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熱門】高考語文作文集錦9篇

【熱門】高考語文作文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高考語文作文集錦9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裏的這句名言早已被引用氾濫,但他所描述的這一矛盾場景卻在不同的時空裏不停重現。眼看着在華留學生們所挑選出來的“中國關鍵詞”,其領域之廣泛,其對比之強烈,便可知,狄更斯筆下的矛盾時代早已降臨中國。

面對着這一長串關鍵詞,我必須承認,我有我的偏愛與喜好。我必須指出,諸如“長城”、“京劇”這樣的關鍵詞,不過是老生常談,它們與眼下的中國有着嚴重的時間阻隔;“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也並非中國原創,儘管中國有後來居上的優勢;至於“食品安全”,則是全世界人民的永恆話題,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而“廣場舞”與“美麗鄉村”所涉及的內容恰恰是我生命經驗中的空白部分,知之不深,故無從談起。所以,我想談的是“空氣污染”與“一帶一路”。

在我看來,這兩個關鍵詞不僅高度關聯,還分別代表着眼下中國的“最壞”與“最好”,而恰恰是“最壞的”中國催生了“最好的”中國。

早在數年前,在北京的外國旅客羣體中便流傳着這樣一個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的名詞——“北京咳”。這略帶戲謔的稱呼當然是爲北京的霧霾天氣而創造的。事實上,以霧霾爲代表的“空氣污染”問題早已成爲全體中國人的痛。在紀錄片《穹頂之下》中,柴靜用她一貫擅長的深情講述和圖文並茂的數據展示,讓我們從感性和理性上對“空氣污染”有了更爲震撼的認知。曾幾何時,高聳入雲的煙囪,塵土飛揚的工地,是我們走向現代化的驕傲象徵,但同樣是因爲現代化,更先進的醫療診斷和更精確的儀器設備,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空氣污染”裏的無形殺手。

面對此情此景,有人提出,“空氣污染”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不必跳脫的必經之路,英國如此、美國如此、全世界皆如此。但恰如魯迅所說:“從來如此便對嗎?”如果中國的發展只是一味地重複別國的老路,那麼,國家的責任何在,民族的智慧何在?既然我們能夠讓北京奧運在綠水藍天中進行,既然我們能夠讓北京的天空擁有令人着迷的“APCE藍”,我們就理應能讓藍天常在,讓空氣常清,讓污染遠離我們的呼吸。

以此角度來看“一帶一路”,便不再只是一個利益至上的經濟合作計劃,更不是一個充滿懷舊意味的歷史尋根活動,而是一個在現代化道路上行進多年,富有諸多經驗與教訓的發展中大國向全世界輸送經驗、與全世界共同進步的偉大構想。

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我們看到了,各種能源合作計劃正在廣泛開展,這使得能源污染與浪費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們還看到了,各種高科技產業正在積極推進,這使得舊的工業模式和高污染行業獲得了一次自我救贖自我革新的良機。“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不僅在於幫中國實現產業升級,讓中國經濟實現綠色健康發展,更希望以此爲契機,帶領各合作國走上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新路,解除“污染是現代化發展必經之路”的魔咒,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典範。

“空氣污染”象徵着“最壞的”中國,一個曾經只關注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與民衆身體健康的中國,但痛定思痛後,中國開始覺醒,她以“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來實現自己能源優化、產業升級的健康發展,並帶動“一帶一路”上的各合作國踏上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這樣的中國不僅是“最好的”,也是“最美的”,更是“最有責任感的”。

或許,就在不遠的將來,不僅中國,“一帶一路”上的沿線國家都將於藍天綠水中坐享經濟合作發展的碩果。屆時,我們將有勇氣揮別狄更斯的密語魔咒,堅定地告訴世人,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好的中國。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名言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榮辱》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過多了,它就會成爲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諾貝爾

“當你擁有一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比爾·蓋茨。

人沒有錢不能生存,活在當下完全不追求任何物質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不是爲了錢,物質而生存。

任何鳥翼墜上黃金,都不能再高飛了。——泰戈爾

人類沒有很好地認識他們的財富,也沒有很好地理解他們的實力:對於前者,人們競把它信奉爲無所不能的東西;對於後者,人們又太不把它當一同事,對自己的實力太缺乏信心——培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自由人以茅屋爲居室,奴隸在大理石和黃金下棲身——塞涅卡

事例

1、1950年,美國作家福克納以《喧譁與騷動》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然而此時的他早已被金錢拖累的失去了創作能力。福克納不善於理財,加之妻子又崇尚奢華,財政情況如一團亂麻。爲了拜託負債,他不得不與財大氣粗的好萊塢簽約,爲他們寫劇本,儘管獲得了豐富的收入,卻喪失了寶貴的自由。

2、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寫出了《馬丁伊登》後,聲名鵲起,財源滾滾,不僅在加利福尼亞建了別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濱購置了豪華遊艇。然後,當他擁有了這一切後,厭倦,空虛,失落和無聊也接踵而至,最後他被這些金錢所帶來的客人給弄瘋了,開槍自殺卻成了他解脫的最好方法。

3、20xx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公佈。中國著名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毫無懸念地位居“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之首。主辦方給他的評詞是:“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物質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于田疇,淡泊於名利,真實於自我。他以一介農夫的姿態,行走在心靈的田野,收穫着泥土的芬芳。那裏,有着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碼。”當得知自己名列“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之首後,袁隆平依然帶着寬厚的笑容說:“對我來講,上了太多的排名榜,也對各種排名失去了興趣,卻唯獨看重這個排名榜。因爲,主辦方給我的評詞,對我大輩子做了一個較爲準確的總結。雖然財富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而要讓心靈真正富裕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所以,我對這個排名深感欣慰。”

佳句

1、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就好像烏的一雙翅膀,折損一翼,烏不得飛。一個國家,物質財富的充實,固然好,但如果國民的素質、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夠充實,那麼,這個國家的國民不過是一羣生活在沙雕宮殿裏的蟲子,隨時可以被消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精神文明的建設往往更重要。救治靈魂比救治肉體更有價值。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一個人已經重病在身,我們當然需要首先治病,放棄治病而給他大談節操,那時可笑的。

2、人行世間,有三個層面,一是俗務,人際應酬之類即是;二是事業,人總得幹事,幹事當然要求幹成事;三是審美,審美極爲重要,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人生還需琴棋書畫詩酒花。哲學家阿諾德說過:“詩歌拯救世界。”做好這三層,身心便易和諧。生活中,許多人僅僅停留在第一層面,或第二層面,而沒有審美,沒有精神的審美愉悅,心便難以充實和淨化。許多人感嘆人生苦短,其實,苦是因爲人生不是審美人生,短是因爲靈魂沒有精神家園。

光明與陰影

名言

“我們鮮少在光明時想到黑暗,在幸福時想到災難,在安逸時想到痛苦,不過,反過來的想法卻經常出現。——康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衝出來——錢鍾書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爲乘。無論事之大小,而必有數次乃至十數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梁啓超《論毅力》

事例

1、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8年,因處女作獲赫魯曉夫親自批示發表而聲名鵲起,又因諾貝爾文學獎而流亡國外20年,晚年回國後還因對葉利欽的批判和對普京的讚譽而飽受非議,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他永遠只爲“正義”說話,揮舞着“戰筆”,爲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

2、趙孟頫一生未能實現其官場抱負,於是將滿腔熱情投身於藝術之中,在藝術中情感得以昇華,爲中國藝術史譜寫出了一篇華美的樂章,他上承唐宋,下啓明清成爲中國藝術史上百代標程的重要人物。雖說仕元使歷朝歷代對其藝術人格和現實人格褒貶不一,但在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繼承先賢優良文化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促進了元代文人畫的發展,開闢了一代文人畫新風,成爲元代書畫領袖並對我國書法、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佳句

正因爲一個人躺着最安全,所以也就沒有人生的陰影,沒有摔倒和失敗的擔憂。躺着的人生,雖然最安全,但也是最毫無作爲的人生啊!一個人站着,就會有陰影,就會有遭遇摔倒和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個體與羣體

名言

“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 ——荀況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韋伯勘探特

誰若認爲自己是聖人,是埋沒了的天才,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集體什麼時候都能提高你,並使你兩腳站穩——奧斯特洛夫斯基

個人之於社會等於身體的細胞。要一個人身體健全,不用說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聞一多

單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如同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叔本華

人不可能孤獨的生活,他需要社會——歌德

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馬克思

事例

1、在點評《贏在中國》真人秀比賽時的一位選手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道:“你自己很善良,也很有激情,也很幽默,也會講很多的故事,但你的團隊離開你的時候,你要想到一點,我們需要雷鋒,但不能讓雷鋒穿補丁的衣服上街去,讓他們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2、諾貝爾獎並不認可集體成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組委會祕書格蘭·漢森,在對把20xx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醫學家屠呦呦時解釋道,“畢竟,個體才能作出發現,而不是組織。在組織和機構變得愈發重要和有權力的時代,從中辨識出真正具有創造力並改變了世界的個體也變得愈發重要。”這也是繼四年前拉斯克醫學獎之後,世界級大獎再次把獎項頒給了在青蒿素研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個人。

3、一架波音747客機需要—萬多個零部件,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衆多公司,特別是新加坡和韓國,中國也爲其提供飛機的平衡尾翼。

4、日本的“菠菜原則”

日本人飯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們甚至把一種企業組織原則稱爲“菠菜原則”。這個原則由三個基本點組成,即“報告”、“聯絡”、“溝通”。““菠菜原則”是日本企業的基本原則,任何一個僱員,從部長到社長,無一例外都需執行這條原則。所謂報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進展狀況隨時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將所見所聞彙報;外出的收穫,一定要讓全體同事分享。聯絡,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問題通知有關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車可能遲到,你得打電話告訴同事你何時能到公司。溝通,是工作遇到問題時,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諮詢,以集體智慧予以解決。

“菠菜原則”說的就是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協調性原則。日本的這種原則是其教育體系與教育思想的產物。在日本人的觀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精英,而是培養能夠適應嚴酷集體生活的'有協調性的人。這種教育貫穿着一個基本點,即培養合格的國民。這種國民具有共同的教養、共同的信念。

佳句

西方哲人曾說:“人類所面臨的最大危險不是災難、禍患,而是冷漠。”哥本哈根會議上爭吵不休,不管世界環境惡劣,只管本國經濟發展;而六國滅亡,“非秦也,六國也”,不也是因六國不管他國生死而終致滅亡嗎?魯迅作品中一個個冷漠的看客,刑臺旁的喝彩的人們,在昏暗的年代中塗上一抹濃黑,將光明籠罩。自私的人性使人類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人們嚷着“勿管他人瓦上霜”,便對小悅悅熟視無睹,便對跳樓的女生冷嘲熱諷,便對跌倒的老人視而不見。

應管他人瓦上霜,這不是一種無聊的做法,而是對社會的負責,對他人的負責,對自己的負責。一份關懷,一份扶持,便引導着陣陣澎湃的感動。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扣題能力其實就是審題能力,審題能力強弱直接體現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題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個既“普通”又重要的特點,語言表達達到一定水平,加之扣題行文,往往能得到一個比較高的分數,高考高分作文決勝方略。如果你不扣題,你天馬行空,你“一行白鷺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數會讓你欲哭無淚。今年某校一高三學生參加高考,她的英語成績爲140多分,而語文卻只有70幾分,她無論如何不相信這個語文成績,去省招辦查閱,一查便暈倒:作文只得20分。非常明顯,該考生作文一定是離題了。該省閱卷大組規定:離題作文20分以下!當年獲全球美文大獎賽一等獎的南京某中學高三學生費瀅,她的高考作文只得25分,也是因爲偏離題意而大跌其分。

扣題有明釦和暗釦,有表層扣和深層扣。所謂“明釦”,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體現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就要有“人文素養與發展”的字眼,而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顯現”,多次“反射”,強化閱卷者“該考生是扣題的”印象。“明釦”大多用於議論文和夾敘夾議文體。所謂“暗釦”,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現“材料中表達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現出來,它往往在記敘文和文學味濃的文章中應用,往往在結尾處顯現。“表層扣”是指有“表現立意”的文字,是淺層次的,而“深層扣”則是精神的,深層次的,渾然一體的。高分作文要“深層扣題”。

下面這篇文章,是浙江省滿分作文的開頭。此文就是抓住扣題行文得高分的:

“我認爲,社會發展,一是麪包:二是書。麪包顧名思義,指得是基本的物質條件。這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在那艱苦的歲月裏,經過多少人奮鬥的汗水中實現的。目前,我們解決了溫飽,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的道路上,決不能忽視書的作用。

書代表了科學,代表了品格,代表了人的人文素養與價值觀。科學的重要不言而喻,沒有科學,就沒有我國的強大,沒有經濟的發展,而人文素養卻往往被人忽略。人們沒有意識到有種價值觀、人文精神對發展起着極爲重要作用,某省公衆人文社會科學素養達標僅爲7.5%的事例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他用“麪包”和“書”形象地闡述了“人文素養和發展的關係”,並且緊扣材料中“立意”的文字材料,又“開門見山”,這樣的扣題應是一個範例。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相關資料這樣界定“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爲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第的第一條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那麼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哪些方面?個人以爲——

語文素養第一要素應是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一個人如果對語文連喜愛的興趣都沒有,何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保持對語文的積極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學習語文的強大動力。有了這份熱情,學生會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活動之中,並藉助內部的這種驅動力,養成自覺地學習態度,形成較爲固定的學習信念,不斷地激勵自己遨遊於語廣闊的文知識海洋。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語文素養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得法方能高效。良好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積累更多的語言文字資料。學會閱讀,學會積累,學會習作,學會表達,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的語文素養。

堅持閱讀和積累方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人說過:閱讀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是的。沒有閱讀的生活是沒有光彩的,沒有閱讀的人生是蒼白的,沒有閱讀的日子是艱澀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天長日久的閱讀積累,才能讓人積澱豐厚的語文素養,才能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高雅的情操,修煉積極的性情,豐贍樂觀的人生,才能厚積而薄發。

擁有一顆敏感而向善的心,當屬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語文除了其工具性,還具有人文性的特點,二者密不可分,和諧統一。而擁有樂觀而敏感、熱情而善良的心靈便是人文性的最重要的表現。觀社會萬象,能用冷靜而熱烈之眼神分辨;看人生百態,善用開闊而博大的之胸襟對待;享世間千般,會用敏銳而獨特之思維慎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豁達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語文綜合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集中表現。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功,練就嫺熟的基本能力,以應對複雜多變的生活和社會;在生活中、社會上能以文雅、典雅、儒雅的氣質接人待物,能以熱心、愛心、耐心接人處事。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夜晚,星星在我的眼裏閃閃發亮,布穀在我的耳旁一個勁地催,一襲春風吹來,吹得我心裏愈加煩躁。

多少年了,沒有在這樣的季節裏負犁奮進,真讓我有些心酸啊!我懶懶的叼起一根稻草,傷心的咀嚼着那些曾經見證過的風乾的往事。那時節,這樣的夜晚,有星星,有晚風,怎會沒有煤油來照明呢?主人用柴火點燃煤油燈,發行在燈罩裏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如詩歌般整齊而富有韻律。現在呢,沒有了煤油,也沒有了煤油燈,只有那遍佈屋裏屋外街道兩旁照徹大地的電燈,圓的,方的,環形的,柱形的,白色的,紅色的,讓我睡覺也睡不安穩。

現在,那土地再也不需要自己了。土地有了播種機。剛有播種機的時候,我就和它賽過一場。走進田野,我就有一種興奮的感覺。歡快的揚揚蹄子,我就套上犁跑了起來,剛開始還能跟得上那播種機。不一會兒就比它慢了。艱難的耕完一塊地,我明白了:牛怎麼能跟不知道疲憊的播種機比呢?

我的兄弟們就一個個少了下來。先是一家賣了,後來就差不多家家都有了。不是賣掉,就是被殺了賣肉。不用耕地了,誰還養我們呢?我見證了夥伴們的死亡:調皮的二牛、沉默的黃衣、能幹的白點……到現在,整個村子就還有我們寥寥幾頭了。要不是老主人和小主人鍾愛我,我或許就成爲刀下鬼了。我是一頭不用下地耕地的耕牛!

牛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陣風過來,給裝着空調的牛圈帶來泥土的氣息。我享受地聞了聞,我喜歡這氣息。主人領着一羣穿着時尚的人進來。“今晚上我們的活動項目是越野耕地。大家可以任意的挑選一頭牛,牽着他到我們爲你們準備的土地上去耕地。喜歡牛的朋友可以騎在牛的身上,體驗一把牧牛童的滋味。”主人又領來了一羣遊客。就是從主人開始“農家遊”開始,我的同伴纔有開始多了起來,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也好了起來,一頭牛也開始講營養和衛生。牛也要講營養和衛生,我以前還從沒聽說過。白天上山,在一羣陌生人的牽引下吃草、休息;晚上下地,陪着一羣陌生人耕地。叫見證過無數人耕地的我來看,這哪叫耕地,懶洋洋的走上幾趟,地就到頭了,把犁的歪歪扭扭,讓我走都走得不舒服。

“我騎這頭黑牛。”一個小孩高興得指着我。“去,黑皮。”老主人熟練的把握牽了出來。讓小孩騎在我的身上,慢慢走出村子。回頭望望,村子又有些變化,東北角冒出了一家工廠,西北角又多了一幢別墅。

星星在我的眼裏閃閃發亮,布穀在我的耳旁一個勁地催,一襲春風吹來,我昂起頭“哞”了一聲:我是一頭見證了這個村子的變遷的老牛……

點評:“見證”這個話題可以寫的內容很多,和社會熱點貼得很近。但是往往會讓人描寫議論空洞無物。這篇習作在選材時着眼於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變化,卻選擇鄉村旅遊着一個小的突破點,可以算作“小中見大”。

拋棄人的視角,選擇牛的視角,是本文出新的另一大特點。這是一頭牛的自述,處處帶有牛的特點,喜歡犁地,犁地認真,讓人彷彿走進了牛的內心世界。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花一生,追求值得追求的。

現代主義畫派大師畢加索,兒時的畫作便可和大家拉斐爾相較,但他卻花一生追求兒童個性畫法;

傑出的考古學家,用盡一生去解釋孫子輕易辨別的希臘文字。

這些別人看來頭腦發熱的傻瓜行爲,他們做,因爲他們熱愛。

畢加索熱愛繪畫,如果他像拉斐爾一般畫聖像,驚世之作《格爾尼卡》又怎麼誕生?朗朗熱愛鋼琴,如果他與很多小孩一般考個十級就結束,世界琴壇又怎會有位中國大師?姚貝娜熱愛音樂,如果她僅侷限於唱軍旅歌曲,又怎會有春晚上一首《天耀中華》的驚豔?

因爲熱愛,所以追求。

因爲熱愛,所以執着追求。

畢加索渴望像孩子那般自由作畫,考古學家辨別銅鏡文字。窮盡他們的一生,那是因爲,追求就要執着。

水滴石穿,可鏤金石向來是執着者的目標。

以《如給我三天光明》而聞名的海倫凱勒,她撫摸盲文而長滿繭子的雙手,是她對愛的執着追求。

歷史大作《史記》的作者司馬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年代,忍受宮刑還依舊苟活寫書,那身體的破缺,意志的堅定,是他對愛的追求。

國際性文學獎“節杖獎”的得主牛漢,在遭受無數苦難之後,依舊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那些詩歌和散文,是他對愛的追求。

看看如今這社會吧,喧囂繁雜,人們在追趕快節奏生活的同時,忘記了去鍥而不捨地做一件事,想找到窮盡一生追求某物的人,太難太難。

甚至連青少年的追星也變換多端。前一秒愛他愛的死去活來,下一秒又被另一個他吸引眼球。

寫到這裏,環顧四周,多少奮筆疾書的學子,也許最終的功成名就不是所有人一生的目標,但我們不願或甘心用了十幾年去追求它。

你不用爲畢加索感嘆,爲老考古學家擔心,我相信,哪怕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秒,心中所有的不是恐懼而是滿意。

我也一樣,一直喜歡和執著着自己認爲的對的人和事。

迷惘的孩子,擡頭看看天吧,細細冥想:什麼是你嚮往的,什麼是你願意窮己一生追求的。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1:對怯懦與勇敢的關係定位不當,認爲怯懦是勇敢的前提條件,就像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從而過分強調了怯懦對人的意義價值。而材料的意思是,害怕是人的本性,正視它,克服它,可使人勇敢,並沒有誇大怯懦對人的作用。

2:混淆了害怕與怯懦的概念。怯懦,指膽小懦弱,是膽怯怕事懦弱拘謹的人格表現缺陷。害怕,之面臨險境而心中恐懼,驚慌。也就是說怯懦是帶有點貶義的,但害怕是人的正常反應。

3:本則材料,學生寫作不是太過犯難,應該有話可說。但是不少學生沒有進行深刻的思考,寫了一些人云亦云的缺乏深刻思考的膚淺文章。

行文要弄清材料中關鍵語句的含義,“人唯有在害怕的時候才能做到勇敢”,不能簡單地定義爲“因爲害怕,所以勇敢”,要說清楚爲什麼害怕的時候反而勇敢了,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邏輯關係。

4:寫記敘文的選材太低幼化,不少學生會寫一次登山或者考試,比賽等從膽怯到克服了恐懼。還有學生喜歡用對話交代情節發展。建議選取能反映人生百態但是有內涵的材料。不要將主要筆墨放在故事情節上,而要高度注重細節描寫,注重挖掘人情人性的美。

5:擬題太隨意,或者太虛太空不知所云,或者文不對題。題目可形象,可簡潔明瞭,最好能讓人一看就覺得符合材料內涵。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這樣一句電影臺詞:“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爲這裏是全世界。”

你是否認同這句話中的觀念?它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悟。

要求: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於8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