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上海高考作文(2篇)

上海高考作文(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上海高考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海高考作文(2篇)

上海高考作文1

自由和約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天下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話聽起來非常自由,事實上無論是鳥還是魚,他們的自由也都有底線,鳥必須約束自己,不可飛到海里去。魚也一樣,它只能在海里自由,一旦跳到陸上來,便不能生存。人類的自由應該以法律和道德爲底線,人人都應該以法律和道德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否則你不但得不到自由,而且你連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都無法得到保證。例如,當你想讀書的時候,別的同學在教室裏高聲喧譁,嬉戲追逐,你讀得下去嗎?當一輛車開過來的時候,你不遵守交通規則,隨便衝出去,可以嗎?法律和和各項規章制度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既保護又約束,例如,學校規定學生不得攀高赴險,不得帶違禁刀具入校,不得抽菸、酗酒,這看起來是約束學生,實際上是保護學生。

自由不是絕對的。有人說自由就是無拘無束,爲所欲爲。錯。“我想要什麼就是什麼,我想要誰就是誰”,這是阿Q式的自由觀,只會導致無法無天。個人的自由不能違反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不能損害他人,不能因爲你自由了,就讓他人不自由。自由意味着責任,也意味着自律,你有多大的自由,你就有多大的責任。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自由。於是,千百年來,人們熱情地謳歌自由,執著地追求着自由。人們把自由的信念築成雕像,纔有了紐約港“自由女神”的風采;人們把自由的理想化成心靈的音符,讓它迴響在歷史的長河中,便有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悲壯。無數爲了自由而戰的勇士更是用行動實踐着“不自由毋寧死”誓言。

自由是進步的象徵,歷史每向前一步,人類都或多或少地靠近着徹底解放的門檻,終於有一天會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然而自由又是相對的,甚至追求自由的過程也是受一定準則約束的。無數史實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現實生活中沒有絕對的自由,絕對的自由只是天使的夢想罷了。譬如水,只有盛到杯子裏,人才能喝到它,不然,水會流得到處都是。在這裏杯子就是一種約束。這個淺顯的道理大家都很容易明白,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往往跳進自己編織的羅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一心想成名的青年人對他仰慕的科學家說:“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濟,它能溶掉世上任何物質,您說好嗎?”這位科學家回答說:“年輕人,那它被髮明出來以後,你用什麼器皿盛放它呢?”故事中的科學家一針見血地批駁那個頭腦發熱的青年人,因爲世界上沒有不受任何限制的事物。

同樣,世上也沒有絕對自由的人。有的人不喜歡被約束,認爲那麼的規章制度束縛了人的手腳。那麼,好吧,買東西要排隊的約束消失了,不過,你有不排隊的自由,其他人也有,於是一羣人一窩蜂似地向前擁,說不定那個被擠到最外層,掉了鞋,丟了帽的就是你。可見,約束與自由就像皮與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也許有人說,現代社會,人們的自由不能超出法律的約束,但君主專制的時代呢?其實他們的自由也是受約束的。《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他的座騎受驚後,踩壞了一大片莊稼,他請執法之臣治罪,後割發代首。曹操身居高位,不受約束又何妨?只不過會失掉軍心、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可見“民心”是君主的約束。

對約束中的自由的追求,是對市俗的超越,終究會在必然中走向永恆;對不受任何約束的自由的追求是無規則無方向的隨波逐流,是用生命之絲織一張自己也衝不破的網。

自由是人類的追求和嚮往,我們渴望着自由。自由是美好的。同時,人類社會也需要規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幹什麼,都有幹什麼的規矩。比如我們上課學習,這裏的自由,是你可以隨着老師的課程,自由聯想,隨着邏輯推理自由發揮。而不是大家所厭煩的上課自由說話,破壞了課堂紀律,影響別人的學習,影響了班集體的榮譽。下課,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你可以打球、跑步、作體操,但是你的自由不能影響別人的活動。自由是建立在遵紀守法範圍的基礎上的。自由有多種解釋,有一種解釋爲“哲學上把人認識了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自覺的運用到實踐中去,叫做自由”。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有一個良好的規範準繩,在遵紀守法中享受自由吧!

上海高考作文2

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仍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取自《愛默生集》,強調思辨能力。作文材料寓意是:人們對自己心靈閃過的“微光”往往因爲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而輕易將其捨棄,結果在天才作品中卻又發現了自己曾經產生過的閃光的、有價值的念頭,說明一個人應當珍視他自己身上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

高考閱卷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昨天對今年上海秋季高考試卷進行了官方評析和解讀。

作文取自《愛默生集》

強調思辨能力

能力,材料作文的思辨性,首先體現爲材料的呈現方式。該材料取自《愛默生集》,文字理性,富有思維張力。二是材料的內涵。選取的材料內涵相對趨一,而這種趨一的內涵又具備進行縱向深入思辨的可能性,同時,材料內涵本身具有哲理意味。當然,考慮到高考參加人數衆多,命題在開放與限制之間尋平衡:對材料可以從多角度切入,比如對微光的理解、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堅持自我等等,但最後這些切入點的指向應當還是收攏於對“自我”的思考。三是材料的思辨性在考生作文中的體現。考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對自我的價值是什麼、如何塑造自我、我願意有怎樣的“自我”等問題的思考,不僅對他們的成長是重要的,也較貼近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際生活。也只有這樣,思辨能力才能真正在考生的作文中得到體現,才能在評卷時得到測量,才能真正實現作文的測量目標

這則材料,一般比較適合用議論文的形式寫,也可以用記敘文的形式寫,將對相關問題的思辨通過記敘具體的人物和事件表現出來,也可以切合題意,所以文體的適應性也比較恰當。

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依然以整體理解能力和分析、鑑賞能力等爲檢測重點。本次考試未直接檢測文學文化常識的記憶題,而是將這種檢測隨文落實。

數學不提倡“捷徑”

英語取材真實生活場景

今年的數學考題考生們普遍反映很難,不過市教育考試院昨天的官方評析認爲,整卷的計算量不大,總體難度適宜。不過試卷對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覆蓋面較大,試卷鼓勵考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今年高考的數學試題立足於數學學科的特點,鼓勵中學數學教學在課程標準的範圍內,對一些概念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拓展。試卷對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覆蓋面較大,考查考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大多數試題難度與學生平常練習的難度相當。

針對流行於考生中的一些“捷徑”方法,例如“排除法”、“特殊值法”等,命題組進行過研究,認爲數學教學不應當成爲“捷徑”教學。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反對題海戰術是命題組的一個願景。

英語卷則在考查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適應語言測試的潮流,也注重考覈語言的運用和交際能力;通過豐富的考覈內容,爲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發揮的平臺,全卷視野開闊,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試卷的難度總體與近年持平,保持中等偏易。

20xx年高考英語卷所用素材均取材於英美人真實的生活場景,所用語言地道真實,使考試所用語言和以英語爲母語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的語言相一致,從而能更真實地測試出考生語言能力。在試題的選材上力求內容新穎,信息量大,主題涉及廣,以求全面考覈考生的語言能力。英語作文則給考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可以充分展示考生的寫作能力。

其他科目各有特點

其他幾門科目方面,政治試題材料選題落於微觀層面,題材生動,可讀性強,貼近學生。歷史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倡導多維、生動、厚實的歷史理解方法。地理卷與去年相比出現了一些變化,選擇題圖、表的閱讀信息量明顯增加,簡答題成爲“主角”,論述要求略有提高,選擇題難度略高,綜合分析題難度略有降低。物理試卷更注重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閱讀量、計算量與去年相當。化學試卷所涉及的內容嚴格做到了不超綱,今年試題涉及環境監測、綠色化學、能源和能量以及新材料等相關背景,既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又發揮了考試的教育功能,體現了化學學科的實用性特點。生物試卷體現了科學性和社會性,考題內容選材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