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人物傳記讀書筆記大綱

人物傳記讀書筆記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給大家分享了人物傳記的讀書筆記,歡迎借鑑!

人物傳記讀書筆記

  人物傳記讀書筆記1

讀完這本自傳,我覺得他的經歷至少給了我以下幾點啓示。

一、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馬上付諸行動。他年輕的時候,想要什麼工具製造點東西的時候,會直接找源頭要,不會整天空等別人來給予,這就是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對於我來說,有時候對未來迷茫甚至困惑,我覺得追根究底還是因爲自己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在開始奮鬥之前,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馬上付諸行動,這對實現自己的理想是最有效的。

二、善於吸引人才,打造最優秀的團隊。作爲一個領導者,公司的發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員工的素質。如果周圍都是出色的人才,都是在技術上突出的專業人才,公司的發展將不可限量。喬布斯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沒錯,但是不管他承不承認,他並不是什麼都會什麼都懂的,在技術方面,比他厲害的人比比皆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於讓那些技術比他厲害的人都爲他服務。在他的團隊裏,都是在技術上非常出色的專業人才,這大大保證了產品研發的創新和與時俱進。喬布斯曾經回憶說,“這些年來,我懂得了,要是你有非常優秀的員工,你根本不需要像照看嬰兒一樣去看着他們。期待他們有優秀的成果,你就能讓他們做出優秀的成果出來”。喬布斯勇往直前的決心、力圖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及個人魅力吸引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聚集在他周圍。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何適當藉助別人的力量來很好迴避自己的短處的確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它能讓我們在做事情時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三、不讓外界過度的干擾淹沒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喬布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許外界會有質疑,但他仍然有極大的勇氣遵從自己的內心和直覺。我想,這是需要勇氣的。對我們而言,適當聽從別人的建議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受制於教條,如果完全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去生活,那我們就不是爲自己活而是爲別人活着。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大膽堅持內心的聲音和直覺並且爲之努力奮鬥吧。

四、不害怕失敗,不害怕死亡。喬布斯成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永不服輸。麗莎電腦失敗了,蘋果II成功了,NEXT電腦失敗了,麥金塔成功了……他有着常人所不能比的激情和創造力,他從來不會被失敗打倒,即使已經失敗了很多次,他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當他被診斷爲胰腺癌並且被告知只有很短時間的生命時,他卻十分淡然,面對死亡的坦然讓他能夠更加集中精神在生命最後階段的工作上。他很好地詮釋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真諦。我們從小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經歷大風大浪,心理承受能力或許不強,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容易沮喪或者悲傷。我想喬布斯的經歷能夠給我們如何面對失敗的啓示。

喬布斯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作爲新時代青年的我們,青春更應在奮鬥中放光彩。生活有時會給我們重擊,但決不能因此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堅持把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去奮鬥。讓我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爲了我們的夢想,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人物傳記讀書筆記2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一部人物傳記。它真實的記錄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大師坎坷的生活和艱辛的創作歷程,展現了藝術大師們偉大的心靈。它揭示了一個真理:偉大的天才必須與庸俗並且充滿敵意的社會進行不去的鬥爭,才能獲得勝利,完成天才創造的

世界

作者開篇就說:“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 ” 在物質生活極爲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對於我們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他們敢於正視黑暗現實,揭露社會腐朽,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爲己任,堅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藝術”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的意志。

這三人中我最同情貝多芬,他的一生是多麼的不幸,多麼的坎坷,幾乎作爲一位音樂家所有的不幸都讓他遇上了,暴力粗魯的父親,痛苦的童年,16歲母親逝世,父親也經常酗酒,不斷地揮霍,從此貝多芬獨自一人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不幸的愛情,淒涼的遭遇,通心的親情獎貝多芬拋入了悲苦的深淵。貝多芬在內心深處吶喊着,鬥爭着。他只有在音樂的世界裏尋找生命的快樂。逐漸的,他的聽力越來越來差,他因此變得越來越孤僻,性格也越來越怪異。然而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儘管他的生活依舊沒有任何的改變,音樂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物質利益,他的生活依然那麼的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麼的孤苦伶仃。可是苦難讓他更加堅強,他戰勝了疾病的痛苦,戰勝了世俗的庸俗,戰勝了命運的悲苦。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堅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還有他爲之終生奉獻一切的精神聖壇——音樂。他說:“您要拋棄,拋棄生活中的庸俗愈無聊,爲了您的藝術——這個至高無上的皇帝”。人生的低谷給他帶來了創作的巔峯,在痛苦的生活中他的意志並沒有消沉,他在藝術世界中尋找快樂,發泄自己的痛苦,傾訴自己遭遇。音樂是他最好的朋友默默的幫他分擔,然後它又把高亢激昂的旋律展現給世人,但是麻木輕浮的人們卻置之不理。是啊像他那樣個性激昂,狂傲不羈的天才是無法在輕佻浮

華的城市立足的。

他的一生如同一個暴風雨的日子,而他則如海面上與暴風雨搏鬥而跌宕起伏的海燕,那樣羸弱。但最終他還是勝利了,什麼勝利能和這場命運的勝利相比?這種靈魂的凱旋!令人由衷的敬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着。

  人物傳記讀書筆記3

這個寒假,我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這本書,從中我得到了許多,感觸良深。

傳記中向讀者展示了三位藝術大師不朽的一生,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畫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着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出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作者所想表現出的是這些天才他們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如何克服那幾乎讓他們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的痛苦,而他們之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爲”英雄“。

”羅曼·羅蘭心目中的英雄不是那些在體力或智力方面出類拔萃、冠其同輩者,而是心靈偉大的人。“因此本書大部分描述着主人公們面對人世的災難時的心理對話,他們那種面對痛苦,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堅毅,纔是讓人所意想不到,所震撼的,而不是他們所獲得的那些成就,或榮耀。

主人公之一:貝多芬。是當代乃至現在仍十分著名的音樂家,他一生中創造出許多經典的作品,使後人爲止震撼,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一生中所經歷的痛苦,或很少有人知道他雖如此有名,卻過着非但不富裕而十分貧困的日子。”他整個一生好比風雨交加的一日。最初是一個明淨的早晨,只有幾陣懶洋洋的薰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隱伏着一種威脅,一種沉甸甸的預感。突然間,巨大的黑影掠過,悲壯的雷聲使沉默的空間可怕地轟鳴,疾風怒吼……“沒錯,貝多芬說:”惟其痛苦,纔有歡樂。“那麼,我倒認爲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首曲子,歷經了平谷開端,接着有雄壯高潮,過程中卻滿是坎坷崎嶇,卻悄然無聲地結束此曲,留給人極深地意味。

主人公之二:米開朗琪羅。是當代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一生爲家人服務,爲他人服務,卻是痛苦並極其被動地做着自己本該熱愛的事情——雕塑。他被逼着雕塑自己不願意完成的作品,只爲了提供給家人足夠的財富,他覺得”爲了家族,他賣身爲奴也在所不惜。“而他自己熱愛並嚮往於完成的作品,他卻始終沒機會完成,或是在戰爭中被毀。他一生中沒有一天是休息的,”他不斷生活在亢奮的狀態之中。體內聚積着的旺盛精力讓他痛苦,迫使他行動,不斷地行動,難得有一小時的休息。“沒有人明白理解他這種病態的活動需求,在別人眼裏他就是個名副其實的”工作狂“。他的一生是完完全全沉浸在痛苦之中的,但他似乎享受這份痛苦:”越是加害於我,我越快樂。“”憂傷是我的享受。“”萬千快樂比不上一種苦惱!……“米開朗琪羅對工作的狂熱令人疑惑,甚至到了有些自虐的程度,讓人心寒。但他對家人的一片忠心和麪臨災難時仍義無反顧地做下去的精神,使人爲之敬佩!

主人公之三:列夫·托爾斯泰。當代著名的作家,小說家。”在托爾斯泰的思想體系中,評斷事物的唯一標準就是‘道德’,即愛心、真誠和善良。“沒錯,只要符合他的道德準則,再平庸的作品或人都會收到他的讚揚。他真誠地希望社會日益完善,對俄國民衆的悲慘處境由衷地感到憐憫和同情,但他既不滿現狀,又懼怕社會動盪。”說到底,他是不願意他所心愛的封閉式宗法制莊園經濟受到觸動和破壞。因而他對社會的批判無論多麼猛烈,都只停留在道德的層面,從未深入到社會的根部。他那一廂情願的善良,把一切都簡單化了:他相信完善社會的唯一途徑,是強化宗教意識,普及道德教育,是要每個人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一切慾念,人人愛上帝、愛他人(包括愛自己的敵人),自然能達到全社會的和諧,實現人類的大同。“可見托爾斯泰雖很早就開始研究哲學,卻缺乏哲人的睿智。他沉溺於自己的宗教信念,甚至推演出許多偏激、荒謬的觀點。這是托爾斯泰作爲人性的角度失誤的視野觀點,但他作爲小說家的偉大成就是無可爭議的,他是世界文學中巍然聳立的高峯之一。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羅蘭這句話就是對他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