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只緣身在此山中大綱

只緣身在此山中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之所以千古流傳,不僅僅因爲它意境優美,更主要的是這首詩中的後兩句蘊涵着深刻的哲理。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的思想、認識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往往繞不出“此山中”,走到山外去“欣賞”。考慮問題時,我們要繞出圈子,站在各個角度上去考慮。有時我們往往只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從不考慮如果自己是另一個人,又回怎麼想?看問題要想看的更全面,更透徹,必須這樣做。

但再從另一方面去想,廬山之美,如果只在山外看,卻不親身體會,走進去欣賞,沒有什麼意義。只有身在山中,才能領悟出它內在的美。在山外,卻只能欣賞到它的表面。這自然就成了矛盾。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

就拿我們來講吧,我們是生活在二十世紀的未成年人,享受着社會給予我們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在家庭中,爸爸媽媽呵護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在關心着我們,但我們卻被幸福“侵蝕”了。家長的溺愛,造成我們沒有自立能力,老師依賴別人。在別的孩子看來,一定會覺得我們十分幸福,什麼事情都不用幹;但在老師眼裏,別的家長眼裏,就認爲這對我們沒有一點好處,現在是輕鬆自在了,可以後呢?我們還要在依賴家長嗎?可見,“旁觀者”特不是都“清”的。

再拿吵架這事來說吧!雙方因爲某種原因而吵架了,自己都認爲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的。而旁觀者卻看的清清楚楚,誰是誰非,心知肚明。所以說,一般來講旁觀者清。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吾學此詩,真乃感觸甚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