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高考記敘文

高考記敘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特別是作爲常用文體的記敘文,記敘文是通過生動形象的事件來反映生活、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優秀的記敘文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記敘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記敘文

高考記敘文1

沉默的父愛

6歲。

操場上,一個小男孩學着騎車,旁邊站着他的父親。沒有一句指導,沒有一絲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雙腿早已是鮮血淋漓。終於,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親依舊是那麼筆挺地站着,眼中滿是不屑與冷漠。 孩子多麼渴望爸爸的鼓勵。沒有;孩子多麼渴望爸爸的擁抱,還是沒有。只是那雙空洞的眼睛,讓孩子感到冷酷與無情。終於,孩子不哭了,倔強地站起來,跨上車,開始又一次的嘗試。父親早已是興趣索然,轉過身,邁着大步,走了。身後又是一陣金屬與地面的摩擦聲,父親只是不經意地回了下頭,手卻在顫抖。孩子站起來,想着剛纔父親冷漠依舊的眼神,兩行熱淚莫名其妙地滑過他的臉頰。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

16歲。

禮堂裏,當年的小男孩被人羣簇擁着走上了獎臺。又一次高舉獎盃,又一次歡呼如潮。緊擁着榮譽,在閃光燈不停的閃耀下,孩子艱難地尋找他的父親。人羣中,唯獨沒有他,臺下座位上,只有一個他。瞬間,禮堂彷彿空蕩蕩的,只有孩子與他的父親在對視着。還是那麼冷漠,依舊是如此不屑。父親那空洞的眼神讓光芒萬丈的獎盃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兒子,一把奪過緊擁着的獎盃,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它交給後臺的老師。兩行熱淚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

昨天。

校門口,一位青年與他的父親作着告別。沒有寒暄,沒有寬慰,沒有擁抱,沒有一句話。直視着父親,他的皺紋又深了,他的黑髮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裏滾着淚水,壓抑着。在模糊中,父親那冷漠的眼神裏也有些光亮。顫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兒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縮了回來。向門口指了指,父親又轉過身,沒有動。遠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親定住了,回過頭,瞥了一眼,看到兒子。青年人也注視着他的父親,壓抑不住的淚水終於流淌下來。沉默中,心中是那麼溫暖,一步、兩步、三步?

今天。

考場上。有一個孩子在寫着沉默的父愛,心中充滿感激與驕傲。

我的父親,他的感情如綿細的秋雨,柔和的春風,沒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罷了。

沉默的父愛———我很感激它。

2父親很土,卻很快樂

父親總說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很可憐,不會玩,不會樂,不像他們那會兒,一身土卻快樂幸福得不得了。———題記

父親是地地道道從陝北長大的,雖說進城當國家幹部也十幾年了,可父親仍樂意並保持着在農村時的思維方式,在兒時的.思維方式避開塵雜,追求最自然的本質。因而父親總在家鄉飯、農村、農民上找到自己的快樂幸福。

父親不喜歡吃山珍海味,不喜歡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歡正兒八經地坐在茶樓裏品茶,不喜歡扎着領帶穿着西裝陪人喝酒。父親說,這樣的生活總不是個味兒,其實一點也不快樂。父親喜歡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歡吃半個拳頭大的羊肉蘿蔔餡餃子,喜歡吃錢錢飯,還要放鹽喝稀飯,喜歡吃剛煮好的撒了鹽的大土豆,喜歡吃陝北的南瓜子??母親總說父親很土不會享受,可父親說過着農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樂幸福。

這就是父親的思維方式,追求的不在於所謂的品質,而在於回憶中的那份快樂幸福!

父親不喜歡坐高級的小轎車,不喜歡整天坐在電腦電視前無休止地娛樂,不喜歡躺在按摩椅上舒服地看報紙,不喜歡扎堆兒沒完地閒聊。父親說,這樣的生活看似悠閒,其實並不自在,談不上快樂幸福。父親喜歡在週末自己騎上摩托車到郊縣的農間地頭走一走,爬上小小的土堆,蓋着帽子先舒坦地睡個午覺,隨後望着無際的麥田自在地哼上一曲。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有一次,父親受邀嚐到了剛摘下的新鮮柿子,回家樂道了一晚上。

這就是父親的思維方式,不追求所謂的情調,只聰明地在大自然中汲取快樂幸福!

父親不喜歡冠冕堂皇的客套話,不喜歡勾心鬥角的爲官之道,不喜歡虛情假意的迎來送往。父親說,這樣的生活在有些人看來也許挺風光,可那是個空殼,一點也不快樂幸福。父親喜歡和農民打交道,高興和家門口炸油條的聊聊地裏的莊稼,樂意從車上下來幫老漢推上一截子架子車。週末到農民家坐炕沿兒上吃碗湯麪條兒更是常有的事。叫幾個農民朋友到家裏美美喝上幾杯,更能讓父親高興好幾天。

這就是父親的思維方式,不追求所謂風光,只在跟農民的最樸實的交談中快樂着,幸福着!

父親有着最樸實自然的思維方式,因而纔有了自己最舒心的快樂幸福。祝老爸永遠快樂、幸福!

3其實,我希望你在

乙生說“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並不利於這一項目的發展。”這句話讓我想到了你,你是那麼的優秀,站在頂峯的你是否苦於沒有奮鬥的動力?反正這些我不擔心。

從小到大一直學習不錯的我,是驕傲的,所以我對新學期充滿期待,我喜歡看別人崇拜的眼神,這讓我有一種成就感。

一直記得那個9月1日,在這個新的班級遇見了你,那天天氣不怎麼好,一直在颳風,我早早坐在了班裏,教室空空蕩蕩的,我想“開學先當上班長??”想着想着,滿意地笑了。這時,你進了教室,你是如此開朗,我們很聊得來,你說“你知道嗎?我可是要當班長的人!”風吹過窗子呼呼作響,我心中警鈴大作,這麼一句對於我來說具有挑釁意味的話在你說出來卻彷彿理所應當,好像勢在必得,我就是從這時候有了“要滅滅你氣焰”的想法。

但是,在深入瞭解你之後,我才發現你是那麼優秀,學習成績穩拿第一,而我只能屈居第二。我不甘心,心裏想超越你的想法一刻也沒停止過。

你當上了班長,而我申請當了數學課代表,因爲一直以來數學是我的弱項。每天收完作業我都要翻翻你的作業,每一次都是工整的字體,無論假期還是生病。每次數學老師留的思考題你都會認真寫下思路,而你的這些思路也常常能夠開導我讓我眼前一亮。我就用這種方法偷偷學習,我知道這些你都知道,但你從來沒有說穿我,依舊每天笑得春光燦爛。

就這樣,我每天追逐你的腳步一路攀升,而你始終走在我前面。

當聽說你轉走了,我的心一沉,那天天很藍、風很暖,不像我們處於是那麼冷冽,我呆呆的坐在那,不悲不喜,愣了很久,淚水才沿着臉頰滑下。其實你走了我應該高興纔對,沒有你這個對手第一就非我莫屬了,但心是空的,好像在漆黑的夜裏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不就受到了你的來信,你在信裏笑罵着質問我你走後有沒有仰天長笑,你叮囑我,雖然你走了,但我不可以不繼續努力,站在頂峯是危險的,一失足摔得比別人都慘。

我給你回信,埋怨你的羅嗦。

其實,我心中對你只有感謝。

其實,我希望你在。

4米粒 穀粒 血汗

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學家吃飯,走進她家的大門,他才知道什麼叫奢華,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銅色的牆壁,青藍色的地毯??“嘖嘖,北京故宮也不過如此吧!”他在心裏暗自讚歎。

上飯時,熱情的主人給他盛來了滿滿一碗雪白的米飯,顆顆雪白的米粒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直往他的鼻孔裏鑽,他咽咽口水告誡自己,“千萬別吃得太快,要文雅一點。”他幾乎 是數着米粒進口的。吃到還剩淺底的時候,他犯難了“是吃得一粒不剩,還是故意留點底兒?”父親送他上車時的叮嚀又在耳邊迴響了“娃兒,城裏人一輩子也沒碰過泥土,他們不知道種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貴,你以後吃飯要故意留點底兒,別讓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後吃完之後千萬別再舔碗了。”其實,他早就養成舔碗的習慣了,每次吃飯時,父親總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乾乾淨淨才讓他離開。可現在究竟是吃得乾乾淨淨還是留點底兒呢?他偷偷擡眼想從主人的碗裏得到一點啓示,卻發現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對面的沙發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麼時候撤走了。他現在感到自己彷彿是一個正在舞臺上表演吃飯的小丑———以前父親盯着他吃飯,心裏是一懷的親切,可是現在?他也說不出那種奇怪的感覺。

無助的他用筷子無助地在碗裏搗騰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飯迸出了一點黃色,那是一粒谷,和父親那古銅的臉有着一樣的顏色。他的心顫抖起來,小時候給父親送飯的一幕又浮現在眼前,那是一個炎夏的正午,父親坐在田壟上吃着他送的飯,也是吃到淺底的時候,幾粒黃色的谷露了出來,“扔掉吧,阿

爸。”“胡扯!”父親像豹子一樣吼了一聲,他一輩子也沒見父親如此憤怒過,接下的情形更讓他終生難忘父親將筷子插在田壠上,用那滿是泥巴的手將穀粒一粒一粒地拈起來放進嘴裏,鎖着眉頭,然後是艱難的一咽??“孩子,那是咱農家的血汗呀!”父親對滿腹委屈的他說。

“是的,這是咱農家的血汗。”他夾起一塊豆腐,想將那米粒連同那顆黃色的血汗一同嚥下,“也不知怎麼搞的,現在米價怎麼這麼低。”主人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

“農家的血汗不容褻瀆。”他心裏說着,將碗裏的東西暢快地吞了下去。

5綠葉·情意

當爺爺開始品沖泡了四遍的陳年龍井,來弔喪的賓客也已漸漸散盡。媽媽緊緊地牽着我的手,與這一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作別。我微微地苦笑,原來並沒有永遠的故鄉,我們永遠都是過客。

處理完奶奶的喪事,爺爺也不再堅守這一方留下了無數記憶的土地,順從地跟隨着我們來到城裏。然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我無數次看見了爺爺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戀與無以言表的無奈,最終都化爲一滴渾濁的淚水,慢慢地倒流進心底。

別了,我聽見這兩個字。

在城裏的爺爺,依舊每日早起。這在習慣了夜生活而對早晨陽光不屑一顧的城市,多少顯得有一些另類。然而,爺爺並不在乎那些異樣的目光,依舊每日穿着洗得發白的藍色舊工作服,穿梭在社區的各個角落。他在樓前被廢棄的土地開墾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種奇奇怪怪的種子,每日伺弄,神情嚴肅地彷彿在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爺爺的孤獨。因爲我也有着這樣孤獨。我懷念故鄉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轉的鶯啼,那木製樓梯悽婉的呻吟,那透過碧綠的竹林灑落的細細碎碎的陽光,那讓人無法忘懷的帶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氣息。

在這一片鋼筋混凝土中,我已無法找到那樣淳樸與純粹的笑臉,我看見爺爺每次想要揮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過中無奈的放下,我總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當年的爺爺是一片意氣風發的綠葉,他可以暫時離開他的根,去遠方飄蕩,尋找屬於他的風景,然而如今,這一片綠葉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與故鄉永遠地廝守在一起。

那是爺爺的八十大壽,親戚朋友們藉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轉,卻尋不見爺爺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會大廳,我看見爺爺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過去,握住了爺爺的手。爺爺動動嘴脣,說 “我想回家。”彷彿是一個尋求家的庇護孩童。

高考記敘文2

我永遠忘不了高二的那段日子。

暮春,校運會。100米短跑冠軍決賽:冠亞軍之爭在我和xx兩個同班同學之間進行!雖然我和xx平時是好朋友,但此時不同,我暗自決心:非拿冠軍不可!

“各就各位——預備——砰!”隨着一聲槍響,我領先一剎那,越過起跑線,向前衝去。Xx緊隨我後,窮追不捨,速度與我不差分毫。我越跑越急,只見終點在前,xx的身影越我而過,我連忙大跨一步,想衝上前。誰知不巧,這一跨卻跘上了xx的腳,結果我摔在地上,xx更慘:膝蓋朝地面砸去,暈了過去……

診斷結果出來,我只是蹭破了一點皮,xx輕度骨折,必須住院。兩家家長協商,我爸主動提出,保險費之外的.費用兩家共同承擔,因爲我成績好,xx住院期間落下的課,我負責給他補。

回家聽說爸的這個決定,我滿臉不高興,“砰”地關上自己的房門。老爸哪裏明白問題的嚴重性?經濟費用我不管,但爲xx補課,每天奔跑在家、學校、醫院之間,我的學習還要不要?班主任已經把我列爲全班培養重點,希望我能在全年級統考中爲班級爭光,現在這希望豈不要泡湯?xx本來成績就不算很好,落不落課,對他影響又不是很大。我越想越不高興。

爸爸叫開了門,坐在我牀上,望着我寫着“埋怨”二字的臉,沉默了很久,然後說:“孩子呀,你的情況老師都給我們說了,我們瞭解你心裏的想法。但是,這是有關道德和良心的問題。你不小了,自己好好想想吧。”

自己好好想想?我將頭埋入雙臂,伏在書桌上,漫無頭緒地胡思亂想。真怪,我忽然想起了《一件小事》。車伕不小心掛到了老婦人,他歉意地請乘客下車,小心地攙扶老婦人去醫院。對,這就是道德和良心的問題。魯迅從中看到了車伕的高大。

我擡起頭,心中突然產生一種英雄般的悲壯,一種自我犧牲的堅毅:爲了同學,爲了朋友,我豁出去了!

這以後,我便天天三點一線地來回穿梭。有時,我甚至顧不上回家吃飯,一放學就徑直跑往醫院。

時光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幾個月,xx的腳好了,我和xx一道參加了統考。我名列前茅,xx居然也沒拉全班後退。

Xx和他爸媽到我家來謝我,還拿出一沓錢來要給我,說是我的辛苦費。

我哪裏能收呢?笑着婉拒:“我們是同學。”

高考記敘文3

靜靜的卻不孤單,相依也是一種溫暖。

我們的空空的心,總是會被彼此填滿。

簡簡單單的快樂,充滿了溫暖的時光。

從初一第一學期排座位就如盤絲一般開始的。老師的指揮令把兩個不太熟悉的人拉在了一起,開始了我們的鐵桿生涯。

我們並不相熟,坐在一起沒講一句話,你我都是慢熱的人,而且都被朋友傷害過,背叛過。再也經不起一絲的傷害。所以都躲在自己做成的殼中,怕太陽灼傷我們的皮膚,怕坎坷的`路會傷害我們,對我們來說,只有自己纔是最安全的。

但我們又是幸運的,可能是因爲我們總是逃避別人的關心,纔會發覺我們的相像,我們纔會彼此靠近,彼此吸引,彷彿是時間的慫恿,我們每分每秒都在靠近,竟是這樣,我們就變得親密無間,在別人眼裏,我們都很冷漠,其實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我們並不冷漠,我們彼此瞭解,彼此依賴,彼此需要。

我們經常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在草地上用慵懶的姿勢彼此依偎,聊天,開玩笑,講在大家面前不敢講的話,分享彼此的祕密。看着碧藍的天,潔白的雲,感受着微醺德裹挾着青草味的風,懶懶的陽光,心裏平和得像兩個安詳老太太,坐在海岸邊靜觀雲捲雲舒,潮起潮落。

簡單的快樂,總是喜歡這樣的午後,和雲和你一起悠然度過,靜靜的卻不孤單,相依也是一種溫暖。似乎無論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在這片心靈花園永遠記載着美好的回憶。我會飛過你的天空,而你會在下一站等我。我們共同垂釣我們想要得結果,沿着思念的小道,延伸到重逢的終點。我們空空的心,總會被彼此填滿。

只要我們在一起,每時每分,都有幸福的身影;每分每秒,都是溫暖的時光。

我們已經分開了很長時間了,在最近的一次見面中,我們依舊熟絡,吃飯時和以前一樣點彼此喜歡的菜,逛街時會買姐妹裝。聊天時我們發現,就在那溫暖的時光中,我們的殼被溫暖的陽光融化,同時融化的還有我們堅冰般的心,我們彼此都多了很多的朋友。

我想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回憶起那溫暖的時光時,心頭肯定會有一股暖流流過的。我會永遠記着你的。

高考記敘文4

在當下快步伐的日常,成功一詞一直在大家的日常閃現,“其他人家的小孩”成爲大家的標配。但我覺得,成功不必須要有多少錢,要有多出色,做好自己,也是一種不平凡。

花花世界,靜守己心,是一種不平凡。

在江蘇蘇州的一個小鎮裏,有一位老人,他在蘇州待了一輩子,做了一輩子的小碗紅糖,從未改過行,只爲將這傳統技術繼續傳承下去。守己難,守心更難。這位老人傾其一生,守護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初心。活在當下,堅守我們的夢想,並且爲了我們的夢想堅定而認真地走下去,這就足以叫你散發光熱。

活在當下,堅持不懈,同樣不平凡。

從小到大,無數的長輩告訴大家,做人做事要堅持。堅持,早已成爲了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真的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古有范進堅持赴考,終在年老時得償所願;今有南仁東爲“天眼”嘔心瀝血,造就國家之重器。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董明珠曾說過“把每一件容易的事做好,就是不容易,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萬事可爲,貴在堅持。能做成一件事非常簡單,但堅持做一件事卻非常不容易。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大家依然可以不平凡。

無私奉獻,傳遞溫暖,同樣不平凡。

在天津,有位叫白方禮的老先生,他從小因家庭貧困而被迫輟學,之後他四處打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我們的四個小孩送進了大學。除了這些,他還依賴蹬三輪所獲得的收入,資助了三百多位貧困家庭的小孩。他無私的愛溫暖了這三百多個家庭,也溫暖了整個社會。

大家不肯定擁有萬貫家財,但大家應該對這個社會充滿感激之心。在此之餘,將社會中的溫暖傳遞下去,大家依然可以不平凡。

可能大家生來平凡,可能大家沒陸游報國之志,沒馬雲經商之才,但大家可以擁有一顆初心,一顆恆心與一顆感恩的心。

活在當下,做最好的自己。

高考記敘文5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華文化一直以其開闊的胸襟、厚重的底蘊屹立於世界東方。在這條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之中,一顆顆明珠璀璨奪目。

遠方黃土地上車輪滾滾——這是孟子在周遊六國。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他尊堯舜,崇孔子,守先王之道,不阿世取容,遊則傲視王侯,著則汪洋恣肆。在他的滔滔雄辯之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巍巍乎如高山、浩浩乎若江河的氣度。孟子在三十餘年的奔波遊說中修身養氣,使他的著作“沛然而不可御”,在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而他自己也因其塞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倍受後人推崇。

長江之水,滾滾東流,江邊的天柱山上傳來琅琅書聲——這是李白在偃仰吟誦。瀟灑的詩人路經天柱山,被其美景深深折服,他當下決定,哪也不去,就在這裏潛心靜讀。此時的李白剛被逐出京城,他在這天柱山的天光雲影中,調整心態,在泛着墨香的書卷中,讓自己的才情進一步昇華。此時的山外,唐王朝正在漫漫豔情和浩浩狼煙間作艱難的選擇,而我們的青蓮居士卻在這寂寞的天柱山中,用書卷撐起了另一片天地。後人在驚歎李白的飄逸豪放之時,可曾想到他也曾“鐵杵磨成針”地靜靜苦讀呢?

漫漫黃沙,西行路上,一位僧侶在跋涉——這是玄奘跋涉在取經路上。他以捨身求法的執着,走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來到犍陀羅。在那裏,他遇上了印度最後一位偉大的君主戒日王。玄奘以其海納百川的胸襟和聰慧絕倫的悟性,大量汲取犍陀羅佛教文化的.精髓,歷經十七寒暑,帶回數千佛經。玄奘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國的佛教。不久,日本數以百計的遣唐使也來到中國“取經”。

孟子的滾滾車輪,李白的琅琅書聲,玄奘的踽踽腳步,實際上都是在修建自己的碼頭。碼頭既成,他們或被尊爲亞聖,或被譽爲詩仙,或被奉爲高僧,引來四方頂禮,萬古膜拜。與其同時,他們也成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站在自己的碼頭邊,笑看人來人往,船進船出——從木製小船到歐洲帆船再到現代郵輪……

“嗚——”一聲汽笛,在這裏,中華文明又將譜寫出新的篇章。

高考記敘文6

時間對人是殘酷的,這讓回憶變得如此美好,卻也如此傷感。記憶中的天氣總是陽光和雨水,快樂和憂傷是如此鮮明的交替,那樣的歲月裏,我們多半沉浸在愛戀的世界。它們一半是紅色的,熱情躁動,而另一半則是藍色,憂鬱沉靜。

我們的相識源於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在QQ上我們無所不談能夠說是知心朋友吧,他的家離我家並不是很遠,但我們卻從來都沒有見過面。而我們的相遇卻是如此的巧合。

那天和朋友出去玩完,在車站等公交車的時候我發現旁邊的一個男生好眼熟便一直盯着他看,他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目光也擡起頭來看我,我便立馬把頭低了下來,並給他發消息說:我剛纔在車站看到了一個和你好像的人。他回覆我說:是麼?這麼巧我也是。我扭過頭看他,兩道詫異的目光交匯在了一起。帶着驚訝我知道了他和我坐同一輛公交車,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還互換了手機號。

我們理解好幾個月了,他每次都會在晚上十一點多給我打電話,第二天早上我會告訴和我一起上學的死黨,說:他昨天晚上又給我打電話了,我們聊了多長時間。逐步的習慣了他每天給我打一個電話,有一次他沒有給我打電話,我的心裏就感覺少了點什麼,突然發現我似乎喜歡上他了。

後來我向他表白,他並沒有答應,原本以爲我們再也不會說話了,但事情的發展總是那麼出人意料,在他生日那天他對我表白了,驚訝、激動、不敢相信各種情緒都衝了出來,我愣了。這時聽見旁邊的朋友在那喊着答應他!答應他!我才反應過來,我答應了他。

他說:在我對他表白之前就喜歡我了,沒答應是因爲他想在他生日這天給我個驚喜。我永遠記得那一天,那麼的刻骨銘心。

我們在一起了幾個月,有一天他打電話突然對我說出了分手,原因是他家長去別的地方做生意,他要轉到外省上學去了,還沒有等我說話就把電話掛斷了,只留下了電話那頭滴滴滴的聲音。電話那頭的他聲音是那麼的好聽,說出的話卻是如此殘忍。心似乎在流着紅色的眼淚,那天下雨了,彷彿是連老天也在爲我哭泣。

那天之後我試圖再去聯繫他,卻怎麼也聯繫不到他,QQ也被他刪了,他彷彿他從來沒有在我的世界裏出現過,消失的無影無蹤。

距離分手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對於他的感情也變淡了,但每次想起他心還是會隱隱作痛,他的愛就像是一場夢,可卻有着真實的痛。

他曾對我說過:如果沒有我拉着你過馬路你遲早會被車撞死,你過馬路從不看兩旁的車。而我總是對他說:你不就在我旁邊麼?我用不着看車。如今過馬路沒有人再牽着我的.手,而你又在哪裏?何時纔會再次牽起我的手?

在不同城市不同地點的我們還會在某一天在某個路口和我相遇麼?那時我們會握住起彼此的手還是各自的手上都有了另一雙手?

如果能夠,我想和你一起在雨中漫步,和你一起在公交車站偶遇

一次,那時的我一定毫不猶豫握住你的手永遠不放開,一起攜手到老。

你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淋溼了我的眼睛也淋溼了我的心,卻又很快又消失,還沒有來得及撐傘便已消失不見,只剩我一人獨自彷徨。

高考記敘文7

一、什麼是記敘文

對中學生而言,記敘文是一種比較熟練也比較容易掌握的文體。然而,我在閱卷中也常常看到文體感不強的記敘文。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嘗試”爲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記敘文。可是,有不少文章或敘議並重,平分秋色;或議論過多,喧賓奪主;或敘少議多,本末倒置。據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點的粗略統計,該省20萬考生中,不符合文體要求的有3%之多。有的考生,其選材的眼光就決定了他不可能寫出像樣的記敘文。例如,有一位考生,寫同學到“我”家來玩,因爲父母不在家,“我們”就自己“嘗試”着包餃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個“再”字:先弄一點麪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餃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點鹽,再加一點醬油……儘管文章也是有頭有尾,清楚完整,但卻很難說是一篇記敘文,而是比較典型的“怎樣包餃子”的程序說明文。當年,許多寫“嘗試”着做一個物理實驗、化學實驗,“嘗試”着解剖一隻青蛙、一條鯽魚的作文,嚴格地說來都不是記敘文,而是說明文或應用文。

記敘文以敘述、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運用形象思維的手段,通過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來反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二、記敘文的特點

1. 創造性

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記敘文雖然不像文學作品那樣,對生活現象進行集中概括,通過典型形象來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選擇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親自體驗過的生活內容作爲寫作的材料;但是,這決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現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決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對生活材料進行加工改造、提煉生髮;相反,這是把生活材料轉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這種加工改造、提煉生髮的過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創造性勞動。以寫作成品形式出現的記敘文,不可能是客觀生活的翻版,也不僅是作者心靈的視像,它是飽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產品,是作者心靈和客觀事物遇合所孕育出來的創造物。其次,記敘文是用語言文字作爲傳達的媒介的,從本質上看,記敘文就是某種經驗(外在世界的人、事,內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陳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敘述,本身就是一種創造。語言文字無法代替真實存在,語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本身。將真實存在轉化成語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第三,把真實存在轉化成語言文字可以有千萬種不同的方式,選用哪一種方式,即最後完成的文章是何種模樣,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個人心靈的運作。因此,任何記敘文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個人心靈的色彩,正如蘇聯作家秋切夫所說:“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認爲,儘管記敘文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但這種反映,又總是和作者個人的創造性勞動結合在一起的,是通過作者個人的創造性勞動來反映的。

用語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轉化成記敘文,本身就包含創造性因素在內,如果在轉化的方式上能夠別出心裁,與衆不同,其創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寫好記敘文的關鍵,一是要選擇新穎的材料,二是要採用新穎的寫法。

2. 形象性

議論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它在許多具體的個別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點,而把產生這些認識所依賴的一個個具體的個別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記敘文則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體的個別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敘述、描寫爲主要的表達方式,即使偶用議論,其目的也是爲了“畫龍點睛”,並且也往往是在畫好全龍以後,纔去輕輕一“點”。在這裏,“龍身”是主體,是基礎。記敘文要靠具體的形象去感染讀者。敘述,必須清楚地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以及具體的發展過程;描寫,必須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觸其物,如食其味,歷歷可感,如在目前。在記敘文寫作中,創造場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爲說到底記敘文總是要在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結構,縱就是時間的延續,橫就是空間的展開,而場面就是對人或物在特定的時空中存在或活動狀況的描述。只有組織起一連串的場面,記敘文才能獲得生動具體的形象感。

所以,那種連貫、整一、富有動態感的材料,是記敘文最需要的材料。對短小的記敘文來說,就更是如此。那種千里來龍,百年紛爭式的材料,不是記敘文的好材料,記敘文需要的是縮時間於一瞬,寓空間於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從格調上來說,記敘文不像議論文那樣莊重嚴肅,也不像說明文那樣冷靜客觀,它追求的是以情動人,以趣逗人。從選材方面來看,記敘文並不要求一定要選擇重大題材,而往往是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過對凡人小事的記述,來寄寓自己的感情,來表現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的某一側面。從表現手法方面來看,記敘文追求的是引人入勝的表達效果,它要求把寫作內容表現得曲折生動,意趣盎然。有時,記敘文也傳達作者對某種事理的認識,但是,它一般不展開直接的議論,而是把這種認識潛藏在具體的生活畫面之中。它通過具體形象的描繪,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從情感、情趣方面去暈染讀者,讓讀者用審美的眼光去領悟作品的意蘊。

在寫作記敘文的時候,寫人,最好要選擇那些內心情感豐富複雜的人物作爲描寫對象;寫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脈絡,但更要注意流蕩在事件中的情感線索,特別要注意選擇富有情感內涵的細節來充實、豐滿事件的血肉;寫景、狀物,固然要注意準確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狀態,但更重要的是,要寫出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化合”。

三、寫好記敘文的關鍵:選材

寫好記敘文的關鍵是選材,選到了一個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麼,什麼樣的材料纔是記敘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選擇有較強的情感內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說過:“小說是情感的記錄,而不是事實的重述。”記敘文寫作也是如此。事件,線索等等僅僅是記敘文的表層結構,其深層結構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內涵。事件、線索等等僅僅是承載情感內涵的框架,真正感動人的是蘊含在框架中的情感。爲什麼有的文章看起來也是有頭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無味,不生動,不感人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記敘經歷”的文章中,最好要選擇富有情感內涵的經歷。那些沒有情感內涵的“經歷”不是記敘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掃除的經過記敘得再詳細,把一次實驗課的過程描寫得再具體,把一次郊遊的經歷寫得再熱鬧,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摯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動人的。因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語)。

1988年的高考作文題是《習慣》,文體不限。這與近兩年的話題作文有點相似。當年不少寫記敘文的考生都選擇了寫老師。應該說,這是一種比較聰明的選擇。因爲閱卷的是老師,寫老師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寫老師的什麼呢?不少考生都是這樣寫的:到了晚上,某老師又習慣性地坐到了窗前的書桌旁,照例開始備課、改作業。這樣的材料其實沒有什麼寫頭,因爲它只是在表揚老師的敬業精神,在情感上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人之處。試想,一位老師晚上不去備課、改作業,而是去跳舞、搓麻將,會是一位好老師嗎?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選材卻不同凡響,他寫道:新學期開學了,王老師又像往常一樣來到了學校,當他快到教室門口時,突然想起自己已經退休了。於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準備到學校去了,但這一回他記起自己已經退休了,他應該在家“挎垮籃子,生生爐子、抱抱孫子”了。可是,他在家裏猶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麼事也幹不了。他老是惦記着他的學生。於是,他又來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學生。然而,他又怕影響正在聽課的學生。於是,他躡手躡腳地來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裏聽學生上課的情況……這樣的選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爲這個材料中飽含着王老師對學生的夢縈魂牽的一腔深情,這是一個老教育工作者揮之不去、無法排解的對教育事業的真情。這樣的選材與晚上備課、改作業,不是一個精神等級,不可同日而語。由此可見,只有那些飽含情感內涵的材料,纔是記敘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麼,在“記敘經歷”時,可以寫哪些情感呢?

從程度方面來說,可以寫溫情、熱情、激情等等;從類屬方面來說,可以寫親情、友情、愛情等等。要把文章寫得激動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較強的情感衝擊力,在選材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寫那些人人都能感知、體會的人之常情。情感雖然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在感覺,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這就是情感具有可體驗性的生理、心理基礎。有許多情感內容是人們共有的,共通的,傳達這樣的情感,就會激起別人的共鳴,就會使人感動。例如,1999年江蘇的高考優秀作文《傷心兒女》一文,寫三個不孝兒女,在母親的彌留之際,不是給母親留下最後一點安慰,而是通過移植母親的記憶,尋找母親的遺產,然而,他們在母親的記憶中,卻看到了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母親的忍辱負重,看到了自己的醜陋。母親的記憶,盪滌了不孝兒女靈魂深處的污垢,於是,他們的靈魂也得到了昇華。對父母的孝順,是埋藏在中華民族心靈深處最深厚的感情,寫這樣的內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鳴。這篇作文,在閱卷現場就使許多閱卷教師感動得熱淚盈眶,在媒體發表以後,又廣爲傳誦,被視爲當年全國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所傳達的情感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

(2)要寫那種超出常規的強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時候,人物的所作所爲與一般的人不一樣,似乎不大正常,但這種反常的行爲中往往包含着強烈的情感。這種情感具有很強的衝擊力,往往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例如,上面說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師,在一般人看來是有點不大正常,這麼大年齡了,居然躡手躡腳躲在窗戶下聽課。但是,正是從這反常的舉動中,我們看到了他對學生執着的愛,看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癡迷,並對他產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種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備課,改作業的老師,正因爲他們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們情感的漣漪。當情理衝突,必須舍理取情的時候;當正確與正確之戰,必然要捨棄一方,形成悲劇衝突的時候;當人物對某種事物癡迷、執着到難捨難分而與常規的做法不一樣的時候;情感就開始動人了。《灌園叟晚逢仙女》中愛花如命的“花癡”,《聊齋志異》中的書癡、石癡、鳥癡、情癡,都是這方面的典範,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啓發。

(3)情感要能產生振盪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種一覽無餘的、直線發展的情感,缺少迴環蘊藉的美感,很難使人產生情感的激盪。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時候,要儘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瀾,一步一步把讀者引入情感的旋渦。

2.要選擇有較深的主題潛能的材料

所謂主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蘊含的基本意義以及作者通過對材料的思考、體驗所傳達的基本思想和評價。前者是主題的客觀性,也就是說,這種基本意義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後者是主題的主觀性,是指作者對材料內涵的洞見開掘。主題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結合。所以魯迅先生要求“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選材和立意是記敘文寫作中兩個重要的環節,他們處於互相影響的聯動狀態。材料選得好,爲開掘主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題的開掘和深化,又反過來制約、促進材料的選擇和加工。就選材這一環節而言,和選擇礦點的道理是一樣的,礦藏的深厚度如何,質量如何,有無開採價值,這都是打井前需要認真考慮的。有些考生在選材時往往只考慮是否切題,卻很少考慮材料的主題潛能,正如魯迅先生批評的那樣:“將一些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這樣的文章當然不可能獲得高分。有時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裏,可以寫出主題深淺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並不具有什麼內涵,無論你怎樣妙筆生花,也很難開掘出多深的主題來。這就提示我們,在選材的時候,一定要事先估測一下材料的主題潛能,看看它們有沒有可開發性。

舉一個例子來說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嘗試》,不少考生寫的都是嘗試着學騎車,學游泳,學燒飯做菜,學幹農活等等。這樣的材料固然也切題,卻沒有什麼可以深層開發的主題潛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訴人們“只要去嘗試,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這樣的道理是人們共知的常理,是相當膚淺的,它並沒有爲人們提供新的認識和新的啓示。這是材料本身的侷限。

那麼,怎樣才能選擇到具有豐富的主題潛能的材料呢?

(1)要摒棄老套的選材思路,開拓選材的視野。比如,寫《燈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別人在臺燈下刻苦讀書;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勞而獲地去移植名人的記憶。這一類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題容量就很小,當然更談不上新意了。其實,每一個題目,每一個話題,可寫的材料很多。就拿《燈下》來說吧;燈,可以有電燈、油燈、路燈、探照燈、聚光燈等等多種多樣的燈;人們在燈下也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本來就是一個開放性極強的話題,可寫的東西太多太多了。爲什麼非要去一窩蜂地移植別人的記憶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記憶移植給別人呢?爲什麼非要去移植名人、偉人的記憶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記憶呢?移植了別人的記憶,人物雙方會發生些什麼事呢?……一旦把思路打開,選材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當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遊歷祖國名山大川的美好記憶移植給自己從來沒有出過門的奶奶,讓她也體會一下祖國美好河山的大好風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的記憶移植給從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聽美妙音樂的記憶移植給從小失聰的“小妹妹”。角度一變,境界全出。

(2)要善於從日常的生活小事中發現具有豐富內涵的材料。中學生的生活閱歷當然不可能太豐富,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語)。其實,具有豐富內涵的寫作材料無處不在,關鍵是作者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也正因爲中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就更需要從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發現有意義的材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愈是能從細小的生活現象中發現深邃的內涵,其作品的質量就愈高。“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這是藝術的高致。20xx年江蘇的高考優秀作文《一毛錢與誠信》,從微不足道的一毛錢中看到了誠信的彌足珍貴,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這樣的選材是獨具慧、頗有新意的。

(3)要處理好虛和實的關係。中學生寫記敘文,大多數選材都比較實,都是實實在在地敘述、描寫。其實,最具有主題潛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徵意蘊的事物。如《白楊禮讚》《荔枝蜜》等都是運用事物的象徵意蘊來拓展作品的主題的。因此,我們在選材時,不僅要注意那些寫實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徵意蘊的材料。象徵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題具有多義性、多層性、多向性,從而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作品產生特有的藝術魅力。像《門》《坡》《風》這樣的題目,就既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象徵的,當然也可以是二者結合的。有時候,在總體寫實的情況下,選擇一些具有象徵意蘊的事物穿插其間,也能使作品盪出虛神,收到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3.要選擇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慮記敘文選材時,許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內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強調選材要積極健康、典型生動等等。這固然不錯。但是,如果忽略了記敘文的形式規範對選材的特殊要求,就會造成文體感不強,記敘文的文體特徵就會因爲選材不當而顯示不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記敘文區別於其他文體的特點主要就表現在選材上。

那麼,記敘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規範,對選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來就是三點:連貫、整一、動態。

(1)整一。整一,就是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相對集中。這種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寫議論文那樣圍繞中心(主題)選材,而是要求圍繞記敘文自身的內部要素選材,或集中於人物,或集中於事件,或集中於環境,這也是記敘文內部又可以分爲寫人、敘事、繪景等類型的原因所在。議論文是旁徵博引,運用零散的、片斷的材料來證明中心論點,它是在觀點與材料統一的原則之下,靠理性的輻射來集中材料;而記敘文則要靠自身的時空關係來凝結材料。在寫作訓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記XXX》 之類的作文,但是,這類作文往往不像記敘文而更像議論文,其原因就在於作者在選擇材料時運用的是議論文選材的方法:爲了證明xxx具有某種思想品質,於是就從XXX 的生活經歷中選擇出與這種思想品質有關的“二三事”。其實這正是議論文中的例證法。用這種方法來選擇材料、記敘經歷、刻畫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亂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淺的,主題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運用一連串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排比段來展開記敘的文章,之所以文體感不強,顯得鬆垮,散亂,其原因也就在這裏。

(2)連貫。連貫,就是要求記敘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現實生活中連續發生的片斷。當然,在具體描寫的時候,可以有詳略,疏密等。這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記敘文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在記敘文中,要始終潛藏着時間的暗流,也正因爲如此,人們把敘事作品稱之爲時間的藝術。在議論文中,也往往要敘事,但是,它所敘之事,往往是擰去了時間的抽象的說明性格或主題的例證。無論是整篇的議論文還是作爲例證的敘事片斷,時間往往消解在議論的邏輯展開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沒有時間序列的具體要求。

在充分認識到時間在記敘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後,又必然引出記敘文的另外兩個要素:原因和結果。我們強調時間序列在選材時的重要作用,並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時間序列的“流水賬”都可以作爲記敘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時間序列中包含着“價值”的材料,纔是記敘文需要的材料。這裏的所謂“價值”,就是伴隨着時間演進的因果裂變。福斯特曾經打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國王死了,王后也死了,這叫做“時間生活”,沒有入文的價值;國王死了王后也傷心而死,這叫做“價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見只有伴隨着時間的演進中,產生一系列因果裂變的材料,纔是真正適合寫記敘文的材料。至此,我們可以說,所謂連貫,不僅僅包含着時間的連續,而且也包含着因果關係的連綴。

(3)動態。動態,就是要求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在動態流程中表現某種主題。因此,只有那種具有動態感、過程感的材料纔是記敘文真正需要的材料。從本質上看,敘事都是對已經過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這種追述,在不同的文體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說明文中,運用的常常是“一般現在時”;在議論文中,運用的常常是“一般過去時”;而在記敘文中則常常要把它轉化成“現在進行時”。

我們說,記敘文的真正中心是人,但是,決不是用二三事的例證法就可以把人寫活的只有把人放到動態發展的人生中去,放到人的歷史性展開的過程中,才能展示人的豐富生動的性格。即使是在寫景狀物,主要表現空間關係的遊記之中,也只有寫出諸如曲徑通幽、移步換景、豁然開朗等動態景觀,寫出人與自然景物的溝通、交流、融合等等,才能帶來藝術的美感。這也正是靜止的介紹景物的導遊圖、說明書與散文、遊記的區別所在。在議論文中作爲例證的敘事片斷,只要交代人物做過些什麼,做了些什麼;而在記敘文中,則不但要寫出人物做什麼,更主要的是,要表現人物怎樣去做(動態)。在導遊的說明中,主要是交代那裏有什麼(靜態);而在記敘文中則主要描寫“我”在那裏看到了什麼(動態),它在“我”心裏引起了什麼反應(動態),“我”的行爲引起了別人什麼反應(動態)。

選擇具有動態感的材料,還要注意,動態發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線式的,因爲那種直線式的事件、直線式的情感缺乏迴環蘊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那些優秀的作品中,我們總會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內在情感、事件的發展過程,總是曲曲折折地向前發展的中國古代小說中的那些三迭式情節,如三打祝家莊、三顧茅廬三打白骨精等等,爲我們提供了成功的範例,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啓發。

高考記敘文8

愛,是無助心靈中緩緩注入的一股甘甜的清泉;愛,是黑暗靈魂裏細細灑入的一束溫暖的陽光;愛,是荒涼沙漠上破土而出的一株希望的幼苗……

愛滋養萬物,愛需要行動,因爲大愛無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頃刻間,地動山搖!強大的摧毀力震碎了人們幸福美滿的生活,撞毀了人們辛苦建造的家園。頃刻間,陰陽兩隔,哀鴻遍野……

“求求你,再讓我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每當回想起這痛徹心扉的話,我總不禁淚流滿面。救災人員正在爭分奪秒地救助被埋在地下的兒童。然而,新一輪餘震襲來,房屋眼看要再次陷落,有人突然喊道:“還有孩子!底下還有孩子!”一名救災隊員立刻奮不顧身向下鑽,卻被其他人硬拉到了安全地區,一名救援隊員抱着一個孩子哭喊道:“求求你,再讓我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但是,爲了確保救援隊員的人身安全,大家只能看着再次陷落的.房屋,默默地流淚。

大愛,用眼淚來詮釋!

譚千秋老師,一名默默無聞的執教者。在地震發生時,他把4名學生護在課桌下,而他自己用身體將課桌護住,手臂張開,緊緊地抓住桌沿,最後被落下的樓板奪去了生命。當他被挖出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被他的悽慘狀況,被如大鵬展翅般無畏的姿勢奪走了心魂。

大愛,用譚千秋老師的奉獻來詮釋!

地震發生後,正在河南考察的溫總理,第一時間乘飛機來到受災現場,他說:“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他還說,“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盡百倍的努力!”他的手受傷了,但他拒絕醫務人員包紮。他走進一個個受災羣衆的臨時帳篷,送去關懷與慰問……

大愛,用國,家領導人的溫情來詮釋!

冰心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的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讓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是的,用愛來澆灌生命的花,永遠只會收穫芬芳。用無言的大愛來溫暖人心,只會使世界變得更加光明!

高考記敘文9

蘇格拉底受學生的鼓動去集市逛逛後,對集市的“新鮮玩意兒”不禁感慨:“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是的,在現代社會中,“新鮮玩意兒”更是層出不窮,要想像蘇格拉底般保留自己的本真,能夠有堅定的信念,就要記住“別讓新鮮玩意兒矇蔽你的眼。”

在這個燈紅酒綠,光怪陸離的社會,想要抵禦“誘惑”這等高質量的“新鮮玩意兒”,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定力的。即使如此,也仍有許多有定力如蘇格拉底般清楚清醒地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能夠抵禦外界的誘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的`人。並不是“新鮮玩意兒”不夠好,而是他們沒有被“新鮮玩意兒”矇蔽了自己的眼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在這個社會中怡然自得地活着。

別讓“新鮮玩意兒”矇蔽你的眼,就是希望人們不要被外在條件、外在物質所牽絆、所迷惑,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遵從自己的心,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人生的樂趣,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現代人常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風雨兼程的行列,被這個“新鮮玩意兒”矇蔽了自己的眼睛,沒看清楚自己的心,盲目地跟隨人流,跟隨大部隊這樣漫無目的地跑着,有的人撞了“南牆”、摔得頭破血流終於認清了自己的內心,而有的人卻還麻木地繼續奔跑着,並不知道其實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或許他並不需要這些。值得慶幸的是,還有許多人能夠在摔得頭破血流之際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雖然過程困難重重,遭遇了許多挫折,付出了許多代價,但還是從“新鮮玩意兒”的迷魂陣中走了出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生活並不是童話故事,結局也並不是“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們的生活需要我們自己去選擇,自己去把握,書寫出一部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

別讓“新鮮玩意兒”矇蔽你的眼,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心,即使不能像蘇格拉底般理智,清明,可也要讓自己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有把衡量是非的標尺,我們的心纔不會被“新鮮玩意兒”所矇蔽,我們的眼才能更明亮!

高考記敘文10

生活是包羅萬象的,即便一部長篇小說,也不可能涵蓋生活的全部。因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想寫出自己平常的經歷及感受、感悟,大家就必須學會靈活描述,突出重點。

其基本原則有三:

一、事要“緊”

生活是一條河,它總是按照自己的節律向前流淌。如果我們將之原封不動地搬進作文,那就成了記流水賬,既無“看頭”,更無“興味”。因此,在寫作文時必須剪除與主旨聯繫不緊密的旁逸斜出之枝,留下緊扣文章主旨、凸顯人物性格特徵的典型事件之幹,只有這樣,才能使敘事的線索更明晰,故事的發展更緊湊,矛盾的衝突更集中,橋段的設計更精彩。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尺水興波,抓住讀者的眼球,讓讀者產生閱讀的衝動。

二、情要“熾”

季羨林說:“要勉強說愁,則感情是虛僞的,空洞的,寫出的東西,連自己都不能感動,如何能感動別人呢?我的意思就是說,千萬不要勉強寫東西,不要無病呻吟……我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我感動的事物,我決不下筆去寫。”所以,我們要飽蘸那些至今想來仍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情懷,一想起來就讓自己感慨唏噓的情結。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撥動讀者心底那根最柔軟的琴絃,讓讀者的眼淚跟着你一起飛,才能與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理要“切”

記敘文中的“理”不是通過“說教”來表示的,而是通過“寫人記事”來昭示的。好的記敘文敘事寫人自然生動,與生活緊密相關,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悟非常真實、具體。所以在記敘文中說理時,要揭掉那些爲吸引眼球而粘貼在文章裏的“高大上”哲理標籤,融入自己心底最真切的那份感悟,洗盡鉛華,迴歸生活,觸摸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只有這樣,我們的感悟才能接地氣,食煙火,散發出青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澀之味、牛犢之氣,讓讀者發出“於我心有慼慼焉”的會心一笑。其實,讀者心底真正想讀的並不是一個個小老頭、小老太唸的“老人經”,而是一個個活潑少年閃亮的雙眸中折射出來的發現“靈光”。

高考記敘文11

一、記敘文的抒情技巧

1.細微之處見真誠

作文中如果能抓住體現真情的“動情點”,則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如優秀作文《零距離》一文片段——

兒時,我與父親形影不離。漸漸地,我長大了,父女倆的交流卻越來越少,就像一片水塘旱成了草地,又荒成了沙漠。但即便面對我的冷漠,父親的愛也從未間斷過,小時候的一聲聲叮嚀,長大後的一條條短信,織成了密密的父愛。而我卻麻木了一般,竟從未對父親表示過感謝……

想到這裏,我的面頰滾燙,終於,我發了一條短信“:爸,那邊很冷吧?小心自己的胃,注意保暖!”放下手機,我竟感覺如釋重負,特別踏實。不一會兒,父親便回了短信“:謝謝乖女兒,即使天再冷,爸爸的心也是暖的”。

本文通過“我”給父親發完短信後如釋重負等細節描寫形象地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愧疚,同時也側面表現了父女之間深深的愛。

2.敘議結合點情理

記敘文,如果能在敘述描寫後適當地抒情、議論,則是一種極好的點染,這樣既可以使細節得以點化,情感得以渲染,又可以使主題得到昇華,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優秀作文《那一束陽光》一文片段——

我無力地走着,路彷彿格外漫長,突然,一束陽光強烈地刺痛我的雙眼,這是多美的一景啊!太陽掙扎着想逃脫於地平線的束縛,那是一種不願服輸的性格啊!在陰雲的籠罩下,太陽的光芒逐漸消失,取代它的只是令人恐懼的陰影。難道太陽還是無法戰勝那無邊的黑暗勢力?然而,我想錯了,一縷縷微光再次展現出來,它拼命地履行着那份執着,“皇天不負有心人”,陽光洋洋灑灑地灑向每一個角落,陰雲屈服了!

我頓時醒悟過來,自己的境遇和這景不也很相似嗎?原來自己不過是沒認清自己。

本段先記敘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後再議論點睛,這樣既揭示記敘的主旨,又增強了抒情效果。

二、議論文的抒情技巧

1.推心置腹、變換人稱

爲傾吐內心難以抑制的強烈感情,考生在論述時可巧妙地變換人稱,將對素材客觀冷靜地轉述變換爲與“你”直接對話。如優秀作文《流放出生命的.精彩》一文片段——

終於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便再也看不到城牆的影子了,本應該繼續西行,你卻病倒了。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蘇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想到了“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韓愈……於是,你又疾步西行,奔赴那原本是苦難現在卻成了機遇的貶謫之地。你號召人們開墾荒田,加大生產;供水不足,你便帶領人們開渠挖溝……經過你的努力,原本處於荒蠻狀態下的伊犁人民填飽了肚子,改善了生存條件,逐步擺脫了矇昧,思想受到了教育,社會風氣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在對林則徐這則經典素材的處理上,變客觀、冷靜地轉述爲採取第二人稱與林則徐直接對話,直抒胸臆,情意盎然。

2.走進材料、文中有“我”

所謂“走進材料,文中有我”就是在材料中融入我之情感,我之獨到見解,從而將“我”與素材做到完美的統一。如優秀作文《德耀中華》一文片段——

華夏三國鼎立,孫權有謀,曹操有才,劉備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爲人稱道,流芳百世的,是有“德”之人。因爲“德”,五虎大將甘於獻命,蜀國百姓也甘於與之出生入死。再看看二戰後的德國,當德國總理在世人面前驚天一跪時,我看到了一個經濟騰飛的德國。道德讓一個國家站得高昂,不僅在經濟上,更在於立足世界的底氣上。

然而,我只嘆,在今天的天空下,道德似乎缺少了以前的閃耀。前幾年的“周老虎”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似乎成了揭露社會道德缺失的傷疤。再後來,毒膠囊,速成雞,大學校長的假論文……我不禁質問,物慾面前,道德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本段與一般議論文的最大區別就是在論證的過程中,將“我”之感受始終貫穿全文。如此呈現素材,新穎;如此抒情,真摯。

高考記敘文12

被推開了,鬧哄哄的班級瞬間鴉雀無聲。一年輕男子走進教室。他身着棕色的格子襯衫,顯得十分齊整。一副方形眼鏡架在高挺的鼻樑上,眼鏡後的眼睛在濃眉的反襯下有些光亮,看着炯炯有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光頭,在燈光下竟像極了光明的太陽。“同學們,我是你們新的數學老師,也擔任班主任。我姓嚴,課下你們可以叫我’嚴總’。”

那時四年級的我是老師們眼裏頭等的“刺頭兒”,基本上天天遲到,上課覺得無趣了,便會發呆。果不其然,“嚴總“就任的第一天我便遲到了。”嚴總彷彿知道和我好好說沒用,可他好像也沒有批評我的心思。“放學留下,回座位去。”沒有被說教,我的心裏有些驚奇,這個“嚴總”有點意思。

上午放學後,“嚴總”早早趕來,不給我偷溜的機會。他把我帶到了操場。太陽可厲害了,大地烤的`像個蒸籠,跑道、草地、教學樓頂、牆壁,都是白白的一片,白裏透着紅。跑道邊的那棵槐樹靜靜地樹立着,只有樹上的蟬在扯着嗓子抗議着。

他高挺的鼻樑上早已涔滿密密的汗珠,指着操場有些困難地說:”去跑上五圈。“我冒出了冷汗,這老師真是恨,跑上五圈,誰都吃不消!不行,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跑,看你能奈我何!我默不作聲,心裏有些暗自得意。“好,你不跑,我替你跑!”說罷,我還來不及吃驚,他就已經跑上了跑道。第一圈,我還在發愣,看着“嚴總”奮力在跑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圈,他有些吃力,可仍將手腳擺動得似大風車一樣;第三圈,他開始張開口喘氣,幾乎是每跑一步就灑下如雨的汗珠;第四圈,他的口張得更大了,能塞下一個礦泉水瓶子!我開始大叫快停下,我不敢看,但又不得不看;第五圈,他的頭已經漲紅了,仍不停下,頭上的“太陽”在陽光下顯得十分刺眼,我急得跺腳。終於,他跑完了,如泥一般癱軟在了地上,硬生生地咬出了一句話:“你回家吧。”

這麼熱的天,我的血液卻是冷的,它凍住了我的思維,腦子是空白的,只是愣頭愣腦地將老師“拖”到樹下。稍後才緩過神來,“老師,快去醫務室!我扶你!“我的手在空中亂揮動。”“下次遲到,罰你跑十圈!”老師艱難地吐出這句話。“我再也不敢了!我發誓!”我帶着些哭音。半晌,心裏都是愧疚和害怕,老師並沒有做錯什麼?

從此,我再也沒有遲到過,就是那些我之前經常做的壞事也不敢去碰分毫——生怕老師下次再去做些什麼事情!慢慢的,我也養成了不錯的習慣。上課聚精會神,作業一絲不苟,同學們在課下討論難題我也摻和摻和。

也許,成長有時只是瞬間的事,改變往往開始於一個轉折點,“嚴總”,您就如我成長中的太陽,給我指明方向,讓我及時從歪道上返回。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的太陽

高考記敘文13

遠遠的街燈明瞭,彷彿閃着無數的明星。

——題記

天日漸黑了,星子在夜空的懷抱裏安然入眠。微風輕輕拂過,引得翠綠的樹葉簌簌地低吟。跑道上黑乎乎的一片,只有我一人在氣喘吁吁地跑着。

哪個想大晚上出來跑步呢?可無法,初中首次的體育800米不合格的成績深深地刺激了我。父母碰巧不在家,我只好一個人外出夜跑。耳畔的風呼呼作響,偶爾,遠處還傳來一陣陣犬吠。

跑了一圈又一圈,我漸漸有的缺氧,體力馬上透支,便不禁放慢了腳步,卻絲毫不敢停下。四周黑黢黢的一片,一點光都沒。此時,樹葉沙沙作響,聽起來陰森森的。我下意識地加快了腳步,一直跑到了路的盡頭。外面太黑了,還是早點回家吧。

走在回家的路上,昏暗的大街上閃爍着微弱的.光,夜空上皎潔的月光映射着我。明明看到了那閃爍的燈光,我的心底卻空空的,感到了幾分茫然。在跑了那樣多圈後,我也絲毫感受不到熱感,只是喉嚨有的乾燥,“咳咳咳”,我不由輕咳了一聲,又感到了一陣又一陣的不安。

拐到家樓下時,又是黑漆漆的一片。可擡頭一看,我的家竟亮起了燈光,心裏不禁“咯噔”了一下,難道是父母回來了?如何可能啊,不是還挺早的嗎?我忐忑不安地上了樓,輕輕打開家門,家還真亮着一片昏黃的燈光。

“回來啦?跑得累嗎?喝點水吧。”母親轉過身,把一杯熱騰騰的水遞給我,又拿毛巾爲我擦了擦臉,“哎呀,如何流這麼多汗?快點擦擦。”“媽,你不是要非常遲纔回來嗎?”我長舒了一口氣。“啊?我擔憂你一個人在家不安全,就先回來了,再說了,晚上你一個人不安全,比較容易讓人販子抓走的,這社會多麼亂……”不知爲什麼,我的鼻子有的酸澀,只好端着水杯掩飾水潤的眼眶。一咕咚喝下熱水,我再擡起頭來,客廳那有的昏暗的燈光打在我的身上,我忽然感覺溫暖極了。

窗外,羣星璀璨,月亮也探出了腦袋,散發出瑩白的光,照亮了我回來時的那條路。

高考記敘文14

我不是愛折騰的人,但有時我也喜歡看熱鬧,或許真的沒有原因,只是覺得青春這場戲演得太過精彩,我還沒有上場,歡呼聲和喝彩聲就早已雀躍了。

王程是一個天才,我覺得像“二次函數”這類只有汪星人能看懂的奇怪的數字排列,他都能解得開,神人啊這是!

王勇呢,帥得不像話,有時我會從他身上看到什麼叫差別啊,我倆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一身秀氣,我卻一身土氣!

最可恨的是朱英俊啊,長得不帥還討人愛,就因爲取了個好名字,讓人咬牙擠淚水的是,憑什麼那麼多女孩就追她一人啊,就像割麥子一樣,一茬一茬地換!

崔慧成這個小鬍子最精明,凡是總不吃虧,最讓人羨慕的是,他上課壓根兒不聽,卻門門都能滿90,天理何在啊!

徐倩文,地地道道的才女啊,不知呢,是她靠王勇火了,還是啊,王勇靠她出了名,總之,這裏面的關係挺複雜的!

崔涵雨是個不折不扣的“母老虎”,曾經連老班的面子都不讓三分,鬱悶的是,她居然還是,那些年,我班男生一起追過的女孩(除了我以外)!

王蓉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教育下的淑女形象,清純的90後,更加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女性的.端莊舒雅(根據朱英俊語錄改編)!

陳靜的最大特點就是——黑得胡鬧,就好像在開玩笑,但她卻是比較開放的時代少女的典範,彰顯了21世紀的蓬勃與朝氣!

要說每一個故事裏都應該有一個胖子的話,那我就是這個故事中的“熊貓級(如今,胖子也稀有了啊)”的胖子,哈哈!

故事的開端很簡單——升學;故事的結局也很簡單——升學。

故事從十四歲的雨季開始講起,爲了學習,爲了父母之命、老師之言,我們這一號人走到了一起。照個面,就算是認識了;笑一下,就表示默認了;極簡單、極原始的交往方式。最初的時間裏,我們都忙着互相認識,嗓門大的,自然樂於自報家門嘍,嗓門小的,就保持着矜持與距離,不過,很快就被融合了。這是一個小小的集體,我們是演員,青春是舞臺,老師就是督促我們完成節拍的導演。

七年級,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沒有書的年代,我們不去打架、不去看小說、不去談戀愛,我們卻以數以千計的“罰抄”來填補我們的等待。我們的等待,有時會演變成走廊外的一排排,亦或是,老班辦公桌前烏壓壓的一片,或許也會是高聲吟唱着“我捱罵,我驕傲”的豪語走出教室。我們將“好好學習”寫在紙上,折成飛機,從一樓飛向二樓再接着飛回來。也許,青春的序幕早已拉開,我們卻不捨地躲在幕後,不願承認罷了。

八年級,這是熱鬧繁現的一學年,除了那些拼命死學的“頑固派”以外,其他的人都去了九霄雲外。我們開始看大大小小的熱鬧:有的人被表揚,有的人卻挨批,被表揚的人或許不會得意,但挨批的人卻總是憤憤不平,這就是明顯的“好”與“壞”。有時候,竟連老師都分不清,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還是“一鍋粥煮了一粒老鼠屎”。有些人開始探索,嘗試着涉水過岸,有些人卻還是等待,在原地徘徊。

九年級,真真正正是熱線騰飛的時代:我們拼搏、我們學習,有些人也在談戀愛;我們努力、我們奮鬥,有些人也在搞破壞;我們搖旗、我們吶喊,其實都在看比賽。這不外乎是一場馬拉松的最後角逐,卯足了積攢了三年的勁頭,等待的就是奮力衝刺那一刻。我們開始把頭埋進題海里,淡淡的油墨香,居然也能嗆鼻,把那些沉睡三年的人嗆醒了,打了個哈欠又睡了;把那些熬夜苦讀的莘莘學子嗆醒了,又開始沒日沒夜地複習了。青春似乎有着巨大的張力,把我們的每根神經都拽緊了,毫不鬆懈。我們開始倒計時吧,“100天、99天、98天……”,這就是中考的宣言啊。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人物很豐滿、環境很優美、情節也引人入勝,結局更是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們在青春的畫卷上塗鴉出點點色彩,讓太陽成形,讓大地成形,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還有我們自己,也在慢慢成形。其實,我們美麗的青春又豈是這點點的色彩能夠描繪的出來的呢?又豈是這太陽、大地能夠拼湊的起來的呢?又豈是這一幅小小的畫卷能夠收藏的下來的呢?

高考記敘文15

一、自然收束,總結全文

記敘文在主體部分詳盡敘述之後,結尾往往只需簡單小結點題即可收束,而不必拖泥帶水。如20xx年高考一四川考生作文《溯源》一文的結尾:“生命、哲理、愛,它們就好像三個最美好的點,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風雨同舟。是它們,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斕的面。面上是一幅‘清明上河圖’,而面下,則是我們的人生的每個階段,以及每一個人生。”這個結尾,在前文關於生命、哲理和愛三個方面的敘述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加以小結,點明瞭題意,昇華了主旨。

二、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在結尾抒情,往往可以進一步打動或感染讀者,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如20xx年高考一天津卷考生的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一文的結尾:“通過我的親人、朋友,我的世界纔會有那麼多的顏色,纔會變得五彩繽紛。純潔的白,熱情的紅,暖暖的黃,清澈的藍……每一種顏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角落。

‘愛是什麼顏色?’

‘愛沒有固定的顏色,每一種顏色中都飽含親人對你的愛。’”這個結尾,通過飽含深情的抒情語言,表達了一個盲人對色彩和愛的真實體驗,感悟深,情感濃。

三、引經據典,餘味無窮

記敘文的寫作不像議論文的寫作,在主體部分往往無法引經據典。但是卻可以在結尾適當引用。這樣,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創作才華,也可以收到餘音繞樑的表達效果。如20xx年高考一山東考生的作文《光明與陰影構成美麗的花》一文的結尾:“忽然想起張煒說的話:‘真正的作家天生應該是個水手。這使我們想到了寫出《白鯨》的麥爾維爾,還有搏擊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馬克·吐溫,他們都有過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鬥。長長的流浪,無邊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聲,濤涌,遇險與生還。’人生的美麗永遠在光明與陰影中交融,難分難解。”這個結尾,作者引用張煒如詩的語言,既暗含了比較的因素,也巧妙而自然地點明瞭文章的主題,讓讀者久久回味。

四、充滿哲理,發人深思

在文章的結尾,如果適當地立足主題,加幾句充滿哲理的語句,就會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如20xx年高考一遼寧考生的作文《幸福是過出來的,不是比出來的》一文的結尾:“俗話說得好,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如果把自己幸福的標準建立在與別人的比較上,你的'生活中只會充滿缺憾和不滿足。因爲永遠會有人比你好,當你和之前比較的人齊頭並進了,就會不自覺地跟過得更好的人比,這是殘忍的無底洞。智慧的女人,應該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的標準和幸福的定義來自自身對人生的參悟,只要滿足了自己的所需,就是快樂的,這樣的幸福纔是簡單真實的。”這個結尾,作者用充滿哲理的語言點明瞭題意,深化了主題。這樣的結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

五、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按照行文的規律,有始有終,首尾呼應往往符合一般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會給閱卷者感覺考生思維的縝密。如20xx年高考一江蘇考生的作文《綠色生活》一文:(開頭:此刻,在我所坐考場的窗外,正有幾樹青蔥的綠葉,一團一團,茂盛盎然。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錯落成或深綠或淺綠的綠湖,在微風下,蕩起綠色的漣漪。)(結尾)“我期待着我所向往的綠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發自內心地對別人笑,世界,真正和平。窗外,綠葉搖晃,似乎在爲我加油,鼓掌。”這個結尾,寫到了窗外的綠葉,這與開頭遙相呼應,體現作者謀篇佈局的精巧。

文無定法。古人早有“文貴變”之說,並有“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

句變,神變、氣變、音節變、字句變”的高標準。文章結尾千變萬化,方法不一,各顯其能,各盡其妙。宋朝沈義父《樂府指迷》中強調“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考生在寫記敘文時,結尾必須要放開,要“長留餘味”,要響亮,像唐朝白居易《金針詩格》中說“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考生寫文章時也要注意用“回顧之筆,兜裹全篇”,從而達到首尾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