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六篇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六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走低,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增長,我國國民的網絡閱讀率!

這是一種現實,而且非常現實的問題!強烈的閱讀反差,反映了什麼問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方式的閱讀,是傳統閱讀,還是網絡閱讀?國民會異口同聲地說,傳統閱讀或網絡閱讀嗎?不會,絕對不會。我認爲,不管是哪種閱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對於新生事物——網絡閱讀,我感覺——網絡閱讀,想說愛你不容易。

傳統閱讀的優勢仍在。這是一種事實。針對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走低的現象,記得一位教授曾經說,在他看來,傳統閱讀更利於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雖然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但那絕不是圖書的本質,圖書的本質還是要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積累。而這一點,對於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認爲,傳統閱讀包含一種極具創造的想象力,是網絡閱讀所不及的。如果傳統閱讀消亡,人類的很多想象能力也會消失。現在,我們上課,大多老師都喜歡用課件,課件畫面的精彩,畫面的直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這種享受如曇花一現,當我們走進文本,重新閱讀教材文章時,腦子裏竟是那一張張讓人眼花繚亂的畫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學失去了根基。對比中,傳統閱讀,魅力猶在!

網絡閱讀的缺陷已經顯現。傳統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書籍,網絡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網頁。它們的閱讀內容雖然都是有文字的載體,但是在閱讀取捨上有着一定的差別。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傳統閱讀內容都是精華,但網絡的精華內容要比傳統閱讀少得多。現在,網絡出版業相當發達,衝擊人們的閱讀方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黃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於虛幻的網絡世界裏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現今,大量事實已經證明,要正視網絡的存在,尤其是網絡閱讀的存在,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網絡閱讀的興起,要在網絡閱讀和傳統閱讀之間正確取捨,使之達到一種共生共榮的局面。

可見,網絡閱讀還需要走一段路程,網絡閱讀,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長安城,皇宮,唐太宗的召回,令無數文人欣喜若狂。科舉制的開始,使唐朝走向強盛,屹立於世界之巔。金榜題名:是每個讀書人的榮譽,皇帝親賜的官職,衣錦還鄉的意氣風發,令衆人神往。科舉制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公平公正的用自己的文采決鬥。科舉制不僅選拔了人才,更促進樂國家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開設了高考,沒過多久,卻迎來了10年浩劫,多年發展的成果毀於一旦,高考停辦,不僅降低樂人們的個人素質,更拉大了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差距。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角。高考爲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高考,更促進了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有人說,中國與美國間的差距,要一百年才能趕上。中國之所以落後,甚至落後於經歷過原子彈浩劫的日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中國教育落後,文盲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二戰之後,一位美國記者在日本廣島核廢墟採訪,他看一間破爛不堪的帳篷,一位老師指着黑板爲下面十幾名學生講課,學生認真專注的神情感動了他,他肯定地對同伴說:“這個國家將要崛起。”

民族騰飛,靠的是教育,不論是科舉制還是高考,都是教育形式地公平體現。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地集體記憶和個人情感,無數人爲之付出了不知多少淚珠與汗水。高考是大國崛起的保障,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代代有志青年從高考中脫穎而出,報效祖國,投身於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民族騰飛,大國崛起,高考決定國運,決定國家的未來。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高考,這個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襲只有通過高考這一條路,但究竟什麼是高考呢?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場考試,一場很普通的考試,答題交卷和我們經歷過的任何一場考試都一樣,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場考試,因爲高考還有一個屬性,它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高考大門的鑰匙。高考之所以那麼重要就是因爲這個屬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們的教育水平時分落後,教育資源短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大學生的標籤代表了高知識高素質,而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工農階級,這個時候的高考是一條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時的人們拼命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可以由來形容當時的場面,在當時只要當了大學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說那時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轉折點。

但事情過去了四十年,高考還是像原來那樣嗎?好像不是,人們對高考的熱情也變了,變的偏執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變了,高考不再那麼值錢了。

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爲高考最準備了,在那個本應該充滿歡笑,最無憂無慮的金色時段,孩子們好像笑不出來了,我看見過他們稚嫩的臉上那戴着眼鏡充滿憂慮的神情,他們會帶着這份憂慮在放學後去到補習班。每天在他們耳邊的不再是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語錄音。他們會這樣只因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高考要贏在起跑線上。”

到了初中那壓力已經不小於高中了,高中爲高考靠進好大學,初中爲中考考進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學校裏面就只是爲學習而學習,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在此學習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師的臉上每天都充滿着一種無奈,我見過有的學校讓老師24小時在校爲了學生的學習,老師家庭中的一切事務學校負責。我不能否認這是爲了學習,但試問一下,這人道嗎?對於老師的家庭來說這公平嗎?對於學生來說,這樣做他們真的承受得住這麼大的壓力嗎?

在高考之後呢,孩子們從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學他們真的又繼續走下去的目標嗎?而看看當前社會大學生失業率一年比一年高。這樣真的值嗎?

每年的高考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後我們的收入與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話,那高考真的值嗎?我認爲不值啊,我認爲現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俗話說“高考遠在天邊,卻近在眼前”。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道理也很易懂,可是細細的思考一下,還是很有韻味的。

若是改變成另一種說法,高考就是多年來考試的縮影罷了。不過是題量增加,綜合應用而已。

高考的最後一課考後,我從車窗外俯視,那鐵門就似水閘,考生們從中呼啦啦擁出,彷彿一股江水得到了解放,真可謂是“開閘泄洪”般壯觀。

再看那羣人,似乎並沒有過多的悲傷或喜悅,也並沒有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題目,從容而淡定,緩緩邁出考場的大門。或許他們經歷了中考的磨礪吧,我想。

“今天怎麼出來了那麼多要飯的?”我扭過頭,才知這句話是從一個牽着媽媽的手的男孩說出的,他才六、七歲光景。

乞丐?哪有?畢竟小孩子的話不帶修飾,很真實,我環顧四周,卻並未發現什麼討飯的。

同學見我這個行爲,當即明白了我的用意,哭笑不得道:“什麼乞丐,小孩的話你也信,他們是那些考生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我微微瞪大了眼珠,算是恍然大悟了。路邊的確有許多年邁的人坐在人行道的石階上,眉頭擰在一起,手時不時架在腿上又支在地上。看樣子,坐在考場裏的不是自己的孫子孫女,而是他們自己在緊張地作答。可見這高考真是異常重要。

當然了,着急的不只是祖輩們,父母們也更是費盡了心思。新聞上有報道稱某一地區有一棵“求過樹”,一天有上千萬人去點香祈禱,後果·卻是這棵樹支撐不了父母們向樹上投許願紅包的數量,“壓力山大”,導致樹枝斷裂而點着了樹下的香,這書也就“英勇”在火中變爲了土灰。這些考生會不會考不好呢?我不知道,但是這些父母在日後孩子的大型考試中,大多數會讓他們的孩子好好學習、備考,不再靠“神樹”許願來彌補自己的不努力了吧?

臨陣現磨槍的確有時會很起效,但不是長久之計;就算有千人在場外等待,真正答題的只能是自己;靠後的議論也不會改變成績。太大的道理我不明白,可我知道一點:從今天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好好學習!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看了[藍天是我故鄉]的《也談不拘一格選人才》,想起了電影《天下無賊》中,胡黎(葛優飾)的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是什麼,人才!”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對人才的強烈需求,連“賊”都知道。

既然人才如此重要,那麼,就得談到相關的兩個問題了,一個是選拔人才,一個是培養人才。

在我的《不拘一格選人才》一文中,實際上談到的只是一個側面,就是說,如何選拔那些人才苗子,高考,實際上就是選拔“預備人才”。

選拔人才,培養人才,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制度。什麼是好的制度呢?其具備的基本條件,應該包括: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將人爲因素和偶然因素降到最小。

在“預備人才”的選拔上,我們國家幾乎只有一個途徑:“高考”。

高考的公平性毋庸諱言,但是,其弊端也是極其明顯。

首先,是“一考定終身”,給考生帶來了很大的偶然性。甚至說,一個偶然失誤,影響人生道路。

其次,高考的命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造力的展示。高考,把許多東西格式化,固定化,在一定意義上,成了現代的八股文。前些時候,還有人在推行語文的標準化考試,也仿照英語標準化考試的樣子,把語文試題標準化,讓學生做什麼選擇之類的。這種標準化,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是對語文的肢解。語文,包含着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並不是簡單的選擇題所能替代。所以,這種標準化考試,如果說有什麼好處的話,就是方便了老師閱卷,方便了老師教學。可是,這是不是嚴重偏離了我們教育和考試的本意了呢?採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還有什麼創造力可言!

其三,高考,以總分作爲衡量標準,限制了在某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象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那樣的人能同時精通繪畫,機械等的人才越來越少,而且在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不可能。所以,社會,需要一定程度的通才,但是,更需要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人才。打個比方,只要你對語文有獨到見解,數理化學得不好又有多大影響呢?

等等等等。

可見,現行的高考制度,不能排除偶然因素,不能排除人爲因素,不利於有創造性的學生的脫穎而出,難道不需要改革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中國的歷史造就的,不可能說改就改。誠然,一個制度的建立,不可能脫離社會背景,但是,一個好的制度,一方面是規範社會行爲,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導社會行爲。

從實踐來說,鄧小平,搞的恢復高考,1977年上半年開始討論,下半年就組織了招生考試。一舉廢除了推薦入學制度,這不就是一種扭轉乾坤嗎?正因爲恢復高考,纔將青年人的努力目標引導到學習上。

我們在呼籲科教興國,在呼籲選拔人才,可是,所有的這一切的實現,必須有可靠的制度保證,有可靠的途徑實施。現在,真的是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雖然我還是個初中生,但是如火如荼的高考卻早早引起了我的關注。今年高考期間,我就看了許多相關新聞了解它。

真是想不到本該只是學生和學校方面的事,卻牽動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神經”。特別是高考當天,交警部門專門制定了學生赴考路線,嚴禁出租車拒載考生。政府也爲考生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工地施工不得超過十點;私家車上班必須錯開時間;對忘帶考試相關證件的學生可派專人去取等。

而作爲當事人,考生們一些住旅館,喝補品,受到周圍所有人的特殊照顧,但許多人還是十分緊張,一些學生還因此失眠、焦慮等,有的學生甚至還爲此去拜神佛、算命。家長在一旁全心全力的照顧,學校則使盡渾身解數要讓學生考好。考完之後學生和家長依然輕鬆不了,還要面對估分一關,估低了上不了本該能上的學校,估高了還要集資。 這高考就像打仗一樣,所有人都如臨大敵,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我認爲這一切有可能會使考生過度緊張,導致連正常水平也發揮不出來,而且現在升學率已經比較高了,還是別如此大動干戈,放輕鬆一點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