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文化之於民族

文化之於民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文化之於民族
漫漫長河,悠悠歷史,千年喧囂,人浪淘沙,不見了古羅馬,不見了古埃及,不見了古印度,不見了古巴比倫,不見了許許多多的曾經燦若明珠令人神往的古代文明與文化,卻惟有中國文化的血脈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只有中華民族以它亙古長青、口新月異的面貌對着世人微笑。
   當人們在看清了那些昔日的榮耀與今口的恥辱、昔日的富強與今日的衰落之後,終於明白了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基石,文化傳承着民族,民族發展着文化。於是乎,“中國文化”的內涵也就成爲一個恆久的理念與命題,令我們深思,讓人類解讀。
   先秦諸子、孔孟學說,無疑是華夏民族幾千年來最根深蒂固的文化。帝王們懂得如何用它統治人民,人民懂得如何用它統治自己的精神。對於孔孟文化,我們且不論它有多少是用來說的,有多少是用來做的,也不論它有多少是精華,有多少是糟粕,它至少將我們中華民族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範疇裏縛成一體,讓我們炎黃子孫沒有像猶太人那樣散落在世界各地,淪落爲飄零世界的希伯來難民。相反,它使我們既積極進取,又淡泊明志,既追求理想,又寧靜致遠,以剛柔兼濟、堅韌結合的姿態抵擋着異族的軍事侵略和文化侵略。於是,中華文明便成了世界上惟一的一個沒有中斷自己歷史的民族,中國便成了世界上惟一的一個沒有解體、沒有消亡過的國家,儘管她曾經合合分分或分分合合。於是,歷史學家便不斷地研究中華神奇的歷史,人類學家也不斷地探討中國深奧文化……他們終於明白了中國文化最基本的內涵就是動與靜、實與虛、剛與柔、堅與韌、有爲與無爲的有機融合,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統一,就是自信與謙卑、抗爭與妥協、奮進與忍讓等等相反相成的生存理念的辯證結合。
   然而,中國文化博人精深,又豈是說一說就能明白了的?幾千年的中華歷史,其文化的幽靈在其中飄來蕩去,互融互動,便註定了它與我們靈魂的碰撞和交融,因此,文化決定了我們的意識,使我們既看清了世界,也餚清了自己,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卻沒有使我們餚清它本身的底色。(高中作文)
   時間在延續,中國文化的內涵也在豐富和發展,尤其是對文化現象的認知和判斷也便優劣難辨,衆說紛紜。這就像對長城的是與非、功與過的認知與判斷,準能說清它是中央之國權力和威嚴的象徵,還是閉塞與落後的標誌?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似乎最能自圓其說。例如,既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甲好漢不吃眼前虧”,又有“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既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又有“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等等。這些相反相成、矛盾對立的文化內涵,究竟是什麼道理、什麼原因呢?也許這篇短文是說不清楚的,即使寫出一二本專著,也未必能夠說清它的內涵的。但有一點己經顯現,也能夠說得清楚的,那就是在新世紀裏,中華民族己經學會了吸收與揚棄,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用自己的眼光“拿來”,用自己的標準“揚棄”,以此進一步完善着中國文化,也創造着世界的新文化。我們不再囿於於中央之國裏自我欣賞,我們一邊堅守着自己的精神領土,又一邊放眼於世界;一邊發揚着自己的優良傳統,又一邊汲取着世界的文化的優秀精華,於是,中國文化的時代內涵便更加清晰可見了,那就是開放與自信、借鑑與固守的對立與統一。誰能堅守住這樣的文化,準就能堅守住自己的民族。
   所以,中國文化的聲音是需要用心來聆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