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合集15篇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合集15篇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糉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怒投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希望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你知道糉子是怎麼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的糉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輕輕地舀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用糉葉把它們包起來並用繩子捆緊,最後把包好的糉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糉子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就早已飄蕩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盛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觀看激烈的龍舟比賽。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聽到“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喊着:“加油,加油!”一時間,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用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蒲、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 ,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你們一定會一飽眼福和口福的!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2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愛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江,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

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許多的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高興很快樂地過完這一個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3

清晨,我被一陣陣的糉香誘醒了,我睜開朦朧的雙眼,啊!今天是端午節,我喜歡的糉子終於可以吃到了。

我洗漱完畢,走到餐桌前,餐桌上有油條、菜角,還有我愛吃的糉子。我拿起一個糉子,先把它身上纏的線解開,然後把糉子碧綠的外衣脫掉,露出了一個三角形的白白胖胖的糉子。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黏黏的、軟軟的、甜甜的。吃完一個,我感覺不太過癮就又拿了一個糉子剝完吃了起來。我還想再吃時媽媽卻說:“糉子不要吃太多,吃多了會消化不良的。”我只好無可奈何地放下了。媽媽看我那麼喜歡吃糉子,就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楚王相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不久,屈原聽說楚國被圍困了,悲痛不已,最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

從20xx年國家把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爲法定假日。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有很多習俗,比如:賽龍舟、佩戴香包,香包裏面還有硃砂、香料、雄黃,據聽說這些材料可以驅蟲辟邪。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爲了防止蚊蟲叮咬,端午節還有插艾的習俗呢,

這真是一個愉快的端午節,既能吃到美食,還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我要珍惜每個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

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而今,這一天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每年的端午節,家鄉人都要包糉子,今年我硬要媽媽教我包,想親自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

我家鄉用竽葉包糉子,首先要把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糯米做餡,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餡,再放上幾顆紅棗,包出棱角。最後把竽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媽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馬蘭葉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就趕緊改,最後經過驗收,合格了。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因而特別難忘。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合唱團的老師和同學一早就要到烏蘭恰特劇院爲內蒙古電視臺錄製節目,我和媽媽早早的就從家出發了,因爲早,路上不堵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正在上臺階時,就聽到我的好朋友白億達在不遠處叫我,不是吧?他居然比我來的還早!看出我們有多激動了吧!

當我們排隊進入大廳以後,看到舞臺上方的一盞盞大燈和幾臺大大小小的攝像機,我心裏像裝了十八隻水桶一樣緊張地不得了,老師安頓我們在看臺上坐好以後,節目錄制就正式開始啦。

首先上場的是一個年齡總和超過1720歲的老年合唱團,臺上的爺爺奶奶們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們用洪亮的歌聲征服了觀衆,當主持人向我們介紹其中的一位爺爺已經有81歲時,全場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因爲這個環節是“紅歌代代傳”,接下來就要輪我們小朋友的合唱團上場了,我的心裏更緊張了,拿着小國旗的手心裏不知不覺捏出了汗,生怕唱不好,但是,當歌曲《國家》的伴奏樂響起時,我已經顧不上緊張了,隨着音樂很快進入了狀態,我們唱的很投入,我也早把緊張扔到了九霄雲外,隨着樂曲的終了,我們聽到臺下的陣陣掌聲,壓在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半天的錄製很快就結束了,雖然很累,但是我也挺高興,因爲能來這裏表演節目是我的一個願望,而且我也能向其他的叔叔阿姨那樣參加新紅歌唱草原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6

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但不過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很特別。

我和奶奶等天黑了再去包糉子。夜幕降臨了,彎彎的月兒,像是金色的小船在蔚藍的大海上航行;銀亮的繁星,像是睜開了明淨的笑眼,在高高的天幕上眨動。家家戶戶都在院裏忙着——包糉子。我依偎在奶奶身旁,學着包糉子。

奶奶真會包糉子。她用湯匙在盆子裏挖了些糯米,用手把糉葉卷好,將糯米倒進去,然後用五彩線繫好,把包好的糉子連成一串。奶奶包的糉子真好看,像羊角形的叫“三角糉”。各式各樣,有趣極了。

我包着糉子,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就問:“奶奶,爲什麼要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包糉子呢?”奶奶笑着回答說:“包糉子還有一段故事呢!”“奶奶,那您給我講一講這個故事吧!”我懇求地說。“好吧!”奶奶摘下老花眼鏡,摸着我的頭說。我雙手託着下巴,睜大眼睛聽奶奶講這個動人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詩屈原,爲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對惡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但楚懷王聽信讒言,反而疏遠了她。公園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國攻破,屈原悲憤交加,於這一年五月初恨投江,以身殉職。消息傳出後,汩羅江岸邊的人們爭先恐後駕着漁船打撈他的'屍體。有的人魚兒、蝦兒傷害了屈原,紛紛從家裏帶來了米飯,“莫傷忠良,莫咬屈原”。後來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採了糉野,包着肉、飯、棗等,做成糉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

奶奶的故事講完了,我想了很多很多。屈原憂國憂民,爲國家着想。我們要像屈原學習他那種愛國主義精神。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7

時光流轉,古代,屈原含冤投江而死,他那一身正氣驚天動地,人們爲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隨着時間的推移,節日中各種花哨而令人興奮的遊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美麗的傳統,人們在粼粼波光上划着龍舟,聽着吶喊加油的節奏,吃着香噴噴的糉子,茶雞蛋,小孩子們繫着各種五花八門的紅線,與此同時,與傳統一起定格在人們心間的便是屈原那高大的身軀!

回到現實。

又逢一年端午佳節,早晨,剛起牀,一股艾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空氣中參雜着端午節特有的氣息;中午,一個個獨特的糉子傳播着一種誘人的味道,一個個白淨的雞蛋上變魔術般的出現了一道道咖啡色的細紋,在這獨特的節日裏享受獨特的佳餚,每個家人臉上都帶着一種透明的笑,那種比彩虹泡泡還清澈的快樂從心底浮起;晚上,與媽媽在人來人往的夜市中走着,也許正是這一個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節日氣息,構成了一幅熱鬧的畫面。

這一天中細節太多,多得難以說完,收穫太多,多得令人意外,當然也有一些遺憾,足以讓我慢慢彌補,這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玩味十足的一天我卻更偏愛這種獨有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悲傷的節日演變成了喜氣洋洋的人來人往,但在開心之餘,我想無論哪一個人有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在心裏紀念的屈原,清澈的水洗清了流言蜚語,我忽然覺得,如果他看到現在的一切一定會瞑目了。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8

今天,我來到學校。學校組織一個特殊的活動——端午“糉”動員。馮校長要在小星星電視臺教我們包糉子。我們聚精會神地聽着,躍躍欲試。包糉子需要綠油油的糉葉,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又細又長的棉線。糉葉可以泡一泡的,而棉線可以用紅色的,代表喜氣洋洋。終於可以包了,我們迫不及待地包了起來。我先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疊在一起,輕輕往裏卷,它就成了一個實心的“漏斗”。我不停地朝裏面灌糯米,終於裝滿了。“哈!真漂亮!”我還沒包好,就開始自誇了。接着,下面該裹糉葉了。“嘩嘩”,我一不留神兒,頑皮的糯米竟然從一個縫隙處“開溜”了。我急忙把縫隙處“攔截”好,它又從右邊“溜之大吉”了。我只好把那兒又填好……就這樣,折騰了十幾分鍾!不過溜到糉葉外的“糯米”們總算被我“降伏”了,哈哈!下面還有更難的.,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綁棉線。我先用左手抓着糉子,右手左一圈右一圈地繞線。還在不停地叫:“快來個人支援啊!”

終於包出一個糉子來了,和顧老師的比一比,簡直不像個糉子樣!奇形怪狀的,居然有四個角,身上打滿“補丁”,是個樣子醜陋的正方形!再看看同學們包的糉子,真是千“糉”百態:有的像小小的炸藥包,有的像一個奇怪的金字塔,還有的像個盾牌……雖然我們包得不太好,但還是很快樂,同時我也體會到了包糉人的辛苦。端午“糉”動員活動可真有趣啊!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9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能夠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接下來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能夠。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能夠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0

梅子熟透後,端午的腳步款款而來,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在江裏投放大量的糉子,人們選擇爲了這個紀念五月初五爲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可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買糉葉包糉子,吃糉子,各種口味的糉子都有,有鹹蛋味的,有鮮肉味,有臘肉味,有蜜棗味,有綠豆沙味,也有白味的,形狀各一,有小方正形狀的,有三角形狀的,家裏小孩每人可以任意選擇一個口味的糉子,方正代表堂堂正正,誠實守信,兄弟姐妹們什麼時候高興什麼時候吃。

現代都市的超市隨時可以買到各種味道的糉子,但回味家鄉的糉子總是有無限的遐想和回憶,一絲牽掛。

除了包糉子,釀幾壇糯米端午酒也是家鄉的傳統習俗,奶奶將糯米先煮後蒸,放入一些有酵母功效“曲子”封存起來,過20天后,散發出濃濃的醇香味,然後與棗子、杏仁、桂圓、枸杞、桂花、荔枝、陳皮熬成新酒,與前幾年的老酒和起來,下窖了,通過幾個月的結合,這端午酒可算釀出來了,搖出一瓢,奶奶叫我品嚐一下,這可是脣齒留香,還真應了這句話——“泉香而酒洌”。

這還沒完,在端午是要掛“容臭”的,也就是俗稱的香包的一個小藥囊,據說傳統的五月天是毒日,天氣燥熱,五毒俱全,古代人就是佩戴香包來驅除溫病,增強免疫力,保佑安康,在這個節日裏,不分男女老幼,都會佩上香包,不爲別的,這也是爲了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樸實的,是無華的。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與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之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與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爲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之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2

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我和媽媽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糉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了。賣糉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囊的……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着香氣。過路的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插在蚊帳裏,可驅邪,也可淨化空氣。還有的人賣梔子花。我央求媽媽買幾把艾蒿,媽媽答應了。

晚上回到家,爸爸已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爸爸端上了綠豆糕和糉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屋裏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着艾香,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糕點,十分溫馨和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後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爲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於端午節的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糉子,像一家人一樣。那時我特喜歡吃糉子,但因爲時間的推進而改變的胃口,我漸漸的不喜歡吃糉子了,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糉子。糉子家裏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和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爲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

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3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與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與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與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與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是我覺得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體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因此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15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時幫忙奶奶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此時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然而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然而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然而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先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然而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可然而我幫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然而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然而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