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小人之心”與“君子之腹”

?“小人之心”與“君子之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小人之心”與“君子之腹”
“小人之心”與“君子之腹”
廣元市利州區東城實驗學校9年級24班 楊昊
人們總是認爲生活中有一些小人,他們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明明自己行爲不夠磊落,卻也將他人猜度得與自己相同。所以人們往往急認爲做人一定要有“君子之腹”而不可有“小人之心。”
我認爲其實也不盡然,因爲片面地否定“小人之心”也同樣是沒有充足理由的。
何爲“小人之心”?孟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往往只爲了自身的利益而做事,而不會顧及他人。《朋黨論》中的:“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以同利爲朋。”這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所謂“小人之心”便是用“利”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的心。
何又爲“君子之腹”?孟子還依說過:“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一個君子,行事光明磊落,身正亦不怕影斜。所以,所謂的“君子之腹”乃是一臉乃容之腹。因爲,自己行事正大光明,自然能容下他人的非議。
由此可知,做人確實需要有一腔“君子之腹。”因爲在現今這個複雜的社會,你若不容下一些非議,恐怕早晚會被氣得一命嗚呼!但有“君子之腹”的就一定是君子嗎?非也!曹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爲“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奸臣,他自然而然受到了無數非議。若曹操無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君子之腹”,恐怕不是他被氣死,便是非議他之人共赴黃泉,可這些事都未發生。但曹操確乎不是一個君子,否則怎會發出“寧我負天下人,也勿天下人負我”的狂言。可見有“君子之腹”的不一定是君子。
而君子也不一定有“君子之腹”。與曹操相反,同在三國的周瑜確乎是一位君子。否則蘇軾也不會發出:“羽扇綸巾,笑談間,強虜灰飛煙滅。”的感嘆。但他也確乎沒有“君子之腹”,就爲證明他強於諸葛,最終氣得吐血而亡,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之言。
既然君子不一定有“君子之腹”,而有“君子之腹”的不一定爲君子。我們自然而然地便想到,小人也可能有“君子之腹”,而君子也可能有“小人之心”。可見“君子之腹”與“小人之心”是可以共存,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所以,“小人之心”並非完全與“君子之腹”相悖,“小人之心”也並非是不可有的。
可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怎樣處理“小人之心”與“君子之腹”的關係呢?在這個複雜而多變的社會,“君子之腹”不可無。而“小人之心”亦不可無。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正是這個道理。我們自然洗完這個社會充滿公平與正義,人與人也能坦誠相對。但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在生活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是無法避免地。我們雖不與其苟同,但爲了生存,“小人之心”亦不可無。所謂“以刑止刑,以戰止戰,以毒攻毒。”我們要消滅猜忌,必須先生存下去。如果我麼麼總是將他人想象得過於美好,或許終將有一天被賣了也不知情。我們應該同時身兼“小人之心”與“君子之腹”。將“君子之腹”表於外,“小人之心”藏於心。這樣才能在這個社會,頑強地生存下去,並實現我們的願望,去消滅那些猜忌,那些不信任,那些爾虞我詐,那些勾心鬥角。
用“君子之腹”裝其“小人之心”,或許這纔是兩者微妙的共存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