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

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舍,如何得?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關於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

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

  篇一: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

人似乎有這麼一種本性:樂於獲得而不願捨棄。殊不知,舍與得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有舍有得的人生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

翻開歷史厚重的書頁,我輕輕屏住呼吸:舍與得的抉擇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他,曾貴爲一國之君,戰敗後卻淪爲奴隸。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濟,忍辱偷生服侍了吳王三年,歸國後臥薪嚐膽,發憤強國,終於一雪前恥。勾踐捨去了尊貴的身份,獲得了超人的意志和國家的復興。而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多少官員被權勢財富矇住了雙眼,難捨錦衣玉食,最終走向了腐敗墮落。

他,是世界上最傑出的音樂家之一,卻在青年時期喪失了聽覺。但這絲毫沒有澆滅他對音樂的熱情,反而促使他的驚人才華涌現,創作出一曲曲不朽名作:鏗鏘的《命運》、浪漫的《月光》……貝多芬捨去了寶貴的聽覺,獲得了澎湃的創作激情。反觀當今,多少難捨順境的人在厄運和困難面前不堪一擊,有的頹喪度日,有的糊塗輕生。

當發現醫術只能拯救國人的生命而拯救不了國人的靈魂,魯迅毅然選擇了棄醫從文。他以文字爲匕首,將矛頭指向罪惡的社會現實。“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的精神發揚滋長,深入人心。魯迅捨去了從醫的願望,獲得了拯救國人靈魂的堅定信念。而有人看不清現實,難捨錯誤的目標,徒做無用功。

當“5·12特大地震”的噩耗傳遍大江南北,全國人民悲痛萬分之際,積極支援救災:有人慷慨解囊,有人排隊獻血,有人趕赴災區……萬衆一心抗災的行動體現了人性的光輝和民族的凝聚力,每個人心中增添了一份責任感、一份愛國情,“中國精神”在肆虐的地震夢魘面前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人們捨去了個人的利益,他人獲得了生的希望。而有人難捨錙銖之利,斤斤計較。他們也難得一份生活的從容。

人們常說慾望可以毀掉人的一切,也可以成就一個偉人。我想,能在舍與得之間做出正確抉擇的人才能走上一條光明大道。身處凡塵鬧世,我們難達到“無慾無求”的境界,所以心中應有一杆權衡利弊的天平。可惜的是,人們往往在該舍的一端加多了砝碼,在難以取捨之際放任了機遇的流逝。

得,得到知識的光芒,得到信任的鼓勵,得到幸福的憧憬,得到親情的浸潤,得到人性的思考,使人生更加豐盈充實。舍,捨去多餘的物質,捨去奢侈的慾望,捨去心靈的負擔,捨去環境的紛擾,使人生更加輕鬆自由。

得是一種成長,舍是一種成熟。在舍與得之間做出正確抉擇,生命之樹才能長青。

  篇二: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

捨得!捨得!有了舍纔有得,可剛剛我在自己所選出的對自己是最重要的五樣東西,然後再一一捨去,最後只留一個時,我卻不知爲什麼內心會如此平靜。

我選的五樣東西是父母、朋友、姐姐、快樂、悲傷。在第一次選擇舍與得時,我劃去了悲傷,因爲我選它是不想讓我的人生太過於單調,而舍它,是不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哀怨,可捨去它後,我又非常糾結,有快樂無悲傷,人生照樣是單調無趣。可轉念一想,快樂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奮進;而悲傷只能使人沮喪,心灰意冷,使人退步。所以我還是捨去了悲傷,我想得到的只有快樂,可如此選擇真的好嗎?

第二次選擇我舍了快樂。快樂是因爲有了悲傷的襯托,才顯得精神百倍,如今悲傷已不在,快樂自然也就隨之飄去,不復存在。沒有悲傷,沒有快樂,也許我的人生會變得暗淡無光,但我不在乎。因爲我知道,即使它們不在,而我身邊的父母、朋友和姐姐不會離開我,我的人生還是會光芒四射的。

在第三次,我再次選擇舍與得,我舍了朋友,得到的也許只是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一切事物變得了無生趣,而我自己也只會成爲孤家寡人而已。但我不後悔,朋友雖是人生道路上最美麗的風景線,相對於父母和姐姐,它更是多次多彩,五彩繽紛,可我卻舍不下心中最天然的親情。

在第四次時,我知道,二者只能選一。迫於現狀,我想舍了父母,但父母對我的恩情卻紛涌而出,涌上我心頭;想舍姐姐,但這麼多年來,姐姐給予我的保護與關心更多於父母。我失控了,不知該怎麼辦,淚水也要奪眶而出時,我舍了父母。很奇怪,捨去他們後,淚水自然地退了,心中的糾結也隨之消失了,彷彿從未出現過。我不明白爲什麼,只知道這是我從小到大心情最平靜的一次。也許是因爲我從小與父母兩地分居的原因,也許是因爲我與姐姐從小相伴爲生的緣由,使得我與父母感情淡薄,與姐姐深情厚誼。可是舍了父母,我卻什麼也得不到,也許這是代價吧!

其實我什麼也沒有,根本就沒有舍與得。我的生命是父母賦予的,不是我選擇的;我的姐姐是因爲我們是一母同胞,她比我先出生而已;我的朋友只是我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風景,要與不要關係根本不大;我的快樂,它也只是人生的一種顏色,有與無毫無區別;我的悲傷,只不過是自己徒增煩惱而增加的,它只不過是快樂的陪襯品罷了。

我什麼都沒有,一切的一切,只是自己添加的,又怎能算得上自己的呢?既然什麼都沒有,又怎麼會有舍與得呢?

  篇三:生活中的舍與得作文

舍與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諦。

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主人。事物在取捨之間,自有它的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用。

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伕勸他丟掉金子,可他捨不得,卻最終舍掉生命。身陷絕境,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想必,這財主一定是守財奴式的土財主,他不懂捨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剋又相伴相生。在人們想到“得”的時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衆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捨去很多了。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裏,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舍了。“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就是領悟不到。

捨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捨得捨得,先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面。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只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捨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昇華。捨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

司馬遷捨棄男人的尊嚴,得到了《史記》千古流傳;陶淵明捨棄爲“五斗米折腰”,得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紅巖的英烈們捨棄生命,得到了與青山同在……當然這些都是大“舍”與大“得”,雖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普通人卻難以企及。

“舍”與“得”可以說是一種交易,一種左手對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樣“舍”,又怎樣“得”?值與不值,在於人們心中的等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價,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有不同的等價。常聽老人們講,年輕的時候爲了學業、事業,我們捨棄承歡膝下,捨棄與家人團聚,我們覺得值,因爲我們得到了學業、事業。但當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機會承歡膝下、沒有機會彌補對家人的虧欠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對當初的選擇發出疑問:值嗎?多少年來,人就在這樣的怪圈中,不斷地輪迴。

墨子說,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有的時候表現出仁義。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牀。不要奢望得到佔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捨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個人擁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給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捨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窮人把討來的飯讓給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爲貧窮,他的佈施才更有意義。因爲這體現了他的心量和胸懷,不像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窮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間的親情和一切都捨去了,夠可憐的。

人生需要捨得,捨得豐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