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熱】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熱】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

在歡歌笑語中,在這喜氣洋洋的日子裏,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來臨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包糉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呢。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屈原,當時他因國破家亡,非常悲憤,於是投到了汨羅江裏,人們知道後,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於是便包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蝦們就只吃美味可口的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後人爲了紀念屈原,於是就把這天定爲端午節。

說到這個糉子,你知道糉子是怎麼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先把摘回來的糉葉洗涮乾淨,接着左手託糉葉,右手舀起糯米放進糉葉裏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這天家家戶戶都在煮糉子,所以,糉子的香味是十里飄香,你只要嘗一口,保證百吃不厭,光看到糉葉你就可知道糉子到底有多香了。

一頓豐盛的午餐過後,人們就在河邊,草地上悠閒地散步,看看風景,吸收天地的靈氣,日月的精華。到了下午,人們該是洗澡的時候了,這時候人們早已燒好一鍋水,準備了艾葉,魚腥草等,全家人都要洗,說是能辟邪。其實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全身就不癢了。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當鋪來過端午節,你們一定會一飽眼福和口福的。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2

我的家鄉在蘇州美麗的西山島上,也叫金庭鎮。這裏風景秀麗,四季花果飄香,享有“花果山”的美譽。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特點,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家鄉的端午節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挖野菜、打青糕、包糉子……更是忙得不亦樂乎。農民伯伯大清早就會到山頭上、田地裏去採集各種各樣的野菜,這些菜被稱爲“端午菜”。據說這種菜營養特別豐富,還清熱解毒,也能用它來做一些糕點,家家戶戶忙乎着,人山人海,可熱鬧了。

以前的端午節,人們還會喝一種叫“雄黃酒”的酒,不過現在人們都喝上了香醇的桂花酒了。拿起糉子,解着細小的繩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就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剝開翠綠的糉葉,一團黏黏的糯米制成的糉子便映入眼簾。

糉子有很多種:紅豆的、紅棗的、蛋黃的,甚至還有肉餡的;形狀也有大的、小的、長的、方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能饞得你直流口水……

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嗎?據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因受到權貴的排擠,覺得報國無門,於是就投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怕魚兒吃掉他的屍體,就把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吃。從此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每年的端午節,家鄉的鄉親們都會忙的不亦樂乎。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3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奶奶告訴我,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想:我的糉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糉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着包糉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後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糉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糉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糉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糉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裏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嚐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裏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着,划動着,個個都生龍活虎,並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衝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着;“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爲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糉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可然而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之後,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十分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然而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之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能夠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然而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6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包。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孩子們唱這首兒歌時,就意味着端午節到了。

身爲一個資深的吃貨,包糉子也要有模有樣:先拿個綠油油的糉葉,在手裏翻來覆去,被做成一個小碗。然後放入一些米,再塞一個大紅棗,最後用一條繩子將它包起來,一個大糉子就完成了。我把所有的糉子倒入鍋中煮,幾小時後糉子就新鮮出爐了。

正午,河岸邊,準備比賽的隊員摩拳擦掌,準備全力以赴贏得本次比賽的冠軍。再看岸邊的人羣在爭論本次比賽的冠軍是誰,也有的人默不作聲,在心裏默默支持中意的隊伍。

隨着一聲響亮的哨聲,比賽開始了。剛開始,所有的隊員都拼命的划槳,大有奪冠的勢頭,岸邊“加油加油”的喊聲也此起彼伏。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許多隊員有些體力不支,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只有蟬聯幾屆的藍隊和幾次與冠軍失之交臂的紅隊的速度不相上下,並把其他隊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突然,鼓聲變成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聲音響徹天空,氣勢如猛虎下山,恢宏似海嘯遮天。我知道,這是決賽的衝刺。兩隊的體力早已耗完,但憑着意志繼續划着。功夫不負有心人,紅隊最終以微小的優勢贏得了比賽。比賽結束了,但端午節這個古老而傳統的節日仍然會繼續下去。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7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到了端午節,我總要拉着爸爸媽媽的手,不惜奔波萬里,樂顛顛來到外婆家,到了家門口時,我就能隱隱的聞到一股似花香的香氣,爲了趕緊揭曉答案,外婆一開門,我就一溜煙從外婆的胳膊底下鑽了過去,直奔廚房。我尋着香氣的源頭,一點一點地尋找“答案”,令我大吃一驚。啊!原來是那白瑩瑩的糯米發出來的香味呀!外婆在上面抹了一層槐花蜜,怪不得我會把它誤認爲是花香呢。在糯米的旁邊擺着黃橙橙地鴨蛋黃,噴香的鮮肉,還有那大大的既補氣又補血的紅棗,讓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把它們一股腦的吞下去。

外婆又衝我笑了笑,便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把塗了一層槐花蜜的糯米上放了一個大紅棗,然後拿起葦葉,把糯米放進去,又靈巧地擺動了幾下,一隻三角形的小糉子便映入了我的眼簾。外婆包糉子的速度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我看了外婆包了四個糉子,也沒有發現出什麼祕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地問外婆:“外婆,你包糉子的速度怎麼這麼快呢?有什麼祕訣嗎?”外婆笑而不答,過了好一會兒才慈祥地對我說:“也沒有什麼竅門,熟能生巧嘛!”聽了外婆的話後,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愛端午節,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到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據說是爲了紀念楚大夫屈原。這種說法被普遍接受,其文字記載始見於南朝梁人撰寫的《續齊諧記》:“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向汨羅江裏投糉子、雞蛋、鴨蛋、大蒜,爲了讓魚不吞吃屈原的屍體。從此,端午節吃糉子、雞蛋、鴨蛋、大蒜的習俗就產生了。

昨天,我就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們先把糯米、花生、紅豆各取一些,淘洗完畢,把糉葉洗淨,折成漏斗型,把糯米、花生、紅豆裝進去,再把糉葉折上,一層層地包裹好,纏上線,打個結,一個個糉子就包成了,一會兒我們一起把糉子放進鍋裏,煮熟後裝進袋子。

今天早上,我們把糉子加熱後打開,吃掉。我們都吃得津津有味,因爲這是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

吃過飯,媽媽把紅、黃、藍、綠、橙五種顏色的線擰起來,爲我係上,還給我戴了一個香囊。

這端午節可真高興呀!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9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插艾葉、包糉子、做香囊、划龍舟來慶祝它。

聽媽媽說,在很久以前的中國,我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忠心耿耿的爲國家出謀劃策,但是,糊塗的國王不但不採納他的意見,反而,多次把他發配到邊遠地區服勞役,在那年的五月初五,他的國家被其他國打敗了,聽到這個消息,屈原悲憤交加,投身跳進汨羅江裏,當地的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就把米團做成的糉子扔到江裏,並划船四處打撈屍體。

我的家鄉晉城也沿襲了這個傳統,每到端午節,我們村的人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糉子來紀念他。在我家,奶奶包的糉子可以說是色香味俱佳。清晨,奶奶先把綠色的葦葉和竹葉洗乾淨備用,再把昨晚泡的糯米、紅棗、花生米端過來,準備工作就緒後,只見奶奶把洗淨的竹葉折成一個三角形形狀的空殼,然後加上糯米、花生、紅棗和葦葉,填滿後再小心翼翼的包好,接着把它放入鍋裏用熱水蒸大約半小時,一個香噴噴、綠瑩瑩的糉子就出鍋了。

聞着清香誘人的糉子,我真想咬上一口,“喂,小饞貓,不怕燒着嘴嗎?”奶奶笑着說。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清香撲鼻的糉子!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0

端午節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麻陽觀看我盼望已久的賽龍舟。

我來到錦江河邊,這兒早已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懷着緊張激動的心情等待比賽的到來。江面上有六艘威風凜凜的龍舟,分別是一到六號,每艘船上共有二十二個人。爸爸告訴我:“坐在中間的二十人是負責劃般的,最前面的那一個人是負責加油打鼓的,最後面有一個人是負責掌舵的。他們各有分工,密切合作!”

比賽開始了,隨着一聲槍響,六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兩岸的觀衆都大聲吶喊:“加油!加油!”選手們拼盡全力地劃漿,動作整齊劃一,擊鼓的人興奮異常地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聲越來越大,選手們揮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看見第二組遙遙領先,給了其他組一個下馬威。其他組不甘示弱,奮勇直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第二組更加瘋狂地揮動般漿,全力衝刺。兩岸的加油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我的心怦怦直跳,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手心裏緊張地冒出汗來。在最後一刻,第二組率先衝過了終點,獲得了冠軍。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大聲歡呼:“勝利了!勝利了!”

這場精彩的龍舟比賽,使我明白了什麼是龍舟精神,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那就是:永不服輸,奮勇當先,勇往直前!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1

一轉眼,就到端午節。我和媽媽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糉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賣糉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囊的……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着香氣。過路的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插在蚊帳裏,可驅邪,也可淨化空氣。還有的人賣梔子花。我央求媽媽買幾把艾蒿,媽媽答應。

晚上回到家,爸爸已準備豐盛的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爸爸端上綠豆糕和糉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屋裏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着艾香,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糕點,十分溫馨和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後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爲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爲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於端午節的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糉子,像一家人一樣。那時我特喜歡吃糉子,但因爲時間的推進而改變的胃口,我漸漸的不喜歡吃糉子,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糉子。糉子家裏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和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爲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2

最近,有同學上課提問屈原爲什麼在端午節那天死?這個問題頓時讓老師啞口無言,也讓原本有些吵雜聲音的教室也變得鴉雀無聲,同學們紛紛爲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震住了。

話說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分幾部分來分析,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屈原是爲什麼死的,其次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又是什麼,或是又得分析屈原當時的心理狀況又是怎麼樣的。

經過仔細分析我得出了答案一:當時屈原死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端午節這個節日,由於屈原特別喜歡這個節日,實在被皇帝壓迫到死,不如選擇端午節死。答案二:當時並不存在端午節這個節日,直到屈原在這一天投河而死,人們爲了紀念這個忠臣所以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紀念屈原。

至於端午節爲什麼要賽龍舟、吃糉子,我又想了一想。大概是賽龍舟爲了演繹一出當時人們恨不得快船開去營救屈原。吃糉子大概就是因爲屈原生平特別喜歡吃糉子,這一天往河裏丟點過期糉子,也讓屈原解解饞。

啊!屈原爲什麼在端午節那天死,真是一道不好回答的問題啊!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身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一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4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起吃糉子,划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麼意思,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麼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爲“端午”。到了唐代,因爲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爲了避用“五”字,就用迴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爲什麼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爲“端午”呢?民間流傳着非常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糉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而每想起這首歌,我就想起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端午節大家就包糉子,賽龍舟,和雄黃酒,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這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糉子和和雄黃酒……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糉子習俗不會變。而它也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