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初二關於植樹節的作文

初二關於植樹節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導語: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曆節。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爲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爲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曆日期3月12日定爲植樹節。所以今天我們我們一起穿越回去幾天前看看同學們在植樹節那天都幹了什麼!O(∩_∩)O~~

初二關於植樹節的作文

  篇一:

最早感受到“植樹節”的現時意義是在初中時代,每年春季,學校都要組織去黃河邊的邙山植樹,由於是春意昂然,萬物復甦的季節,同學們羣情激昂,興奮不已,如春天飛回大自然的侯鳥,享受一片綠色的春意,也做一次心靈的飛翔,與綠色的土地親密接觸,還可以一覽祖國的美好名勝,放飛心情,愉悅自我,陶冶情操,綠化了山區,在茫茫的黃山坡留下自己親自種植的小樹,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種子,伴隨着青春釋放綠色的生機,爲大地增光添色,亭亭玉立在風霜雪雨中,在歲月延綿中詮釋生命的意義,“植樹節”孕育了無限綠色生命的活力。

在以後的植樹活動中,工作的忙碌淡化了植樹節的意義,或把分配到的樹苗僱人栽培,或按照任務數量上交一定的銀子,或按照單位的職能分配到戶,總之,植樹的機會越來越少,也由於植樹活動的堅持開展,可能適用於植樹的區域在逐漸減少。每當在植樹節看到電視上播放植樹的鏡頭,心裏就懷念植樹的情景,如同少了一次爲大自然播灑希望的時機。今年的植樹節,終於身臨其境,把“植樹節”的意義再次付諸於現實,在鞏義石殿村的貧困山區種下了一棵松樹,在原始生態濃厚的遠山,植樹活動的開展更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層層依山而上的梯田中,人們也開始了致富的構思,栽下薄皮的新疆核桃,或栽下長勢旺盛的梧桐,或栽下四季常青的松柏,或栽下能藥用的木材(槲樹),“植樹節”也成了農民奔向小康的起點,

在充滿希望的春天,種下致富的希冀,收穫一樹燦爛的秋天。

在年復一年的植樹活動中,也使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年年植樹,成活率有多少?聽說一個地區幾年前曾搞一次萬人植樹活動,但幾個月過後,成活的只有數棵,結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樹,後期放棄,後期的管理工作沒有到位,結果等同沒有植樹,汗水付諸東流。因此,在植樹節到來之際,奉勸“植樹節”的活動能夠管理堅持到最後,或許植樹節才真正實現了它的意義,也才使大地生機勃勃,綠意昂然,讓延續的樹的生命敘說植樹的艱辛和人類熱愛大自然的豪邁情懷。

  篇二:

“嗚嗚”在一個馬路的一側傳來一聲聲的悲鳴。一隻小鳥停在路邊的臺階上,孤獨悽慘地鳴叫着。我用憐憫的目光注視着它,輕輕地靠近它。用雙手把它捧起來,放在手心裏。

小鳥,你怎麼啦,羽毛凌亂地“披”在身上,那柔軟的羽翼不在那麼明亮,多處地方的羽毛脫落了,腿上清晰地看見裸露的血管和還未風乾的血跡。你的眼睛裏充滿了恐懼和孤獨。你無助地躺在我的手心裏,目光中充了求助。我輕輕地撫摸着你,梳理着你的羽毛,給予你溫暖和關懷。

可憐的小鳥,你怎麼不回家啊?是哪個調皮的男孩欺負了你,弄傷了你,讓你無法回家嗎?這個可惡的男孩,怎麼沒有一點的仁慈之心呢?小鳥,你用溫和的目光注視着路邊這個嶄新的小區,目光中充滿了無限的留戀。難道這裏曾是你溫暖的家?是我們人類讓你失去了美麗的家園?人類也真夠自私的,爲了自己貪圖享受,過得安逸舒適,卻毀了你們的家。

我四處尋找,想給你找一個臨時的住所。我發現牆角有一處安全的地方,就把你輕輕地放在那兒。於是我走開了。可是,當第二天我又經過這裏時,看到的卻是你冰冷的屍體,你緊閉雙眼,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幾綹羽毛在你的周圍盤旋……

我的思緒隨着你的羽毛飛翔,飛向了遼遠的天空。我想起了以前老師說過的話:人是世界上高級的、最聰明的動物,他們明明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森林是我們安全的家,可還是砍伐了大片的森林,砍一棵樹半天都不用,而長一棵樹卻要幾年!幾億年前,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六十多,現在卻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多,有的國家樹木才佔百分之十幾。森林沒有了,和人類相依爲伴的動物也絕跡了……

一幢幢高樓直刺蒼穹,哪兒還能看到鳥兒的蹤影?人類啊,醒醒吧,植樹造林從現在做起吧,還鳥兒一個溫暖的家園,也給我們的後代創造一個美好和諧的未來吧!

  篇三:

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曆節。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爲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爲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曆日期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鬆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並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着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蹟,都有先人們爲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鬱鬱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爲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爲天下王……”宋太祖趙匡胤規定:“民伐桑棗爲薪者罪之。”清朝雍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着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樹造林,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爲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着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淨慈寺有一古鬆,某新任太守爲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鬆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於收回成命。

  篇四:

“3月12日,我們年級組織同學們上午去植樹。”大家聽了,心裏樂開了花,都以爲植樹像玩遊戲那樣非常容易,人人臉上都掛滿了笑容。第二天,我們早早地來到了公園北大門,每個人都拿着鍬,提着桶,伸長脖子希望沒來的人快點來,來齊了才能出發。等了好久,人終於都到了,大夥兒拿起樹苗就跟着老師向指定的地點走去。一路上的花兒開得很漂亮,但大家都巴望快點兒到達指定地點,沒注意它們。

啊,真是太棒了,居然在河邊植樹,不用跑大老遠去打水了!我先放下樹苗,想和王璞一起挖坑,但我們都沒有鍬,我只有一個小鏟子,只能湊合着用了。我先搗了幾下,把土弄鬆了,再開始挖,結果卻碰上了石頭。我生氣地問:“哪兒來這麼多‘古董’啊!”王璞也試着挖了幾下,還是不行。在我們旁邊的劉芸燁他們已經把樹苗栽下去了,正在填土。一見我們需要幫忙,邊叫來馬升宇幫我們挖。每想到馬升宇一會兒就挖了一個大坑,把王璞的樹苗栽了進去,可我的怎麼辦呢?劉芸燁見還有我呢,便重找了個地方挖。有了大鍬,挖坑應該是沒問題了吧,於是我跑去打水。打完了回來,人沒了,鍬沒了,只剩下一個不算大的坑。我見旁邊有個鍬沒人用,就拿來挖坑。誰知道這裏的“古董”,根本沒辦法挖。我氣得丟下鍬,呆呆地看着別人。

別人的樹都栽上了,有的在填土,有的在澆水,更快的人已經栽好自己的樹在無事晃悠了。正巧,潘鑫峯晃到這裏來,見我還沒動呢,便帶我到了一個沒有石頭的地方,準備挖坑。莊紅豔也跑來幫忙。兩個人一起挖,應該更快吧。只見他們倆把鍬插進土裏,用腳用力踩再把土一挖一個小坑就出現了。就這樣,一個大坑就挖好了。我扶正樹苗,他們繼續填土。“對了,我們忘了澆水了!”莊紅豔道。潘鑫峯一聽,立刻拿起一小桶水澆下去。澆完了繼續填土,不過1分鐘,便栽好了。這棵樹經過“三遷”,終於栽好了,也得紀念一下吧。我拿了一張標籤,寫上“多人合栽”貼到了樹上。

這是我和別人一起栽的第一棵樹,它也是陪伴我一起茁壯成長的綠色夥伴,它寄託着我的希望,和我一起應接美好的未來!