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精選12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精選12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1

晴空中,滿天飛舞的蒲公英,向人們展示自己飛翔的本領,那是蒲公英媽媽留給孩子的傳家寶,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們中國人很早就知道父母應該給孩子們留些什麼,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西方人也不例外,很早就流傳着“老人授金”的故事。一位快不久於人世的淘金人問自己的兩個孩子想要什麼,大兒子想要父親多年淘得的金磚,小兒子想要學習父親豐富的淘金技術。結果大兒子不思進取,坐吃山空,敗光家產後,露宿街頭。小兒子則憑藉着高超的技藝成家立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有的帶來的可能是懶惰和頹廢,一些有錢的大戶人家,父母操勞一生,留給孩子萬貫家產、房子、汽車等,生怕自己的孩子受窮受罪,去不知道這卻傷害了孩子。花天酒地的享樂之後,換來的是無盡的悲劇。在“大魚”的誘惑下,也難免不出現“敗家子”、“嬌慣千金”。

授之以漁,就交給後人不予的本領,有了本領,即使遇到驚濤駭浪,也可以化險爲夷。“飛魚”菲爾普斯不想有些青年,一位地追求物質享樂。父母提供給他的是良好的訓體館和優質的教練,並非屬實的生活。他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這是一種單調的生活。但同時他的這種練習,這種奮發的練習,使他也得了一技之長,能像人類的潛能挑戰。獲得金牌後,他與父母深情的擁抱,向世人表示了他對父母辛苦栽培的感謝。

有魚,不一定吃得飽;有漁,一定會活得更好。有了生存本領才能助其成長,展翅奮飛。有了後天的努力,即使再貧瘠的土地上,也會結出“你的財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2

穿高跟鞋已成爲當代盡顯身材不可或缺的武器,如今高跟鞋支撐起來的高度卻讓我們遺忘了自己的真實,遺忘了踮起腳尖。

是踮起腳尖的時代創造了高跟鞋,還是高跟鞋的現在勾勒出人們對踮起腳尖的一絲的情素呢?

追溯到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曾打着小腳丫奔跑,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現在高跟鞋,只是人們還要銘記腳尖。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銘記踮起腳尖,創立了牛頓經典力學體系;蔡倫,銘記踮起腳尖,改造出便宜,輕柔的紙;麥哲倫,在哥倫布的經驗上,銘記踮起腳尖,成爲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

踮起腳尖,首先認清自己的高度。

風把輕狂的心吹遠,無知的人總是認爲自己無所不知,有的人認爲自己一旦踮起腳尖便能摘星攬月。然而有些人卻認爲踮着腳尖抓一把,連空氣都無法停留在手心,只是一無所獲,便苟且偷生,得過且過。高度便是決定你踮起腳尖後的成果,長頸鹿踮起腳尖可以吃到圍城內的嫩葉,而山羊再怎麼踮起腳尖也吃不到嫩葉。認清自己的高度,可以指導你踮起腳尖的方向,避免盲目。

踮起腳尖,藉助高跟鞋的力量。

只穿着高跟鞋,不踮起腳尖,是形而上學,只踮起腳尖,不借助高跟鞋,便是傻冒,有好成果不加以利用,藉助高跟鞋,踮起腳尖,纔是唯物辯證,才能望得更遠,抓得多的機會就更大。

踮起腳尖,促進事物的質變。

質變是在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量的飛躍我們在腳踏實地的積累量變時,拿住機遇,踮起腳尖,實現事物的最終價值。

踮起腳尖,便能發現夢想的花飛花倥放,雲並不是靜止的,地球是圓的,不如哥白尼發現地球是繞着太陽轉一樣,瀰漫直理的陣陣馨香。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3

這兩天寫讀書筆記,又覺得有點手生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心裏暗示,覺得沒有再得優秀筆記,無形中對自我有點否定。

雖然我知道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同時上百位的讀書筆記,也不是每一個每一期都能得優秀的,也有一種大家都有機會共享評優的感覺,否則只是評那麼一兩個,其他的同學也是會有失落感的。

不過其中有一位同學就很優秀,連得了幾次優秀。我在他的筆記中還是沒懂得尋找閃光點,這就是自己的不足吧,如果能看到差距 ,說明自己就是有進步了。

同時對於自己得優秀的那一篇,我也並不覺得與其它篇幅有多大的區別,正因爲這種困頓,也就更加地迷茫疑惑。

早上很早就把這周的任務看完了,我很開心,可是卻寫不出想要的筆記。這讓我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看進去書呢?答案當然是有的,那就是自己的思考不夠嗎?還是對於自己學過的知識沒有學以致用。

我相信這些點都是存在的,但是要怎麼解決,也就是現在自己正在尋找的答案。這個答案只能自己去摸索,否則就算別人告訴你了,你也不一定會再記得。

授之魚不如授於漁。這也是自己正在學習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4

作爲宗法觀念極強的中國人,每個家庭都對於自己的子弟承載着厚望,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每位祖先都希望將自己畢生最寶貴的東西留給子孫,傳承千秋萬代。然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漁,金銀財寶雖好,終會吃幹敗盡;一句至理名言,卻能鑄成家魂,受用無窮。

授之以魚,留下的是懶惰和懈怠的機會;授之以漁,播撒的卻是勤勞與智慧的種子。富不過三代,像是一個永遠難以打破的魔咒。第一代打天下,第二代守天下,第三代吃天下。富豪留給子女百萬家財,卻不教給他們致富之道。只能讓他們前半生紙醉金迷,後半生潦倒街頭,嚐盡世態炎涼;同樣,開國皇帝戎馬一生,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如果能注重對太子的培養,教以治世之道,那歷史上就會少多少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幼獸長大後,母獸便會帶它們外出捕食,親身示範給他們野外生存的技巧,而不是替他們儲存下一輩子吃不完的糧食。飛禽走獸,人所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授之以魚,魚總有吃完的一天;授之以漁,卻可以源源不斷吃到鮮魚。金銀財寶終是身外之物,一個小小的偷竊或搶劫就可能使其喪失殆盡。而知識、品德才是人真正擁有無法奪去的。一封封家書、一條條祖訓,承載着祖輩殷勤的叮嚀,隨着祖輩的智慧與美德一同融入子孫的血液,刻入骨髓。一個擁有祖訓、家譜的家族向來是被視爲家學淵源,世代書香;他們的子女也是格外的出類拔萃。蘇洵培養出了蘇軾、蘇轍,三蘇成了北宋文壇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曾國藩家書已刊印成書,影響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梁啓超不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九個子女九棟樑……

授之以魚是小聰明,授之以漁是大智慧。得魚者可能暫時過上了富足無憂的生活,但得漁者纔是長遠來看人生最大的贏家。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是祖祖輩輩共同踐行,卻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一個家族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勳章,是最有價值的“傳家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5

以前我們老師給我們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老師就給我們講到:給你一條大魚,你吃完就沒有魚了,但教會了你捕魚的方法,吃完了魚你自己還可以捕魚,這樣都有吃不完的魚。我們聽了都恍然大悟。

就像蒲公英一樣,秋天,它老了,他的子女問:有什麼遺產?母親只是在孩子們的頭頂,戴上一把遠飛的傘,讓他們去世界漂流。蒲公英媽媽爲什麼不是給兒女的吃、喝、財產呢?是因爲,蒲公英如果給了兒女們這些東西,兒女們總會有一天會吃完、喝完、用完的。

就像我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富人,他死了,他的財產沒讓兒子繼承,而是贈予了他的僕人,富人只是讓兒子在繼承的東西中任意挑選一件。孩子不知道該怎樣選擇,就上街找了律師,律師對他說:你的父親繼承給了僕人那麼多東西,叫你從這些中選一樣,你不可以你選擇僕人嗎?僕人也是你的父親留下的'財產嗎?孩子聽後,明白了,扭頭就往家裏跑,到家後,他對僕人說:我父親不是讓我選擇他留下的一件物品嗎?我選擇你,既然我父親留給你了那麼多東西,但是你是我的僕人,這些錢財就屬於我了。僕人聽後,勃然大怒,但又不得不把錢財都讓給他。其實,這是父親設下一個圈套,父親生前可能會想:我的所有財產給了我的僕人,如果我兒子選擇了僕人,那麼錢財就歸我的兒子所有,我不能直接把這些錢財留給他,要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教給他方法。父親要讓兒子得到這筆財產,兒子只有思考、再思考,才能領悟真正道理:僕人也等於我留下的財產,我讓兒子選擇我留下的任何一件東西,兒子應該會選擇僕人,因爲我不把這些財產都留給兒子,要教會他把這些財產都留給僕人的原因,是讓他更聰明智慧,授給他這些錢財不如授給他得到這些錢財的方法。

蒲公英媽媽的做法也非常正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給孩子們戴上一把遠飛的傘,它們才能勇敢闖天下,不是像老母雞翅膀下的小雞一樣膽怯、要放飛自我,在全世界開枝散葉!我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新聞報道:一個男孩,他的媽媽要出差,在他的脖子上掛了一個圓餅,餓了就吃一口,可是,沒到一天時間,前面餅就吃完了,自己也懶得把後面的餅到前面吃,就這樣,幾天後這個男孩兒就餓死了,這就是授之以魚。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學什麼知識都要學方法學能力吧,只有學到一身本領,什麼時候都會有魚吃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6

有一句名言“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高尚的風氣。因此,衆多企業家、大款紛紛向社會弱勢羣體伸以援手,這種現象讓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但同時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究竟應該授人以豐厚的魚,還是授其一門謀生的技巧讓其漁?

材料中的富人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拼得家業,心懷感恩,欲通過資助窮人來回報社會,三個家庭對此態度不一。其實,富人的本心是好的,只是用錯了方法,就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

我國著名企業家、慈善家陳光標,以其“高調慈善”的做法爲人熟知,身家過億的他在美國紐約街頭公然給每一個乞討者一張百元大鈔,但大多數乞討者都沒有收下這張大鈔,反而對陳光標愛理不理。這件事在美國引起不小的風波,衆多評論家對此褒貶不一。其實,這種太直接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不但挫傷了人們脆弱的自尊,更是滋長了其坐享其成的不良風氣。所以,這種做法不可取。

相對於陳光標,比爾蓋茨的做法高明瞭不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擁有驚人的財富,但他並沒有隨意亂用,而是把這些錢用在正確的途徑上。他深知非洲貧困人民衆多,一時的麪包根本解決不了其貧窮的問題,他決定從根源上抓起,非洲盛產咖啡豆、菸草、橡膠等初級農產品,他興建工廠,把咖啡豆經過加工,製成巧克力、咖啡粉等,讓人們自食其力。不但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更是讓貧窮的人不用接受別人的施捨,有尊嚴地活着,他的做法無異於讓渴的人學會了挖井,餓的人學會了烤麪包,是很值得人們肯定的。

在現代社會,人口不斷增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不可能

通過別人的施捨過日子,這時候掌握一門謀生實用的本領尤爲關鍵,這都體現了授人以漁比單單授人以魚更具優越性,更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與其讓小鳥身處暖窩嗷嗷待哺,不如插上一雙翅膀讓其自由飛翔;與其讓玫瑰享受溫室的毒藥,不如讓其接受風吹雨打;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漁,閃爍着理性的美,讓世間更加幸福!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7

中國有一句名言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由一個小故事演變而來的。

從前,有個流浪小孩,他餓極了,很想吃一碗肥美的肉,再喝點鮮美的肉湯。換上嶄新的衣服,睡在舒適的大牀上。這時,他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細柳下垂釣。老人旁邊放着一個魚筐,魚筐裏已經堆滿了鮮活的飛魚。小孩眼巴巴地盯着那筐肥魚。這時,老人發現了小孩。見他如此可憐,又目不轉睛地盯着鮮魚。心存不忍,就對小孩說:“孩子,你想要地話,我釣上來的這筐魚就送給你了。”然而,令老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孩居然搖了搖頭,對老人說:“你能教我怎樣釣魚並送我一根魚竿嗎?”老人雖然驚訝,但還是答應了。小孩學會了,釣上來的魚,有的自己吃了,有地賣了,生存了下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答案,不一定比方法更重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8

想必同學們大概都聽說過老子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吧?是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與其給人幾條魚,不如把打魚的本領教給他。幾條魚只能解決他們暫時的飢餓,有了打漁的本領便會一生不愁。

對我們學生來說,成績——分數,在這種指揮棒的指引下:教書的變成了教書的傭人,讀書的變成了讀書的奴隸 。可悲呀,實在可悲。我們的成績變成了老師們向上爬的階梯!我們學生,也只不過是會背書的機器,會做題的工具!這樣的話,畢業後,恐怕除了會罵老師以外,可能什麼也不會。因此,我認爲老師除了讓我們學到知識以外,更應該教給我們學生學習的方法,一種更爲深層次的理念!

魯迅筆下的“孔已己”是位有學問的秀才,茴香豆的“茴”字就知道有四種寫法,可是他最終還不是凍餓而死嗎?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連獨立生活的能力都沒有,又怎能稱之爲“人才”呢?而作爲中國古代大發明家的黃道婆,雖然只是一位童養媳出身的農村婦女,沒有學歷,沒有文化,卻發明了編織工藝與設備,又怎能說她不是“人才”呢?

就拿我的事來說吧,媽媽喜歡聽音樂,但用電腦不是很熟練。所以,當她要聽時,總要把我找。有時候,我正學習呢,沒辦法,我只好弄電腦。有一天,媽媽對我說,總是這樣太麻煩了,不如你教我怎麼用吧。我想了想,便答應了,最終媽媽學會了。自那以後,我也清閒了不少,媽媽自己也可以嫺熟地用電腦,聽音樂了。確實,與其天天給她弄電腦,不如一次給她教會方法。

所以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9

索取,往往沒有自己努力來的長久。唯有憑藉着自身的本領,擁有一技之長,才能偏安一偶。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貧窮,不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域依然存在。雖然,社會大衆之中不乏有很多愛心人士在捐款、捐物、救濟窮人,但卻總是無法動之根本,助其改變。貧窮,依舊存在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幫助那些陷於困難中的人們,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爲什麼卻無法消除貧窮這個大問題呢?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其實,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予漁。既使許多貧窮之人可以得到一絲絲的幫助,但不論給予再多的東西,最終還是會被消耗一空,無法在真正的生活上做到根本的改變。但,如果可以教授他們生活的技能的話,那麼,還有人無法在這種情況下生存下去?與其送他們可以短暫支持生活的物品,倒不如將一些特殊的技能交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生存下去。所以,我認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貧窮,可以說是社會乃至國家面臨的大問題之一。但是,即使在小小的校園中也都存在着許許多多看似很小的問題。

校園教育,是一塊影響孩子終生的聖地。可是,在中國的校園教育中,任何事物的正確答案好像只有一個。學生起來回答的時候,總是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回答不符合“標準答案”,怕被老師斥責。現在,很多學校已經意識到了真個詬病,但真正根除,有那麼容易麼?它已經根深蒂固,現在人們的挽救之法無異於揚湯止沸。學生們呆板地學習着,被束縛在書本之中,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學生們,差不多已經變成了一臺習慣接受的學習機器。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接觸社會自然;解放孩子們的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他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去創新。可是,能這樣做的學校太少,或者說還沒有普及。所以,我認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與利,不如授人與力。做任何事,沒有自己的本領,光靠文憑、學歷是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的。與其坐吃山空,還不如利己之技來創造未來。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需要的是敢於開拓未來、創造未來的人才,而不是渾噩度世的庸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10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自覺閱讀,提出問題,釋疑歸納的能力。

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終身受益。作爲一名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這樣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充分的預習,成功的一半。2、書寫規範,品味漢字的形體美。3、背誦積累,陶冶情操。4、廣泛閱讀,拓寬視野。5、勤於觀察,樂於動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11

古時有兩個人,一個年青人,一個老年人,他們是一對鄰居。

老年人有一身好的捕魚技巧,但年青人卻什麼也不會。老年人心地善良,爲人大方,見年青人什麼也不會,也不能掙錢來餬口,於是每天把自己捕的魚分給年青人一條。

一開始年青還心存感激,每次老人送來魚時都會道謝,但時間一長,年青人就覺得老人給自己送魚是理所應當的,於是接魚時的態度以及對老人的脾氣也不再謙恭,有時因爲魚不鮮而暴躁起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人更老了,年青人也日漸成熟。但年青人並沒有出去找養活自己的辦法,還是依靠老人每天給自己的一條魚生活。

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可年青人什麼也不會,跑到老人屋裏想拿老人的捕魚工具出海捕魚,但年青人並不知道捕魚的方法,最終還是放棄了。最後,年青人因多日未進食,竟活活餓死了。

如果當初老人給年青人的是捕魚的技巧,而不是魚,那麼後來年青人也許不會餓死,又如果年青人去主動請教老年人如何捕魚,那麼年青人的結局也可能徹底改寫。

這個故事只是當今年青人生活的一個縮影,所以,同學們,也許你們是那個年青人,你們的父母是那個老年人,不要把父母對你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我們更應該去請教父母,學會自己生存下去的方法。同時也請記住這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二散文 篇12

小時候呀,我就聽過母親講一個故事。我的母親是一個有過故事,也有過不少閱歷的中年婦人,她長相普通,氣質卻不凡。那是一種經歷過許多,卻從不爲所動,淡然又冷靜的氣質,或許正是母親的這種氣質吧,讓我十分尊敬她,她教會我的很多東西,也是學校裏教不會我的。

我真的覺得很有意義,很多時候她教給我的都是她曾經經歷過,吃的虧跌的跟頭,我或許從小就在她的話語洗禮中成長吧,我並不是那種十分衝動,也不是幼稚的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孩子,我反而能把她說的話聽得進去。她也很願意和我分享她的故事和經歷,更願意教我一些道理。可在她教我的無數道理中,我卻有一個道理並不是怎麼明白,或許那時候年齡還是太小,多少思想還有些稚嫩,心裏還有些懵懂吧。那就是母親和我說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故事了,我歪了歪頭,聽了聽母親講了這句話,傻笑的咧着嘴,說道:“母親,給我魚不是很好嘛?我自己都不要去努力啦,有免費的午餐挨,那不是很好的事情嘛嘿嘿……”說真的,那個時候的我真的是這麼想的,雖然我也知道做人要腳踏實地,是不會有免費的午餐的,可我還是忍不住的去幻想了,畢竟年齡小,而且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有免費的午餐的話,誰還願意刻苦勤勉的工作呢?又不是傻子。

母親也是個脾氣較好的人,溫和的勾起脣角,小手指一彈我的小腦瓜子,輕笑道:“你個小滑頭,當然不行了!”我表示不解地看着她,她這才緩緩和我道來,原本給別人那麼多的魚,還不如教給別人垂釣的方法。因爲就算你現在有再多的魚,可是你嘴裏的魚總有一天會吃完的,可只要你會了釣魚的方法,那麼你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靠着自己的雙手去釣到魚啊,那麼就再也不會餓死了,別人的魚只能救你一時,可假如你學會了釣魚的方法,你就能釣到許多的魚,足夠吃一輩子的魚不是嗎?給別人很多的魚,並不代表你希望她好,如果你能教給她釣魚的方法,那纔是真正的好朋友啊。這道理是一樣的,一個人就算有着金山銀山,可人嘛都有慾望,這金山銀山揮霍的也自然極快,也總有一天,金山銀山都會被消耗掉的。可假如你知道如何去賺取這金山銀山,那麼你得到的財富寶貝纔是取之不盡的,以後你也是吃喝不愁的,因爲你有方法啊!

是了,有方法可以保你一世富貴,可只有暫時的財富,卻不能保證你的未來和以後。別人給你的東西也是隻能保證你的一時,可你的以後怎麼辦呢?難道就一直憑藉着別人的施捨嗎?當然不行啦,肯定還是要靠你自己手中的方法去努力,去獲得自己光明的以後得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