆家做醬油肉。可是醬油肉怎麼做呢?怎麼做纔好吃呢,外婆說,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後這幾天曬,因爲西風比較乾燥,醃製醬油肉更容易曬乾,不易壞。

外婆開始示範起來: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約5釐米左右厚度的長條,然後放入一些叫做“二鍋頭”的白酒和醬油醃半天,最後放入花椒,蒜,薑片....外婆說,醬油肉好不好吃,取決於醬油好不好,是否有醃入味。然後問我:“萌萌,你要試試嗎?”我當然願意。洗好手後,外婆指導我不停的攪拌,揉捏,給五花肉按摩,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大約過了十分鐘,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接下來大概要曬3—5天,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

冬至來臨,“醬油肉來啦———”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我好奇的看着醬油肉:肉已經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裏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在碗底還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熱氣。聞了一口,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輕咬一口,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轉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鑽進喉嚨……因爲曬乾了,肉質很有嚼勁,鮮味也很好的鎖在裏面,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美味的醬油肉,我們聽着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原來如此呀!

我們的家鄉風俗很多,想了解嗎?來我的家鄉——溫州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9

隨着時間的推移,春節的腳步離我們近了。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天。

備年貨

超市裏人聲鼎沸,裏面的音響又在大聲播報:“豆角二塊六毛錢一斤,西紅柿三塊錢一……”隨即又響起了喜氣洋洋的歌聲:“好運來,祝你好運來……”人們在各個貨架上挑選着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瞬間貨架前竟擠滿了人。

有人在挑選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魚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爲過年的緣故,人們都有秩序地排好隊,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門,每個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來……

大掃除

過新年,當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新面貌。正是爲了辭舊迎新,所以纔會打掃自己的家。掃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個縫隙都不放過。雖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換來了一番乾淨、整潔。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臉,窗戶閃閃發光,乾淨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後是自己的`衛生,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新襪。整天大家都忙得團團轉。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總是短暫而美好的。飯菜一個個送上餐桌,濃郁的香味頓時敞開來,使人垂涎三尺。當全部菜餚上桌時,就好比一桌“滿漢全席”。

大人們站起來祝酒,小孩子們就抓緊時間,爭先恐後地夾起好吃的往嘴裏送。燙燙的飯菜總是會使我們張開嘴哈氣。大人們坐下來時,除夕的團圓飯纔剛開始:有人一聲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們談笑風生,顧不上吃飯,還有人吃一口,然後沒等嚥下去就開始說話了。

飯後,大人們笑着離開,小孩們口袋裏塞得鼓鼓囊囊的,裝的全是零食。除夕夜裏,老人們守歲,小孩子們總是沉沉地睡去,做着香甜的夢……。

春節已經過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它像一本書,記載着我的成長,它又像一盞燈,照亮了新的開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0

石城肉丸圓又圓,家鄉美食香又甜。所以,我愛吃石城肉丸。

我的家鄉——石城,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素有“客家搖籃”之稱。千百年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風情,其中有一種代表客家人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傳統民俗——吃肉丸。

石城肉丸是用精瘦肉和紅薯粉做成的。其形圓色白,味鮮質軟,口感鬆爽。它是石城人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備的美味佳餚,也是石城人紅白筵席款待賓客的一道主菜。凡過年過節或各種筵席,如果沒有肉丸,則“非像過年”,“非酒席”也!

石城肉丸雖然好吃,然而在幾十年前,人們要吃上肉丸,非得費一番苦力。那時沒有肉丸機,每個屋場則備有一個或幾個特別鑿制的石質料鉢,一根或幾根用堅硬的雜樹製作的肉槌。切成塊的精瘦肉放入石鉢中,就靠人用肉槌一槌一槌地,千錘百錘地把肉塊打爛成漿糊狀,然後放入適量水和一定比例的紅薯粉,加入少量食鹽,最後又用肉錘使勁地將肉和粉打勻擂勻,直至呈有光澤度的'固體坯料。要打好一鉢肉丸,往往會累的人滿頭大汗,腰痠腿疼,甚至手上長血泡。

大凡石城人都喜歡吃肉丸。而小孩子吃肉丸更是有趣兒。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我們家回老家過年。當家裏的肉丸蒸好後,奶奶叫我吃肉丸,我乾脆用兩根筷子,每根串上三四隻肉丸,走到樓下的院子裏,叫上鄰居的小孩一起來品嚐。哇,一下子來了三四個小朋友,我把肉丸分給夥伴們,每人兩個,可自己沒有了,只好等會兒回家裏吃。看着小朋友一拿到肉丸就迫不及待的往嘴裏送,並連聲說“好吃,好吃!”我心裏特別快活。

石城肉丸味美情濃,聞名遐邇,甚至天下揚名。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1

早晨,朦朧的晨曦撩開薄霧,陣陣雞鳴清脆悅耳,我慢吞吞的爬下了牀,刷牙洗臉,走到餐廳,看到阿婆正在泡糯米,糯米白白的,亮亮的,像一顆顆軟軟的糖,好想咬一口,我心裏想。

阿婆看見我,招呼我坐下,從蒸籠裏拿出兩個白白胖胖的包子,從鍋中盛了一大碗糯米粥。哇,好香!我吸了吸鼻子,大口喝起來。“別急,沒人跟你搶,喝完鍋裏還有。”阿婆颳了刮我的鼻子,寵溺的說道。早飯吃完了,我拍了拍圓圓鼓鼓的肚皮。坐在椅子上消食——吃撐了,走不動。“阿婆,你馬上要包糉子嗎?我幫你啊。”我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膛。“好,馬上一起包。”“好”我開心地叫起來。糯米被泡的.個個圓潤,阿婆準備好了餡。有大棗、桂圓、紅豆、花生、豆沙。我學阿婆包起來,用幾條糉葉捲成三角體,用勺子挖糯米,中間塞一個甜棗,用針封起來放在桌上。不久,桌上擺滿了糉子。綠綠的,不淡不濃,遠遠望去像一個綠草地。

我和阿婆一起把糉子移到蒸籠鍋中,不過不能直接放,要擺上紗布,再把糉子放上去,阿婆往竈臺底下的火坑中扔去好多枯樹枝,火變得非常旺,香氣隨之飄來。阿婆看還要好一會兒才能熟,從前房拿出彩繩、雄黃、艾葉,讓我去洗澡,阿婆在大木桶裏放了好多水,裏面放入了艾葉,竟有一股清新好聞的味道。洗完澡,阿婆在我鼻子下、耳朵旁等地方,抹上了雄黃,擦乾身子,給我係上彩繩。很快,香味從廚房傳來,糉子熟了,我跑進廚房,看見阿婆正戴着手套,把糉子一一拿出,擺放在盤子中,晶瑩碧綠的糉子吸引了我小心臟“砰砰”直跳。我快速上前洗手,拿出糉子撥開就吃,淡淡的香味在口腔傳遞。良久,還未回神……

如今又是一年端午,熟悉的味道依舊未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2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裏,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裏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着,媽媽把煤氣竈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爲什麼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爲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媽媽回答,“火的外焰比內焰的溫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裏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裏的水汽烤乾後,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爲圓湯勺很熱,所以發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並且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後,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裏,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爲之前在湯勺裏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後順勢把雞蛋皮對摺,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覆,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3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裏。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爲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竈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裏面放着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麪、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着手裏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爲,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竈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竈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爲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4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中國老話都說,民以食爲天。我們可以透過當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見著,更好地瞭解當地文化風俗的獨到之處。有一道獨特的美食,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無論是過年佳節,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做公”的時候,絕對不能少了雞肉。每到“做公”這一天,我常常瞧見家裏的大人們,早早起來將處理乾淨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後,在雞嘴巴上夾着一撮紅紙,再將其和豬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進行祭祖儀式。

經過烹調的雞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醬料,簡直好吃的沒話說。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翻炒後的雞肉外酥裏嫩,清蒸後的雞肉美味可口。雞肉製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如可樂雞、三杯雞、椰子雞等等。無論是哪種做法,無論是哪種菜品,都別具一番風味,使人垂涎欲滴,難怪文昌雞被列爲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更有着美好的寓意。“雞”通“吉”和“祭”字,過年吃雞,就是爲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哦,對了,新年過節,可別忘了喝雞湯,它寓意着清泰平安。雞肉,不僅讓人大飽口福,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漸漸的,人們藉助過年佳節吃雞的方式,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5

“孩子兒孩子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說起大家東北的風俗,不得不提“臘八節”。

提起“臘八”,大夥並很熟悉。其實臘八節的別稱還有大量,由於在這一天,相傳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稱“祕籍節”、“成道會”、“佛成道節”等。

臘八節的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時尚在北方。“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它本是佛教節日,後來經過演變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節日了。

在大家這,過“臘八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又稱“七味五寶粥”、“佛粥”、“大夥飯”。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農作物製成的“工藝品”。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產物而有所不同。但其中糯米、蓮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餘種食材,可別小看這一碗臘八粥,它盛滿了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覺。喝起來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臘八粥就證明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年的籌備,並且好運很快就會來臨,由於它象徵着幸福。所以在節日間,大家這的鄰里鄉親、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贈送臘八粥,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嚐嚐自家的味道,並把好運帶給對方,這不就是圓滿嗎?

在北方,臘八節的美食除去臘八粥,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那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所以過了臘八大夥就會好好歇一天,然後做好過年的籌備!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穿新衣,還有更多忙的事情等着大家哩!

這就是我家鄉的臘八風俗。其實不論是喝臘八粥還是吃臘八蒜,這背後蘊含的都是每一個人對於將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樣,你的家鄉有哪些獨特的風俗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6

媽媽平時工作很忙,一天到晚難得看到她閒的時候。但無論多忙,元宵節這一天,她總會騰出時間給我們一家做湯圓。

“媽媽,今天元宵節你又要做幾種湯圓?”“哎呀,你沒看我正忙着呢,你哪涼快上哪去,別給我添亂!”“哦,知道了。”

我就安安靜靜的看着媽媽揉麪團,面揉好之後,媽媽就,用保鮮膜把它蓋了起來,讓麪糰發醒……

過了差不多30分鐘,媽媽在麪糰發醒的差不多了就把保鮮膜拿掉了,接着又把麪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把它揉成了圓圓的小小的跟普通的湯圓差不多的小圓球。最後把它放進鍋裏煮……

趁着湯人在鍋裏煮的時間,我問媽媽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媽媽說她也不知道,要我自己去查手機。

我打開百度搜了一下,便搜找到一個跟元宵有關的`故事。相傳劉邦死後,劉盈登基爲帝,但因劉瑩膽小懦弱。大權漸漸落在呂后術中,之後呂氏一族想模仿的詩被邪王劉囊知道後,他滅了呂氏一族,幫劉氏奪回了皇權又把平定叛亂了。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就是元宵的由來歷了。

我放下手機,走進廚房,看見媽媽掀開鍋蓋。有一股白煙往上衝。媽媽往鍋裏看了看,然後說道“湯圓煮好了,把紅糖拿一罐出來。”我應了一聲,就跑到。廚房後面拿了一罐紅糖。

媽媽拿漏勺把鍋點湯圓拿了出來,放進成有紅糖的白色的小圓球外面又圍了一層紅糖。看起來美味極了。

紅糖湯圓一端上桌,我們幾個孩子就搶瘋了。媽媽說:“慢點夾,鍋裏還有呢。”我夾了一個放入口中軟軟的湯圓,再配上一層甜甜的紅糖,糯糯甜甜,簡直是世間的美味。爸爸也一個勁地誇好吃。看着一大家人吃得稀里嘩啦的,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元宵的紅糖湯圓不僅裹着紅糖的甜味,還有大家濃濃的親情。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7

盼了好久的餃子節終於到來了。

早上,伴着2020年冬天裏的第一場雪,我和爸爸媽媽帶着餃子皮跟餃子餡,一蹦一跳的來到教室,教室裏人頭攢動,同學和家長都來了,教室裏好不熱鬧。嗯!沒錯,今天就是六年級專屬的一次包餃子活動。

我們把六張桌子拼一組,不一會兒,同學和家長都陸陸續續的來齊了。我們便圍坐在桌子旁,專心致致的學着大人包餃子。我看見爸爸把餃子皮放在手心,四周塗點水,用筷子放了一小團餡在餃子皮上面,把兩個角一捏一扭,一個挺着將軍肚的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功夫,爸爸己經像變魔術一樣變出一排排雪白的餃子了。我瞪大了眼睛,和其他同學一樣,覺得不可思議。我很想試試,可又怕把事搞砸。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們說:“很簡單,你們也來試試吧,我教”。我早己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餃子皮,學着爸爸的樣子,在四周塗上水,再放一團餡上去,可口還沒封好,餡露了出來,後面皮也破了,那場面慘不忍堵。我不灰心,又拿了一個,這回我就放了一點點餡,終於捏出個餃子了,可等我放在盤子裏和別人的一對比,才發現,別人的都像雪白的`胖娃娃,而我的就像一個飽受風霜的小老頭,我很失落,心想,這餡怎麼老是和我作對呀!轉念又一想,怎麼能放棄,失敗乃成功之母。我不甘心,又拿起一個,又一個,終於,在不斷練習總結下,我成功的學會了包餃子。

餃子終於下鍋了,我看着鍋裏的餃子,水把它們煮的“咕嘟咕嘟”響,在難熬的漫長等待後,餃子終於出鍋了,有紅的,綠的,黃的,白的,看上去就很有食慾。我放上醋,味極鮮,香油,老乾媽等作料,咬上一口,太香了。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學會了包餃子,也讓我嚐到了勞動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8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竈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麪發,二十九倒貼有,三十閤家歡樂吃餃子……”

沒錯,今天我要介紹的就是春節習俗中的吃餃子!

我曾問過媽媽:”爲什麼我們過年要吃餃子呢?“她說:”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爲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交子”諧音餃子,餃子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爲是大吉大利的.。“

要吃餃子就得先包餃子,梯形的皮攤在手心上,舀一勺滿滿的肉餡,一裹再一翻,用水封兩邊的口,一折,一個”小元寶“就做好了,”站“了好幾排的餃子們猶如將士們,個個挺着大肚楠,威武極了。

終於開始煮餃子了,先倒水,開火。把水煮開之後,讓餃子們排隊”跳水“,蓋上蓋子,幾分鐘後,打開蓋子,用勺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重新蓋上蓋子。當水快要溢出鍋時,加一些生水,此時,水面就像消了氣的小孩一般恢復了平靜。當水面再次往上溢時,餃子們都胖嘟嘟地喝飽水浮上來時,就可以關火了。

“來,吃餃子咯”,端上兩盤熱騰騰的餃子,一家人圍坐桌旁,一邊吃着美味的餃子,一邊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其樂融融。

“初一的餃子,大年初一街上走。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麪糰,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竄湯丸,正月十五元宵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9

鄉村的房子上都貼着春聯,地上都是剛放完的炮仗留下的紅紙皮,炮仗的聲還在繁響。

我剛起來走出了房間,廚房裏傳來了打開袋子的.聲音,我進去一看是奶奶在廚房裏不知在幹什麼,她拿着剷刀在鍋裏炒着什麼東西。我過去一看,奶奶看見我來趕緊說:“孫子到後面去我來這炒芝麻呢。”

“爲什麼?”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得趕緊做湯圓。”

剛把芝麻炒好奶奶就拿起了旁邊的一個小棍子,在芝麻上面輕輕拍打着,等到芝麻碎了之後又把在旁邊的花生也倒入子正在加熱的鍋中去炒了起來。

奶奶又把炒好了的花生仁拿了出來放入了一個塑料袋裏並把口給封上了讓我用手把裏面的花生給拍碎,我問着:“奶奶爲什麼要把這個花生和芝麻都給拍碎啊?”

“那當然是爲了吃起來的的時候更入味啊。”

說着她拿出一個大鐵盆往裏面倒入了幾袋麪粉,還加了幾杯水用手在盆中柔捏着麪粉,不一會面粉就把奶奶倒入的水給吸乾淨了奶奶則是在馬不停蹄地捏着麪粉直到麪粉團快要有一些乾的時候把麪粉弄成了一根大長條,又把這些長條都搓成一個個小圓的時候拿過了我手中的花生碎。

奶奶又把花生碎和芝麻碎都柔捏成一體,就讓我和她一起去把這些小圓球都壓成了一個個小麪餅,又把這些花生碎和芝麻碎都放一些在這面小麪餅上,然後把這些碎兒都包起來,一個個的小湯圓就在我和奶奶的手下一個個的成了型可是就在我要包最後一個時,奶奶就搶了過來在這個上面加了一個小尖,還說這個是面在早上給一家之主吃的。那些湯圓一下鍋就變得晶亮好似一個個星星一樣,煮好的湯圓好似是一個大家庭一樣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難捨難分。

湯圓它是深刻在所有靖江人舌尖上的記憶,也是千萬遊子的回憶。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0

清明,象徵着春天的開始。清明節這天,人們踏青、掃墓,吃清明節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製作清明粿,看似簡單,實則工序複雜。青是做清明粿的關鍵。在外婆家河對岸的路旁,有許多青,這種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給清明粿染色的關鍵。到清明節的前幾天,外婆就會採摘一大桶青回來,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訴我:這種草長相普通,很難發現,但只要上面沒有白色細絨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後,把青粉與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這一步,也需要細緻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團一小團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細,不然吃起來就有疙瘩。揉好的麪糰搓成長條,切成小塊,在裏面包由筍、雪菜、肉、豆腐乾炒成的餡。粿上的花邊很獨特,要包成類似鎖形的形狀,這種包制手法,外婆和媽媽總是很熟練,而我學了好多次都還沒學會。一個個精緻的清明粿排排擺放在桌上整張桌子都擺滿了。每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們就在蒸籠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糉葉,一段糉葉上面放一個清明粿,這樣吃的時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時,一揭鍋蓋,滿廚房都飄着青的清香。鍋裏躺着的,是一個個晶瑩透亮的墨綠色的清明粿,而孩子們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個搶去吃了。一口下去,滿滿的餡料,還有油流出來。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凍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傳統美食。是我記憶深處的美味。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1

前不久,我學了韓翃寫的《寒食》,詩裏提到的“寒食東風御柳斜”一說,使我對“插柳”這一習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節的習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莖進行切除,經過處理之後,插在土壤裏,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爲什麼寒食節會有插柳這一習俗呢?這還要從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說起。

當時,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個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輕的時候爲躲避禍亂,流亡到他國長達十五年,介子推不離不棄。有一回,因爲多日未找到食物,兩人都飢腸轆轆,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這才度過了難關。後來重耳順利歸國,繼承君位,封賞有功之臣。介子推不願意受賞,帶着自己的老母親到綿山隱居。重耳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裏,不願意相見。無奈之下,重耳放火燒山,想逼他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十分後悔,爲了紀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許生火做飯,吃冷食,插柳枝,稱爲寒食節。

後來,寒食的冷食已經沒有有強令必須要吃了,但是插柳的習俗卻在民間煥發生機,流傳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有的地方把柳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叫做:“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又有人發現柳插在哪裏,就活到哪裏,便有詩裏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插柳,曾經只是一個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漸變得清晰。我也期待着有一日能感懷着寒食節的故事,親自體會插柳的樂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家鄉就用隆重的儀式迎接着這個端午節的到來。家鄉的風俗有不少,不過在家鄉的這些風俗之中,家鄉的端午節是最爲隆重,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端午節,清晨河面上的水霧還在盪漾着,不過隨着人羣的集中,這些水霧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陣陣的鼓聲響起,家鄉的那一條河流上已經停放了不少的龍舟,河兩岸也都擠滿了前來觀看划龍舟比賽的人羣。

在鼓聲中,換龍舟比賽的所有準備全都齊全,所有的划龍舟的選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時辰一到,三聲鼓聲響起,隨後一聲尖銳的槍聲響起,河道里所有的龍舟一時間全都爭先恐後的向前追逐起來。家鄉熱鬧的端午節,隨着划龍舟比賽開始漸漸進入到高潮階段。

在整個划龍舟比賽的過程中,在場的所有人都顯得無比的激動,口號聲,歡呼聲,驚叫聲在同一時間響起。讓整個場面都熱鬧至極,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着興奮與激動,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龍舟比賽結束,然後看到今年划龍舟比賽的冠軍。

每一年家鄉的端午節都會爲划龍舟比賽的冠軍送給上一份大禮,這份大禮可是不少人都想爭奪的。

隨着划龍舟比賽結束,人們等來了冠軍,接着河兩邊的人羣也就都一一散去。你們可不要以爲我家鄉的端午節就此結束了,當然還沒有的,在家鄉的晚上,街道兩旁都亮着彩燈,不少的'商鋪上擺着大大小小的糉子,整個街道上都熱鬧極了。晚上的人們也都從家裏出來,都置身在這條熱鬧又繁華的街道,在這一天結束的最後時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的心裏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3

一歲在鞭炮聲中,

春風溫暖屠蘇。

成千上萬家庭的學生日。

老桃換新桃。

描述了中國人慶祝春節的盛大節日場景。鞭炮聲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商務人士。放鞭炮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他們在除夕放鞭炮,在新的一年裏大賺特賺。然而,根據舊習俗,對財神的尊重應該是第一位的,鞭炮應該放在房子後面。傳說如果你想發財,只有在最後鞭炮聲響起的時候纔會真心實意。

我的家鄉浙江和中國的許多地方一樣,春節也有同樣的習俗。例如:

除夕熬夜或通宵

中國民間有除夕守歲的習慣,俗稱“年年”。守年夜飯從吃年夜飯開始,要慢慢吃,有的人要吃到深夜。根據宗八《荊楚歲時記》,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年夜飯的習俗,既有送別之感,又有似水懷念逝去歲月之感,更有給即將到來的新年送去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在玩耍、放鞭炮的.時候,也是家庭主婦在廚房最忙的時候。前幾天已經準備好了年夜飯,年夜飯一定要在除夕夜做。在北方,元旦的餃子也是三十夜包好的。這時,每個案板都在忙着切肉切菜。這時候,家家戶戶傳來的案板聲,大街小巷傳來的鞭炮聲,小商店裏傳來的算盤聲,會計的抑揚頓挫聲,處處夾雜着笑聲,一個接一個,交織成一個歡快的除夕夜樂章

……

除了這些,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拿其中一個。

趙天蠶

又稱“田裏燒蠶”、“田裏燒財”,是江南地區流行的拜年民俗。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綁着火炬的長杆立在田間,火焰用來拜年。火焰若旺,預示來年大豐收。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4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說說嘉善那兒是怎麼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戶爲準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麼是“切切叫”呢?奶奶說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髮、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乾乾淨淨辭舊歲,輕輕鬆鬆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後,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糰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糰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裏,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說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說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竈肚裏燃樹塊,燃至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麼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初一就意味着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穫滿滿:瞭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爲一個字——“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5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中秋節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爲防止粘手,還會適當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衆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醜,但爺爺還是誇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着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嚥席捲一陣後,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裏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後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捨,再次期待春節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6

我的家鄉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小村莊裏,這裏雖然沒有城市那麼繁華,但是,卻有着城市沒有的風味,有着獨特的民風民俗。圓譜圓祠堂便是我們的大事兒一件。

從開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慶祝開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熱鬧。第一天早晨,禮數繁多。先是宰豬宰羊,把豬和羊分別綁在兩張凳子上,再用紅色的紅菱把它們的頭綁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守門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轎子擡着村裏最年長的老人,後面跟着許多樂手,圍繞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就有許多人圍觀,不知有多熱鬧。等這些全部結束後,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圍大擺宴席,邀請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去吃午飯。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到處都擺滿了小攤小位。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趁着這幾天,買一些好吃好玩的,約上小夥伴們一起去玩,父母們也都不會責罵。

夜幕降臨,祠堂的大戲臺上,先表演的是我們村裏的阿姨們精心排練的節目——鑼鼓。結束後,便是戲班子上臺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彈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最喜歡的節目。他們總是早早地搬來椅子,選好合適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會感到乏味。儘管祠堂很大,但還是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孩子就喜歡在祠堂跑來跑去玩遊戲。

這些僅僅是第一日的場景。一般來說,這樣的盛事至少要持續三天,並且連續三年。這幾天,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會叫來親朋好友,一起吃飯。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幾桌呢,真是熱鬧非凡。造祠堂的錢都是村民們自願捐獻的,多的達80萬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獻超過2000元的人家,都會獲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譜。

造祠堂圓譜不僅僅是一種民風民俗,更是象徵着一個姓氏的繁榮與傳承!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7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裏,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就盼着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裏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美麗富繞的鄉村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着招財進寶,雖然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裏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着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着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8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竈、掃塵、貼窗花等。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竈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說壞話。於是用糖粘上竈王爺的嘴,再把竈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竈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乾爹乾媽的小孩子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爲什麼會有乾爹乾媽呢?爲什麼要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說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於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乾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牀,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給孩子準備好去幹爹乾媽家拜年的禮物,去幹爹乾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隻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說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說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乾爹乾媽家吃中午飯,然後待到下午四五點,這纔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乾爹乾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說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後乾爹乾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這就是我們漯河過小年的特殊風俗,是不是不一樣呀,你們那裏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9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個民族都有她獨特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寒。春分送暖入屠蘇。”正是我家鄉的風俗——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大掃除,也就是除舊迎新。之所以要大掃除,這裏面還有個故事:傳說壞神仙“三尸神”最喜歡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報告,說人間那些掛了蛛網的人家正在作亂犯事。玉帝聽了很生氣,要懲罰人間,這事被竈王爺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戶趕緊打掃衛生,玉帝一看,人間到處氣象更新,並沒有像“三尸神”說的那樣,於是吩咐諸神爲人間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們會點燃早就準備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靂吧啦”的響,孩子們多躲在門後,之後再點燃一排圓形花炮,火炮“嗖”的一聲聲直衝雲霄,再“轟”的一炸,化作一縷白煙。到晚上,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外出的家人再忙再遠,也要在這天趕回來,年夜飯上有象徵團圓的圓子,寓意年年有餘的魚,代表長壽的麪條……吃過年夜飯,長輩還要給小輩發壓歲錢,紅包上有“萬歲千秋”“卻殃除兇”等吉祥語,或者是龍。鬼。雙魚等吉祥圖案,表達了長輩的關愛和祝福,孩子們收到紅包也是非常歡喜。

拿過紅包,小孩子們出去找玩伴,她們結伴放着花筒,燃着煙花。煙花在夜晚顯得格外美麗,有紅的,有藍的,有紫的',有黃的,五顏六色,各式各樣,孩子們還要守歲,一直要到鎮遠初一還算結實。

希望家鄉的風俗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年味變的越來越濃,讓這種歷史文化能夠更加悠久的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